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陇川盆地新第三纪孢粉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陇川盆地新第三纪地层主要由细粒碎屑岩组成,富含孢粉化石。按其成分及数量,可划分为二个组合。下面的为单缝孢—被子植物花粉组合,单缝孢子占优势,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花粉也不少,时代为上新世早-中期;上面的为松科花粉组合,松科花粉十分丰富,孢子也不少,被子植物种类多,时代为上新世晚期。本文描述了1个新属(Acanthipollis),3个新种。  相似文献   

2.
河南信阳群南湾组化石孢子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联达 《地球学报》1991,12(3):85-99
作者在河南信阳附近信阳群南湾组中、上部的轻变质灰色砂板岩中发现了丰富的孢子,此外还有疑源类(Acritarchs),几丁虫(Chitinozoans)和虫颚(Scolecedonts)化石。该孢子组合可与华南和西秦岭中泥盆世晚期和晚泥盆世早期孢子组合比较,亦可与西欧、北美和苏联中泥盆世晚期季维特阶(Givetian)和晚泥盆世早期弗拉斯阶(Frasnian)比较,其时代为中泥盆世晚期至晚泥盆世早期。 信阳群南湾组微体化石的发现不仅解决了长期争论的信阳群南湾组的时代问题,而且对秦岭和大别山构造带的区域地质调查和构造带的演化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海拉尔盆地大磨拐河组孢粉组合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海拉尔盆地大磨拐河组自下而上可以划分出两个孢粉组合 :哈氏三角孢 -微细云杉粉 ( Deltoidospora hallii-Piceaepollenites exilioides)组合和澳洲无突肋纹孢 -卵形光面单缝孢 ( Cicatricosisporites australiensis- L aevigato-sporites ovatus)组合 ,分别分布于大磨拐河组一段和二段 ,组合特征明显 ,可以作为研究区内地层划分对比的生物地层学依据之一。两个孢粉组合中见有属种繁多的海金沙科孢子及其他繁盛于早白垩世的孢子花粉 ,结合在数以千计的岩心样品中没有发现可靠的早期被子植物花粉的情况分析 ,推测产这两个孢粉组合的大磨拐河组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凡兰吟期—欧特里沃期 ( Valanginian— Hauterivian) ,不排除部分进入巴列姆期 ( Barrem ian)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于奇地区三叠纪孢粉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疆塔里木盆地于奇地区钻孔中三叠纪泥岩孢粉的研究,以优势属建立了3个孢粉组合。下部Limatulasporites-Lundbladispora-Taeniaesporites组合产于柯吐尔组,蕨类植物孢子占优势成分,以具纹饰的三缝孢子及腔状三缝孢子为主,裸子植物花粉以具肋双气囊花粉为主,地质时代为早三叠世;中部Punctatisporites-Aratrisporites组合产于阿克库勒组,蕨类植物孢子以光面圆形三缝孢子和单缝孢类为优势成分,裸子植物花粉以无肋双气囊花粉为主,地质时代为中三叠世;上部Dictyophyllidites-Cyclogranisporites-Alisporites组合产于哈拉哈塘组,蕨类植物孢子常见光面三角形三缝孢子和具纹饰的三缝孢子,裸子植物花粉以无肋双气囊花粉为主,地质时代为晚三叠世。  相似文献   

5.
实测辽宁省建昌县冰沟剖面,选择其为单位层型;开展岩石地层、多门类生物化石和沉积相分析等系统研究,重新厘定陆相阜新阶定义。建昌冰沟组主要由砾岩、砂岩、泥岩和煤层组成,分成三个岩段,第二段为煤系地层。该组为陆相湖盆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相序叠置分析属砂砾坝、分流河道、泥沙坪、泥炭沼泽和洪积平原等沉积环境。通过研究以叶肢介为主的化石发生和演变序列,及综合前人研究资料,阜新阶生物地层划分包括叶肢介组合带3个、孢粉化石组合2个、双壳类组合1个和介形虫组合2个。底界层型定在小冰沟村西单一浅湖相地层中,生物标志为叶肢介Orthestheropsis originalis的始现。依据孢粉和介形虫化石资料,阜新阶对比为国际地层表早白垩世巴列姆阶(Barremian)~阿尔必阶(Albian)。  相似文献   

