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激光测距—成像组合扫描仪多源数据采集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一套机载运行的光学-机械扫描式激光测距和被动式热红外外扫描成像组合遥感器,结合飞机平台的姿态测量和GPS定位,可实时(准实时)获取地面景物的三维位置和影像灰度信息。由多源数据采集技术获得的多种同步数据经地面计算机回放和处理,可以快速生成数字地面高程模型(DEM)和地学编码图像。扫描激光测距仪与扫描成像仪的电同步技术控制激光测距采样时刻与图像采样时刻在时序上的一致性,从而达到高程数据与图像像元的匹配。  相似文献   

2.
城市三维遥感信息的快速获取与数据处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三维遥感信息的快速获取和处理一直是遥感对地观测的目标之一。机载三维成像仪就是能够准实时地获取地面三维遥感信息的技术系统。在国家 86 3计划的支持下 ,经过原理样机和实验样机的研制及飞行实验 ,表明三维成像仪已经完全可以快速同步获取地面目标的地学编码图像和数字地面模型 (DEM) ,效率要比常规技术高很多。2 0 0 0年 10月我们利用机载三维成像仪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进行了三维遥感飞行试验 ,获取了原始数据 ,经过数据的检查和规格化同步 ,用开发的三维遥感信息处理软件进行了快速处理 ,最终生成了测区的 DEM和地学编码图像 ,最终得到中关村地区的建筑物三维信息  相似文献   

3.
江月松 《遥感学报》2001,5(4):241-247
全球定位系统(GPS),姿态测量(惯性导航系统(INS))和激光扫描测距技术集成的直接空对地定位系统是近年来遥感与测绘领域发展起来的新型定位技术,是定量化三维遥感中获取地面几何信息和生成数字高程模型的主要新技术手段之一。该文给出了该系统的精确定位方程,分析了误差源对定位精度的影响,并给出了数量级评估。结果对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鉴于软土地区土性的极端复杂和地面沉降严重的普遍特征,提出了“空(天空)~地(地面)~地(地下)”一体化的全方位准动态地铁施工安全监测思想,构建起了相应的技术体系(即全方位准动态集成技术)。软土地区地铁施工安全监测全方位准动态集成技术的核心是借助GPS技术建立三维的空基变形监测基准(用于地表变形监测和地下变形监测。该空基变形监测基准可以克服传统陆基基准因软土地区地面沉降而对变形监测数据产生的系统性偏差,还可实现地铁施工变形监测的全天候、实时化与动态化),以城市基础地质资料库作为安全监测整体性设计的依据(提高了地铁施工安全监测的针对性、可靠性与有效性),以准实时、准动态的地下结构应力应变监测结果作为施工安全性的重要判别要素,以准实时、准动态的地面变形监测结果作为地铁施工作用下城市环境安全性的关键判别要素,实现对地铁施工安全的全方位、实时化、准动态控制。  相似文献   

5.
机载遥感直接对地定位的误差分析和精度估计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利用GPS、姿态测量装置、扫描激光测距及同步的遥感器组成的机载遥感三维信息获取系统是新型的空地直接对地定位遥感系统,由于各种误差的存在而最终影响到三维定位结果。本文简要说明了空地直接对地定位的基本原理、重点分析了各个误差项及其对定位结果的影响,并进行了误差传播和精度估计,取得了重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适用于机载三维遥感的动态GPS定位技术及其数据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载三维遥感采用动态GPS定位技术提供遥感器的空中精确位置,能快速高效获得遥感地学编码图像和DEM,雇地中国自行研制、具有独创性的机载三维遥感影像制图系统中的动态GPS定位技术特点和要求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应用三维遥感的GSP定位数据处理和算流程。法  相似文献   

7.
GPS引导下的多角度遥感图像自动匹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航天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多角度遥感目前又一次成为遥感基础研究的新热点,不同于以往的传统垂直观测方式,它不仅提供了地物的空间光谱信息,还提供了地物的结构特征信息,是定量化遥感的途径之一。多角度遥感也使得遥感图像处理更加复杂,多角度遥感图像的配准便是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多角度遥感图像成像的特殊性决定了纯粹利用图像信息进行的匹配是较为困难的。本文以法国POLDER(POL arizationand Directionality of Earth's Reflectance)多角度航空遥感试验为例,介绍POLDER多角度遥感图像自动匹配的方法,首先用GPS进行定位引导,精度在100m左右,然后在初步定位的基础上,用图像灰度特征和结构特征进行精确配准,自动定位精度小于30m,最后采用局部最小误差控制点对图像进行重采样处理,并直接提取航空平台的地物二向性反射信息。  相似文献   

