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楼兰工程     
中国科学院学部院士咨询项目“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由全国政协常委张新时院士任组长、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夏训诚任副组长的十六位专家、学者负责开展与论证工作。项目考察组的科学家于 2 0 0 0年 9月赴南疆罗布泊及塔里木河下游地区进行野外考察 ,针对此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 ,提出了塔里木河下游及罗布泊地区生态重建与跨跃式发展工程———新楼兰工程。考察组专家学者指出 :“十五”期间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制定了总额达 10 7亿元人民币的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规划 …  相似文献   

2.
宋粤华 《盐湖研究》2000,8(3):76-77
我国钾盐矿资源贫乏 ,长期以来钾肥生产量很低 ,供不应求 ,一直依赖大量进口来满足工农业生产对钾的需求。罗布泊盐湖是我国最著名的盐湖之一。最新的研究资料表明 ,新疆罗布泊地区有望成为我国继察尔汗盐湖后的又一大型钾肥生产基地。特别是罗布泊地区阿其克谷地大量淡水资源的发现 ,为该地区盐化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并可能成为我国最大的硫酸钾产地。虽然目前罗布泊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 ,尚不具备盐湖资源开发的条件 ,但随着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石油工业的迅速崛起 ,必将促进该区盐湖资源研究开发的进程。为了加快罗布泊盐湖资源…  相似文献   

3.
朱大奎 《地理学报》2008,(1):112-112
由南京大学与台湾大学联合举办的第八届海峡两岸地貌学研讨会于2007年8月6-17日在新疆召开.会议由南京大学王颖院士、台大林俊全教授分别担任主席。在学术交流会上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夏训诚教授、南京大学的王颖院士、朱大奎教授、台湾大学的张长义教授和林俊全教授分别作了“新疆罗布泊环境变迁”、  相似文献   

4.
雅丹地貌因其多样形态类型长期以来吸引人们的关注,对其形态特征描述也成为研究热点。作为雅丹地貌形态最早命名地,罗布泊地区雅丹因其形态的独特性和复杂性闻名,然而对该地区雅丹形态特征和发育演化过程的深入研究较为缺乏。本文结合野外实测数据和UAV(小型无人机)所摄地景影像,采用地形数字化方法提取地貌原始数据,选定形态参数后识别测量得到雅丹形态参数数据,基于以上数据和前人研究成果尝试描述罗布泊地区雅丹形态特征并对该地区雅丹演化过程进行讨论。主要结论有:① 罗布泊地区雅丹长度集中分布在20 m以下,少有长度> 160 m,宽度集中分布在8 m以下,高度多2 m以下,表明区内雅丹个体规模总体较小,低矮雅丹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雅丹长宽比值呈现连续增加的变化过程,伴随高度的增加长宽比值迅速增大,由2∶1逐步增大到4∶1,并持续升至10∶1以上,走向分布集中于22.5°~67.5°,与主风向相类似,雅丹个体平面形态呈现连续变化过程;雅丹的相邻雅丹数值集中分布在3~4个,平均顶间距分布在< 20 m和40~80 m区间,显示罗布泊地区雅丹空间特征的多样性。在个体雅丹形态以外,初成雅丹和雅丹共基座现象是罗布泊地区主要存在的2种复杂化雅丹形态表现。② 罗布泊地区雅丹理想演化模式经历初成期、青年期、成熟期和衰亡期4个阶段,由于存在地层岩性、风力剥蚀、流水作用等控制因素影响,造就了类型复杂、变化多样的罗布泊地区雅丹形态现状。③ 罗布泊地区雅丹发育具有多期性,第四纪以来主要存在晚更新世、早全新世、晚全新世和小冰期等4个发育期,结合形态特征和环境演化情况推测龙城和白龙堆雅丹形成于晚更新世,楼兰北部高大雅丹形成于早全新世,楼兰中北部雅丹多数形成于晚全新世,而楼兰地区的低矮雅丹形成于小冰期;依据地层年代和雅丹高度数据,计算得到0.5 ka B.P.后楼兰遗址附近平均风蚀速率为6.2 mm a-1。精确描述罗布泊地区雅丹形态特征并探讨其演化过程,对于了解雅丹形态控制因素影响程度,深入分析区域风蚀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干旱区地理》2007,30(5):720-720
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新疆首届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夏训诚主编的学术专著《中国罗布泊》已于近日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刘东生,国际地理学联合会副会长(原)、日本沙漠学会会长(原)、筑波大学名誉教授、国际联合大学首席学术顾问吉野正敏分别为此专著作序,对专著的出版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新疆库尔勒及其毗邻地区绿洲的形成演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库尔勒及其毗邻地区绿洲为新疆典型绿洲之一。楼兰毁灭、罗布泊及台特马湖干涸、“绿色走廊”缩短变窄、库尔勒发展为新疆第二大城市等展现了该绿洲兴衰演变过程。通过论述库尔勒及其毗地区绿洲形成与特征,分析了绿洲演变阶段、原因和过程,预测绿洲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7.
《干旱区地理》2005,28(6):810-810
新疆罗布泊一直是倍受人们关注的研究焦点和热点,对于罗布泊存在着种种传说和不同的学术观点。现将不同的学术观点刊登出来,以供同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浅谈新疆罗布泊地区第四纪下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罗布泊地区东部AK1孔地层根据岩石地层单元和古地磁、孢粉、氧化铁、易溶盐、^14C等测定结果,划分为全新统(Q4)、上更新统(Q3)、中更新统(Q2)、下更新统(Q1)和上新统(N2)。在孔深416.90m处,岩石、构造、古地磁、气候、地球化学等标志均非常明显,结合现在新疆第四纪划分方案,我们认为宜将此界线作为罗布泊地区第四系下界。其位于凯纳事件稍下,年龄约305万年。  相似文献   

