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PHC管桩和预制方桩受力性状试验对比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张忠苗  喻君  张广兴  王立忠 《岩土力学》2008,29(11):3059-3065
通过在同一场地的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桩)和预制方桩中埋设钢筋应力计的静载对比试验,比较了两类桩的荷载-沉降曲线、桩身轴力分布情况、桩侧摩阻力和桩端摩阻力发挥性状的异同,研究了PHC管桩的荷载传递机制,发现其侧阻和端阻的发挥规律与预制方桩相同,但在PHC管桩和方桩侧表面积相近的条件下,在最大试验荷载作用时,两者的侧阻和端阻发挥程度不同,PHC管桩平均单位侧阻比预制方桩低8.1 %,而端阻比方桩高24 %以上。  相似文献   

2.
软土地基中PHC管桩水平受荷性状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王钰  林军  陈锦剑  王建华 《岩土力学》2005,26(Z1):39-42
桩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状是一个复杂的桩土相互作用过程。针对软土地集中预应力管桩受水平荷载的问题,结合工程实例,通过水平静载试验,实测得到了水平荷载作用下PHC(超长预应力)桩与土共同作用时的工作性状,分析了PHC桩受水平力作用时的内力、变形和临界承载力以及地基土的水平抗力比例系数。试验结果可为今后同类地区水平受荷桩的设计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姚文娟  蔡晨雨 《岩土力学》2016,37(Z2):783-787
超长桩桩侧摩阻力出现软化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针对超长桩出现的侧摩阻力软化现象,提出了一种新的双曲荷载传递函数,该传递函数充分考虑了桩土相互作用的非线性特性和软化特性。依据新的荷载传递函数,利用FORTRAN语言编写了UMAT子程序。通过实例计算,对比了现场试验数据、ABAQUS自带接触对的计算结果和ABAQUS应用文中子程序后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ABAQUS应用文中子程序计算所得的桩顶Q-s曲线、桩侧摩阻力分布曲线和桩侧摩阻力与桩土相对位移关系曲线都与现场试验数据更加吻合,证明文中提出的荷载传递函数可以有效地模拟超长桩桩土相互作用的非线性特性和软化特性,并且对超长桩承载力的估算更加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4.
PHC管桩荷载传递的试验研究和数值分析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通过在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桩)的桩顶、桩端及桩周各主要土层的分界面埋设应变计的静荷载试验,研究了PHC管桩的荷载传递机理,分析了轴力和桩侧摩阻力的变化规律。并以工程中PHC管桩的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为基础,运用有限单元法对软土地区的PHC管桩桩-土相互作用进行模拟,在分析中采用弹塑性模型,引入了非线性接触面单元,并且考虑了土体的材料非线性。分析结果表明,计算值和实测值有一定的差别,但是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基于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桩轴力分布函数,分析了钻孔灌注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承载特性、桩身荷载传递规律、桩的截面轴力分布规律和桩侧阻力分布规律,其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较为一致。从单桩Q-s曲线入手,确定各级荷载下桩端平面以下地基土的变形特性曲线,利用该变形曲线可以方便地计算单桩沉降量,其计算结果与实测的单桩载荷试验曲线一致。利用轴力分布函数计算各级荷载下的桩身压缩量和桩端沉降量,进而获得单桩沉降量,其计算结果与按现场测试的轴力分布和侧阻力分布计算的单桩沉降量规律一致,计算结果偏小,能够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6.
增强型管桩和普通管桩受力性能试验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桩身预埋有混凝土应变计的普通光圆预应力管桩和增强型预应力管桩的静载对比试验,比较了两种桩的荷载-沉降曲线、桩身轴力分布情况、桩侧摩阻力及桩端阻力的发挥性状,研究了增强型管桩荷载传递规律及桩身环向凸肋的荷载分担情况.结果表明,由于环向凸肋的存在,使增强型管桩在桩周形成的剪切破坏面比普通管桩更大,从而提高了增强型管桩的承载能力.在最大试验荷载作用时,增强型管桩的侧摩阻力要比普通管桩高27.4%~39.5%.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在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桩周各土层界面处埋设应变式钢筋计的静载荷试验,研究软土地基PHC管桩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分析了桩侧阻力、桩端阻力的分布规律。认为:(1)当第一层土为尚未完成自重固结的土层时,其土层范围内桩侧阻力值非常小;(2)桩身轴力自上而下传递,土层提供的桩侧阻力存在深度效应;(3)试桩表现为典型的端承摩擦桩性状,桩端阻力占荷载比重不超过5%,考虑桩顶相对位移对桩端阻力的发挥作用,引入桩顶位移修正系数后,利用规范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较接近。  相似文献   