8.
GPS支持下的机载SAR遥感图像无控制准实时地理定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合成孔径雷达遥感图像的地理定位在自然灾害的动态监测中有着重要意义。研究并推导出了在GPS定位数据支持下的有速度约束条件的机栽SAR图像帧定位元素的解算模型,实现并试验了机载SAR图像的准实时地理定位方法。该方法根据同一航带的图像帧与帧之间的地面连续性,自动并有效地消除了相邻帧地理定位图像之间的裂缝,实现了航带的整体地理定位,从而使机载SAR遥感图像对自然灾害的评估和发展情况预测手段达到准实时效率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 RTK(Real Time Kinemati)技术即实时载波相位差分定位技术,它将GPS与数传技术相结合,就是把基准站观测到的载波相位观测值和基准站的位置信息以一定格式通过数据传输设备实时地传输给流动站,在流动站组成差分方程,实时地给出用户所在位置的厘米级三维坐标信息和精度指标。这项测量定位技术精度高(可达厘米级),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 实时动态测量RTK(Real Time Kinematic)定位技术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  相似文献   

11.
基于TerraSAR-X影像的光学遥感影像地理定位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遥感技术应用中最普遍采用的是通过光学遥感获取影像,这种方法一般需要控制点才能获得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不可避免地限制了其应用范围。然而TerraSAR-X具有精确的传感器校正、高精度的卫星位置及对卫星姿态的低依赖性等特性,在无地面信息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获得高精度的遥感影像。因此,研究利用TerraSAR-X数据作为地面控制信息对光学遥感影像进行地理定位具有突破性的意义和价值。本文介绍了近几年TerraSAR-X影像对光学遥感影像进行定位的现状和方法,阐述了其理论基础和优缺点,并试着分析了现阶段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目前,微小型无人机遥感系统定位精度低,需要布设大量地面控制点,才能满足空三和测图精度要求,为提高无人机遥感系统影像的后期处理效率,文中研究利用差分GNSS模块,结合后差分算法提高POS数据精度,并通过位置标定、相机时间延迟改正等关键技术方法开展研究,最终获得高精度相机曝光时刻的位置信息,以此为基础,集成一套基于差分GNSS的无人机遥感系统。通过实验,最终实现以少量地面控制点获取高精度无人机影像外方位线元素,提高无人机影像后期处理效率,具有一定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3维可视化是当前数字矿山理论及其技术研究领域的关键问题之一。以云南澜沧老厂为研究区,将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与矿区高分辨率2维遥感图像(QuickBird影像)叠合生成3维遥感影像,能够真实再现老厂矿区的景观特征,有效反映该地区的复杂地形、地貌、地质特征,提供综合、全面、实时、动态的矿山地面变化信息,为矿床定位及开展地质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4.
尤红建  刘彤  李树楷 《测绘工程》2003,12(2):14-16,33
机载三维成像仪是集成GPS、姿态测量装置、激光测距仪和光谱成像仪的新型航空遥感系统,它能同步获取地面目标的定位、定性数据。本文简要介绍了机载三维成像仪系统,在计算出扫描激光测距点三维坐标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DTM快速生成算法,包括DTM的快速内插和航带间的自动无缝拼接。  相似文献   

15.
随着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越来越多地用于地理信息产品生产。本文首先介绍了SPOT系列的下一代光学遥感卫星Pleiades,通过生产试验,研究了Pleiades卫星影像稀少控制点定向情况,分析了Pleiades卫星影像立体测图的精度,并给出相关结论供Pleiades卫星影像生产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6.
 鉴于影像灰度控制点匹配算法运算量大、识别精度低以及约束条件多等不足,本文对该算法做了改进。主要思路是: 在进行模板运算时,对目标影像采用动态模板进行不等距搜索; 利用灰度相关系数双阈值和等角变换,对目标控制点进行判别; 结合控制点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对未识别出的控制点进行定位。文中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流程,并采用ASTER和TM两种成像差异显著的图像数据,对优化前后的匹配算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在运算效率、识别精度以及适应性方面,都比传统算法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7.
基于自动匹配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校正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伟 《地理空间信息》2009,7(2):123-125
介绍了采用人工选点与计算机自动匹配选点相结合获取一定数量的地面控制点的方法,该方法满足了Thin plate spline校正模型校正的要求.解决了一些高分辨率遥感数据无法用传感器物理模型进行校正的问题。试验证明:在山区采用该方法比常规多项式校正更快捷而且校正效果更好,并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汶川地震灾区无人机遥感影像获取与可视化管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介绍无人机遥感影像获取、纠正、配准及可视化管理的关键技术与系统研发.论文设计无人机影像获取及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的框架结构,包括航迹规划、无人机影像获取、影像预处理及三维可视化4个子系统;讨论了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无人机影像配准、无人机影像的空间索引管理、基于四叉树的影像金字塔及细节层次模型等关键技术.基于自主研发的虚拟地理环境数字地球平台(VGE-3DGJobeEanh),构建了汶川地震应急三维可视化遥感影像管理系统,在"5·12"汶川地震的救援与次生灾害应急中进行了实践应用.同时该系统可继续服务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信息共享管理、发布以及空间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