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4篇
地质学   7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贺兰山北段牛头沟金矿床为华北克拉通西北缘新发现的金矿床,包括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两种矿化类型,后者可进一步细分为低缓石英脉型和陡窄石英脉型2个亚类。矿区所有矿体均赋存在古元古界贺兰山群变质杂岩和混合花岗岩内,受主干断裂F_1及其上盘次级断裂体系控制。综合本文及前人研究成果表明,破碎带蚀变岩型石英流体包裹体以纯液相水溶液包裹体为主,而低缓石英脉型和陡窄石英脉型石英流体包裹体则以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为主,不同矿化类型成矿流体均为中低温(160~210℃)、中低盐度(6%~12%NaCl_(eq))的H_2O-NaCl流体。对矿区内3种矿化类型石英流体包裹体和硫化物分别开展的H-O和S-Pb同位素研究显示:破碎带蚀变岩型和陡窄石英脉型流体包裹体δD_(H2O)组成相近,分别为-75.2‰~-89.3‰和-87.0‰~-93.8‰,而低缓石英脉型流体包裹体则具有较高的δD_(H2O)值(-45.7‰~-67.7‰);流体包裹体δ~(18)O_(H2O)值则由破碎带蚀变岩型(3.7‰~4.4‰)→低缓石英脉型(1.9‰~3.3‰)→陡窄石英脉型(0.5‰~0.9‰)依次降低。破碎带蚀变岩型和陡窄石英脉型δ~(34)S组成均为正值,分别为1.3‰~6.9‰和2.2‰~5.8‰,而低缓石英脉型则具有较低的δ~(34)S值(-5.1‰~-2.6‰)。低缓石英脉型金矿具有明显不同的δD_(H2O)和δ~(34)S组成,可能与含矿断裂性质及其距离导矿构造F_1断裂较远等因素所共同导致的成矿流体氧逸度升高有关。3种矿化类型对应的矿石均表现出明显富集Th放射成因Pb的特点,~(206)Pb/~(204)Pb(16.467~17.994)和~(207)Pb/~(204)Pb(15.382~15.582)组成相对均一,而~(208)Pb/~(204)Pb变化较大(37.413~42.345)。总体上,石英流体包裹体H-O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流体均为岩浆水和大气降水形成的混合流体,其大气降水比例自破碎带蚀变岩型→低缓石英脉型→陡窄石英脉型依次升高;矿石S-Pb同位素指示成矿物质为深部岩浆和具有高Th/U比的基底围岩双重来源。结合区域构造–岩浆演化,笔者将牛头沟金矿床成矿过程概括为晚古生代裂陷盆地形成阶段、中晚侏罗世区域挤压推覆阶段和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岩浆热液活动阶段等3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蚀变岩型金矿床中金常以"大颗粒金"形式存在,但针对其在蚀变矿化带中分布规律的研究相对缺乏。而且,采样及分析化验方法选择不当会导致测试结果与真实情况存在较大偏差,影响客观准确地评价找矿潜力。本文对宁夏树龙沟金矿床开展人工重砂研究,以期确定金的赋存状态、研究自然金的分布规律,以此指导区内相关勘查工作的具体部署。树龙沟金矿床为蚀变岩型金矿,受区内NE向断裂构造控制,从蚀变中心向两侧分别发育石英黄铁矿化带-伊利石黄铁矿化带-伊利石绿泥石化带,蚀变带宽度累计约10~20 m。采集的101件人工重砂样品中含自然金样品共计74件,其中粗粒金(0.07 mm)样品总量达62.4%。通过区内各类蚀变(矿化)相关的矿物与金含量关系的系统对比后发现:(1)自然金含量与褐铁矿呈正相关关系,与石英呈负相关关系,与黄铁矿的关系复杂;(2)伊利石黄铁矿化带中的自然金含量高于石英黄铁矿化带和伊利石绿泥石化带;(3)矿区基性岩脉与金无成因联系,基性脉岩及其后期破碎为金矿化提供了构造通道。本文认为在该区找矿工作中应该将伊利石黄铁矿化及石英黄铁矿化作为重要的找矿标志。本矿床自然金属于粗粒-巨粒,矿石中金含量的测定应选用针对明金的过筛火试金等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
