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宝鸡地区风暴剖面45dBz高度与防雹时机选择李金辉,朱振凯,郭丰朝(宝鸡市气象局宝鸡·721006)根据多年的观测经验,处于正在发展中的对流云,如果其中上部回波强度达45dBz时的高度在0℃层高度加2.2km以上时,将会产生降雹。由此得出地面降雹的4...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天气雷达快速探测风暴中是否含有冰雹,以组织有效的人工防御,本文根据当冰雹增长区的中数体积水汽凝结体的直径为0.4cm时所对应的等效雷达反射率因子是45dBz的理论计算值,通过对旬邑雷达站1992年7—8月14次风暴的RHI探测,得出降雹时风暴剖面等效雷达反射率因子45dBz的高度应位于O℃层以上2.2km的结论,并对风暴中不同高度出现的45dBz作了物理解释,同时提出了强冰雹云从发生到消亡的演变模式。  相似文献   

3.
旬邑地区冰雹云的早期识别及数值模拟   总被引:27,自引:24,他引:27  
分析了1997年到1999年在陕西省旬邑防雹实验区用3 cm雷达观测到的146块雷暴和雹暴云回波资料, 结果表明, 冰雹云和雷雨云的雷达回波特征有明显的差别。冰雹云初期回波和强回波都生成于5.0 km(0~-5℃)左右高度, 然后向上伸展或向上向下同时伸展, 以45 dBz回波顶高≥7.0 km, 顶温<-14℃。雷雨云初期回波和强回波出现高度比较低, 强回波生成后向下伸展; 45 dBz回波顶高<7.0 km,  顶温高于-14℃。以45 dBz回波顶高≥7.0 km, 或以45 dBz回波顶温度低于-14℃, 作为识别冰雹云的指标, 再根据强回波生长情况, 可提前5~10 min识别出冰雹云, 1999年现场识别准确率为86%。三维冰雹云模式计算结果表明, 云的强回波顶高和强度出现剧烈增长是云内冰雹生成引起的, 这也和雷达观测到的冰雹云降雹的先兆特征“跃增增长”现象一致, 而雷雨云的这些特征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雷达识别雹云指标和防雹作业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711数字化雷达资料进行统计研究,得到雷达识别雹云的各项参数指标,结合当时的情况,提出防雹作业方法,根据这些参数指标自动识别冰雹云,利用雹云观测资料估算雹云所在位置及雹源含水量,从而得出应该作业的炮点和炮点作业时的仰角。方位角、用弹量,并研制了防雹作业实时指挥系统。  相似文献   

5.
在总结昭苏县25年雷达探测冰雹云和指挥防雹作业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并编写了昭苏县防雹雷达站防雹业务技术规程,本文扼要介绍雷达观测、雹云识别、作业指挥,效果分析等部分主要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一次高炮人工防雹作业的分析研究,以降雹雹谱资料及雷达回波为依据,提出了对强降雹天气过程人工防雹的新思路,并依据收集到的地面降雹雹谱资料,客观地分析了人工防雹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的人工防雹作业已普遍采用三七高炮,选择适宜时机,向云体的适当部位发射适量的碘化银炮弹,影响雹云的发展过程,达到抑止冰雹生长的目的.同时,随着雷达探测雹云技术的发展,已经能够根据雷达回波识别雹云的结构和类型.由于不同类型的雹云,冰雹在云中的生长过程不尽相同,因此,为提高人工防雹的作业效果,必须注意对不同类型的雹云采用不同的作业方法.本文根据国内外的防雹理论和各地的实践经验,对五种类型雹云作业方法的设计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阿克苏地区冰雹云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普查阿克苏地区8县1市、10个气象站和120个防雹作业点1991~2000年4~9月在地区人工防雹作业阶段的降水、降雹情况及对应的雷达回波生消演变情况,对地区冰雹云天气发生背景、雹云路径及雷达回波、降雹情况等进行分析,摸清阿克苏地区冰雹云的活动规律和结构特征,改进地区人工防雹的作业模式,提高全地区人工防雹作业效益.  相似文献   

9.
山东地区人工防雹用弹量的估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文选 《气象》2000,26(9):36-38
利用常规探空资料计算各地特征高度,采用711雷达雹云观测资料估算雹云中雹源含水量,从而得出每个作业点一次防雹作业用弹量的近似计算公式,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际作业情况进行了对比。该方法可适用于山东地区人工防雹作业中用弹量的估算。  相似文献   

10.
王济华 《贵州气象》2004,28(2):22-23
通过对一次人工影响天气的作业实验分析得出:春季雷达回波一般顶高高度达12kin,强度达53db时可降雹成灾;使用“三七”高炮进行人工防雹作业实验,其作业时问必须在2~5min内完成,才能起到防雹作用。  相似文献   

