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道孚县少乌砂金矿矿山地质环境为研究对象,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进行了探讨。通过对矿区地质条件和矿山活动对地质环境的破坏特征调查,重点分析和评价矿山活动对地形地貌、人文景观、土地资源、地下水环境等造成的影响、破坏,和加剧、诱发地质灾害发生的问题。针对道孚县少乌砂金矿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特征以及气候条件提出了保护和恢复治理措施。总结出了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和恢复不仅是单纯的地质问题,同时涉及到大气、水、生物圈等,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开展矿山活动造成的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工作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对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四川地质学报》2022,(Z2):174-180
本文以道孚县少乌砂金矿矿山地质环境为研究对象,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进行了探讨。通过对矿区地质条件和矿山活动对地质环境的破坏特征调查,重点分析和评价矿山活动对地形地貌、人文景观、土地资源、地下水环境等造成的影响、破坏,和加剧、诱发地质灾害发生的问题。针对道孚县少乌砂金矿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特征以及气候条件提出了保护和恢复治理措施。总结出了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和恢复不仅是单纯的地质问题,同时涉及到大气、水、生物圈等,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开展矿山活动造成的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工作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对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内环绕北京的十四个县(市、区)作为最早提出的环首都经济圈,是承接北京产业发展布局调整的重点区域,对区内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程度对区域环境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区内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现状情况却不容乐观,地质灾害频发,对圈内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成果进行总结分析,提出生产矿区地质环境"边开采,边治理",强制推行露天开采环保作业和建立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体系等治理对策措施,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逐步改善。  相似文献   

4.
为充分掌握甘肃肃北某铁矿矿区地质环境现状,并对矿区地质环境进行恢复治理,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从地质灾害、地下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和土地资源4个方面,对铁矿山可能发生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恢复治理分区,总结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保护治理措施。通过本防治措施的实施,可使日益加剧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减少或消除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全面恢复矿山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及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洪波  肖桂珍 《西北地质》2003,36(C00):130-133
本文主要叙述了环境影响评估的目的任务、评估思路、工作方法以及矿山环境生态恢复治理等。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工作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行政监督管理工作相结合,也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变为矿山企业保护环境、防治地质灾害、实施生态恢复与治理,建设“绿色矿山”的自觉行动,促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相似文献   

6.
在了解矿山基本概况和查清矿山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结合矿山实际情况,从地质灾害、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等方面进行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现状评估表明,该矿山主要发育滑坡和危岩,地质灾害中等发育,对地貌景观影响较严重。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了植被恢复工程等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对消除或减弱矿山地质灾害,全面恢复矿山生态环境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四川地质学报》2022,(3):493-497
在了解矿山基本概况和查清矿山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结合矿山实际情况,从地质灾害、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等方面进行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现状评估表明,该矿山主要发育滑坡和危岩,地质灾害中等发育,对地貌景观影响较严重。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了植被恢复工程等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对消除或减弱矿山地质灾害,全面恢复矿山生态环境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周建 《山东地质》2010,(2):59-61
莱芜市是一个矿产资源开采历史比较悠久的城市,也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地区。莱芜市国土资源局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组织专题宣传活动,修复治理损毁山体问题,加大日常监管措施,推进生产矿山的恢复治理等措施,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率达66%,有效保护了当地的地质环境。  相似文献   

9.
吕志涛  张利  郭公喆 《地下水》2009,31(1):138-139
泥石流灾害对羊沟地质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加之高庄金矿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给羊沟带来诸多环境地质问题和地质灾害隐患。通过对羊沟流域地质灾害成因类型的分析,明确了治理地质灾害的四个重大意义,说明治理工作迫在眉捷。  相似文献   

10.
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指数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一项新的工作,矿山范围的保护对象是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价值取向.是矿产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的技术、经济和安全合理性的价值尺度。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指数是评价矿山开采适宜性非常重要的概念,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指数内涵及其分析方法的提出,对于一般性地认识矿山地质灾害的危险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指标体系研究开拓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谭骏 《地下水》2023,(4):206-207+241
为了消除露天矿山存在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减轻废弃矿山对环境的污染,恢复原有的生态环境,本文以无为市石涧镇打鼓庙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为例,探讨了露天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综合方法,包括针对边坡进行削坡、对残丘采坑进行推高垫低、地形地貌整理、覆土复绿等工程施工方法,消除因采矿遗留的地质灾害隐患的同时提高了植被覆盖率和土地利用率,可为其它类似的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管祥波 《山东地质》2011,(6):62-63,66
平邑县高度重视日益突出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不断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力度,通过推进矿山公园建设、严格采矿权审批程序及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总体规划等,对保护矿业遗迹、保护矿山地质环境等工作起到积极作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3.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玉洁 《西北地质》2003,36(C00):59-61
矿山地质生态环境,无论从点上看,还是从面上看,都存在着需要保护与治理的问题。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法律、开发战略、保护规划、评价体系和资金保障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对于老矿山应特别关注。矿山地质环境的调查、评价与评估是保护与治理的基础工作。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可以带来环境效益、资源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当根据不同效益,多渠道、多来源筹资,逐步实行产业化运作。  相似文献   

