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岩相互作用研究是力学和地球科学领域中的前沿课题之一。在力学领域中称之为“固流耦合作用”,在地球科学领域中称之为“水-岩相互作用”。前者研究的焦点在于固体和流体间力学耦事的基本规律;后者主要研究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和水发生的化学反应规律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岩土工程作为土木工程与地质学的交叉学科,水-岩相互作用研究的侧重点以往主要集中于岩体力学方面,即从渗流场和形变场的相互作用角度研究其基本规律,目前,已开始注意到水和岩石的化学作用问题。从工程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共性课题--特殊软弱岩体与水作用后力学性能大幅度变异的问题出发,探讨了某些特殊岩体与水作用的化学规律、矿物学规律及其化学与矿物学损伤所导致的力学损伤规律,并建立软岩-水相互作用的时间效应模型;确定软岩性质软化的标志性监界阈值,为建立水-岩相互作用理论体系奠定软岩研究基础,为重大工程的设计、施工等提供有效的参考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文章研究570矿区流纹岩和花岗班岩的氧同位素分布规律,探讨了水-岩氧同位素相互作用的地质意义,用缓冲开放系统模式估计了水-岩相互作用的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3.
煤矸石—水相互作用的溶解动力学及其环境地球化学效应研究党志(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关键词水—岩作用煤矸石地球化学动力学采煤矿区复垦环境效应收稿日期:1997-3-10作者简介:党志男1962年生博士生环境地球化学煤矸石以其量多、...  相似文献   

4.
华东南相山铀矿田的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矿物及包裹体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的研究结果表明,相山铀矿田成矿热液的δ^18O与δD值分别变化于-67‰--7.2‰(SMOW)和-44.1‰--5.2‰,属大气降水成因流体,蚀变体系δ^18O的变化情况显示,与岩石作用的流体具低δ^18O的降水特征,不同水/岩比值条件下的水-岩同位素平衡交换反应的理论计算和综合分析揭示,本矿田的铀成矿热液起源于大气降水与相山主要岩石的相互作用,岩浆水对成矿热液的贡献不大。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下庄铀矿田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根据包体水氢、氧同位素组成和水-岩相互作用原理对该矿田成矿热液的水源进行了详细探讨。其结果表明,下庄铀成矿热液的氢、氧同位素组成δ^18O=+6.90‰-9.80‰(SMOW)、δO=-30-85‰(SMOW)位于已发生氧漂移的大气降水同位素组成范围。水-岩同位素交换后,岩石的δ^18O值明显降低,显著出与岩石相互作用的古地下水具有相当低的δ^18O值。不同水  相似文献   

6.
水-岩相互作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沈照理  王焰新 《地球科学》2002,27(2):127-133
总结了2 0世纪5 0年代末以来的水-岩相互作用研究历史, 初步划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 5 0年代末— 70年代初; 第二阶段, 70年代初— 80年代末; 第三阶段, 80年代末至今.近年来, 环境问题在水-岩相互作用研究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也使水-岩相互作用研究获得了更大、更持续的发展空间.简要回顾了地下水成因和地壳中水的地球化学循环, 控制水的化学成分的地球化学过程, 以及水-岩相互作用与地质灾害等方面的重大研究成果.认为有望取得创新成果的领域包括: 地下水地质作用及其资源环境效应, 地下水环境演化与全球变化, 和极端条件下的水-岩相互作用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水-岩相互作用过程中化学热力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万年矿含锶矿泉水形成的水文地球化学机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了万年矿含锶矿泉水形成的水文地球化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李晓 《矿物岩石》1996,16(3):72-77
在某些地球化学环境中,微生物对水─岩相互作用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氧化亚铁硫杆菌与硫化物相互作用试验,初步研究了氧化亚铁硫杆菌作用引起水─岩介质变化特征,分析了氧化亚铁硫杆菌水文地球化学作用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下庄铀矿田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根据包体水氢、氧同位素组成和水-岩相互作用原理对该矿田成矿热液的水源进行了详细探讨。其结果表明,下庄铀成矿热液的氢、氧同位素组成δ18O=+6.90‰~-9.80‰(SMOW)、δD=-30‰~-85‰(SMOW)位于已发生氧漂移的大气降水同位素组成范围。水-岩同位素交换后,岩石的δ18O值明显降低,显示出与岩石相互作用的古地下水具有相当低的δ18O值。不同水-岩比值条件下同位素交换结果证明下庄成矿古水热系统具有比较充足的水源,大气降水与岩石交换后热液的δ18O计算(-8.26‰~+1.53‰)与成矿期热液的δ18O值(-6.54‰~+1.43‰)相吻合。证据表明下庄铀矿田成矿热液的水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相似文献   

