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垂向混合产流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包为民  王从良 《水文》1997,(3):18-21
半干旱地区的产流理论和计算方法研究,在我国尚进一个薄弱环节。据蓄满和超渗两种概化的产流机制,提出了垂向混合唱 产流模型。经应用检验,表明模型结构较合理,模拟拟实测资料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洪水预报模型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郁  赵兰兰  马丁 《水文》2016,36(1):32-36
针对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流域特性和产汇流特点,比较了河北雨洪模型和新安江模型的模型原理和模型特性,以滦河支流老牛河流域为例,开展了洪水预报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河北雨洪模型的预报精度较高,更适用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洪水预报。  相似文献   

3.
新安江模型理论研究的进展与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了新安江模型发展的历程,指出在具有物理基础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发展遭遇理论瓶颈的背景下,可重新审视新安江等概念性模型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文章介绍了近年来新安江模型在结构、理论方法及应用等方面取得的进展,认为新安江模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模型理论体系。新安江模型理论的创新首先需秉承其理论的特色,即蓄满产流及以统计曲线形式表达的部分产流的概念,可用山坡水文的理论和发现指导模型创新,并采取野外实验、理论分析与计算机建模三者并重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蓄水容量曲线是反映流域缺水量空间分布不均匀性的特征曲线,对流域产流计算有直接影响。通过对多个典型流域蓄水容量空间分布的分析,发现Erlang分布能更好地拟合流域的蓄水容量曲线,进一步基于Erlang分布进行流域产流的推导,提出了基于Erlang分布蓄水容量曲线的流域产流模型。应用结果表明,基于Erlang分布的流域产流模型,增加了模型的适应性,模拟结果更接近流域实际的产流过程,比新安江模型能取得更高的模拟精度。此外,该产流模型的参数可由流域地形和土壤类型数据估算,为无资料地区的产流计算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个基于统计理论的产流模型,该模型考虑了降雨、土壤下渗能力及土壤蓄水容量的空间变异性。假定每个时段的降雨量在空间上可以用概率密度函数或分布函数描述,根据实测降雨资料通过统计拟合优度途径估计各时段降雨的空间概率分布;采用抛物线型函数分别描述土壤下渗能力和土壤蓄水容量的空间分布。按照超渗产流机制计算地表产流量,通过降雨量和土壤下渗能力的联合分布推导得到地表径流量的统计分布,进而得到平均产流量的解析表达式。下渗水量补充土壤含水量,假定满足田间持水量后形成地下径流,其产流量根据下渗量和土壤蓄水容量的空间分配曲线进行计算。以半湿润的黄河支流伊河东湾流域为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和应用,并与新安江模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模型对所研究的半湿润区的洪水模拟预报有较好的模拟效果。  相似文献   

6.
半湿润地区洪水预报模型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半湿润地区建立了流域非线性产流、汇流模型以及流域洪水实时预报校正方法,并将研制的模型应用于陆浑水库流域洪水预报,取得了较为满意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7.
华北地区流域月降水径流模型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郦建强 《水科学进展》1998,9(3):282-288
选择我国华北地区若干流域,建立了三个月降水径流模型——统计模型、比利时模型和新安江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统计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流域输出对输入的响应,新安江模型(改进后)则能较好地描述半干旱地区流域的产汇流特性,模型拟合效果也较好,而比利时模型,经初步应用,拟合效果比新安江模型差。  相似文献   

8.
一个华南热带暴雨径流区的流域产流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业 《水文》1989,(1):1-6
在华南热带暴雨地区,雨强在时空上均有强烈变化,形成下渗过程的复杂多变性质。本文运用数值逼近方法,建立了一个下渗数值模型,并以该模型为核心,结合考虑本地区植被对产流过程的影响,提出了一个流域产流模型. 本文应用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率定与检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本地区的暴雨径流过程。  相似文献   

9.
沈言贤  徐小林 《水文》1996,(3):16-21
平原水网区的产流问题,目前尚无较为成熟的方法,一般的降雨径流方法等,因水网地区水量交换复杂,均较难取得理想成果。选择了一个基本闭合的水网区(川沙县张桥乡),采用假设具有稻田和土壤产流结构的产流模式研究了区域内降雨与产流的关系,并取得了较好成果。  相似文献   

10.
新安江产流模型与改进的BP汇流模型耦合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新安江模型的汇流计算精度并减少经验因素对参数率定的影响,将新安江产流模型与改进的BP汇流模型相耦合,建立XBK(XAJ-BP-KNN)模型。该模型以前期模拟流量和新安江产流模型计算的产流量作为BP网络的输入,出口断面流量作为网络输出,拟合汇流的非线性关系,代替新安江模型的分水源、线性水库及河道马斯京根法的汇流计算;采用相似原理和K-最近邻算法,基于历史样本的模拟误差及相应影响要素对网络输出进行误差修正,实现了无前期实测流量的连续模拟;模型使用SCE-UA算法与遗传早停止LM算法相结合的全局优化方法进行参数优选。在呈村流域的验证表明XBK模型的模拟精度高于新安江模型,全局优化方法能找到最优参数,降低了模型的使用难度。  相似文献   