条山中型富铁矿床赋存于豫西南东秦岭二郎坪群地层内。矿区主要构造形迹为轴向NW-SE的条山背斜,褶皱内层间滑脱面的张性空间控制了区内主要矿体的定位。矿区由2个矿带组成:A矿带位于背斜NE翼,以块状磁铁矿矿石为主;B矿带位于背斜轴部偏NE翼,以条带状磁铁矿矿石为主。根据B矿带近矿围岩中的锆石和A矿带磁铁矿矿石中的磷灰石、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测年结果分析及区域对比,推测成矿物质应主要源于下古生界二郎坪群,后期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对富铁矿体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改造富集作用。矿区各类岩(矿)石磁性差异大,地表矿体出露范围与正磁异常范围吻合较好,高精度磁测数据2.5D反演结果基本能够反映矿体延伸。根据矿区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矿床形成过程的综合分析构建了矿区综合找矿模型。后期钻探工程见矿效果良好,表明构建的找矿模型对区内同类型矿床的找矿勘查工作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疆顿巴斯套矿区石英闪长玢岩的研究对厘清古亚洲洋晚泥盆世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新疆顿巴斯套矿区石英闪长玢岩位于东准噶尔盆地北缘,为确定其岩浆侵入活动时限和岩石成因,讨论准噶尔地块北侧的古亚洲洋在晚古生代早期的俯冲作用,开展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Hf同位素地球化学,全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矿区内石英闪长玢岩单颗粒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为378±2 Ma,指示晚泥盆世岩浆活动.石英闪长玢岩全岩SiO2含量为54.94%~68.64%,富Na2O(平均含量为4.34%),Na2O/K2O为1.19~2.72,里特曼指数(σ)大多小于3.3,Fe2O3T含量为2.23%~5.65%、MgO含量为0.81%~2.77%、Al2O3含量为14.31%~16.99%,TiO2含量为0.32%~1.02%,CaO含量为2.58%~4.97%,Mg#变化于38.1~51.2,A/CNK为0.83~1.08,属准铝质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如Nb、Ta、P、Ti),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右倾,具有明显的轻重稀土分异,基本无Eu异常.全岩有较低的(87Sr/86Sr)i(0.703 783~0.703 901),较高的εNd(378 Ma)(+6.2~+6.7),年轻的TDM(560~608 Ma),锆石εHf(t)相对较高,变化于+12.1~+15.1,对应的一阶段模式年龄TDM1(Hf)为403~516 Ma,显示亏损地幔源区特征.综合上述地球化学特征认为石英闪长玢岩为俯冲环境下洋壳部分熔融的产物,俯冲洋壳脱水产生的流体、熔体在上升过程中与地幔楔发生了交代反应.结合新疆北部蛇绿岩及东准噶尔北缘、阿尔泰南缘相关岛弧花岗岩、火山岩等综合对比,认为区内中-晚泥盆世存在古亚洲洋的南北双向俯冲.   相似文献   
5.
以宁夏贺兰山北段金铜矿产资源预测为研究对象,采用R型因子分析研究元素组合规律,应用含量-面积分形法研究地球化学异常并确定其异常下限,圈定元素组合异常和综合异常,并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研究区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划分出5处找矿远景区:哈尔木腾、柳葫芦沟-大麦里沟、树龙沟-麦子井金找矿远景区;梁根-牛头沟-其勒格金铜找矿远景区;达拉布盖钴镍找矿远景区。异常查证结果显示,梁根-牛头沟目前已控制3条工业矿体,为有利的金铜找矿靶区,其勒格已发现5处金矿化体,成矿地质条件良好,为下一步重点找矿地段。   相似文献   
6.
