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言本文目的在于用资料证明并解释哲里(Thierry)矿的各种硫化物组合。这些说明连同容矿岩的岩石学研究,证明了与镁铁质到超镁铁质岩石伴生的铜—镍矿床,在它们由岩浆作用形成之后,并不是静止的。更确切一点说,动力区域变质作用和浅成蚀变,对于同这些岩石伴生的矿体的演化,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金平地区二叠纪玄武岩与铜镍矿成因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金平地区玄武岩分布于扬子克拉通西南缘哀牢山深大断裂南西侧.文章通过对金平地区分布的二叠纪玄武岩、(超)镁铁质侵入岩及其共生铜镍矿矿石的岩石化学特征、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初步认为,金平地区玄武岩兼具洋中脊及大陆裂谷碱性-拉斑玄武岩特征,而镁铁质侵入岩兼具岛弧带和造山带的特征,并认为白马寨铜镍矿的(超)镁铁质侵入岩体及共生的矿床与玄武岩存在成因上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藏东南超镁铁质岩墙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东南部出露有大量近东西向展布的(超)镁铁质岩墙,锆石U?Pb年龄聚集在145~130 Ma之间。矿物学及岩石学结果显示:哲古错地区的亚碱性超镁铁苦橄质岩石源于150~180 km深处, 5~6 GPa下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地幔高比率的部分熔融; 碱性超镁铁质岩石源于石榴石-尖晶石二辉橄榄岩转换带,是低比率部分熔融的产物; 镁铁质岩石的岩浆在演化过程中遭受了低压下结晶分离作用的改造,不能代表原始岩浆的成份。藏东南(超)镁铁质岩石是不同深度地幔物质不同比率部分熔融的产物,亚碱性超镁铁苦橄质岩墙的出现指示了晚侏罗-早白垩印度板块北缘存在的高比率部分熔融的岩浆活动事件,暗示了地幔柱的存在和影响。  相似文献   

4.
红旗岭镍矿区是我国岩浆岩型铜镍硫化矿床的主要矿化集中区之一,在本区内出露的镁铁-超镁铁质岩所划分的3个岩带中,有的岩体含铜镍矿,有的不含矿.通过近期在区内开展的全国危机矿山找矿中所形成的资料及从构造控岩控矿、岩性控矿、成矿与岩石类型的关系进行对比,对区内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的综合找矿标志进行总结,为今后在区内寻找隐伏岩体及其含矿性的评价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吉林红旗岭地区是我国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的主要矿化集中区之一。在区内已发现的镁铁质一超镁铁质岩体中,有的含有铜镍矿床或铜镍矿化,有的则不含矿。通过本区含矿与不含矿岩体的形成时代、岩石组合、橄榄石矿物成分、岩石化学成分和微量元素组合特征的对比,建立起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含镍性的评价标志,为隐伏岩体和新发现岩体含矿性的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刘洁  袁玲玲  杨智荔 《地球科学》2022,47(4):1271-1294
镁铁质岩石作为幔源岩浆产物,其成因研究有助于探讨华北克拉通深部地幔性质及其演化过程.对中条山地区镁铁质侵入岩开展了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全岩主、微量元素、全岩Sr-Nd同位素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揭示了晚三叠世(217±2 Ma)和早白垩世(121±2 Ma)两期镁铁质岩浆活动.晚三叠世镁铁质侵入岩SiO2含量低至...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地球化学方法为研究手段,结合野外宏观地质特征,论述了胶东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建造中超镁铁—镁铁质岩石的地球化学性质及其成因。研究结果表明,该区超镁铁—镁铁质岩石为地幔不同程度熔融的产物,超镁铁质岩石相当于科马提岩类;镁铁质岩石为拉斑玄武岩类,并按橄榄质科马提岩→玄武质科马提岩→拉斑玄武岩演化系列的化学组成表现出连续的变化趋势。 拉斑玄武岩中的微量元素(主要是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形成环境与现代板块构造的典型火山(岛)孤或孤后盆地环境相类似,并反映出地幔源区具有“富集型”地幔的特点,且存在着地幔不均一性。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地处华北陆块北缘西段,大地构造分区属于狼山-白云鄂博陆缘裂谷。区域上,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呈东西向带状分布,断续出露长约300km,宽约30km。该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带内铜镍矿床(点)较为发育,克布为该带内一个中-小型铜镍硫化物矿床。克布镁铁质-超镁铁岩体出露面积约45km2,主要由辉长岩相和橄榄岩相组成,辉长岩相为岩体的主要岩相,橄榄岩相为主要的赋矿岩石,两个相带相伴产出,呈渐变过渡关系。本文采用LA-ICP-MS锆石U-Pb法测年,获得克布斜长方辉橄榄岩年龄为258.1±1.8Ma(MSWD=2.3),属于晚二叠世。岩石主、微量及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岩石样品属铁质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具有拉斑玄武岩系列演化趋势,并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Ba),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Ti),以及具有轻稀土富集[(La/Yb)N=2.47~11.29]的右倾型稀土配分模式。以橄榄石-熔体平衡原理估算克布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母岩浆的MgO含量为10.1%,FeO为12.1%,应为高镁的拉斑玄武质岩浆。综合分析认为,克布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应形成于后碰撞伸展阶段,岩浆源区由被消减板片交代的地幔楔物质和软流圈物质组成。橄榄石和辉石等富镁铁矿物的分离结晶和富硅地壳物质的混染可能对硫化物熔离富集成矿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十多年来,国外地质学家在研究铜-镍硫化物及铂族元素矿床含矿母岩的过程中,于南非科马提波特附近发现一套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与铜-镍硫化物矿床及铂族元素矿床的关系极为密切,提出了“科马提岩”这一名称。科马提岩受到各国地质学者的重视,目前已有许多论文问世。笔者综合有关资料对科马提岩及其有关矿床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0.
