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研究了南黄海地震在不同的时间层次上高低起伏的韵律特征。时间层次可分为地震期(几百年)、地震幕(几十年)、地震阶(几年)。并且指出,地震期中6级以上强震累积频度呈指数型分布,这是一个地震大轮回的整体性活动标志。本文还计算了第五幕和它的四个地震阶的时间分维值,结果表明有较好的一致性。这种自相似特征也正是在不同时间层次上地震活动存在强弱相同的韵律特征的证明。  相似文献   

2.
南北地震带北段地震活动的有序性和层次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南北地震带北段有记载以来6级以上强震、全新世以来海原活断层8(1/2)级大震以及海原大震极震区5级以上中强震等不同层次地震事件的时间序列,发现它们具有自相似特征,即不同层次的地震事件表现有序性、满足简单公式N=AcBt或t=a+blnN。文中用最小二乘法在信度a=0.05情况下,通过线性相关检验,给出了各层次的有关系数值。 本文结果表明,地震活动是遵循尺度对应这一基本原理。这对研究地震活动分期划段,判定不同层次的地震趋势有一定参考作用。同时地震活动在不同层次表现的自相似现象也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两个比较重要的关系式,用来描述地震活动在时间域的自组织、自相似特征。即N(τ)~τ~(-D)和 N(≤t)~t~d,前一个关系式说明地震时间序列符合 D 维的分维分布,而不是泊松分布,后一个非线性关系式可以作为一种递推关系和预报方法用于强震的中期预报。  相似文献   

4.
门源6.4级强震前地震活动时间的分维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分维概念与方法,引入度量地震活动时间不均匀结构的物理量D对门源地区(37—38°N,101°30′—103°E)1970—1985年地震活动的时间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门源6.4级强震前D值随时间系统减小,表明愈接近强震发生时间,该地区地震活动的时间结构愈不均匀,即对称性破缺或有序性增强,其有序性具有多层次嵌套的自相似特征。  相似文献   

5.
自相似地震活动特征的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强震前的地震活动前兆。为定量描述这组前兆,我们研究了一组自相似地震活动函数。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自相似地震活动特征的提取。然后利用直方图法对每一特征作了特征选择,如此共选取了21个特征。这些特征反映了强震活动水平增高,地震活化,地震活动偏离正常值及b值异常等地震活动前兆现象。  相似文献   

6.
蒋铭  王晓青 《地震》1993,(1):16-20
本文分析了中国大陆东部分区的地震活动在时间上的层次结构和自相似特征,以期得到有关中长期地震预报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童琼  童迎世 《高原地震》2021,33(3):26-32
通过收集前人和多年对湖南历史地震的反复考究和近几十年所发生的小震(矿山地震)活动,认为无论是历史地震还是近代地震,都有其不同的活动特征.历史地震的空间分布、时间分布比较突出.而近代地震通过资料处理和现场考察,发现地震的类型、震源深度和烈度分布呈现出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8.
应用分数维理论与方法,对地震活动时间分布不均匀结构,建立自相似分形集。利用其相似维数D的变化特征,来研究辽宁省中强地震前后和显著地震活动的时间结构。发现中强地震前D值随时间系统减小,余震序列的D值变大,前震序列的D值明显偏低。对震群活动的研究表明,一般震群活动的D值均较高,而前兆震群活动的D值也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9.
地震自相似现象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海华  张勇利 《内陆地震》1990,4(4):292-300
依据破裂过程和震源物理参数相似性,给出了自相似震源椭球体三轴之比约为a:b:c=1:0.2:0.2。基于分维理论和方法,讨论了自相似的地震时空分布的分维和强震前的降维现象。由前兆展布范围,大震前区域地震活动特征以及地震空区等可导出近源前兆(红肿)区线性尺度约为震源区的5倍。  相似文献   

10.
我们研究了加州几个地区古地震记录的时间分布,时间的尺度从数十年至数十万年。分析时使用了断层泥的电子自旋共振坪的定龄方法所获的年龄数据,断层带~(14)C定龄的沉积物及历史地震的记录。在加州中部的圣安德烈斯断层中历史记录和圣加布里埃尔断层带的古地震记录都具有自相似特性,分维为0.43~0.46。在历史地震和古地震时间尺度上,加州南部的圣安德烈斯断层带的分维是0.67,表明比加州中部更为均匀的断层活动。在小于一年的时间尺度上,很大程度的分布是随机的。  相似文献   

11.
基于强震目录,讨论了全球、中国大陆西部及周边“大三角地区”和中国大陆地区强震活动时序特征。依据8级地震分段活动特征分析认为,20世纪60年代前后全球特大地震活动状态存在显著差异;利用最优分割统计分析认为,自1800年以来“大三角地区”经历了持续时间为100余年的8级地震活动过程;进一步分析认为全球和“大三角”地区强震活动可能具有至少百年尺度的地震“周期”,而且具有一定的准同步性。中国大陆地区MS≥7.0浅源地震活动明显受控于“大三角”地区和全球更大空间尺度的地震活动,地震活动时序上表现为十几年和近百年不同时间层次上的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12.
青藏块体及其周边地震活动的迁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活动迁移是地震群体活动的一个特征,它可以反映地震构造带活动特点及其地震动力作用概况。本文研究了青藏块本及其周边地区强震空间分布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发现自1897年以来地震活动有自南而北,再由北向南的往返迁移规律,而且这种迁移与地震活跃期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本区地震动力作用演变及发展,进而对本区第V地震活跃期今后几年地震活动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判断。  相似文献   