11.
现行几个主要产流模型的剖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怀恩  沈晋 《水文》1996,(6):14-23
目前广泛应用的几个主要产流模型各有特点,但以往对它们的综合比较及其相互关系研究得不多,从而造成了用户选择模型的困难。通过深入剖析与对比,搞清了这几个模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应优选用综合产流模型。  相似文献   

12.
薛焱森  叶巧云 《水文》1994,(2):5-10
本文流域产流的主要环节,以流域下渗容量分配曲线与产流过程的关系为依据,吸收斯坦福流域水文模型的合理结构,并与常规的前期影响雨量算法结合起来,建立产流事件模型。模型在汉江支流丹江和洵河两个流域应用,其产流合格率达80%以上,经验表明,此模型简便易行,使用效果好,值得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3.
针对平原地区下垫面多样性的特点,将天津北三河地区下垫面划分为水面、农业用地和城镇建设用地3类,分别采用不同的产流模型。由于北三河地区农业用地主要为旱地,普遍存在犁底层;因此将非饱和带分为耕作层、犁底层和基础层3部分,分别采用蓄满产流、层间超渗产流和蓄满产流耦合产流模式,并考虑犁底层中大孔隙的存在对产流的影响。用北三河第9产流分区1966、1971、1974、1975、1976年资料建立产流模型,用1977年和1982年资料进行检验,合格率达85.7%。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符合实际情况,可以反映北三河地区的水文特点,为平原地区水文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关志成  齐晶等 《水文》2001,21(2):31-34,14
针对寒冷地区的产汇流特点,对新安江模型引气温因子,建立了一种能够用于寒冷地区的多年连续演算径流模拟模型,该方法牧丹江敦化以上流域日模拟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肖贵清  黄荣华 《水文》1998,(4):43-46
利用平原区径流实验资料,建立了总入流雨洪经验关系和按蓄洪产流模型法经参数识别后,建立产流参数与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应用产流规律研究了湖北省平原湖区的排涝水文计算问题,认为在目前站网条件下,一般具备直接面暴雨设计基础,不宜采用暴雨点面折算方法。对资料暂不满足计算要求的设计区域,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动点定面”关系,对特殊情况下的平原湖区的常遇频率暴雨设计,可以给出比较满意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周圣杰  张俊 《水文》1990,(1):19-26
本文根据叶柏寿径汉实验站近30年来的实验资料,对辽西半干旱地区的产流特点,影响下渗的诸因素等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Pa-i-I0,和^f-tc-Ptc两相关关系,据此,即可求得初损值I0和平均后损率^f,从而推求出净雨深。在辽西半干旱地区,用这种方法来推求净雨深,和实际资料拟合,方法简易,实用性强,具有较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17.
新安江流域模型(以下简称新安江模型)是个分散性的概念模型。该模型应用超蓄产流的概念,以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后才产流,并以 B 层土壤的稳定入渗率 FCB 来划分水源,超渗部分成为直接径流,下渗部分成为地下径流。新安江模型用在我国许多地区的水文预报中,均获得成功。由于用 FCB 来划分水源,虽其概念明确、方法简单,但各次洪水分析出来的 FCB 值颇不稳定,故模型结构还不够完善;另一方面在壤中流很丰富(约占总径流的20~40%)的湿润地区,其模型所分的直接、地下两种水源就显得不够用了。为此,我们在预报实践的基础上,将径流分成地面、壤中、地下三种水源,以资改进。本文就三水源新安江模型概念及其计算公式,模型参数的确  相似文献   

18.
赵兰兰  朱冰  唐俊龙 《水文》2017,37(4):24-28
拒马河水系为海河流域防洪重点区域,预报难度大,精度要求高。根据海河流域拒马河水系历史水文资料,分别采用新安江模型、增加超渗的新安江模型、河北雨洪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1956年、1963年和2012年暴雨洪水进行预报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种模型均可应用于暴雨强度大、降雨历时长的历史洪水模拟,洪峰流量模拟相对误差均小于20%,尤以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模拟精度最高,4种模型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均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对新安江模型蒸散发计算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基于DEM构建数字流域水文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新安江模型作径流计算。利用陆面模式SSIB中大气动力阻抗法计算蒸散发的方法改进新安江模型的蒸散发计算,从而改进新安江模型对流域出流量的模拟,得到更为合理的陆面水文模型。以安徽水阳江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改进前后的新安江模型进行径流模拟。结果表明,对新安江模型蒸散发计算的改进提高了模型对径流量的模拟效果。  相似文献   

20.
降雨和地形地貌对水文模型模拟结果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念性水文模型数量众多,判断模型是否适合研究流域可以通过模拟结果来体现,但是熟悉流域的产汇流特性可以筛选模型,从根源上大量减少工作量,也可以解决相似流域无资料的问题。选取6种概念性水文模型,以马渡王、板桥和志丹这3个半湿润与半干旱流域为研究区域,探讨流域特性与模型结构之间的关系,并通过降雨和地形地貌分析其对模型模拟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地形及植被对产汇流过程有重要影响,由于局部产流现象严重,河道坡度影响大于流域平均坡度,当区域气候条件相差不大时,地形地貌比降雨对流域产汇流特性影响更大。因此对于水文模型的选择,可以在熟悉流域产汇流特性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必要时可以增加适合研究流域的模块来获得更好的预报,在半干旱与半湿润流域,同时具有蓄满和超渗机制的模型能得到更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