6.
高联达  王根贤 《湖南地质》1990,9(3):1-9,T001
通过湖南南部下泥盆统源口组孢子研究,确定源口组为早泥盆世西根阶(Siegenian)。本文图示源口组孢子22属,44种和变种,其中新种3个,即Apiculiretusisporahunanensis,Amocosporites hunanensis和Apiculatasporites yuankouensis。源口组孢子组合可与云南曲靖下泥盆统翠峰山群上部桂家屯组、四川龙门山下泥盆统平驿铺群上部关山坡组和广西横县六景下泥盆统纳高岭组孢子组合比较,亦可与西欧、北美早泥盆世四根阶孢子带对比。源口组孢子组合研究不仅有重要的地层和古生物意义,而且对沉积环境和古地理研究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西秦岭文县东峪口—关家沟一带分布的关家沟组为一套粗碎屑流和浊流沉积组合,因缺乏古生物化石,其形成时代长期存在争议。在文县关家沟滴水岩剖面中、下部4件灰色粉砂质板岩样品中分离并鉴定出了晚奥陶世苔藓植物孢子(隐孢子)(cryptospores)和陆生维管束植物小孢子(miospores)化石8属18种(包括未定种)、疑源类(acritarchs)8属10种、几丁虫(chitinozoa)3属4种和虫颚(scolecodonts)3属3种,这些微体化石的地质时代相当于西欧Carodoc-Ashgill阶。在这些样品中发现苔藓植物孢子和早期陆生维管束植物小孢子,不仅是中国奥陶纪地层中首次发现和报道,而且也为研究早期陆生植物演化提供新的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8.
依据珠江三角洲ZK13钻孔沉积物孢粉、微体古生物鉴定及年龄测试结果,将钻孔剖面记录的古环境信息划分为4个阶段。Ⅰ:91.50±11.00~84.61±5.47ka,孢粉组合为三缝孢-栎属-禾本科-栲属-松属-栗属-大戟科,反映温暖湿润气候,未见有孔虫及介形虫化石,沉积环境为陆相;Ⅱ:84.61±5.47~59.46±3.02ka,孢粉组合为栲属-三缝孢-栎属-禾本科-栗属-石竹科-单缝孢,反映干暖气候,未见有孔虫及介形虫化石,沉积环境为陆相;Ⅲ:59.46±3.02~2ka,孢粉浓度低,以孢子及木本植物花粉为主,进一步划分3个亚带,总体气候以温暖潮湿为主,微体古生物含量高,底栖有孔虫丰度远大于介形虫丰度,推测为海陆过渡相沉积环境;Ⅳ:2000~1000a,孢子含量最高,木本、草本植物花粉含量降低,气候较III阶段更湿润,微体古生物以介形虫为主,依据化石组合和数量,推测为海陆过渡相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9.
北黄海东部坳陷的太阳区块富含中生代孢子、花粉化石。根据化石属种与含量的变化,自下而上划分出三个孢粉组合:即中侏罗世晚期(Bathonian-Callovian)的Cyathidites-Cycadopites-Quadraeculina组合,晚侏罗世的Classopollis-Protopinus-Callialasporites组合和早白垩世早、中期的Lygodiumsporites-CicatricosisporitesSchizaeoisporites组合。孢粉化石研究证实北黄海东部坳陷存在中侏罗世地层。  相似文献   

