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漫湾电站采用预应力锚索加固边坡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工程最大的锚固工程,本文详细介绍了XM型-100吨级预应力锚索体系在其左岸边坡加固中的应用,包括锚索加固设计、锚索施工、机具和材料的选择、张位与测量、以及锚索性能检验,最后,还对XM和QM两种锚索体系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目前国内岩土预应力锚固用的高强度钢丝、高强度钢绞线、热处理钢筋、冷拉钢筋的品种以及JM、XM、QM、OVM、YMB&S、DQm等夹片式锚具的结构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3.
冯君  王洋  吴红刚  赖冰  谢先当 《岩土力学》2019,(7):2563-2573
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BFRP)锚杆与传统钢锚杆相比具有比强度高、耐腐蚀性强、与围岩协调变形性好等优点,是一种新型高性能纤维锚杆,在边坡加固领域的应用才刚刚起步。通过BFRP锚杆加固黄土边坡的现场拉拔试验,较系统地研究了BFRP锚固体系在不同锚杆直径、锚固长度下的工作性能,并通过现场开挖式剖析,分析了BFRP锚固体系的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破坏模式受控于锚固系统诸界面的相对强度,φ12mm和φ16mm锚杆体系为锚杆与灌浆体界面(第1界面)剪切破坏,φ25 mm锚杆体系为灌浆体与土层界面(第2界面)滑移破坏;一定锚固条件下,增大锚杆直径可显著提高锚固体系的极限抗拔力;随着锚固长度的增加,极限抗拔力并非始终线性增大,而是增幅逐渐减弱,存在临界锚固长度;第1界面和第2界面平均黏结强度均随锚固长度的增大而减小,并给出了诸界面平均黏结强度的建议值,可供实际工程设计使用;杆体轴力沿锚固深度逐渐衰减,分布形态与受拉荷载大小、锚杆直径和锚固长度等有关;锚杆界面摩阻力分布服从随锚固深度先增大后减小的单峰形态,峰值多出现在锚固前端0.5 m范围内,同样受锚固长度和直径影响。建议今后进一步改善BFRP材料的抗剪性能以及BFRP锚杆表面形态设计和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4.
锚固岩质边坡具有良好的抗震效果,为深入了解其地震动响应机制,系统梳理了地震荷载下锚固岩质边坡动力响应的国内外研究文献,论述了地震作用下岩质边坡-锚固结构体系动力特性、锚固岩质边坡动力稳定性及其动力响应影响因素.基于现有研究成果,未来可进一步分析强震或频发微震等不同地震荷载形式下的锚固岩质边坡动力演化模式;借助基于演化模式的锚固岩质边坡地质力学模型,明晰地震荷载传递规律、锚固结构力学演化特征与锚固岩质边坡动力响应特性,综合揭示岩质边坡-锚固结构体系地震动耦联作用机理;开展具有大塑性变形能力的新型抗震锚固结构设计关键技术的创新、集成与标准化,并建立新型抗震锚固结构关键技术应用示范区.   相似文献   

5.
设计制作了一套通过适时监测与分析锚杆受力后的力与位移关系曲线,并加以智能判别和预警,来实现锚杆极限锚固力无损检测的设备。实际应用证明,该设备既能准确测定锚固体系的极限锚固力,又不会破坏锚杆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6.
锚杆锚固质量无损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介绍了一种无损检测锚杆锚固质量的新技术。通过模型试验,分析了声频应力波在锚固体系中的反射相位特征和能量衰减变化规律,探讨了测定锚固力的无损拉拔试验,并将结果成功应用于潘一矿巷道锚杆锚固工程的施工质量检测。  相似文献   

7.
