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1980—1984年和2004—2020年锦州市农业气象观测站春玉米物候观测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 采用趋势系数、倾向率、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 分析了锦州市春玉米生育期长度和水热条件的变化趋势, 并探讨了锦州市春玉米生育期长度与水热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 1980—1984年和2004—2020年锦州地区春玉米各生育期长度变化趋势不同, 除抽雄期、成熟期和生殖生长期外, 其他生育期长度均呈缩短的趋势。营养生长期长度极显著缩短, 生殖生长期长度极显著延长, 因此全生育期呈弱的延长趋势, 变化不明显。春玉米各生育期水热条件变化趋势不同, 热量条件变化显著, 而水分条件变化不显著, 多数生育期≥10 ℃活动积温(DT10)和生长度日(GDD)呈增加的趋势, 其中抽雄期、成熟期和生殖生长期、全生育期热量条件呈极显著增加趋势, 表明热量条件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影响最大。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 DT10和GDD对春玉米生育期长度影响最大, 水分条件对春玉米生育期长度影响较小, 其中出苗期、成熟期和全生育期长度与水分条件相关显著。可见, 锦州地区水热因子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共同影响春玉米的整个生育期。  相似文献   

2.
为科学指导广东青枣种植及其精细化管理, 以青枣生长发育对光、温、水的需求指标为依据, 结合广东实际生产气候条件, 构建了青枣种植的光、温、水和气候适宜度模型, 定量评价1961-2019年广东青枣各生育期和全生育期的气候适宜度。(1)除清远和韶关北部山区因地势高易受极端低温影响外, 广东大部地区气候条件适宜种植青枣。(2)广东种植青枣历年气候适宜度介于0.49~0.66, 各气候因子气候适宜度以温度最高, 日照次之, 降水最低。(3)青枣各生育期以花期和抽梢期气候适宜度最高, 发芽期次之, 果实生长期和果实成熟期最低; 温度和日照适宜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花期>抽梢期>果实生长期>发芽期>果实成熟期; 降水适宜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抽梢期>花期>发芽期>果实成熟期>果实生长期。(4)降水是广东种植青枣的主要限制因子, 对果实生长期和果实成熟期的影响更显著, 未来青枣种植要十分注意秋冬季节的水分调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010/2011年度玉林市龙眼秋梢抽生期一开花着果期的农业气象条件进行诊断分析,得出2011年挂果率高的主要原因是:2010年8-9月份的光温水条件配合较好对秋梢抽生相当有利,紧接着从10月份开始出现了秋、冬、春三季连旱,冬季和早春的气候也比较寒冷,在干旱和寒冷的双重作用下,非常有利于控制冬梢和促进花芽分化,也...  相似文献   

4.
近30年东北春玉米发育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1981—2010年东北地区55个农业气象观测站发育期数据、16个气象站逐日气象资料,采用趋势变率、秩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分析了近30年东北春玉米关键发育期的变化特征,探讨了春玉米发育期对不同时间尺度气象因子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981—2010年春玉米关键发育期 (播种期、抽雄期、成熟期) 均有延后趋势,大部分地区春玉米生长前期 (播种期—抽雄期) 日数减少,生长后期 (抽雄期—成熟期) 日数增加,全生育期日数增加。在绝大多数年份,春玉米播种期在温度适播期之后,成熟期在初霜日之前。近30年对东北春玉米生育期日数影响最大的气象要素为温度,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年际尺度的升温、温度生长期的延长和作物生长期的高温对生育期日数影响显著;结构方程模型指出,作物生长期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对生育期日数影响有间接效应,主导气象要素能够解释生育期日数变异的44%。全球变暖背景下,东北春玉米发育期变化是作物响应气候变化和农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的共同结果。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吉林省春玉米农业气候资源的适宜性,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了吉林省春玉米各生育期的温度适宜度、降水适宜度、日照时数适宜度和气候适宜度模型,并分析了温度适宜度、降水适宜度、日照时数适宜度和气候适宜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0年吉林省春玉米全生育期的温度适宜度呈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温度适宜度普遍为0.70以上,总体较适宜,且温度适宜度呈增大的趋势;春玉米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的温度适宜度总体与全生育期的温度适宜度分布一致。近50 a吉林省春玉米各生育期日照时数适宜度较高,普遍为0.80—1.00,呈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春玉米降水适宜度年际波动幅度较大,普遍为0.40—0.60。吉林省春玉米全生育期气候适宜度基本为0.60—0.75;春玉米营养生长期气候适宜度多为0.70以上,比全生育期气候适宜度偏高;而春玉米生殖生长期的气候适宜度多为0.70以下,比全生育期气候适宜度偏低。近50 a吉林省春玉米气候适宜度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春玉米各生育期气候适宜度总体呈不显著的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桑树是多年性温带和亚热带木本植物,在一年中生长期和休眠期交替进行。研究表明,桑树生长和桑叶产量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早在八十年代初,我省桐乡县气象站率先开展为蚕桑生产的气象服务;之后,湖州、嘉兴等地也相继进行了蚕桑气象的试验研究。为了进一步摸索桑叶生长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我们在国家气象局的支持下,开展了春桑叶生长气象动态监测试验研究,在浙北蚕桑主产区选择三个试验点布置了统一的田间观测试验,取得了在一个区域内春桑叶生长的动态监测资料。通过分析春桑叶新梢生长量等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为开展蚕桑气象服务,进行桑叶生长量的气象预测提供实验性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肇庆各地观测站1962—2014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肇庆柑橘各个生长期对应的气象灾害,结果表明:肇庆柑橘夏梢期和秋稍期主要的气象灾害是暴雨、大风和高温,其中四会和怀集是暴雨和大风灾害最多地区,而怀集和德庆是高温灾害出现最多的地区。春梢期和冬梢期主要的气象灾害是低温霜冻,其分布都是从北向南递减,怀集和广宁最多,高要最少。另外春梢期还有暴雨和强对流等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8.
2004年玉林市龙眼花多果少的气象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2003/2004年度玉林市龙眼秋梢抽生期~开花着果期的农业气象条件进行诊断分析,得出2004年花多果少的主要原因是:2003年入秋以来,玉林市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秋、冬、春连旱,冬季和早春比较寒冷,在干旱和寒冷的双重作用下,有利于控制冬梢和促进花芽分化和抑制抽"冲梢"现象发生,普遍成花良好;但开花着果期却遭受了长时间阴雨天气和较剧列的温度波动,导致大量的落果。  相似文献   