13.
对川滇及邻区特定构造区域地震活动的时间、强度和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结合研究区1988年以来的8次地震发生前ML≥3.0级地震活动指标缺震(L值)、频度(N值)、活动度(S值)和危险度(D值)的曲线非线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下一次地震危险性时间的估计方法。川滇及相邻地区的地震模型ML≥3.0级群体地震活动的震兆曲线,能够很好地描述川滇区域地震活动强、弱变化的异常信息,临震信号是地震失稳的标志,有震异常和临震前的短临异常反映出的时间变化非线性曲线特征能够有效地给出地震发生的时间判断。  相似文献   

14.
黄建平  石耀霖  苏小宁 《地震》2013,33(4):115-122
本文基于聚类分析方法和聚类树图, 对1890年以来环太平洋周边7.5级以上大震的时间间隔特征进行分析, 发现起始震级低于8.0级的地震分类特征一致, 而起始震级在8.0级以上地震分类特征比较详细: 在初步分为地震活跃期和地震平静期时, 在地震活跃期内, 又可细分为地震活动相对高活跃期(时间间隔1年左右)和地震活动相对低活跃期(时间间隔6年左右)。 进而, 以8.0级以上地震最后一个活跃期为例, 揭示了在地震活跃期内, 地震的空间迁移表现出逆时针旋转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谢明富 《华南地震》1991,11(2):59-60
我们在研究东南沿海地震带的地震(M≥4 3/4)活动中曾指出,该带自1400年后地震活动存在300年左右的周期。在1700年至今的第二活动期内,地震发生随时间分布有什么特征呢?利用文献中的方法研究了本带从1749年2月28日广东云浮5级地震到1987年8月2日江西寻乌5.3级地震的时间分布,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设1749年广东云浮5级地震时间为t_1,后面该带内连续发生的地震时间依次为t_2,t_3……t_i,相连两次地震的时间间隔则为  相似文献   

16.
本文比较分析了在相隔431天时间里,同一地区发生的两次中强震前的地震活动及余震序列特征。得出了下列结果:(1)前震显示有其相似的特征。(2)第二次地震的余震比第一次地震的余震,其频度和强度都显著偏低;不过无论强或弱,利用 h 值计算,都能得到较正确的震情判断。  相似文献   

17.
地震预报试验的另一种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地震预报试验要研究潜在大地震之前的地震活动特征,有证据表明,孤立震群中比较小的典型事件可能具有前兆意义,这种前兆性活动与更为复杂的地震活动区内大得多的地震之前的前兆特征相似。孤立震群中的这种典型事件有时候以短至几天的重复时间,在相似地点以相似的震级频繁地重复发生。作者认为,监测孤立震群中的这种典型事件可能是获得前兆活动的经验的一种有效途径,并对研究大地震前兆来说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汾渭带和华北平原带强震活动的群集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傅征祥  姜立新 《中国地震》1994,10(2):160-167
根据描述地震活动时间间隔统计特征的系数Cv,汾渭带和华北平原带强震活动(MS≥7.0和Ms≥6.0)过程显示出明显的非泊松的群集统计特征(Cv>1);对于自公元500年以来的Ms≥7.0大地震活动过程,其累计频度(ΣN)表现出满足ln(lnΣN)=A+Bt关系的逐步加速释放能量的群集时间结构;对于自公元1000年以来的Ms≥6.0强地震活动过程,则表现出几十年-几百年尺度的密集和平静交替发生的幕式群集时间结构。  相似文献   

19.
地震序列的自相似性分析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淳  伊藤秀美 《地震学报》1993,15(4):455-462
把时间序列自相似性分析法引进地震序列的分析研究当中,并探讨了其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作为地震时间序列的参量,可分别选取每一个时间单元内累积的等价地震次数 Q=N*,等价地震次数N',最大地震震级 Mmax,以及相邻时段等价地震次数的差值△N*等.为定量分析起见,本文引进了地震序列排序自相似系数s.对中国华北、西南地区和首都圈地区以及日本山梨东部地区地震时间序列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这些地区分别发生 M7.0和 M6.0地震之前半年至数年,取上述各种地震活动参量计莫出的排序自相似系数s 均要呈现出较明显的下降异常变化.s 异常的持续时间除与震级有关外,还随地区不同而有差异.因此,排序自相似系数s 可作为大地震的一项中长期前兆指标.   相似文献   

20.
郑建常  王鹏 《地震》2011,31(2):122-128
基于相对强度算法提出了一种量化地震活动状态变化的方法, 数值试验表明, 该方法可以综合反映地震活动在空间上和强度上的某些特征。 应用该方法对华东地区(30°~37°N, 114°~120°E)1970年以来地震活动情况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研究区内的4次中强地震都发生在地震活动状态的相似度曲线低值回升阶段; 中强地震前2~3年的中期阶段, 相邻期的相似度曲线和以1970年为参照的相似度曲线都存在显著低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