10.
海拉尔盆地贝16井含油地层划分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16井含油地层剖面自下而上划分两个孢粉组合:桫椤孢-脊缝孢-罗汉松粉(Cyathidites-Biretisporites-Podocarpidites)组合和无突肋纹孢-紫萁孢-巴彦花孢(Cicatricosisporites-Os-mundacidites-Bayanhuasporites)组合。依据岩性、电性、古生物、同位素和伊利石结晶度(饱和)等综合研究,将贝16井含油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兴安岭群塔木兰沟组、上库力组(缺失伊利克得组),扎赉诺尔群铜钵庙组。前人划归为布达特群的1807.5~2030.0 m井段岩石应划归为塔木兰沟组;塔木兰沟组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最早期,不排除下部有部分地层属晚侏罗世的可能;上库力组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可能为早白垩世Berriasian中晚期—Valanginian早中期。  相似文献   

11.
前人(张研等,1983)曾将珠斯愣海尔罕地区的泥岔系分为4个组:珠斯楞组、依克乌苏组、卧驼山组和西屏山组,分别属于埃姆斯期、艾菲尔期、吉维特期和弗拉斯期。本文描述了该区中、上泥盆统4个剖面,将其划分为4个沉积旋网,每个旋回构成一组,自下而上依次为依克乌苏组、卧驼山组、下西屏山组和上西屏山组。根据四射珊瑚组合和其它共生化石,把依克乌苏组上部到下西屏山组下部归入吉维持期,下西屏山组上部相上西屏山组的时代为弗拉斯期,木区缺乏法门期的沉积。 关于珠斯楞海尔罕地区所在的北方槽区泥盆纪的生物地理区系特征尚无统一认识。作者根据四射珊瑚动物群的地方性分子含量,Otsuka相似性系数和构造古地理,将中同泥岔纪的珊瑚分为3个大区:北方大区、北特提斯大区和南特提斯大区。这种划分方案也非常适用于吉维特期和弗拉斯期。 吉维持期到弗拉斯期,巴丹吉林区和扬子区珊瑚群的关系最为密切,与北天山——准噶尔区和内蒙古——兴安区共同的属很少。因此,广大的北方槽区属于两个不同的生物大区,北方大区和北特提斯大区,二者的界线是居延海——林西地壳对接带。这种认识与王鸿祯(1981)所划分的中国大地构造单元一致。  相似文献   

12.
田家杰  朱怀诚 《地层学杂志》2005,29(4):311-316,322
云南沾益龙华山剖面泥盆系龙华山组和西冲组上段含丰富的孢子化石,按某些重要孢子类群的数量变化关系和重要分子的发生、发展和消失情况,分为下部龙华山组的RP孢子组合带和西冲组上段的VM孢子组合带。RP组合带含有早泥盆世典型分子,VM组合带含有吉维期(Givetian)晚期才在国内外出现的典型分子。结合其他门类化石研究,认为龙华山组的地质时代为泥盆纪布拉格期(Pragian)中期至埃姆斯期(Emsian)早期,西冲组上段为吉维期(Givetian)晚期,可能包括弗拉斯期(Frasnian)早期。当前研究还揭示,滇东在吉维期(Givetian)晚期Cyr-tospora cristifer已经丰富,较国内外其他地区该类孢子出现的时代(最早为弗拉斯期晚期)明显要早,据此提出了滇东可能是Cyrtospora cristifer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13.
Bryozoan assemblages from the lower part of the Middle Devonian of the western Altai-Sayan Folded Area are studied because of the recent discovery of Eifelian ammonoids (Cabrieroceras crispiforme Zone) in the Safonovo Formation, which had been previously dated as Givetian. The bryozoan collection (21 species) was sampled from six sections of the Mamontovo Regional Substage (“Horizon”) of the Eifelian Stage, seven sections of the Safonovo formation of Salair, and one section of the upper part of the Melnichnaya Formation of Rudnyi Altai. Two groups of bryozoans with different species composition are recognized, one of which occurs in the Malaya Salairka Beds of the Mamontovo Horizon, whereas the other occurs in the Safonovo Formation immediately below the Cabrieroceras crispiforme Zone. Two local biostratigraphic zones are recognized on the basis of these groups (Eridotrypella distributa and Leptotrypa spinosa zones), characterizing the lower and upper parts of the Eifelian Stage of the western Altai-Sayan Folded Area.  相似文献   