9.
毛樟林  赵贤产 《气象》2007,33(2):81-87
多熟制田藕气候生态特性,与单熟水塘莲藕不尽相同。用2003—2005年对春藕生长期与藕田小气候平行观测资料,分析了田藕喜温暖喜光照不耐低温连阴雨的基本特征,得出了幼苗生长期要求日平均气温≥13℃、立叶生长期≥15℃、莲鞭膨大期(结藕期)≥18℃的温度指标,和田藕完成幼苗生长阶段、立叶生长阶段,以及进入后把叶出叶期(出藕始期)与鲜藕始采期所需要的有效积温等热量指标。根据春藕中后期更容易遭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和春末夏初时有冷空气入侵提出了以水调温灌水等生产技术,有利田藕增产和提早采收,利用天气气候等自然资源的整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0.
2004年玉林市龙眼花多果少的气象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陈国保 《广西气象》2004,25(4):25-27
通过对2003/2004年度玉林市龙眼秋梢抽生期~开花着果期的农业气象条件进行诊断分析,得出2004年花多果少的主要原因是:2003年入秋以来,玉林市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秋、冬、春连旱,冬季和早春比较寒冷,在干旱和寒冷的双重作用下,有利于控制冬梢和促进花芽分化和抑制抽“冲梢”现象发生,普遍成花良好;但开花着果期却遭受了长时间阴雨天气和较剧列的温度波动,导致大量的落果。  相似文献   

11.
1冬小麦 虽然 1999年秋,冬麦播期偏晚,但由于播种后,光照条件良好,冬前≥ 0℃积温仍较充足。冬季偏高的气温、偏厚的积雪及冬末稳步回升的温度,使冬麦越冬状况良好。幼穗分化期一直比适宜温度偏高的气温,虽促进了弱苗升级转化,提高了有效穗数,但也造成了幼穗分化时间过短,使单株穗粒数少于常年。灌浆期温度及水分状况适宜,有利于籽粒充分灌浆,千粒重明显提高。综观 2000年度,冬麦生长期农业气象条件对冬麦生长利略多于弊。 1.1冬前生长期 (播种—越冬开始期 ) 由于 1999年秋季秋收任务 (尤其是棉花 )繁重及 9月中旬气温高于常年…  相似文献   

12.
不同草原类型天然牧草生长发育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内蒙古草原3种不同草原类型,牧草生长发育过程和气象条件关系的分析研究,得出:主要牧草各发育期所需≥0℃积温变幅值和天然牧草各生育期所需热量;牧草返青与黄枯期主要取决于温度状况,而与水分关系较小;利用前10天的平均气温可以判断某生长期的发育进程;牧草对水分的需求主要体现在生长盛期,在典型草原和荒漠区更为明显,适当的干旱可使牧草有早熟现象;牧草的产量主要取决于水热搭配状况,通常情况下水分是典型草原与荒漠草原牧草产量的限制因子,热量可成为草甸草原的限制因子。旬降水量草甸草原达40mm、典型草原达30mm、草原化荒漠达10mm,产量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3.
呼伦贝尔市天然牧草生物量与气候条件的定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30年气象资料和15年的天然牧草观测资料,采用相关分析法将牧草的整个生育期分为缓慢生长-积极生长-缓慢生长3个阶段;应用积分回归统计方法得出:牧草缓慢生长期为返青-展叶时期,光、温、水对牧草产量的影响基本呈正效应。牧草积极生长期为牧草拔节-开花时期,温度、日照基本满足牧草的生长发育需要,水分条件是主要矛盾。第三个阶段(牧草缓慢生长期)为牧草灌浆期-成熟时期,此时光、水对牧草产量的影响基本星负效应,气温对牧草产量的影响基本呈正效应。  相似文献   

