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通过对射阳高空气象观测站采集的球炸后探空仪下降过程中的感应资料进行分析,发现探空仪上升和下降过程中同气压层温度差是由摩擦增温、滞后误差、仪器故障、温度空间变化、温度时间变化等原因造成,并就采集的下降资料因仪器快速下降造成的摩擦增温误差、滞后误差测算方法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一些获取球炸后探空仪下降过程中周边环境准确气象资料的途径和努力方向,提出了高空观测球炸后继续观测和使用降落伞减缓下降速度的建议,以利获取更多的气象资料。  相似文献   

2.
高空气象观测是气象业务的基础工作之一,必须为天气预报、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国际交换提供及时、准确的高空气象情报和资料.在提高小球测风质量上我们有如下几点具体做法. 一、每日早晚6时30分至发报完毕之间,值班员不得远离值班室,避免迟测、漏测、重放球和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日本南极地区观测队为使昭和基地的地面、高空气象观测自动化,在气象楼的屋顶上设置了综合自动化气象观测装置(以下简称 AMOS)。AMOS 分为地面气象观测系统和高空气象观测系统(以下简称地面系统、高空系统),通过电路控制装置组成一个能互相交换资料的系统。地面系统进行地面气象自动观测,高空系统进行无线电探空的自动观测、资料分析、地面和高空的数据统计处理等。二、装置概要地面系统和高空系统都备有正副中央处理机(CPU)各2台,地面系统另备有输入输出信号控制部分和标准计时器各2台,高空系统备有输入输出  相似文献   

4.
新一代高空气象探测中重放球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新一代高空气象探测重放球的定义,分析造成探空重放球的原因,提出为减少或避免重放球应采取的措施,为各高空气象台站提高探测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L波段雷达进行高空气象探测过程中各环节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结合在北塔山气象站5年来的高空探测工作,提出在大风、雷电、雨雪等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放球技巧和雷达维护及常见故障的处理等技巧,以提高高空探测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6.
L波段二次测风雷达-电子探空仪高空气象探测系统是新一代高空气象探测系统,其性能、操作方法、业务流程等与59-701探测系统有所不同。文章介绍了杭州高空站2002~2004年3年中使用新一代高空气象探测系统的一些使用技巧和故障处理方法。内容包括雷达检查、探空仪基测、电池浸泡、仪器装配、瞬间观测及数据输入、气球施放、旁瓣抓球判断、探测中途丢球、放球软件出现非正常现象等。  相似文献   

7.
利用日常探测中探空出现的异常记录,分析得出在常规探测中探空仪信号突失、丢球、气球下沉或超升速等异常情况时,可及时运用L波段秒数据来判断温压湿3要素及测风数据的正确性,通过秒数据找出原因,进一步选取删除飞点、重新追踪目标、做部分资料缺测或重放球等处理方法;丢球时立即查询该次丢球前和前一时次该时间段的秒数据资料,迅速锁定目标,准确抓球,杜绝补放和重放球;遇气球下沉或升速异常时,查看下沉前后温压湿3要素秒数据,准确确定记录下沉段,并按L波段(1型)高空气象探测系统业务操作手册要求,在L波段(1型)高空气象探测系统处理软件中做删除下沉记录处理。  相似文献   

8.
按照中国气象局推行的以“高空探空和测风报文的到报情况”、“报文资料达到最高标准层情况”、“报文资料与初估场均偏差情况”等几方面对高空气象观测报文质量进行系统性评估的方法,对百色站高空气象观测报文的质量进行统计、分析。从中得出制约高空气象探测报文质量提高的关键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新书架     
《气象》2013,(1):117
《现代气象业务丛书综合气象观测(上下册)》王强主编气象观测业务是现代气象业务体系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概括介绍了由天基、地基和空基观测系统构成的现代气象观测业务体系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气象观测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方法。重点讲述了地面和高空气象观测的原理、技术方法和业务要求,地基气象遥感探测技术的基础知识和业务应用。有针对性地介绍了大气边界层和城市气象观测、农业和生态气象观测、海洋气象观测、大气成分观测、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等专业气象服务观测系统,以及气象观测资料处理和质量管理、气象计量、综合气象观测保  相似文献   

10.
刘象新 《气象》1987,13(11):55-56
探空重放球使探测时间推迟,导致探测所获得的高空气象资料相对失去时间和空间的比较性,降低了使用价值,甚至可能造成资料缺测。 探空重放球指标,是全面完成高空气象测报质量六项技术指标的难点。近几年来,我们在减少重放球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对探空员消灭重放球的经验进行了总结、交流,组织了有关的业务学习,对可能造成重放球的原因进行了研讨分析。在此基础上,不少站制订了一套适合本站情况的仪器准备、施放操作细则,减少了重放球。全省人为重放球次数已由1979年57次减少到1986年的28次,下降了50.9%。现就如何减少重放球作些经验性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