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北地区泥盆纪古地理,以中天山—马鬃山隆起为界,阻隔为南、北两大海域,具有不同的腕足动物组合,恰似我国泥盆纪生物分区的一个缩影。本区的腕足类组合,在北方区属北极太平洋型,南方区属印度太平洋型。以秦岭为例,所计算的大冢系数值可与全球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区属于旧世界领域。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达茂旗哈尔陶勒盖地区蛇绿岩形成环境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立权  邓晋福 《中国地质》2006,33(5):1038-1043
内蒙古达茂旗哈尔陶勒盖地区蛇绿岩的堆晶岩为橄榄岩 辉石岩 辉长岩组合,即为PPG型;通过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研究,首次从辉长岩中识别出有玻安岩存在,为本区蛇绿岩的形成环境从岩类学方面提供依据;玄武岩具洋脊玄武岩特征,但俯冲带组分(Th等)富集;在混杂带内分布有泥盆纪岛弧型中-中酸性火山岩,整合于硅泥质岩之上。基于上述几个方面的分析,提出本区蛇绿岩的形成环境应为SSZ型,既形成于初始俯冲,在俯冲带之上(弧前)形成新的洋壳,并逐渐向岛弧演化。  相似文献   

3.
张维权 《福建地质》1989,8(2):117-128
本文主要从本区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性的分析研究,来探讨火山岩的成因,物质来源,形成时的大地构造环境等问题。通过对岩石化学性质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岩石化学性质上本区火山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的以英安岩、流纹岩及其相应的碎屑熔岩、熔结凝灰岩为主的造山带的岩石组合类型.对大离子亲石元素中K/Rb比值,稀土元素的总量及LREE/HREE比值(La/Lu)N及Eu/Sm比值的分析研究表明本套火山岩属活动大陆边缘型造山带的岩石组合类型。锶初始值(~(87)Sr/~(86)Sr比值)的研究暗示出本套火山岩组合的岩浆的物质来源在东部沿海地区为幔壳混源型,向西部内陆逐渐变为下部地壳重熔型岩浆.其形成机制与当时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之下俯冲有着内在的成生联系.  相似文献   

4.
银坑山金银矿床金银矿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银坑山金银矿床产在中生代火山岩覆盖区下伏前泥盆纪陈蔡群变质岩系中。其成因和成矿时代尚有争议,根据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和矿物共生组合特征等综合分析,应属环太平洋成矿带与中生代晚期火山活动有关的浅成热液金银矿床。本文以显微镜观察为基础,并通过其它物理手段和电子探针分析探讨了该矿床矿物系列的共生组合及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5.
本区地处欧亚板块东缘、横跨太平洋构造带北段第二和第三隆起带及其间的松辽沉降带。由于太平洋板块向大陆的俯冲作用,使本区成为活动的太平洋型大陆边缘的一部分,岩浆活动强烈(图1),与之有关的矿产十分丰富。按本区中生代构造发展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即侏罗纪陆缘造山带、裂谷系形成阶段与白垩纪陆缘裂谷形成阶段,新生代  相似文献   

6.
研究分析了大兴安岭及其邻区石炭-二叠纪地层,着重介绍各地层单元的分布范围、岩性组合、生物化石特征,特别总结了早、中二叠世冷水型和暖水型生物组合在本区局部出现的混生现象.根据本区板块构造发育,结合生物组合特征,进行了生物古地理分区的划分.本区北部属于北方大区,准噶尔-兴安区,兴安亚区;南部属于特提斯大区,华北区,华北北缘亚区.  相似文献   

7.
长坡矿床是一大型锡石一多金属硫化物矿床.为了总结该区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找矿标志,我们曾进行了初步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 矿床地质概况本区地层,主要是泥盆纪硅质页岩建造(D_3~2)和灰岩页岩建造(D_3~3),其上为石炭纪的灰岩建造(C_1,C_2).构造以褶皱为主,伴随断裂和裂隙.火成岩出露地表的有花岗斑岩及闪长玢岩岩墙,深部有黑云母花岗岩侵入. 矿床为锡石-硫化物型.其中又分裂隙脉、  相似文献   

8.
<正> 新疆北部阿尔泰山、东、西准噶尔及北天山地区,下、中、上泥盆统皆有床板珊瑚,垂直变化明显,形成了自奥陶纪以来第三个繁盛期。本文将本区泥盆纪床板珊瑚分布规律及其组合特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地区是中国北方造山带内泥盆系最为发育地区之一。前人运用古生物化石确定了该区泥盆纪地层的相对年代,但缺少精确的同位素年龄。本文采用LA-ICP-MS测年技术,对发育在泥盆纪塔尔巴格特组上部的凝灰岩夹层进行了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380.8±1.6 Ma(MSWD=2.7),确定其时代为晚泥盆世早期,为本区泥盆系提供了精确的年代学数据。结合古生物化石组合资料,将塔尔巴格特组时代确定为中泥盆世吉维特期—晚泥盆世弗拉期。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北及邻区大陆边缘构造   总被引:82,自引:1,他引:8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克东  王莹 《地质学报》1995,69(1):16-30
中国东北及邻区大陆边缘包括两个构造带。内带由裂解的古陆碎块组成,其北部与古亚洲洋的演化有关,南部与古太平洋演化有关。外带由中生代地体组成。它们是晚古生代到早中生代的洋壳碎块与晚中生代的深海沟堆积组成的混杂体带。古亚洲洋封闭后到现代太平洋板块活动前,即由泥盆纪到侏罗纪曾存在过另一个大洋-古太平洋,其洋底扩张活动形成了上述的构造带。晚侏罗世后本区发育左旋平移断裂系,晚白垩世一早第三纪形成了大陆缘火山-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 对鄂西地区泥盆纪地层及宁乡式铁矿的研究主要是在解放后才开始,尤其是1958年全党全民办钢铁以来,各处发现了储量巨大的宁乡式铁矿,同时对本区及邻区上泥盆纪地层的分布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1924年谢家荣、刘季辰等将本区上泥盆纪含铁层误置于志留纪顶部,并将黄龙石灰岩及马鞍煤系亦包括在内。1950年李捷、谭彭等根据含铁层的岩性与湖南宁乡式铁矿进行了对比,后来证明这种对比是正确的。至1951年杨敬之、穆恩之等在研究本区长阳马鞍山一  相似文献   