介绍MD-50型钻机的结构、参数和特点。该钻机完成了十三陵锚固工程,通过了部级鉴定。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1997年研制成功的YDM-1型岩土锚固工程钻机的概况、基本参数、结构特点、施工工法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无损检测锚杆锚固质量的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利用声频应力波法和无损拉拔试验,现场在潘-矿检测了锚杆支护的施工质量,得出声频应力波在锚固体系中的传播,相位和衰减变化规律,以及锚固质量普查检测的分级标准和精确无损测定锚固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锚杆锚固质量无损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由于锚固体系中有不同大小和程度的缺陷,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将产生能量衰减、相位突变及频散现象。利用声波的能量特征和波阻抗分析方法,对锚固质量进行初步分级;利用相位特征和小渡时频分析方法,对锚固系统中的锚固缺陷进行准确定位。三峡工程实际应用验证了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锚杆较传统锚杆具有耐腐蚀性强、轻质高强等特点,近年来在岩土锚固领域颇受青睐,代表了未来岩土锚固材料的发展方向,但其研究成果较为零散。材料力学性能研究表明,FRP具有抗拉强度高、长期性能和疲劳性能优良等优点,但存在抗弯和抗剪性能较差、脆性破坏特征显著的缺陷,在岩土锚固设计中需特别考虑;归纳分析了FRP锚固体系的破坏模式,指出锚固体系的失效通常是由多种破坏模式耦合作用的结果;总结FRP锚杆与基体介质界面黏结性能的影响因素、界面黏结强度模型和界面黏结-滑移关系,并探讨了界面剪应力分布规律;最后列举了国内外FRP锚杆的工程应用实例并指出FRP锚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预应力锚索锚固效应的三维数值模拟及其工程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预应力锚固技术在岩土加固的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关于其锚固机理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采用快速拉格朗日分析法(FLAC3D)对预应力单、群锚体系作用下锚固段、自由段以及锚头部位的受力、变形和破坏机理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分析,探讨了影响锚固段剪应力分布的一些因素,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可为预应力锚固的工程设计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最后,将其应用到工程实践中,证明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FAST-1新型高强快速锚固剂的锚固性能及最佳锚固长度,通过连续荷载作用下的极限拉拔试验,从多个方面研究了基于FAST-1新型锚固剂的筋-浆-岩体系的黏结性能。研究发现:该新型锚固剂具有早期强度高的特点,24 h即可达到设计强度;其水料比在一定范围内(0.22~0.31)会影响拉拔过程中锚固结构的破坏模式,水料比越小,黏结强度越大,但流动性也越差;锚固剂对岩层的黏结性能大于锚索,增加锚索与浆液固结体的接触面积可有效提高锚固性能。笔者选用拟合效果较好的连续曲线模型求取相对滑移,有效反映不同界面的黏结性能;优选有效的筋-浆长度计算方法,得出锚固长度与锚体长度相关,建议锚固长度取值10.0d~15.0dd为锚索直径)。  相似文献   

14.