14.
龙川县气候变化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龙川气候变化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生长热量增多、生长期缩短、安全生长期延长、春季低温阴雨天气和秋季寒露风出现频率减少、农田水分条件较差、暴雨灾害增多、病虫危害加重等,是龙川县气候变化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研究冀中南太行山东麓苹果生长的需水特征和水分适宜性,分析苹果年度生长期内适宜补灌期,为苹果生产充分利用水资源和科学灌溉提供理论依据。运用河北省内丘富岗苹果和素有"太行山第一驿站"之称的顺平苹果物候观测资料及气象资料,利用FAO推荐的彭曼公式和参考作物系数法,进行苹果需水量计算,分析需水特征和水分适宜性。结果表明,冀中南太行山东麓苹果年度生长期需水量呈阶段性线性下降,幼果期-着色期需水量占全生长期需水量80%,萌芽-开花期和成熟落叶期需水量分别占10%。顺平和内丘全生长期多年平均水分适宜度均在0.7以上,中部(顺平)水分适宜度优于南部的(内丘),且2011年以来水分适宜度显著优于1981-2010年的;果实膨大期、着色期、成熟-落叶期水分适宜性较好,萌芽期、开花期、幼果期水分适宜度均小于0.5,降水不能满足果树此阶段需水要求,尤其是幼果期,水分适宜度最差。因此,苹果适宜补灌期为春季3月下旬-5月下旬。  相似文献   

16.
利用泰安地区5个气象观测站1977—2007年气温资料,分析了泰安茶叶温度适宜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泰安地区茶叶温度适宜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以每年0.000 2的速率增加。其中,春茶期温度适宜度上升趋势最明显,秋茶期次之,夏茶期有所下降。(2)泰安地区茶叶温度适宜度多年平均值为0.72,总体适宜茶叶的生长。夏茶期和秋茶期温度适宜度较高,在0.82~0.95之间,气温能够满足茶叶新梢生长的需求;春茶期适宜度较低,在0.49~0.55之间,较不适宜茶叶新梢生长。(3)泰安南部和西部县市温度适宜度较高,其中属徂徕山前、柴汶河畔的适宜度最高;泰安北部、新泰东南部和肥城西北部适宜度偏低。整个泰安地区的温度适宜度的分布较均匀,分布状况呈现由南向北逐渐降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2000-2013年的气象资料和2003-2013年的牧草返青时间与枯黄时间以及产量分析了近些年气候因子的变化特征以及气候条件的变化对牧草生长发育期出现时间以及平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牧草生长发育受温度、降水、日照的影响较大,春季温度高可使牧草返青期提前;降水多的年份牧草生长期明显增加,黄枯期延后;秋季温度高也可使牧草黄枯期延后。牧草的产量主要受气温、降水、日照等因素的影响,随其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8.
作物最大生产潜力,是指选用最适应其生长环境的高产品种,并假定在不受水分、养分、盐渍度及病虫等限制条件下所能获得的最高产量。影响小麦达到最高产量的气候因子,除作物发育所需要的特定温度和光照长短之外,还有生育期间的平均气温,辐射及生长期的长短。其影响最大的是辐射。一般讲,温度决定作物的发育速度,并进而影响作物形成产量所需要的生长时期的总天  相似文献   

19.
红阳猕猴桃种植基地自动站温度对其生长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贵州西部发耳、米箩、猴场、蟠龙、鸡场、顺场、杨梅、勺米共8个红阳猕猴桃基地2013—2015年物候期观测资料、猴场基地红阳猕猴桃果实生长期生长速率及其产量资料以及各基地2005—2015年温度资料,运用C值逼近法和决定系数(R~2)最大化法拟合红阳猕猴桃果实生长曲线,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了温度对红阳猕猴桃物候期的影响。结果表明,红阳猕猴桃各个物候期出现的时间及其日数与温度变化具有一致性,但各个物候期对温度的响应表现出不一致。红阳猕猴桃开花期对平均温度、平均最高温度的响应最为明显,其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平均最高温度对果实生长期日数的影响呈负相关性,其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5)。果实生长量的75.69%受时间影响,24.31%受气候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20.
高素华  康玲玲 《气象》2005,31(6):74-76
采用最大可能蒸散、作物实际蒸散、水分盈亏、水分订正系数评价了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主要作物(春小麦、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和棉花)和草地生长季水分供需状况,结果表明,需水量:冬小麦>棉花>春玉米>春小麦>夏玉米;水分订正系数:春玉米>夏玉米>棉花>春小麦>冬小麦。草地需水量为350~450mm,水分订正系数0.95以上,水分供需矛盾小,实施退耕还牧无论对缓解水资源短缺,还是改善生态环境,在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都是十分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