12.
通过大量的K-Ar同位素年龄和硫、铅、氢-氧同位素数据统计、对比分析,认为燕山地区陆相火山-次火山岩型银矿床与著名的环太平洋东带陆相火山岩型银矿床有着明显的差别.本区银矿成矿时代为195~100Ma;成矿物质以深部来源为主,兼有基底和盖层物质加入;成矿热液主要是岩浆水中混入大量天水的混合水.  相似文献   

13.
东昆仑—河西走廊地区石炭系可分出3个相区10个相。本区两条板块块边界断裂的活动与基底和盆地边界性质一起控制了石炭纪沉积盆地的形成和沉降。继承和发展于泥盆纪北西西盆隆相间构造局的石炭纪盆地,自南向北表现为前陆挠曲、陆间裂陷、均衡下沉等沉降形式,并与古秦昆洋的海侵和气候由干热一温湿的变化联合,制约了本区的沉积方式与沉积展布。本区石炭纪整体上具有活动大陆边缘的特点,其沉积模式表现为沟—弧—盆—陆—陆间裂陷—陆内拗陷及相应的沉积环境与相带组合。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大陆动力成矿系统-成矿系列-矿床组合的地球化学类型及矿石建造的系统研究与分析方法,对扬子地块南缘及邻区大陆动力成矿系统与成矿系列进行了研究,认为本区大陆动力成矿系统有震旦-寒武纪大陆伸展动力成矿系统、泥盆纪-中三叠世大陆伸展动力成矿系统、中生代(热点构造)垂向大陆动力成矿系统和大陆挤压收缩动力成矿系统,提出本区12个成矿系及其相应矿床组合的地球化学类型和矿石建造类型,指出今后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5.
环太平洋地区的矽卡岩矿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赵一鸣 《矿床地质》1991,10(1):41-51
环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巨型矽卡岩矿床成矿带。在地跨亚、美、澳三大洲二十多个沿岸国家中,共分布有一千多个不同类型的矽卡岩矿床。按含矿矽卡岩主要金属元素的不同,可把本区矽卡岩矿床划分为铁、铜、铅-锌、钨、锡、钼、金七类。文中对各类矽卡岩矿床的分布和主要地质特征作了概括介绍。按含矿矽卡岩矿物组合的不同,又可分为镁矽卡岩型、钙矽卡岩型、锰质矽卡岩型和碱质矽卡岩型四类。太平洋东西两岸的矽卡岩矿床有许多共同点,但在矿化强度、分布规律和成矿时代等方面又有一定差异。文中还论述了本区矽卡岩矿床的成矿系列和岩浆岩成矿金属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大兴安岭东南缘成矿集中区成矿演化特征与找矿潜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区为叠加在槽,台接合部偏槽区上的太平洋型大兴安岭构造岩浆岩区的中亚带,地处深叁断裂夹持区和上地幔构造变开异带上,三层构造层断裂系构成等距菱格网状构造系统,太平洋构造岩浆活动在区域上的推移和区域地球化学场制红区域金属分带,本区具深源浅成一超浅成斑岩铜多金属成矿系列特征,为待揭开的大型以上规模的燕山期斑岩系列成矿潜在区。  相似文献   

17.
<正> 内蒙古达茂旗巴特敖包一带的志留—泥盆纪地层,分布较集中,出露尚良好。主要为一套正常浅海相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化石丰富,种类繁多,是研究我国北方志留—泥盆纪地层学的重要地区之一。 1960年,李寿耆、赵泽国等同志在本区发现了这套志留—泥盆纪地层,并在西别河东岸测制剖面、采集化石,又在附近作了路线调查,建立了西别河组,确定其时代为中泥盆世。1965年,内蒙古地质局区测队六分队在本区测制了一些剖面,认为西别河组之上还有一套巨厚的地层,遂又创立了查干合布岩组、哈力齐岩组、艾不盖河岩组、格少可布岩组和  相似文献   

18.
藏北班戈、申扎地区志留纪和泥盆纪珊瑚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了藏北志留纪和泥盆纪皱纹珊瑚6属,7种,其中3个新种;床板珊瑚5属,7种,其中有4个新种;日射珊瑚1属1种,并讨论了本区志留纪和泥盆纪地层的发育特征和沉积类型。  相似文献   

19.
沙锅屯-富隆山地区的下古生界组成东西向两个完整的背斜和一个向斜,其上被晚古生界以大角度不整合覆盖.该地区既有抬升造陆运动,又有挤压造山运动,运动时代加里东期.主要依据是本区的褶皱被石炭纪本溪组以大角度不整合覆盖,且有化石资料证明在华北板块内本溪组下部有下石炭世甚至泥盆纪地层.  相似文献   

20.
通过在加依尔地区中—上石炭统太勒古拉组发现的外来岩块,查清了该区泥盆纪和石炭纪化石共生的原因,为确定该地区地层时代提供了佐证,并对研究本区石炭系的形成环境及区域构造演化等均将有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