在总结前人对微型桩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微型桩支护体系的水平支挡作用,提出为了提高滑体的锚固力、降低滑体变形,可以在桩顶设置与桩刚性连接或铰接的混凝土顶梁;通过模型分析,详细论述了微型桩加固滑坡的被动锚固机理,推导了钢材强度控制下的锚固力计算公式;与锚杆(索)的锚固相比较,提出了微型桩治理滑坡时,滑面以下的锚固段在岩层中要确保6 m以上,而在土层中要确保8 m以上,此时微型桩的锚固力由钢材强度控制的锚固力C和地层所能提供的锚固力Tu中的最小值确定;通过工程实例分析,证明了微型桩治理滑坡的可行性与计算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夏代林  吕绍林  肖柏勋 《物探与化探》2003,27(4):312-315,319
锚固体系中存在不同大小和程度的缺陷时,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将产生能量衰减、相位突变及频散现象.利用小波时频分析及能量集中特性,提取信号的相位特征,结合波阻抗能量分析方法,可以对锚固系统中的锚固缺陷进行准确定位.讨论了这种方法的实现过程,三峡工程实际应用验证了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预应力锚杆框架梁的支护力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实际工程数值模拟,结合现场试验与测试以及变换设计参数进行数值仿真试验等,对预应力锚杆框架梁支护体系加固边坡的力学响应、支护体系与加固坡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空间力学效应以及支护体系的力学响应对设计参数的敏感性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预应力锚杆框架梁的支护力学性状表现出张拉和稳定工作两个不同阶段,设计时应主要考虑位于坡脚附近的框架梁与锚杆的内力在稳定工作阶段有所上升的不利影响,锚杆的锚固预应力、锚固角和锚固间距均对支护体系的内力和加固边坡的压缩变形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韩冬冬  门玉明  胡兆江 《岩土力学》2020,41(4):1189-1194
通过滑坡防治格构锚固大型物理模型试验,分析了土质滑坡格构锚杆体系在坡顶荷载下的变形和位移,揭示了格构锚杆的抗滑机制,探讨了锚固力与坡体位移及锚杆变形的关系,提出了极限锚固力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滑坡滑动时,格构梁与坡体整体发生旋转滑移,锚杆在滑面处发生了弯曲变形,处于弯曲和轴向拉伸组合变形状态;格构锚杆的抗滑作用表现为锚杆在滑面处的抗剪抗滑和锚杆格构梁的挡土阻滑;格构锚杆的极限锚固力由初始预应力、锚杆弯曲变形引起锚拉力、坡体位移引起锚拉力三部分组成,可通过公式 计算。该研究结果可为格构锚固体系的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剪胀效应的桩底嵌岩锚杆荷载传递分析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明华  龙照  邹新军 《岩土力学》2008,29(7):1938-1942
针对基桩竖向承载力自锚法测试体系中桩底嵌岩锚杆的受力特点,基于锚固体-岩石作用的剪胀机制,建立了适合于桩底嵌岩锚杆的荷载传递函数,并由此推导出锚杆临界锚固长度的解析解。然后,基于该解答探讨了桩底嵌岩锚杆锚固段摩阻力沿锚固长度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并提出可近似考虑各因素综合影响效果的? 值。工程算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其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节理对锚固岩体力学特征和失稳损伤演化的影响,采用对锚固贯通节理岩体进行室内剪切试验和PFC2D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不同节理倾角下锚固贯通节理岩体剪切性能的作用机制和破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节理倾角变化,贯通节理岩体呈现出不同的破坏形式,锚固贯通节理岩体的抗剪强度与剪切位移曲线并不是呈线性增长,而是呈"双驼峰"趋势。(2)锚固体系在剪切试验的过程中,节理面颗粒的接触方位角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主要集中在锚杆和节理倾角附近。(3)锚固体系在剪切试验的过程中,会因为颗粒间黏结键的断裂生成裂纹,裂纹数生成的越少,其抗剪强度越高,裂纹分为张拉裂纹和剪切裂纹,并且张拉裂纹的数量要远远大于剪切裂纹的数量。研究结论可用于实际工程破坏模式的预测和岩体工程稳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20.
预应力格构锚固结构受力特征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格构锚固是边(滑)坡工程常用的防治技术之一,为了研究格构锚固结构实际支挡碎石土边坡的受力特征,利用现场大比例尺物理模型试验,填筑粘土方式模拟滑坡体,设计相似比为1:2.5的格构梁,通过后缘加载模拟了格构锚固体系承载受力直至失稳破坏的全过程,监控格构梁后部土压力、格梁应力、格梁位移等参数,并分析了格构梁受力、位移特征和变形破坏模式。结果表明:格构边界处锚固点处变形较内部更为明显,跨梁呈"拱桥式"变形,最终在锚固点附近折断破坏;各横纵梁受力特征类同,梁交叉锚固点处应力集中,梁中部受力最小,应力呈近倒三角形分布;模型中锚固点受力和位移自顶到底呈现线性递减的应力分配现象。上述研究可以为工程优化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