14.
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及其勘查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掠夺式开采以及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产生了比较严重的环境地质灾害问题。为了保护矿山环境,本文论述了主要矿山地质灾害问题,包括地质灾害的类型、危害、诱发因素和产生机理,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矿山地质灾害的工程治理措施。地质灾害的勘查应该综合使用地球信息技术、地球物理技术和土质土力学实验等方法。最后提出了矿山环境地质灾害的预防对策,建立灾害的监测、预报和评估信息系统,这样才可以走矿山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基于矿山环境遥感监测技术方法,开展广东曲江大宝山多金属矿开发环境遥感动态监测,获取矿山占地情况、矿山地质灾害、矿山环境污染、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基础数据。在矿山水体污染、矿山土壤污染、矿山固体废弃物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4个方面评价大宝山矿山地质环境。通过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提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对策与建议,为综合整治矿区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人类活动是加剧矿山地质环境演化的“催化剂”。矿产资源开采对环境的破坏具有必然性、综合性,对环境的影响有链式放大效应和滞后效应。从项目需求出发,利用遥感技术对湖北省东部矿山开发占地、矿山地质灾害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进行了遥感调查,查明了2013年湖北省东部矿山开发总占地面积为7339.29hm2,2014年较2013年总占地面积增加了1065.44hm2。矿山地质灾害61处,矿山塌陷地质灾害分布具有地理空间差异性,主要分布在鄂城、铁山、金山店、灵乡、殷祖和阳新6大岩体边缘地带。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看,迫切要求人们树立“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转变发展思路,保护好矿山地质环境。遥感调查结果表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及矿山复绿工程执行时存在区域不平衡性;武汉市、黄石市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与矿山复绿的强度、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且其近城区的矿区治理力度大、复绿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刘学东 《中国地质》2000,(8):48-48,23
河北省迁安市拥有矿山企业248个,1999年全市实现矿业产值达24亿元,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30%,由于该市地处燕山南麓,其北部和西部山区山高谷深,加上多年的矿山开发,造成泥石流、滑坡、坝体决口等地质灾害隐患区较多.所以抓好矿产资源开发的同时该市也十分注重地质环境的治理与保护工作,做到了开发与保护同步、资源与环境并举.主要是抓好"四个利用",实现"四个防止".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地质环境综合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要: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不可避免地对地质环境产生巨大影响,从而影响到地质环境作为人居环境的功能。因此,合理划定地质环境保护区域,对有效保护地质环境、履行地质环境保护管理职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江苏地质环境调查成果为基础,基于地质环境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建立了包含地质灾害、矿山地质环境、山体资源保护、地质遗迹保护、地下水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防治等6个专题区划的地质环境综合区划。具体划分的地质环境专题区划包括,地质灾害划分为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矿山地质环境划分为重点治理(防治)和一般治理(防治)区、地下水(土壤)划分为修复治理区、重点防护区、一般防护区、自然防护区、山体资源划分为特殊保护区和适宜开发区、地质遗迹划分为重点保护(开发)区和一般保护(开发)区、地质环境综合区划划分为保护区、控制开发区、修复治理区和适宜开发区。  相似文献   

19.
以内蒙古卓资县大苏计钼矿为例,在矿山开采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露天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形式及地质灾害类型, 预测生产活动可能对矿山地质环境造成的进一步危害,提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重点描述了防洪堤坝从方案设计到具体施工的全过程,以及露天采场的恢复与治理、排土场治理、尾矿库治理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是国家绿水青山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查明四川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本文采用资料收集、遥感解译、地面调查、岩土样采集测试等方法,调查了全省所有在建、生产、废弃、政策性关闭的矿山,分析了土地资源压占与损毁、地形地貌景观改变、含水层结构破坏、地质灾害、水土污染等地质环境问题,建立了四川省矿山地质环境数据库,进而基于模糊数学方法,对四川省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分区,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建议,为全省有计划地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