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解决我国钾矿资源对策的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钾矿资源紧缺,生产的钾肥不足,因而农业严重缺钾。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本文从战略的高度提出了对策:理顺和拓宽我国找钾新思路,扩大找钾领域,充分发挥和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互为补充举措,投资开发周边邻国钾矿资源和开辟国内液态钾矿-富钾卤水的勘查开发,是解决我国钾矿资源短缺的两个重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正钾肥是农业三大肥料之一,钾盐作为钾肥的主要原料,一直是中国最为紧缺的战略性矿产资源之一。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据资料统计,我国钾肥自给率约50%,钾肥的短缺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为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我国企业走出去,在境外寻找钾肥生产基地,重点是对毗邻的老挝和泰国积极寻找优质钾资源,弥补我国钾盐资源缺口,稳定钾肥资源供给体系,为我国的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
含钾岩石工业开发生产钾肥应予暂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钾资源严重不足,制约了农业的发展,虽然在80年代后期,大力加强了青海察尔汗盐湖钾盐(卤)资源的开发,但到本世纪末我国钾肥产量也只能达到需求量的25%;而且,我国钾盐成矿地质条件很不理想,寻找固体钾盐矿床在短期内很难获得突破.为了解决我国钾资源问题,就  相似文献   

4.
<正>1前言我国是农业大国,钾肥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钾肥是农业三大肥料之一,可以提高农作物抗病、抗倒、抗旱和抗寒能力,改善作物质量,对绝大多数作物都有明显的增产效果。随着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钾肥消费量持续增加,目前我国年消耗钾肥近1000万t。自然界中的钾矿资源分为难溶性钾矿和可溶性钾矿两大类。世界上生产钾肥的原料主要来自于可溶性钾盐矿,其次是从盐湖卤水中提取钾盐。  相似文献   

5.
利用不溶性钾矿提钾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简要介绍了我国和世界钾盐资源的分布及钾的供需状况,以及缓解我国缺押局面的主要途径,着重综述了我国不溶性钾矿资源状况和国内外利用不溶性钾矿提钾的研究现状和工业应用成果;最后阐述了利用不溶性钾矿提钾工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利用泰国及老挝的钾矿解决我国钾资源短缺之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泰国和老挝的呵叻高原蕴藏着丰富的钾矿资源,高原内部构造简单,地势平坦,交通方便,水、电资源充足,具备较好的开采条件,距我国较近,运费便宜,有待进一步开发。我国是农业大国,钾矿源不足,为解决钾肥短缺问题,除应继续加强国内的钾盐找矿工作,部分进口钾肥外,与老挝、泰国合作开发呵叻高原的钾矿资源也是解决我国钾资源不足的一个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7.
周文辅 《地质论评》1963,21(3):163-164
在我国广阔的土地上,找寻并查明钾、磷等化肥矿物资源,是当前地质工作支援农业的一个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我国地质工作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为了配合和反映这一具有重要实践和理论意义的科学研究工作,科学出版社编辑出版了以我国钾、磷矿床研究为中心的矿床学论文集。这本文集由四篇论文组成。在《含钾沉积形成条件的几个问题》一文中,袁见齐提出了有关含钾沉积形成条件的几个较具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8月15日,由教育部组织的磷钾矿粉机械与生物协同活化制备新型生态有机肥项目鉴定会在清华大学召开。专家组认为,该项目探索了磷钾资源利用的新方向,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对解决我国磷钾资源短缺、促进农业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国内高品位磷矿资源日趋耗竭、难溶性钾矿开发艰难、养殖业有机资源还田率不高等问题,清  相似文献   

9.
0 前言 我国水溶性钾盐资源奇缺,而以钾长石(KAlSi3O8)为主要物相的非水溶性钾资源储量大、分布广.  相似文献   

10.
关于钾盐资源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钾肥产需矛盾突出,乃与我国钾盐资源短缺有关。我国固态可溶性钾盐成钾找矿条件并不理想,找钾难度大,要设想在短期内找到大型工业性钾盐矿床,前景尚不容乐观。为推动和加速我国找钾步伐,弥补我国钾盐资源短缺,  相似文献   