9.
研究区位于中国新疆塔里木盆地东端,那里是世界上最干旱、最荒凉的地区之一。塔里木盆地中最大的湖是罗布泊,它是一个干涸的盐湖。由于局部气候变化,它的外貌年年都在变,有时其位置也在变。罗布泊也部分的受到祁连山冰川融水的补给,融水从东面通过疏勒河流入湖中。根据金娟和王常跃的研究,他们认为古湖泊比现在的要大得多。一系列的岸线表明不同高度的湖水平面。长期以来,罗布泊形状和位置的多变,以及没有出水口的现象,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0.
罗布泊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部,是我国干旱地区著名的湖泊,地处古代沟通东西方文化的通道一丝绸之路的要冲,在我国古代史上享有盛名.19世纪70年代,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曾两次(1876-1877年,1883-1885年)到达罗布泊地区探察,他描绘的罗布泊位置引发了世界学术界的争论,并掀起了延续百年的罗布泊探险热潮.  相似文献   

11.
罗布泊雅丹地貌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罗布泊雅丹地貌旅游进行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分析了罗布泊雅丹地貌旅游资源的特征,并对区内各雅丹地貌景观异同进行了对比,通过SWOT分析定性评价了罗布泊雅丹地貌的旅游开发条件,认为罗布泊雅丹地貌已经具备一定的旅游规模,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从旅游资源价值、旅游区位条件、旅游市场条件3方面定量评价了罗布泊各雅丹地貌分区的旅游资源,认为三垄沙和龙城属于1级景区,宜重点开发;白龙堆和楼兰雅丹属于2级景区,宜特色开发;阿奇克谷地属于3级景区,是辅助资源。运用面状容量法测算了雅丹地貌区的旅游环境容量并分析了罗布泊雅丹旅游生命周期变化过程。最后,提出了罗布泊雅丹地貌旅游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2.
新疆罗布泊地区属于极端干旱气候地区,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极其有限,长期以来,众多学者认为凝结水量是罗布泊干盐湖潜卤水的重要补给来源之一。本次通过在罗北凹地地区开展的凝结水试验,较准确地计算了其补给资源量,指出尽管研究区凝结水总生成量较大,但真正能入渗补给到潜卤水饱水带的量却极少,绝大多数凝结水都以难以开发利用的土壤水形式短暂保存,被蒸发散失到大气中,对潜卤水资源量评价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在著名的楼兰遗址发现一百周年之际,一支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走进罗布泊——楼兰历史文化考察队”,从新疆库尔勒市向东,沿孔雀河故道进入罗布泊,拜访楼兰遗址之后,又由北向南穿越罗布泊湖盆,到达湖盆南岸的米兰,再沿塔里木河道向西返回库尔勒,完成了对这一地区的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名》2009,(6):56-58
2008年11月,罗布泊迎来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科考行动。74岁的西域地理研究专家夏训喊,带领来自地质、考古、农业等20个不同专业的专家,进入罗布泊。夏训诚说,此次科考,发现了罗布泊干涸之谜,对楼兰遗址有了进一步认识。让科考专家忧虑的是,罗布泊的生态环境正在加速恶化。  相似文献   

