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廖素慧  周国明 《广东气象》2010,32(5):58-58,60
介绍一种防止漏发跨日界重要天气报文的方法,采用C++语言编程读取并分析天象记录,判断是否有重要天气现象需要发报。可以有效防止测报员漏发跨日界的雾、霾、沙尘暴、雷暴等天象的重要报,提高台站业务质量。  相似文献   

2.
袁玉华 《气象》1991,17(4):2-2
历年春夏之交经常出现的冰雹,不仅是一种常见的灾害性天气,而且在观测降雹时常因忙乱而出错。为了防止这类错情的发生,在日常的测报工作中,我们摸索出一套观测降雹的程序。 我站有固定白天8—19时的航危报,有4月1日—9月30日的冰雹重要天气报。所以,我站观测降雹的程序是: 1.将事先编制好的罩子盖好地温表; 2.在5分钟内发出危险报; 3.测定冰雹的最大直径(以毫米为单  相似文献   

3.
1 对比法在观测读数上的运用  为了确保观测资料的准确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要求值班员读数后注意复读。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出现第一遍读数错了,复读又出现读错的现象,笔者经过多年的测报工作总结认为复读时注意进行对比是避免复读错的一种有效办法。例如:干球温度读数与最低温度表酒精柱的读数对比,两者相差一般在0.2℃左右;干球温度读数与温度自记值进行对比,两者的差值是否反常,差值过大,可以判断读数可能有问题;地面温度表之间的读数也可以进行对比。08时观测0cm地温读数与地面最低温度读数对比,或与对应的酒精柱读数进行对比;14…  相似文献   

4.
针对土壤墒情观测编发报及应用中常遇到的问题,寻找问题的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5.
1引言 长期以来,农气候报一直没有一个完整的编报发报程序,基本由人工编制完成,特别是2007年春旱增加了临时观测任务,同时编报内容和时间也在不断变化,给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和不便。为此,笔者根据农气候报的电码型式编制了农气候报编发报程序,使基础台站的编报实现了自动化,极大地提高了编报的正确率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在气象基本业务观测,尤其是温度观测中,往往容易发生读数误读的现象,为了避免发生读错5℃、10℃或零上零下颠倒这类差错,《规范》特别强调:“注意复读”。即一般读数时必须复读,就是说,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养成良好的观测习惯,观测时思想高度集中,记录时认真细致,是把读数差错降低到最小限度的基本保证。从而提高观测读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2 建立程序 应用BASIC语言建立程序,流程如附图所示。 3 输入规定 根据屏幕提示,键盘输入前1日20时的实测值和自记读数及当天的4次定时实测值与相应的自记读数。输入方式在“前20实测,自记=”提示下输入前1日20时实测值加逗号,加自记读数。余类推。例:在08时提示符“08实测,自记=”下,输08时实测值和自记读数值,格式为:56,52↙。  相似文献   

8.
就自己在地面气象测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谈一点看法。1 大风航危报的观测及编报问题大风危险报的起报标准是瞬间风速大于或等于20m/s,观测编发其危险报很简单。  相似文献   

9.
实际工作证明,在观测完小型蒸发器再观测大型蒸发器,用这个程序观测的蒸发量是有误差的.原因是在有降水时取走储水瓶,大型蒸发仍有降水而不知降水量有多少,这样所观测的大型蒸发量就有误差.为减少这个误差,可以先读大型蒸发器数,同时取走储水瓶(读数),读完  相似文献   

10.
杜香 《气象》1977,3(11):29-29
在每次观测前巡视仪器时,先读一次干球温度表读数,做到事前胸中有数,在进行观测温度后还要复读一遍,比较一下是否有误。然后与最低温度表酒精柱读数比较是否相差过大。最后与温度计读数进行比较。经过如此两读、两比,可以杜绝干球温度表读数的1℃和5℃差。  相似文献   

11.
地面最高温度表的读数有时比14时的地面温度表读数低,这引起了不少台站的注意。下面摘登的三篇文章就反映了这一问题。希望大家总结这一方面的观测经验和试验结果,一起来参加这一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湿球温度失真的原因日常观测中,常发现实测的相对湿度与湿度计的读数差值突然变大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湿球温度失真、读数偏高所造成的。这种现象在08、14、20h三次定时观测中都可以出现。值班员观测时发现水杯里的水是满的,湿球读数无误,湿度计也无异...  相似文献   

13.
王瑞青 《山西气象》2001,(3):55-55,63
在观测中尤其是温度观测往往容易发生读数差错,为避免发生读数差5度10度或颠倒零上零下这类差错《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特别强调:“注意复读即一般读数时须复读一次。”就是说,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培养良好的观测习惯,观测前要巡视仪器,心中有数,观测时思想集中,视线要和水银柱顶端齐平,记录时细致认真,动作要迅速。是把读数差错降低到最小限度的基本保证。除此之外,在观测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自觉地做到以下三点,也可以有效地避免读数差错。1熟悉温度表的标度单位和刻度方法我们现用温度表有以5℃和2℃为标度单位,最小刻度为…  相似文献   

14.
在地面气象观测中雪压的观测相对来说比较特殊,也比较繁琐。观测员必须反复操作测量工具和读数,有一个比较长的观测过程,它只在冬季降雪达到观测标准时才读数,观测次数少,特别是河曲周围晋西北一带,冬季降雪较少,有的年份甚至一次也达不到雪压观测标准。正因为它的观测次数如此  相似文献   

15.
“ GD- 05报语音校对程序”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 GD- 05报的上报准确率,就该程序的设计思路及方法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6.
丛胜滋 《气象》1975,1(3):32-32
在本站和其他一些台站的观测记录中,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常常低于地面温度表14时的读数。这种情况是不正常的。造成这种反常的原因,通常认为不外乎是温度表安装方面的问题。应该说,安装不符合规范要求,是造成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低于地面温度表的一个原因,但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我们曾做了这样的实验:  相似文献   

17.
1 加密报观测与发报中应注意的问题1 .1 由于三次观测站与基本站存在夜间不守班的差异 ,观测与发报也有差异 ,按规定三次站在使用 AHDM4.1编发报时 ,应注意报文校改的问题。例如 :三次站前一日 2 0时后至次日 0 8时前 ,测站出现降水 ,但 0 8时观测时现在天气现象 ww报 0 0 (没有出现规定要编报 ww的各种天气现象 ) ,而过去天气现象 W1W2 按一般理解报××( 0 8时 ) ,同时按规定 7ww W1W2 组应省略不报 ,相应配合 7ww W1W2 组的 ix报 2 ,但在加密报中如果 7ww W1W2 组省略不输 ,则程序提示 :“有降水而没有天气现象与之配合”,认为不…  相似文献   

18.
在温度观测中,往往容易发生读数差错,为避免发生读错或者颠倒零下这类大差错,《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特别强调:“注意复读”即一般读数时须复读一次。就是说,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培养良好的观测习惯,观测时思想集中,记录时细致认真,是把读数差错降低到最小限度的基本保证。除此之外  相似文献   

19.
一次人工干球读数与自动站温度读数相差过大的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8,他引:0  
肖祥  郑百红 《广东气象》2007,29(1):64-65
分析河源气象站一次人工干球读数与自动站气温相差过大的情况,认为人工观测与自动站观测取值相隔了一个时间段,当秋冬时节温差变化较大时,容易导致人工干球读数与自动站温度读数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在晴好天气条件下对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与14时0厘米地面温度表读数进行对比观测,分析其误差原因,以便提高仪器观测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