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球"三极"出现臭氧洞 从静止气象卫星发回的大气观测资料告诉人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周围环绕着一层厚厚的大气,它是由水汽、氮、氧、二氧化碳、甲烷、臭氧等多种物质组成.在离地面10~50km的平流层中有一臭氧层.大气中氧分子被太阳辐射光化分解后,所产生的氧原子与周围氧分子结合,生成臭氧.从10km高度起臭氧含量逐渐增加,至20~50km高度处臭氧含量达到最大值,再往上其含量逐渐减少,到50km高度其含量就很微少了.臭氧在整个大气中只占极小的一部分,如果将大气中所有的臭氧集中到地表,它只是2~3 mm厚的薄薄一层.你别小看这薄薄的一层气体,却承担着保护人类生存安全的重任.科学家指出,臭氧层能吸收99%以上的紫外线,使地球上的人类和其他生物,不致被强烈的太阳紫外线辐射所伤害,透过来的少量紫外线具有杀菌治病作用,故人们把臭氧层称之为地球的"保护伞".  相似文献   
2.
记者从报纸上看到两则截然不同的消息 :1月 1 0日某省报的醒目标题是“全球将变冷” ,1月 1 4日《长沙晚报》一文的标题是“未来全球气温仍会上升” ,引起广大读者的疑问与不解。未来全球气候究竟是变冷还是变暖 ?对人类社会生活有何重大影响 ?带着这些问题 ,1月 1 4、1 5日 ,记者电话采访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张家诚、林之光和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主任、正研级高级工程师赵振国。记者 :据俄罗斯《今日报》报道 ,俄罗斯的冰川学家认为未来地球将变冷 ,他们是在南极东方号考察站进行超深钻研并对其钻取物进行分析后作出上述预测…  相似文献   
3.
话说百年气候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祥 《黑龙江气象》2000,(2):44-44,46
星移斗转,世事沧桑,人类迈进新世纪,气候变化已成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之一.众所周知,一个地方的气候是谈地多年(一般取30年)的大气平均状态(从学术上讲,气候是大气与海详、冰雪图、陆地表面和生物图相互作用的结果).世界各地的气候是千差万别的,且不断变化.正常年份,各地的气候(如温度、降水量)都是多年平均值的上下波动,若出现偏高平均值很大的情况,则发生洪涝或干旱等重大气象灾害,给经济建设和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很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2000年6月25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二颗"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FY-2B),亿万观众通过电视转播目睹了"风云二号"发射时的壮观景象.  相似文献   
5.
详细介绍了Excel软件图表曲线功能在地面数据审核中的2种应用方法。通过Excel图表曲线,可以对单轨运行的自动站分钟数据和双轨运行的正点数据进行直观分析判断,减轻地面观测人员对地面观测数据审核的工作量,也可快捷、简单、有效地对观测数据进行正误判断,剔除野值,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龙特铜金矿位于赛什塘—兴海碰撞造山带和阿尼玛卿碰撞造山带之间的泽库前陆盆地中,属苦海-作母沟印支中期汞(锑、钨、金)成矿亚带西段,其含矿层位为三叠系隆务河组中段与古浪堤组下段砂板岩破碎蚀变带中,主要构造为层间压性断裂,多见于变质粉沙岩和绢云母化泥质板岩中,由于粉沙岩、泥质板岩性脆、易碎,多形成断裂破碎带。矿体以脉状、细脉浸染状产出,矿石主要成分为黄铁矿、辉锑矿、黄铜矿、磁铁矿及孔雀石、蓝铜矿等,其中以黄铁矿、毒砂、辉锑矿最常见。主要结构为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它形粒状结构、交代结构、交代残留结构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长石、方解石、白云石、白云母、绿泥石、绢云母、高岭石等;主要蚀变特征为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硅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角岩化蚀变;矿床成因类型为浅成低温热液型。  相似文献   
7.
课题组在深入调研,掌握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管理学理论,提出了省、地、县三级气象部门机构,岗位设置方案和队伍结构优化模式,同时提出了实现目标的方法、步骤和支持性政策,对深化气象部门的改革,促进队伍结构调整,合理分流人员具有重要价值,对正在进行结构调整的各级气象部门很有参考、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8.
肖祥  郑百红 《广东气象》2007,29(1):64-65
分析河源气象站一次人工干球读数与自动站气温相差过大的情况,认为人工观测与自动站观测取值相隔了一个时间段,当秋冬时节温差变化较大时,容易导致人工干球读数与自动站温度读数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9.
从静止气象卫星发回的大气观测资料告诉人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周围环绕着一层厚厚的大气,它是由水汽、氨、氧、二氧化碳、甲烷、臭氧等多种物质所组成。在离地面10~50公里的平流层中有一臭氧层。大气中氧分子被太阳辐射光化分解后,所产生的氧原子与周围氧分子结合,生成臭氧。从10公里高度起臭氧含量逐渐增加,至20~50公里高度处臭氧含量达到最大伍,再往上其含量逐渐减少,到50公里高度其含量就很微小了。臭氧在整个大气中只占极小的一部分,如果将大气中所有的臭氧集中到地表,它只有2~3毫米厚的薄薄一层。别小看这薄薄的一层气体…  相似文献   
10.
肖祥 《湖北气象》2000,(1):43-43
近百年来,地球气候交替出现了若干冷暖时期.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专家指出,20世纪中国气候变化的总趋势是,前期(40年代中期之前)气候偏暖,中期(4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气候偏冷,后期(80年代至90年代)气候再度偏暖.联合国气象组织宣布,20世纪10个最暖年都出现在1983年以后,其中有7年在90年代,1998年成为20世纪最暖的年份.据我国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分析结果,1987年以来,我国北方连续13年出现暖冬,冬季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1~2℃,局部地区某些年份偏高达3℃以上.这一气候变暖趋势与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是一致的.据各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1995年的科学评估报告,近百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逐渐变暖,其平均气温上升了0.3~0.6℃,且以中纬度地区变暖较为显著,一年之中以冬季变暖较为显著,一天当中以夜间最低气温的升高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