11.
中国钾盐5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钾盐工作走过了不平凡的 5 0年历程。 1949~ 1977年为第一阶段 ,在察尔汗盐湖取得了找钾零的突破 ,以袁见齐教授为代表的钾盐工作者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为我国的钾盐地质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78~ 1999年为第二阶段 ,找钾工作继续得到发展 ,理论研究日趋深入 ,找钾领域进一步拓宽 ,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和世界钾盐资源相比 ,中国仍严重缺钾。 2 1世纪应继续重视中国钾盐工作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热力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硫酸钾溶解平衡,结果表明,硫酸钾在纯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符合前人总结的实验规律,而在43℃的钛白废水液液中硫酸钾有反常深 现象,这为确定硫酸钾结晶析出的最佳温度提供了热力学依据,通过热力学计算,论证了硫酸钾溶解平衡符合势学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3.
14.
全铁的测定-重铬酸钾容量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圣华 《安徽地质》2010,20(1):56-57,73
介绍了用重铬酸钾滴定法测矿样中铁的含量,探讨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干扰离子、还原时间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经国家实物标准物质验证,测得值与标准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以工业KCI和NH4HCO3为原料、采用离子交换法(国产732钠型树脂)生产K2CO3的工艺。小试验的结果:以20%KCI溶液上柱,以分段交换率在50%以前为穿漏点、流速为0.033(ml/min.ml树脂)时,总交换率达83.3%,工作交换容量达2.24(毫摩尔钾/ml树脂);当以饱和NH4HCO3溶液进行解脱、流速在0.033(ml/min.ml树脂)时,解脱率达91.8%,产品的含量为98.2%。  相似文献   

16.
钾含量对白云母X射线衍射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白云母X射线衍射峰强度的理论计算,发现其衍射峰的强度随钾含量呈规律性变化;对白云母活化释钾后不同钾含量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发现实测的衍射峰强度值与计算值变化趋势一致。计算与实测的白云母特征衍射峰强度比值曲线也有相同的变化趋势。这些结果表明白云母中钾含量是其X射线衍射特征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煤系高岭石—醋酸钾复合体的热行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钦甫  丁述理 《矿物学报》1997,17(3):276-279
用煤系高岭石与醋酸钾合成夹层复合体,并利用热分析(TA)、红外光谱(IR)和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研究其热行为特征。夹层复合体在低于300℃左右的条件下相当稳定,当温度进一步升高,夹在高岭石层间的醋酸钾就会发生熔化,在此阶段脱羟基作用发生。复合体脱羟基所需的温度比纯高岭石发生同样作用所需的温度要低得多。红外光谱研究发现,高岭石复合体中不同性质羟基团的脱羟基作用的发生遵循着一个固定的顺序。  相似文献   

18.
刘贤华 《岩石学报》1990,6(3):53-64
尚志中新世富碱的钾质系列玄武岩为白榴霞石岩、橄榄霞石岩、霞石碧玄岩和橄榄碧玄岩。岩石中似长石矿物大量出现,霞石和白榴石可以共存。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不相容元素的特征表明形成白榴霞石岩、橄榄霞石岩、霞石岩碧玄岩和橄榄碧玄岩的地幔熔融程度越来越高。主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模拟计算表明,霞石岩岩浆为上地幔岩2~4%的熔融,碧玄岩为上地幔橄榄岩5~8%的部分熔融;这些岩浆形成时的温压条件为:霞石岩的T=1410~1430℃,P=22~23×10~8Pa;碧玄岩的T=1380~1430℃,P=20~23.5×10~8Pa。  相似文献   

19.
硅酸盐细菌解钾作用机理的综合效应   总被引:44,自引:5,他引:44  
硅酸盐细菌能释放土壤含钾硅酸盐矿物中的磷、钾、硅等元素,直接供给植物生长利用,同时亦具有固氮能力。这为挖掘土壤潜在肥力、发展可持续农业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本文分析了硅酸盐细菌对钾长石、伊利石的解钾作用过程,细菌-矿物复合体的形成,细菌对矿物的溶蚀作用,矿物晶体结构与细菌的解钾作用关系,复合体微环境的变化对细菌解钾作用的影响以及细菌对K^ 的主动吸收等,从微生物矿物学的角度讨论了硅酸盐细菌对含钾硅酸盐矿物解钾作用的机理问题,提出了硅酸盐细菌解钾作用综合效应的看法,并就农业生产上的利用问题指出,应根据当地的土壤环境,选择适宜的生产菌种和吸附剂,并配合使用其它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  相似文献   

20.
斜发沸石对钾离子的吸附/解吸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KCl为钾源、新疆某地所产斜发沸石为吸附剂,研究斜发沸石对K+的动力吸附与解吸效果,并探讨吸附时间、K+初始浓度与吸附量的关系。用pH=5的HCl溶液和(Ca2++Mg2+)浓度/(mmol.L-1)为1.6,3.2,6.4,12.8,19.2,25.6的混合溶液对饱和吸附了K+的斜发沸石进行解吸,实验结果表明:沸石对K+的吸附在4min能达到最大吸附率的96%,30min内达到平衡。Langmuir吸附等温式能对吸附曲线进行很好的描述。单位质量沸石对K+的最大吸附量为44.53×10-3,以阳离子交换吸附为主。pH=5的HCl溶液对K+的解吸量最小,随解吸溶液中(Ca2++Mg2+)浓度增加,解吸滞后系数减小,解吸速率远小于吸附速率。解吸量的自然对数与解吸时间的自然对数呈现明显的线性关系,用指数方程对(Ca2++Mg2+)浓度为25.6mmol/L的解吸曲线进行拟合,R=0.998,拟合方程为qt=3.890t0.210。理论上将吸附的K+全部解吸出来需要74.4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