11.
局地冰雹防御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0年5月22日一次局地性冰雹过程的雷达回波资料,对防雹作业前后的回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作业后强回波面积明显减小、高度明显降低。说明人工防雹作业能够有效地遏制雹云发展,减轻或防止冰雹灾害。  相似文献   

12.
应用“0”域概念进行对流云防雹(增雨)作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人工防雹(增雨)作业所依据的原理是成雹(增雨)机制和雹云(积云)结构特征,而作业的难题是判断作业的部位和时机。利用冰雹存在成长“穴道”的新概念,对所获取的雷达基本反射率、反射率剖面(RCS)、速度剖面(VCS)及风廓线(VWP)等资料进行分析,找到相对水平风速为0的区域,即可准确判定“0”域的位置,找到冰雹成长的“穴道”,解决人工防雹(增雨)作业中作业部位和时机的判断问题,以此指导人工防雹(增雨)作业。  相似文献   

13.
牛宝亮 《内蒙古气象》2001,(1):36-36,39
1 引言兴安盟地处大兴安岭南麓浅山丘陵地区 ,属于多雹灾地区。多年来通过开展人工防雹增雨作业 ,给该地区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使一些因雹灾频繁导致贫困的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的路子 ,为当地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但由于炮手对雹云识别的误差 ,防雹作业中普遍存在两种现象 :一是本来不是雹云 ,由于错误判断而盲目进行作业 ,造成炮弹浪费 ;二是对雹云没能及时作业 ,从而酿成雹灾 ,或者是强雹云却按一般雹云剂量进行作业 ,效果欠佳 ,给农民造成损失。盟防雹降雨办近年来投入应用的雷达数字化系统 ,使我盟的人工防雹增雨指挥水平有了较…  相似文献   

14.
爆炸影响雹云流场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XDR—WRDPS测雨雷达获取的外场防雹作业个例演示的雹云流场,探寻爆炸对雹云流场影响的证据,改进爆炸作业方式。  相似文献   

15.
江智全  陶涛 《四川气象》2002,22(2):32-34
运用数字化雷达对7月15日凉山州境内两块雹云的连续跟踪观测,并且对其雷达回波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一些可供人工防雹作业参考和运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凉山地区防雹作业雷达回波判据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四川凉山地区三类雹云降雹过程的雷达回波资料,对各类冰雹个例的回波强度、回波顶高、强回波中心高度以及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等主要特征参数及随时间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雹云回波强度、回波云顶高和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等参数的跃增、骤降是人工防雹作业预警的重要参考指标,回波强度和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出现减小趋势维持时间一般为2个体扫后(约12分钟),地面将发生降雹,这一分析结果为本地区人工防雹可能的最佳作业时机和雷达回波判据指标的选择有了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7.
目前,对于雹云的作业,通常是高炮操作人员根据经验自行选择作业时机、部位及剂量;即使在测雨雷达的覆盖区,根据雷达测量结果作业,射击诸元的选择也是大致的、定性的,受人为因素影响很大,以致作业效果各异,甚至造成相反的结果。根据这些实际情况,本文试提出一种防雹作业指挥系统,即把雷达测量的有关参数用计算机处理后,给出射击诸元,经指挥通讯网络及时通知作业炮点,按照给定的要求进行防雹作  相似文献   

18.
利用雷达指挥WR-1B型火箭进行防雹作业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施文全  李斌  胡寻伦 《气象》1996,22(7):52-56
介绍了一种新型(WR-1B型)增雨防雹火箭的结构,催化作业过程以及其性能特点同现有的三七高炮比较所具有优越性,同时阐述了用雷达指挥火箭进行防雹作业的技术方法和要求。  相似文献   

19.
针对近年来在渭南市境内,依靠“711”雷达实施指挥,运用地面人工增雨防雹所使用的新一代WR-1B型火箭系统,开展防雹作业的实践,通过认真分析,归纳总结出WR-1B型火箭系统防雹要实现科学、有效、安全的5项技术要点,简要给出了针对不同雹云实施火箭作业的时机、部位和剂量。2004-07-10火箭防雹作业9min后,雷达回波强度减弱10.6dBz,回波顶高降低2.0km,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湘西北山区夏季冰雹云多普勒雷达定量判别指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湘西北张家界市2005年夏季的人工防雹增雨作业资料和地面降雹资料,分析冰雹云的雷达产品特征,发现使用小型车载雷达可以很好地弥补多普勒雷达常规业务产品中垂直剖面产品方面的不足,并归纳总结出了湘西北山区夏季冰雹云的1个先兆特征综合定性指标和4个雷达定量判别指标。实践表明,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指标可以快速准确提前识别冰雹云,有利于早期作业,是人工防雹作业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