15.
再论罗布泊"大耳朵"地区的干涸时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收集前人考察成果及各类遥感影像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对罗布泊"大耳朵"地区干涸时间获得若干新认识。经过对1958年航片重新解译,认为根据1958年航测资料估绘,于1963年出版的罗布泊1:100 000地形图在"大耳朵"地区标注地物属性不正确,1958年干涸的环状盐壳地貌已经形成,未被洪水淹没。盐沙包137Cs分析结果表明,高约1 m盐沙包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含137Cs堆积层仅表层9 cm,证明1958年"大耳朵"未被洪水淹没。"大耳朵"地区干盐湖盐壳粉砂含量高达10%-30%,如此大量风尘堆积的存在,也说明其形成不可能在4~5年内完成。土壤下层湖积淤泥14C测定结果表明在剖面F01处全新世早、中期均为水淹没并植物茂盛,最上层位于深105 cm处淤泥距今3 000余年。罗布泊"大耳朵"地区除"耳心"在20世纪30年代还有水覆盖外,其余广大盐壳区主要是在全新世晚期,由西向东逐渐干涸,完成由淡水湖-半咸水湖-咸水湖-盐湖-干盐湖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干旱区地理》2006,29(1):28-28
干旱区的盆山体系所孕育的山地、绿洲及荒漠系统(MODS)是研究干旱区自然地理与生态环境的天然实验室。围绕着干旱区的资源、环境、生态、经济等重大问题,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让会领导的学术团队,经过5年的艰辛探索,在干旱区生态系统耦合关系的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其成果《生态系统耦合的原理与方法》已公开出版,中国工程院李佩成院士为该专著作序。  相似文献   

17.
综合利用多源遥感卫星资料,分析了1989—2019年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各水系水体面积在气候变化和生态调水影响下的年际变化趋势与各水系地表水变化对典型区域(罗布泊)地下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近30 a来,塔里木河流域地表水面积增长趋势明显;(2)降水是引起流域内地表水面积变化的主要气候因素,生态调水则影响着流域内地表水的空间分布格局;(3)流域内各水系地表水的增长变化对罗布泊地区地下水储量的恢复作用显著。对于了解塔里木河流域地表-地下水系统的长期变化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罗北凹地液体钾矿床位于新疆罗布泊地区北部,是一个大型的综合性盐类矿床。对矿区两处"成矿远景区"进行专门研究,从其与相邻地带的地层接触关系、水文地质和氢氧同位素条件分析,指出此区具备与罗北凹地相似的液体钾矿成矿条件,仅地层时代不同期,与矿体边界及周边湖岸阶地形成一种地垒模式,为指导在本地区或其它类似地区寻找新的不同时期、相同成矿条件的成矿带提出一种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9.
近二百年来塔里木河下游水系变迁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塔里木河在尉犁县群克尔以下,向东南流注,是现代塔里木河的下游。在历史上,塔里木河是一条善淤善徙的沙漠河流。通过对历史文献、考古成果、中外探察人员考察资料和地图、航卫片遥感成果的研究分析,以及野外实地考察,我们可以复原出塔里木河下游水系变迁的发展过程。它对于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的形成、发展和不断演化的研究;对于罗布泊迁移向题的探讨;以及提出改造、利用、整治塔里木河下游整个区域的对策,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罗布泊八一泉剖面孢粉组合及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罗布泊东部八一泉剖面出露近7m厚的地层,从中系统进行孢粉组合分析,剖面可划分成三个孢粉组合带。通过多方面的综合分析和区域对比,确定其为中更新世晚期-晚更新世早期,该时代的确定为该区第四纪地层划分提供重要依据。孢粉组合特征表明,罗布泊地区中更新世晚期气候充温干为主,略有波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