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国地震多发且震害严重,震害的主要表现是人员伤亡,而导致人员伤亡的最重要因素是房屋倒塌。汶川地震显示,在我国中小城镇,地震破坏严重的建筑结构类型主要有底商多层砌体结构、多层RC框架结构、多层砖混结构,其中极震区底商多层砌体结构倒塌比率达85%。分析这类房屋倒塌机理,提出相应的抗倒塌设计方法及对既有建筑抗倒塌加固方法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对汶川地震极震区中底商多层砌体结构好、坏两种典型代表进行深入剖析,通  相似文献   

2.
正"小震大害"是我国地震灾害的真实写照,其中房屋的严重破坏和倒塌是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要原因。而底商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是地震中破坏和倒塌最严重的一类房屋。在汶川地震极震区,这种类型房屋倒塌率达80%。底商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的中小城市非常普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存该类型的房屋约200万栋,涉及居住人口1.2亿。研究该类型结构抗震机理及对现有房屋的加固方法是当前防震减灾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在结构前纵墙底层部位增设翼柱对底商多层砌体房屋抗倒塌性能的影响,分别设计了一个1/5缩尺比例的普通底商多层砌体房屋及增设翼柱的砌体房屋模型分别进行振动台试验研究,对比分析各模型的破坏过程、加速度放大系数、相对位移及典型位置应变等参数。结果表明,在同样的地震动输入下,带有翼柱的底商多层砌体房屋破坏程度、层间相对位移及层间位移角均明显低于普通底商多层砌体房屋,带有翼柱的底商多层砌体房屋抗倒塌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基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0版有关规定,以某底商多层砌体结构为例,简要介绍了底商多层砌体结构采用隔震技术的设计要点和步骤。  相似文献   

5.
强震作用下砌体结构倒塌过程仿真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四川汶川地震中大量砌体房屋倒塌,造成巨大人员伤亡。为研究和预防砌体结构震害,本文概述了多层砌体房屋的主要震害特点,研究了砌体结构地震倒塌分析方法、失效单元与结构倒塌等关键技术问题。利用动力有限元程序LS-DYNA模拟了砌体结构的倒塌过程。仿真计算的结果与真实倒塌过程吻合较好,说明通过合理选取计算参数和计算模型,可以对这种特殊的复杂破坏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和仿真。通过再现倒塌过程,发现了结构在强震作用下的薄弱环节,为提高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研究、建立结构防倒塌机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砌体结构是一种脆性结构,变形能力和承载力均较低,因取材方便、施工简单和造价低等优势在中国被广泛应用。为了评估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本文基于增量动力分析(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IDA)方法研究了多层砌体结构的地震易损性,分析了影响砌体结构地震易损性的主要因素以及群体多层砌体结构地震易损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场地条件情况下,砌体结构的房屋层数、砌筑砂浆强度、设防烈度和墙体面积率对结构的地震易损性影响较明显;当结构层高在2.8~3.3 m之间时,层高对结构地震易损性的影响不大。抗震设防砌体结构抗震能力比不设防结构有明显提高,说明构造柱和圈梁等构造措施能显著提高砌体结构的抗倒塌能力,这与目前的基本认识相同,也证明了增量动力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目前城市中存在着大量的老旧砌体房屋,由于建造年代久远,房屋大多缺乏抗震设计,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应用外套预制装配技术对上海市某6层砌体结构进行加固改造,并应用结构分析软件SAP2000进行砌体结构弹塑性分析。通过加固前后结构地震响应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原结构,加固后砌体部分承担基底剪力小震和大震分别减小51.21%和13.70%,原砌体结构承担剪力得到有效削弱。原结构小震层间位移角大于1/2 000,可能发生轻微破坏,大震层间位移角大于1/250,存在倒塌风险。加固后砌体结构抗震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小震层间位移角小于1/3 500,大震层间位移角小于1/600,小震下可保证结构基本完好,大震下不致结构发生严重破坏,有效地提高了原结构抗震能力。加固后砌体结构峰值位移平均降幅在40%~90%之间,在小震作用下,加速度减小,而大震作用下则反向增大。  相似文献   

8.
汶川地震映秀镇漩口中学5幢教师宿舍裂而不倒,1幢学生宿舍底层倒塌,因抗震构造措施截然不同。该实例表明,采用构造柱圈梁抗震体系的多层砖砌体住宅楼,可达到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本文将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发展为抗倒能力指数,用以判别多层砌体房屋的抗倒能力,实施其抗倒设计。  相似文献   

