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7年12月16日,为期两周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巴厘岛会议在延长一天会期之后闭幕。全球190个国家的代表,以及国际政府问机构、非政府机构和媒体的观察员出席了这次会议,这次会议可以说是为期12个月的气候辩论的高潮。会议在经过激烈的谈判后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决定启动至关重要的有关加强应对矧英变化问题的谈判。  相似文献   

2.
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海岸和近海工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冰冰情变化、海平面上升以及台风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强度和频率加大等事件的发生。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渤海和北黄海的冰情持续偏轻,2006年中国海域平均海平面上升速度高于全球水平。从我国海岸和近海工程安全与未来规划和建设的角度论述了全球气候变化及其伴生事件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莫知 《海洋世界》2010,(1):12-13
<正>2009年12月,本该在19日凌晨结束的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峰会进入"加时阶段"。世界人民对这场马拉松式的谈判的期望远不只一份柳暗花明的协议,或者一句慷慨激昂的承诺。拯救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种种可预见性灾难的计划再次搁浅,年结候会加时阶  相似文献   

4.
《海洋世界》2009,(6):6-6
在德国波恩举行的新一轮气候谈判中,来自多个国家的科研机构发出警告,气候变化将使海洋不断酸化,危及海洋生物的生存。  相似文献   

5.
通过海洋生态变化,确定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营养盐硅和水温。营养盐硅是主要发动机,水温是次要发动机。对此,杨东方等提出了营养盐硅的补充机制。文章揭示了"未来地球气候变化的模式":近岸地区和流域盆地的气候模式、内陆的气候模式和海洋的气候模式。由于这样的气候,产生了3个不同的区域:近岸地区和流域盆地成为多雨区,内陆成为干旱区,海洋成为风暴潮区。这个"未来地球气候变化的模式"在以后的年代中逐渐得到证实,在2010年的天气变化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因此,应该充分了解这样的气候变化模式,积极应对它给人类带来的旱涝灾害和高温,为中国的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桑迪飓风给它所“莅临”之处都造成了巨大的灾害,同时也在全球范围内激发了人们的密切关注,焦点问题纷纷集中于气候变化领域。虽然尚未找到确切的证据将气候变化与桑迪飓风之间令人信服地联系起来.但是牙买加资深气候谈判专家、气象服务部气候司的兜利夫·马龙认为,桑迪飓风的登陆过程非常复杂,此番,它作为一级飓风系统于10月24日在牙买加登陆,之后,又席卷海地、巴哈马等地,后来又肆虐美幽,这种势头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当前旅游学界的研究热点——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旅游业为研究主题,介绍了澳大利亚、英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旅游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经验,梳理了世界各地滨海旅游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措施,包括以降低旅游业碳排放为目标的减缓措施和为预防、应对气候变化不利影响而采取的适应措施。基于国外经验,为保持我国旅游业在碳约束前提下和气候资源分布变化背景下的竞争力,应采取"以私营部门为参与主体,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和行业协会组织能力"的气候变化应对策略,构建多主体参与的应对体制,建立涵盖交通、住宿、游览等各个领域的整体性政策,引导旅游业正确认识和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效应。  相似文献   

8.
在联合国第15次气候变化大会即将在哥本哈根召开前夕,国家海洋局副局长王宏在11月25日召开的海洋与气候变化战略研讨会上表示:我们已组建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  相似文献   

9.
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着海洋生态系统的多个方面,而鱼类群落结构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是探索海洋生态系统演变规律的关键点之一。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概述了气候变化引起的温度、盐度、CO2浓度、海平面高度、溶解氧以及海流等的改变对鱼类群落结构的影响,并以太平洋十年涛动(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PDO)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ño Southern Oscillation,ENSO)等典型气候现象为例,探讨了鱼类群落对典型气候现象的响应,讨论了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以期为科学应对气候变化和制定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游佳 《海洋世界》2010,(1):30-33
<正>2009年12月7日,引人注目的世界气候大会在童话王国丹麦的哥本哈根召开。192个国家、超过130位国家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出席了此次大会,这在联合国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所有与会领导人都承诺应对气候变化,所有国家都表现出了要采取行动的意愿。各国希望通过这次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第一阶段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并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同时,各国所代表的不同利益集团也展开了讨价还价。此次会议被称作"拯救地球命运的最后  相似文献   

11.
近期,世界顶尖的气候变化问题研究专家在呼吁政府削减财政开销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同时,指出对于气候变化的不作为所带来的威胁,远远超过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混乱。  相似文献   