14.
湖南地区志留纪的沉积时限一直以来争议颇多,笔者通过对该区沉积特征及层序地层、构造运动分析发现:小溪峪组属于一套有障壁海岸浅海细碎屑沉积,是海水由南东向北西退却期的沉积响应,属于早期高水位体系域;泥盆系云台观组属一套海侵型的海相陆源碎屑岩沉积,从野外的界面特征分析云台观组为一套开阔海岸受波浪作用明显的以石英砂为主体的沉积物,属于广西运动之后由东南向北西形成的海侵过程的沉积响应。小溪峪组与云台观组二者所属沉积盆地环境和演化不同,其界面属于Ⅰ型层序界面,不整合接触。广西运动导致的江南造山带的隆起在430Ma左右结束,志留纪沉积盆地应大部分消亡,由此认为志留纪沉积盆地接受的沉积物时间也应在相对应时段中,小溪峪组在湖南地区不存在晚志留纪沉积物。  相似文献   

15.
论大槽子组和碳山坪组的地质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大槽子剖面位于云南省宁蒗县城以南约25km处,是原云南省第二区域地质测量队于70年代发现和测制的,并对泥盆纪地层作了划分、对比和命名。由下而上分别是大瓜坪组、大槽子组、碳山坪组、烂泥箐组和干沟组,其中将大瓜坪组划归早泥盆世晚期,大槽子组和碳山坪组分别与艾菲尔阶和吉维特阶对比,烂泥箐组和干沟组分别与弗拉阶和法门阶对应。大槽子剖面地处泥盆系青藏区和华南区交界处(王钰等1982),且地层发育较  相似文献   

16.
论云南武定旧城组的地质时代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通过地层层序与生物群分析,云南武定地区旧城组的时代相当于早泥盆世Emsian晚期。武定地区泥盆系连续沉积,旧城组之下为具“坡脚动物群”的坡脚组,与郁江组相当。旧城组应是四排阶的沉积,产有丰富的节甲鱼类化石,面貌与欧洲及澳大利亚同期的节甲鱼类相近。海口组应归入中泥盆世早期的Eifelian阶,大致相当于湖南的跳马涧组。  相似文献   

17.
刘淑文  高联达 《地球学报》1985,7(1):113-127
鄂西地区泥盆纪地层分布广泛,剖面完好,化石丰富,是我国晚泥盆世早期黄家磴阶建阶地区。 泥盆纪叶肢介化石在国外有少数报道,在我国除晚泥盆世晚期有报导外,晚泥盆世早期至今没有发现和报导。因此,鄂西地区上泥盆统下部黄家磴组叶肢介化石的首次发现,不仅对于研究叶肢介的演化。地层时代和地理分布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丰富黄家磴组生物内容也是重要的。 黄家磴组化石孢子十分丰富,计30余属,70余种、由于篇幅所限,仅部分予以报道,特别有意义的是在叶肢介化石同一标本所发现的孢子,对于沉积环境、动植物群之间的关系等研究提供了线索,并且增添了新内容。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汤原断陷第三纪地层层序及时代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依据黑龙江汤原断陷30口井的岩性及古生物资料,建立了汤原断陷古近纪、新近纪地层层序。依据孢粉、藻类、植物和介形类化石建立19个生物化石组合,讨论了各组的时代及其与邻区的对比。依据汤参3井(25.0-100.0m)和互6井(138.5-237.5m)岩性及孢粉组合将道台桥组引入汤原断陷。汤原断陷地层层序为古新统乌云组,始新统新安村组、达连河组,渐新统宝泉岭组,中新统富锦组,上新统道台桥组。  相似文献   

19.
本文着重从四射珊瑚动物群的角度讨论了滇东曲靖地区志留系的地层划分及对比问题。并提出曲靖地区的中、晚志留世具有4个珊瑚化石组合。对部分四射珊瑚属种(其中包括9个新种,4个相似种和一个未定属种)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