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提高伪随机多频激电仪接收机的测试效率,针对接收机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以太网的网络化测试软件。该测试软件由主站软件和从站软件组成。主站软件实现联机仪器管理。测试任务生成及分发,采集数据接收与处理,测试结果显示以及存储等功能。从站软件实现主站指令解释,测试任务执行,数据采集处理,结果显示存储以及数据返回等功能。自动测试软件实现了接收机批量任务自动化测试和多台仪器并行测试,测试项目包括接收机内部信号源测试.放大器测试和内部噪音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自动测试软件的测试方案可行,提高了接收机的测试效率和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邴慧  赵淑萍  杜玉霞  黄星 《冰川冻土》2016,38(4):937-942
超声波波速测试作为一种无损检测已经广泛应用到岩土工程行业,该测试方法也是获得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的有效方法.目前鲜有关于冻土的声波测试的技术和方法的报导,已有的冻土声波测试都是在垂直方向上忽略换能器的质量并在常温下快速测试声波通过时间,难以满足测试精度.鉴此,在购置常温声波测试主机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冻土对温度敏感的特性、换能器在水平方向的测试以及土样与换能器之间的耦合程度,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多种类型的冻土超声波换能器支架和恒温箱的测试系统,恒温箱意在提供适合不同温度下土体的测试环境(-30℃~+30℃),换能器支架可供低温、提供多种尺寸冻土试样的横波和纵波的测试平台.为避免垂直测试中换能器和土样自身对测试的影响,除了支架提供水平测试平台外,在调节换能器与土样接触距离的螺杆顶端放置应变片测试冻土样与换能器之间的接触程度以提高冻土声波波速的测试精度.利用该测试系统对不同负温下冻土样品进行测试,数据结果证明了该测试系统的实用性和良好的测试精度.  相似文献   

3.
常规DST地层测试工具不适用于煤层气井。为了解决煤层气井DST测试中的难题,避免井下开关井困难和动作管柱误操作,通过对DST测试理论及煤储层特征的分析,研制出外膨胀式封隔器和井下电磁开关阀组成的煤层气井DST测试专用设备,并对目标煤层进行了DST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煤层气井DST测试专用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其测试结果可靠,工期短,成本低;适用于煤层裸眼测试和套管测试。   相似文献   

4.
我国煤层气井渗透率测试方法目前广泛采用注入/压降试井。通过对试验井的裸眼测试和套管测试发现,套管测试渗透率是裸眼测试的9.82倍,裸眼测试渗透率明显偏低。裸眼测试渗透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注入和关井时间较短,未出现径向流。由于我国煤层气区块大多处于勘探阶段,且多采用裸眼注入/压降方法,开展区块裸眼和套管注入/压降的对比测试,可以获取区块标准井的注入时间和关井时间,提高渗透率解释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海上高产高含蜡油气井测试工艺优化方案,以东海西湖凹陷某井测试作业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为导向,开展西湖高产高含蜡储集层测试问题原因分析和国内外技术调研,同时进行了测试管柱和地面测试流程的流动性保障技术研究及原油燃烧保障技术研究。研究表明地面流程结蜡、大油嘴放喷返排出大颗粒碎屑及大产量原油燃烧导致燃烧头损坏是影响测试的主要原因,因此对测试管柱、地面测试流程及燃烧保障等进行工艺优化,以解决高产高含蜡油气井测试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地质实验、测试工作,是地质调查、矿产普查、勘探和地质科学研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各项试验测试参数的精确度、灵敏度以及实验测试工作的生产效率对提高地质找矿效果,推动地质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地质实验、测试工作与许多因素有关:如各类实验测试人员的理论和技术水平;各类实验测试仪器装备的水平;实验测试工作的管理水平。作者认为前两者是基本前提,后者是关键。地质实验、测试管理工作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它既包括硬科学的理论和技术,又包括软  相似文献   

7.
岩土测试工作是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组成部分,测试质量直接影响岩土工程对地基的评价、设计、施工等各项工作。必须对岩土测试样品的采取和处理、测试项目的确定、测试条件及方法的选择、测试技术的掌握等各个环节严格执行有关规范、规程的规定。同时还须对岩土测试成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以保证岩土测试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专业委员会和地矿部岩矿测试技术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岩矿测试》是分析测试技术的综合性学术刊物(ISSN 0254—5357,国内统一刊号CN 11-2131/TD)。主要报道国内与岩矿测试及分析科学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和新设备等研究成果、动态,展望和评述以及有关实践经验,突出服务于地质科学和地质找矿事业,促进岩矿测试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水压致裂应力测量系统柔性分析及其对深孔测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大陆范围内广泛使用的钻杆式水压致裂测试系统由6个部分组成,分别为压力流体控制系统、高压水泵、动力系统、数据记录系统、跨接式封隔器和钻杆系统。该套测试系统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针对孔深<100 m的浅孔测试系统,一种是针对孔深>100 m的深孔测试系统。对于钻杆式水压致裂系统,钻杆、连接管线以及钻孔变形对系统柔性影响均极微小,封隔器变形和压裂液压缩性是主要影响因素。当测试深度小于100 m时,测试系统柔性主要受封隔器变形和系统压裂液压缩性控制;而当测试深度大于100 m时,测试系统柔性主要受系统压裂液压缩性控制。对于深孔测试,钻杆式水压致裂测试系统柔性过大,会影响重张压力Pr0的准确确定。为了消除系统柔性对深孔测试的影响,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确定实验段岩体抗拉强度Tfh,进而确定最大水平主应力SH,或者通过其他方法来直接估算SH。在未来的研究工作中,开发井下传感器和井下流量计将是从根本上消除测试系统柔性影响的一条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以基于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OA-ICOS)原理的液态水同位素分析仪为例,通过开展记忆效应分析实验和标定方法分析实验,分析了氢氧同位素测试分析中的记忆效应表现特征,讨论了记忆效应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程度,探讨了记忆效应标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常规运行方法进行氢同位素测试分析时,记忆效应是明显存在的,而进行氧同位素测试分析时,记忆效应表现并不明显;采用常规运行方法进行氢、氧同位素测试分析,基本可以达到液态水同位素分析仪的保证精度;测针次数的增加,对于提高氢、氧同位素的测试分析精度具有有效作用;选择与待测样品δ值最为相近的3个标样进行测试分析和标定处理工作,可达到提高测试效率、节省测试成本、提高测试精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高应变动测试验和静载荷试验,对深厚软土地基中PHC管桩的受力特性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深厚软土地基中超长PHC管桩的竖向承载特性和荷载传递机理.结果表明,高应变动测试验和静载荷试验得出的极限承载力结果很接近.在深度小于30 m时,动静试验所得的侧摩阻力比较接近,但是随着深度的加深,动测试验所得的侧摩阻力比静载试验要大.  相似文献   