12.
近期,世界顶尖的气候变化问题研究专家在呼吁政府削减财政开销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同时,指出对于气候变化的不作为所带来的威胁,远远超过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混乱。  相似文献   

13.
国际蓝碳合作发展与中国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鹏  胡学东 《海洋通报》2019,38(6):613-619
海洋储存了地球上93%的CO_2,是全球最大的碳库。发挥海洋固碳、储碳作用,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是2020年后国际气候治理的基础,为国际蓝碳合作指明了方向,也提供了国际法依据。当前,国际蓝碳合作从科学研究向纳入国际气候治理方向不断推进,不少国际组织和国家已着手推动蓝碳国际规则制定。中国蓝碳资源分布广泛,特色鲜明,蓝碳发展起步阶段里中国的参与不仅是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贡献,更有助于通过蓝碳合作增强我国在全球气候治理和海洋治理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我国蓝碳发展应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着手。在国内夯实基础、补足短板,加强蓝碳基础研究和实践,建立蓝碳评估标准,加快蓝碳人才队伍建设。在国际上积极参与现有国际蓝碳计划,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机制框架下开展双、多边蓝碳合作,推动全球蓝碳治理,从积极参与向适时引领发展。  相似文献   

14.
《海洋世界》2009,(12):25-26
印度是一个经济保持快速发展的新兴大国,在国际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担当着重要角色。印度已经饱尝以干旱、洪水等极端气候现象为代表的气候变化之苦,这迫使印度政府每年要拿出GDP的2%用于应对各种灾害,看起来这个比例还会显著增加。因此印度必须以严肃、认真、务实的态度来对待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杨娟 《海洋世界》2009,(12):49-53
在哥本哈根即将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前夕,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人类为阻止气候变暖带来的巨大灾难而达威最终协议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上。经济发展目标和全球商贸利益,究竟是谁造成了眼下的状况,究竟是谁使人类置身危难之中?事实上,说气候变化之灾起源于每一个家庭的说法并不为过。我们每个人都在这个发展中的世界里扮演了造成此难题的不光彩角色。毫无疑问,  相似文献   

16.
李健  王广策 《海洋科学》2011,35(7):122-129
温室气体过度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需要共同应对的首要环境问题,其中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被认为是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所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可能是逆转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措施。大规模微藻培养可以在减排二氧化碳的同时处理废水、  相似文献   

17.
苏仪 《海洋世界》2012,(11):52-55
地球上有很多物种部依赖稳定的气候变迁生息繁衍,几大洋的漂流运动也受到气候左右,气候突变对海洋和乍物都带来了恶劣影响。北美海岸沿线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海洋食物链顶端的掠食者——金枪鱼和鲨鱼都开始吃不饱了。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的海洋灾害防治体系,提高我国海洋治理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能力,文章以全球治理和国家治理为背景,在明确致灾因子、承灾体、灾害以及灾害风险和管理等基本概念及其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海洋灾害及其风险的特征以及海洋灾害防治的关键性和基础性科学问题,并提出我国构建海洋灾害防治体系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我国沿海地区的海洋灾害风险复杂多变且有所提升;提出以群-环-域为主体的体系架构,研究全球气候变化与区域海洋的响应和反馈、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海洋灾害与风险的特征和规律以及综合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海洋灾害防治等问题;在我国构建海洋灾害防治体系的过程中,应加强科学研究以及技术和信息支撑、促进区域和全球联动联防以及提高全社会对海洋灾害的认知和防范水平。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对海洋渔业以及水产养殖等相关产业的影响一直是众多专家学者研究的课题,重新审视渔业与水域生态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在渔业管理中考虑生态问题,在海洋环境保护中发展渔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将从气候变化的表征、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入手,分析气候变化对渔业以及水产养殖的影响,在气候变化与渔业的互动关系中寻找渔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根据野外调查、土层厚度测定、室内粒度分析、CaCO3含量分析和微结构鉴定资料,研究了西安地区约8500aBP来气候变化与风尘堆积的变化。结果表明,西安地区全新世以来的气候与末次间冰期第1阶段气候相比具有频繁变化和变异特点;3100aBP以来风尘堆积与沙尘暴活动比75~10kaBP之间的末次冰期还要强,风尘堆积与沙尘暴活动强的原因主要是气候的变干。全新世黄土发育条件分析表明,黄土高原的黄土可以发育在冰期,也可以发育在与现代气候相近的间冰期,可以发育在冬季风占优势的气候条件下,也可以发育在冬、夏季风活动强度相近的条件下。全新世气候的不稳定性为预测未来长期气候变化带来了不确定性,深入研究全新世气候变异特点对预测未来长期气候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