10.
2007年拟举办的重要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简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丹 《地质科技情报》2007,26(2):99-99,106
(1)第十二届水-岩相互作用国际会议(昆明,2007年8月13~18日)水-岩相互作用国际学术会议(WRI Symposia)由国际地球化学与天体化学学会水-岩相互作用工作组(Working Group on Water-Rock Interaction,IAGC)主办,每3年在不同的国家举办一次.会议拟着重交流水-岩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模拟、矿床及成矿作用及有关的地质灾害等方面的应用与基础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地球化学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曾溅辉 《地质论评》1993,39(6):490-496
地下水地球化学模拟是评价地下水水质,模拟水-岩相互作用,查明地下水-岩石相互作用下污染物迁移形式和变化特点,以及预测地下水化学演变的有效方法。本文概述了地下水地球化学模拟的基本理论,讨论了地下水地球化学模拟中的组分存在形式的计算,质量平衡反应模型及反应路径模拟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并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与玄武岩反应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建立水化学平衡反应模型,计算地下水组分的各种可能存在形式的浓度和活度,并求得各种矿物饱和指数,再用饱和指数分析水-岩相互作用过程中矿物的溶解与沉淀反应趋势。本文采用该方法对盱眙玄武岩地区水-岩间反应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元素迁移和同位素交换出发,研究崇浦地区粒状碎斑熔岩和570铀矿区熔结状流纹岩的水─岩氧同位素相互作用,并用缓冲开放系统模式估计水─岩氧同位素相互作用的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4.
水-岩反应实验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荣兴  张荣华 《现代地质》1995,9(4):419-422
水-岩反应实验研究是地学界瞩目的前缘课题之一。开放的流动体系水-岩(矿物)反应动力学实验和水-岩(矿物)界面地球化学及表面特性的研究,是该领域取得的最重要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大气水—砂岩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立  杨庆杰 《世界地质》1999,18(2):47-52
大气水-砂岩的相互作用盆地流体研究的重要内容。大气水-砂岩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大气水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导致碎屑矿物和成岩矿物的淋滤和再沉淀;另一方面,大气水的成份将缓慢地被“岩石”所改变。长石溶解与高岭石沉淀、稳定同位素和特征自生矿物是判断大气水-砂岩相互作用的主要标志。砂岩遭受大气水成岩作用与否和期次,取决于盆地的构造演化和砂岩在盆地中所处的位置。大气水-砂岩相互作用的研究对于  相似文献   

16.
变质岩中分散元素的活化转移涉及到一个复杂的水-岩体系,这个体系在成矿演化过程中存在着力学-化学相互作用。本文总结了三种类型的力学-化学相互作用,即机械活化、应变溶解和应力腐蚀,并对它们存在的条件以及它们在成矿演化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变质岩中分散元素活化成矿过程的力学—化学相互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变质岩中分散元素的活化转移涉及到一个复杂的水-岩体系,这个体系在成矿演化过程中存在着力学-化学相互作用。本文总结了三种类型的力学-化学相互作用,即机械活化、应变熔解和应力腐蚀,并对它们存在的条件以及它们在成矿演化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对任丘油田开发过程中油田水水质特征及演化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了人工注水对油田水质的演化影响,其结果表明,注入水对油田水泊稀释混合作用明显,破坏了油层内部水-岩作用平衡,改变了井下原来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根据诺模图求得的一些离子含量与其实际值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表明机械混合与水-岩相互作用并存,这与实际情况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与玄武财反应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瑶  高明 《高校地质学报》1998,4(2):220-228
通过建立水化学平衡反应模型,计算地下水组分的各种可能存在形式的浓度和活度,并求得各种矿的饱和指数,再用饱和指数分析水-岩相互作用过程中矿物的溶解与沉淀反应趋势。本文采用该方法对盱眙玄武岩土区水-岩间反应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浙江沿海平原全新统气源岩特征及生物气形成的控制因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林春明  钱奕中 《沉积学报》1997,15(A12):70-75
本区气源岩主要为近岸浅海环境的灰色淤泥质粘土层和受海水影响的河漫滩环境的灰-灰黑色粘土及淤泥质粘土层。浅海相气源岩为弱还原-还原环境下沉积的,河漫滩相气源岩为弱还原-强还原环境下的产物,总体上看,后者比前者不原性和生气能力要强,浙北比浙南要强。本区生物气生成主要受沉积环境,沉积时间,古气候,海平面变化,地壳沉降和沉积速率,水介质这七大因素控制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有利于河漫滩相气源岩中生物甲烷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