8.
通过现场实测的增强型桩和光圆型桩静压试验和桩身内力测试数据,探讨了增强型桩的荷载传递规律。为研究增强型管桩竖向承载特性,将增强型管桩纵向凸肋按截面积计入桩体刚度,而环向凸肋对桩侧土的作用通过桩侧摩阻提高系数来反映;以荷载传递函数的双曲线模型为基础,建立了适用于增强型桩的荷载-沉降关系的计算迭代模型。结合现场静载试验获得的荷载-沉降曲线和桩身轴力分布曲线,反分析确定传递函数的计算参数。应用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确定的荷载-沉降曲线和桩身内力分布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上海某工程超长桩载荷试验成果,采用Boltzmann数学模型拟合了桩侧土和桩端土的荷载传递函数,进而采用有限杆单元法和荷载传函数分析了单桩荷载传递机理.结果显示,基于试桩成果拟合得到的Boltzmann荷载传递函数,可以较好的用于模拟单桩Q-S曲线及侧摩阻力发挥过程,由于桩侧摩阻力与桩土相对位移接近理想弹塑性的函数关系、桩身材料的非线性等因素,会导致模拟的单桩Q-S曲线与实测结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有孔管桩能够有效地加速超静孔隙水压力时空消散,减轻沉桩效应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但桩身开孔引起的应力集中现象会削弱桩体承载力。为探讨桩身开孔对管桩承载性状的影响,采用室内模型试验方法,在软土地基中开展无孔管桩和3种不同布孔方式的有孔管桩单桩静载荷试验,对竖向荷载下引起桩顶沉降及桩身不同位置的应变进行了监测和分析,获得了各种管桩的Q-s曲线、桩身轴力及桩侧摩阻力的分布规律。对比分析可知,星状开孔有孔管桩的桩身轴力削弱情况最小,双向对穿有孔管桩的桩侧摩阻力最大。  相似文献   

11.
姜振春 《岩土力学》2012,33(9):2639-2644
港口码头工程建设将向外海开敞式发展,由于工程地质条件日趋复杂,在超厚软黏土地基上建设高桩码头面临重大难题。因持力层埋深较深,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PHC)管桩成为设计首选的超长桩基础型式。针对某军用码头85 m设计桩长的试桩进行了试验和数值计算,分析了超长PHC管桩承载力机制与传递规律,基于传递函数法提出改进的双曲函数计算模型,并对垂直静载试桩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桩身轴力和桩顶位移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证明提出的双曲线模型能够反映轴向承载PHC管桩桩-土相互作用实际情况,能够为软黏土中超长PHC管桩基桩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高应变动测试验和静载荷试验,对深厚软土地基中PHC管桩的受力特性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深厚软土地基中超长PHC管桩的竖向承载特性和荷载传递机理.结果表明,高应变动测试验和静载荷试验得出的极限承载力结果很接近.在深度小于30 m时,动静试验所得的侧摩阻力比较接近,但是随着深度的加深,动测试验所得的侧摩阻力比静载试验要大.  相似文献   

