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地质学   15篇
  2010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庆油田部分三元复合驱抽油井结垢现象比较严重。井中结垢损害抽油设备,增加了生产成本。通过运用XRD,IR,SEM和化学分析手段对抽油井垢的研究发现,垢的主要化学成分为CaO和SiO2,其含量分别为67%和28%,油井垢中的主要矿物成分是罕见矿物——六方球方解石。六方球方解石呈微晶状(1—10μm),并常常以微晶聚集的球粒状出现,同时伴生有无定形SiO2。呈游离态的SiO2和有机质对于六方球方解石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有机酸对高岭石形成影响的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富里酸、胡敏酸和盐酸与天然矿物-长石、蒙脱石和云母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反应,探讨矿物溶解及高岭石形成机理。实验表明富里酸对这些矿物具有较大的溶解能力,其原因是由于形成了具有较大溶解度和活动性的有机硅和有机铝复合体。在中性-碱性条件下有利于有机硅复合体的形成,酸性条件下有利于有机铝复合体的形成。在富里酸作用下,蒙脱石和云母分别在4个月和8个月有少量转化成高岭石,说明层状硅酸盐矿物比架状硅酸盐矿物更易  相似文献   
3.
对煤系高岭石进行0-2h的研磨之后,再在900℃、1000℃、1400℃的温度条件下分别对其加热1h,然后利用X射线衍射(XRD)、差热分析(DTA)、红外光谱(IR)等手段,研究机械研磨对于煤系高岭石晶体结构的破坏作用以及对其热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煤系高岭石被研磨1h之后,高岭石的晶体结构几乎全部跨塌。把研磨1h的煤系高岭石加热到1000℃(加热1h),便能形成结晶良好的莫来石。  相似文献   
4.
利用蒸馏水和10%KCl溶液先后多次反复对铵伊利石质矸石粉状样品进行淋滤实验,通过测试淋滤液中总氮、铵态氮、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含量,探讨水和KCl溶液对铵伊利石层间NH4+离子的溶出行为。研究发现:①铵伊利石夹矸中存在水可溶性氮,这种可溶性氮可能以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形式存在,水对其溶出速度是比较快的,这部分水溶性氮是煤矸石风化过程中对周围环境产生氮污染的潜在因子;②铵伊利石矿物晶层中的固定NH4+离子是可以被K+离子所取代出来的,这个取代过程是持续而缓慢的。  相似文献   
5.
煤系高岭石—醋酸钾复合体的热行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钦甫  丁述理 《矿物学报》1997,17(3):276-279
用煤系高岭石与醋酸钾合成夹层复合体,并利用热分析(TA)、红外光谱(IR)和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研究其热行为特征。夹层复合体在低于300℃左右的条件下相当稳定,当温度进一步升高,夹在高岭石层间的醋酸钾就会发生熔化,在此阶段脱羟基作用发生。复合体脱羟基所需的温度比纯高岭石发生同样作用所需的温度要低得多。红外光谱研究发现,高岭石复合体中不同性质羟基团的脱羟基作用的发生遵循着一个固定的顺序。  相似文献   
6.
黔西纳雍煤系地层中潮汐沙脊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述理 《地层学杂志》1994,18(3):217-220
发现并分析了黔西纳雍县生拱地区龙潭组中段一个潮汐沙脊的沉积层序。研究了组成潮汐沙脊砂岩的沉积构造和岩石学特征,并通过主砂体图再现了潮汐沙脊的平面展布。  相似文献   
7.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从煤质特征人手,对黔西地区的若干煤层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8.
煤田地质勘探阶段煤层顶板稳定性评价方法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在煤田地质勘探阶段利用现有勘探成果资料评价煤层顶板稳定性的原理,提出了单因素分析,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的研究方法。该方法简单、灵活,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贵州纳雍地区龙潭组的海绿石特征及指相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海绿石的层位、颜色、形态和化学成分等特征;分析其形成于受潮汐影响的分流河道和受潮汐影响的三角洲前缘相中;还讨论了该区海绿石的形成条件和指相意义。   相似文献   
10.
煤系高岭石有机夹层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XRD和IR研究了丙烯酰胺和脂肪酸盐与煤系高岭石的夹层作用及稳定性。通过极性有机化合物作夹带剂,成功地合成了高岭石-丙烯酰胺、高岭石-脂肪酸盐有机复合体。夹层作用完成后,层面间距从7.18A分别扩大到11.22A和11.32A。有机化合物能在高岭石层间形成稳定的夹层主要与夹层分子和高岭石内表面羟基形成氢键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