9.
对郑州市2个城中村底部框架砌体房屋进行了调查,确定房屋的典型特征,建立了底部框架砌体房屋的有限元模型,沿房屋的纵向和横向分别进行了不同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表明: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底部框架柱的柱端和过渡层墙体的窗间墙以及窗下墙处出现一定的裂缝;在设防地震作用下底部框架柱的柱端形成了一定的塑性铰,过渡层墙体的窗间墙和窗下墙处出现斜裂缝;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底部框架柱、框架梁和上部墙体均出现严重破坏,底部层间变形较大,易造成房屋的倒塌。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填充墙对底层框架多层砌体房屋地震反应的影响,以典型的填充墙-底层框架多层砌体房屋为基础,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并进行了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根据不同模型的计算结果以及填充墙的刚度和强度,分析了填充墙对底层框架多层砌体房屋自振周期、地震作用下房屋整体变形、底层框架的损伤以及填充墙与底层框架相互作用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填充墙对房屋整体地震反应产生明显影响,其影响不能忽略。在上部砌体结构质量和刚度不变的情况下,结构自振周期随着填充墙刚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填充墙与底层框架之间连接作用的增强,结构整体的变形减小,底层框架的损伤增大。当填充墙与底层框架之间采用弱连接时,采用强度较高的填充墙可以提高结构整体的变形能力,从而提高结构整体的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11.
利用汶川8.0级地震特大发生后作者在极重灾区——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参加首批房屋应急评估工作期间收集的房屋震害资料,分析了砌体结构的震害特点和震害原因,对提高中小学砌体建筑抗震能力进行研究,从概念设计与计算分析两个方面对现行抗震设计规范的若干条文进行了讨论,提出了验算砌体结构抗倒塌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多层混合结构房屋在我国居住房屋中占有相当的比例,临街多层住宅底层"破墙开店"等野改蛮装造成结构安全隐患的现象严重,一旦倒塌将会造成全楼及周边生命财产损失。对于底层"破墙开店"的多层混合结构住宅的加固补救在我国是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分析探讨了几种可行的补救加固方法。分析表明,弥补刚度缺失,恢复原结构刚度中心位置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带竖向构造钢筋再生混凝土砖砌体结构,进行了2个两层再生混凝土砖砌体房屋结构1/2缩尺模型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2个结构模型的墙体厚度均为120 mm,一层设有门洞和窗洞,二层设有窗洞。2个模型中,1个为带竖向构造钢筋再生混凝土砖砌体房屋,1个为普通无竖向构造钢筋再生混凝土砖砌体房屋。试验中输入El Centro地震动,测试分析了台面加速度反应、一层和二层顶板加速度反应、结构层间位移反应以及各阶段结构损伤与破坏特征等。研究表明:带竖向构造钢筋再生混凝土砖砌体房屋比普通再生混凝土砖砌体房屋的破坏程度轻,墙体裂缝位置相对错动小,抗震性能显著提高;带竖向构造钢筋再生混凝土砖砌体房屋可用于地震区村镇建筑。  相似文献   

14.
依据5.12汶川地震中汶川县城(威远镇)11个区域共522栋房屋的房屋安全鉴定报告,深入统计分析房屋的震害情况及特点。结果表明,县城房屋倒塌较少,但破坏程度较重。破坏多集中在低层房屋以及砌体结构和木结构,而钢筋混凝土框架及高层房屋破坏较轻。结合房屋的破坏情况,对县城房屋的维修和加固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维修加固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5.
根据芦山地震现场考察结果,论述了底部框架砌体房屋的震害特征,并为提高底部框架砌体房屋防震减灾能力提出6点建议:(1)控制底框上下层侧向刚度比和实现"多道抗震防线"的思想是保证底部框架砌体房屋抗震能力的关键;(2)应该采取适当的抗震措施,提高过渡层的抗震能力;(3)上部各层砌体要设置圈梁和构造柱,确保整个底部框架砌体房屋的整体性;(4)进一步加强楼梯间的设计与构造措施的研究;(5)出屋面小屋要加强与主体结构的可靠连接;(6)对挡板、吊顶等附属构件要避免在地震中坠落伤人。  相似文献   

16.
易倒塌房屋简易抗倒塌措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地震区常见的易倒塌房屋的类型,选择单层砖结构房屋和土坯结构房屋进行了有简单抗倒塌措施及无抗倒塌措施的房屋模型的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通过试验,检验了本文提出的简便易行抗倒措施的效果,为减轻地震区乡镇房屋地震灾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六层组合墙砌体、底层框剪、底两层框剪和底三层框剪组合墙砌体四种房屋,从加速度、位移和最大基底剪力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论是在给定刚度比的情况下,组合墙砌体永恒的抗震性能略优于底部框剪组合墙房屋。底部多层框剪组合墙房屋的抗震性能优于底层框剪组合墙房屋。  相似文献   

18.
地震现场房屋安全鉴定是地震现场应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仍处于经验评估阶段。砌体结构是我国地震作用下的主要承灾体。本文基于国家标准《地震现场工作第二部分:建筑物安全鉴定》(GB 18208.2-2001)中的定性条文,结合实际震害划分了多层砌体结构的各构件类及其细部,并确定了细部量化指标震损评价系数。选取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实际震害数据,通过残差分析方法建立了适用于我国西南地区、考虑各构件类不同贡献程度的多层砌体结构地震现场安全鉴定量化模型。随机选取震害实例检验了模型的鉴定效果,检验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鉴定多层砌体结构的受震震损状态,结果相对科学可靠。模型消除了不同鉴定人员之间的个体差异,提高了安全鉴定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多层砌体房屋抗震加固方法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讨论了多层砌体房屋抗震加固的原则,对目前常用的多层砌体房屋的加固方法进行了简要的论述,提出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指出了将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5·12汶川地震后绵竹市某砖混结构住宅为典型调查研究对象,介绍了震后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常见震害现象和一般震害规律,结合有关规范分析了一般受损建筑不同的抗震鉴定方法和手段,对比分析了各种抗震加固措施的加固效果与适用条件,较为全面地总结了一般多层砌体结构从震害调查到鉴定加固的方法和程序,为灾后砌体结构的抗震加固设计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