条山中型富铁矿床赋存于豫西南东秦岭二郎坪群地层内。矿区主要构造形迹为轴向NW-SE的条山背斜,褶皱内层
间滑脱面的张性空间控制了区内主要矿体的定位。矿区由2个矿带组成:A矿带位于背斜NE翼,以块状磁铁矿矿石为主;B矿带
位于背斜轴部偏NE翼,以条带状磁铁矿矿石为主。根据B矿带近矿围岩中的锆石和A矿带磁铁矿矿石中的磷灰石、锆石LAICP-
MSU-Pb同位素测年结果分析及区域对比,推测成矿物质应主要源于下古生界二郎坪群,后期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
对富铁矿体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改造富集作用。矿区各类岩(矿)石磁性差异大,地表矿体出露范围与正磁异常范围吻合较好,高精
度磁测数据2.5D反演结果基本能够反映矿体延伸。根据矿区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矿床形成过程的综合分析构建了矿区综合找
矿模型。后期钻探工程见矿效果良好,表明构建的找矿模型对区内同类型矿床的找矿勘查工作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条山中型富铁矿床位于豫西南东秦岭二郎坪群内,为区内富铁矿床的典型代表。矿区主要构造形迹为轴向北西-南东的条山背斜,褶皱内层间滑脱面的张性空间控制了区内主要矿体的定位。矿区由两个矿带组成:A矿带位于背斜北东翼,以块状磁铁矿矿石为主,含少量浸染状矽卡岩型磁铁矿矿石;B矿带位于背斜轴部偏北东翼,以条带状磁铁矿矿石为主。矿体均自北西向南东斜列顺层分布,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与围岩同步褶曲、整合产出。从矿石组构特征来看,A矿带块状磁铁矿矿石镜下可见围岩的残留,而浸染状矽卡岩型矿石中可见后期磁铁矿交代早期石榴子石、绿帘石;B矿带条带状磁铁矿矿石中磁铁矿与围岩条带的接触界线呈港湾状、孤岛状,均表明条山富铁矿床以交代成矿作用为主。泥盆纪至早石炭世,二郎坪群弧后盆地的碰撞闭合过程导致区内存在一次较大规模的成矿作用,条山富铁矿床应为该期成矿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熔体包裹体研究不仅广泛应用于火山岩和部分侵入岩系统,而且因其具有可以保存岩浆初始挥发分和金属组成的优势,近来也逐步应用于矿床学领域.在介绍熔体包裹体形成机制和捕获后成分改造的基础上,简要归纳了目前常用的熔体包裹体分析方法,以斑岩型Cu-(Mo-Au)和斑岩型Mo成矿系统为例,重点介绍熔体包裹体在矿床学领域的应用,包括成矿金属和挥发分含量的测定,以及熔体-流体分配系数测定等方面.然而,熔体包裹体在捕获后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成分改造,且对于大多数造岩矿物内的熔体包裹体,其成分改造的具体机制仍不明了,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对其组成进行具体分析和甄别.随着分析技术的改善和提高,熔体包裹体捕获后具体成分改造机制有待进一步查明,进而推动熔体包裹体的应用.现阶段熔体包裹体在斑岩型Cu-(Mo-Au)和斑岩型Mo成矿岩浆系统的成功应用表明,相比全岩地球化学研究,熔体包裹体已成为研究成矿岩浆体系内成矿金属和挥发分演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以宁夏贺兰山北段金铜矿产资源预测为研究对象,采用R型因子分析研究元素组合规律,应用含量-面积分形法研究地球化学异常并确定其异常下限,圈定元素组合异常和综合异常,并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研究区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划分出5处找矿远景区:哈尔木腾、柳葫芦沟-大麦里沟、树龙沟-麦子井金找矿远景区;梁根-牛头沟-其勒格金铜找矿远景区;达拉布盖钴镍找矿远景区。异常查证结果显示,梁根-牛头沟目前已控制3条工业矿体,为有利的金铜找矿靶区,其勒格已发现5处金矿化体,成矿地质条件良好,为下一步重点找矿地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