13.
冻土中钢管桩荷载传递函数曲线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室内冻土中钢管桩模型桩静载试验为例,介绍了冻土中钢管桩荷载传递函数的测试过程和计算方法,给出了一定条件下模型钢管桩桩身冻结力荷载传递函数曲线及桩端阻力荷载传递函数曲线,并分析了流变效应对荷载传递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钢管桩桩侧冻结力荷载传递函数曲线及桩端阻力荷载传递函数曲线其线状大致分别程抛物线及直线;由于流变效应的影响,桩侧冻结应力及端阻应力随时间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桩土相对位移和桩端下沉量开始5 h内随时间变化较大,但加载5 h后逐渐向稳定方向发展.其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的桩土间的本构关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预制静压桩静动载现场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位试验是获取桩基设计参数和了解桩基力学性能的最客观、最可靠方法。基于现有疲劳机和千斤顶等试验设备,研制了桩顶静载和动载组合加载装置,为现场静、动载试验解决了一个技术性难题。利用该装置对某工程混凝土预制静压桩进行了模拟交通荷载的现场静、动载试验。通过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分析了静动载对桩身轴力分布、桩身侧摩阻力和基桩沉降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静动载作用下桩身侧摩阻力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并且随着振动次数的增加,桩身上部侧摩阻力减小、下部略有增加,但动载循环超过30万次后,侧摩阻力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5.
高应变动测法目前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研究其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对实际工程具有重要意义。对PHC桩应用高应变法、竖向静载方法进行试验,以确定桩基的单桩极限承载力。首先对2组不同直径的6根试桩进行高应变测试,采用国际上推荐的GOBLE-CAPWAPC-CASE方法,得到试桩的单桩极限承载力; 然后按慢速维持荷载法进行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将所得极限承载力与高应变法所得结果进行对比,高应变法所得结果高于静载试验的结果, 2种方法结果不同是由于2种方法的测试原理、计算方法、影响因素等不同所致。高应变法的理想化桩-土体系以及主要参数的设定对结果都有很大的影响,实际试验中应充分考虑如何取值。  相似文献   

16.
夏力农  苗云东  刘小平 《岩土力学》2009,30(Z2):318-322
湿陷性黄土地区基桩承载力检测中桩顶荷载是在土体沉降后施加的,桩基使用条件下是桩顶荷载施加之后再出现土体沉降。简要分析了这两种加载次序之间桩土相互作用差异的机制。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这种差异。计算结果表明,在这两种加载次序中,桩顶荷载的增加都会引起沉降增加,中性点下降,下拉力减小。结果还表明,与桩顶荷载先施加的相比,桩顶荷载后施加得到的中性点的位置比较低,桩基沉降比较小,下拽力也较小,这些差异随着桩顶荷载的增大而更加明显。在两种加载次序的各个加载阶段,桩周摩阻力的分布与发挥也会出现细微的变化。这会使湿陷性黄土地区桩的承载力检测结果略微偏于不安全  相似文献   

17.
珊瑚地层是钙质砂和礁灰岩的统称。在珊瑚地层中开展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PHC桩)的原位堆载测试,分析了桩?珊瑚地质的相互作用规律。采用光纤光栅传感技术采集加载过程中的试桩桩身应变,由计算获取桩身轴力,分析加载过程中珊瑚地层中PHC桩基础的承载特性。试验结果表明,(1)桩?土响应处于线弹性阶段;(2)桩的承载发挥状态与入土深度显著相关,且入土深度超过15倍桩径时桩端阻力发挥峰值;(3)桩的安装方式几乎不影响其在珊瑚地层中的承载性能,但贯入能量的大小则显著影响;(4)入土深度和贯入能量的大小,影响珊瑚地质的破碎程度,颗粒破碎显著影响珊瑚地质中桩的承载发挥特性。通过原位测试可知在珊瑚地质中在贯入深度在15倍桩径以内,入土深度与桩端阻力正相关,与桩侧摩阻力反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