12.
杨博  张锐  查旭东 《岩土力学》2014,35(5):1514-1519
为研究一种有效、合理的测定路基动模量的方法,在分析便携式地震波地质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和测试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弹性动力学和表面波谱分析理论,阐述了便携式地震波地质分析仪的测试原理,并推导了测试路基动模量计算公式。结合路基测试实际工作要求,提出了便携式地震波地质分析仪器的测试步骤及技术要点。通过在路基进行大量点点对应的便携式地震波地质分析仪、便携式落锤弯沉仪和承载板回弹模量测试以及动态圆锥贯入仪贯入测试和灌砂法压实度测试,建立了便携式地震波地质分析仪动模量与其他各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便携式地震波地质分析仪与其他检测方法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8。结果表明,应用便携式地震波地质分析仪快速检测路基动模量是合理、可行的,可以用于路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为路面结构设计提供参数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桩低应变检测的一些实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文  吴玉山 《岩土力学》1998,19(1):81-87
根据基桩低应变检测的基本原理、测试技术和资料分析,并结合实例,详细论述了基桩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的一些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4.
超长PHC管桩桩顶沉降特性的动静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静载荷试验可直接测到桩顶的荷载-沉降(Q-s)曲线。由管桩内预先埋设的应变计的内力测试结果可计算出土阻力与桩-土相对位移的关系,并进一步做高应变测试和拟合分析,得出了高应变拟合的Q-s曲线。对Q-s曲线作动静结果对比分析,探讨了在深厚软土中的超长PHC管桩的桩顶沉降特性。结果表明,当荷载不大时,高应变拟合的沉降大于静载实测的沉降,但当荷载接近极限值时高应变的沉降小于静载的沉降。结果亦表明,当超长PHC管桩桩身穿过一定深度的好土层、桩端进入全风化或更好的岩层时,不管是静载试验还是高应变动力测试,都很难使土阻力得到充分发挥,此时静载实测的和高应变拟合的Q-s曲线都呈缓变型特征。  相似文献   

15.
朱建群  栾茂田  冷艺  刘金龙 《岩土力学》2006,27(12):2261-2264
振动三轴仪是室内土工试验中研究土体动力特性的重要仪器,但从以往的试验结果来看具有一定的离散性。这除了试验操作的人为误差外,振动三轴仪系统本身也会带来一定的误差,如双向动荷载的相位差不能达到预定值,系统本身的阻尼力,及试验数据的滞后性等等。为提高振动三轴试验的精确度,有必要对振动三轴试验的误差进行分析,找到误差的来源并进行相应的校正。  相似文献   

16.
黄理兴  陈平 《岩土力学》1996,17(4):70-77
介绍了安阳电厂冷却塔碎石桩复合地基静载、动力触探、瑞利波法系列原位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对冷却塔地基加固与改良效果及施工质量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短程多次反射波对基桩动测资料解释常会形成干扰,并为人们所忽视。以往国内外文献对此未见详细讨论。这里通过对解析解的理论计算与物理解释,阐明了这种干扰波的波形与强度,取决于缺陷的性质、位置、尺寸以及桩周土的剪切波速,且其不能被频域滤波所消除。因此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这种干扰波会对资料的定性与定量解释造成困难,在实际工作中应予以注意。通过计算与实例,说明了物探资料解释的多解性问题在基桩动测中同样存在,用实测资料与理论曲线拟合法解释,可提高对资料认识的全面性,从而减小这种困难。根据文献通过理论计算说明,若测量扭转波则这种干扰将会大大减小,仅从此角度亦能说明纵横波联合检测是基桩动测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两类常见的沉管灌注桩和人工挖孔灌注桩的工艺特点,桩基质量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动力检测方法,同要准确地判断两类桩基质量问题,必须准确计算缺陷的位置,对桩基的工艺特点和施工过程有深刻的认识,对动力检测理论有透彻的理解。同时,对人工挖孔灌注桩动力检测的特殊性进行了专门分析。  相似文献   

19.
桩材料阻尼对动测曲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奎华 《岩土力学》1998,19(4):57-62
基于严格的数学模型,从桩材料的阻尼对法桩动测曲线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桩材料阻尼对测试曲线有着不同于拉侧土阻尼的影响,尤其是对瞬态反射波法测试曲线的桩尖反射形状及到达时间影响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20.
离心模型试验技术应用的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健  刘宁 《上海国土资源》2002,121(1):52-56
介绍离心模型技术发展过程和技术特点,系统地总结和分析了近年来离心模型技术在岩土工程领域,特别是在环境岩土工程、地震工程和模拟动态施工方面最新应用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