宝坛地区透闪石化镁铁质岩石成因的地质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宝坛地区呈岩脉状或岩席状侵入于四堡群变质地层之中的透闪石化镁铁质岩石包括堆积的超镁铁质岩和分异的闪长岩,其岩石类型为透闪石化辉石岩、辉橄岵、辉长岵、辉绿岵及闪长岵等。该镁铁质-闪长质岩石以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新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为特征;除堆积成因的超镁铁质岩石外,透闪石化镁铁质岩石及其分异的闪长岵的MgO为4.45% ̄7.96%,是镁铁质岩浆经结晶分异(辉石、橄榄石)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张能  李剑波  杨云松  那福超 《岩石学报》2012,28(4):1291-1304
弯岛湖蛇绿混杂岩带是金沙江缝合带西段的重要组成部分。蛇绿岩混杂于上三叠统变质碎屑岩夹变质火山岩中,成份主要为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岩石类型有变质橄榄岩、变质堆晶质辉长岩及其伴生的岛弧型花岗岩系。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蛇绿岩主要为低Ti(岛弧-弧后)型、富集型洋中脊(E-MORB)拉斑玄武岩;与之共(伴)生的基性喷出岩、辉绿岩脉属板内洋岛型裂谷型碱性玄武岩及其过渡类型系列。在变质辉长岩获得全岩Sm-Nd等时线年龄值为232±11Ma,代表了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的形成年龄,可能为洋壳初始俯冲变质的时间。在蛇绿岩上覆的硅质岩中发现有中三叠世拉丁晚期至晚三叠世卡宁早期的放射虫化石,表明弯岛湖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可能形成于中三叠世多岛洋盆或弧后盆地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东天山二叠纪镁铁-超镁铁质岩发育一系列铜镍硫化物矿床,近年来沙垄以西地区铜镍矿床的发现,大大提高了该地区镁铁-超镁铁质岩的关注度。垄西岩体主要由橄榄辉长岩和辉长岩组成,通过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橄榄辉长岩成岩年龄为(288.9±1.8)Ma(n=16,MSWD=2.3),与东天山典型铜镍矿成岩成矿时代一致。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源区主体为亏损地幔,可能遭少量俯冲流体改造的富集岩石圈地幔组分加入或地壳物质混染作用。由于同化混染作用较弱,可能仅在深部经部分硫化物熔离作用,关键成矿指标与区域上典型铜镍矿存在明显差异,不同程度制约了成矿潜力,岩体浅部找矿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13.
1.按暗色矿物的体积含量的分类: 埃利斯(1948) 国际地质学会(1973)暗色矿物% 0~10 全长英质岩石 0~35淡色岩石 10~40 长英质岩石 35~65 中色岩石 40~70 镁铁硅质岩石 65~90 暗色岩石 >70 镁铁质岩石 >90 超镁铁质岩石香德(1947) 0~30 浅色岩石 30~60 中色岩石 60~90 暗色岩石 >90 深暗色岩石  相似文献   

14.
罗东镁铁-超镁铁质岩体位于新疆东部北山地区,呈眼球状出露于白地洼-淤泥河断裂北侧,主要岩石类型包括辉长岩、橄榄岩、辉石橄榄岩和橄榄辉石岩等,具有明显的堆晶结构。岩相学、全岩主微量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罗东岩体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且经历了早期橄榄石、辉石和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以及岩浆演化过程中上地壳混染作用,具有良好的铜镍矿形成条件。罗东岩体的母岩浆应该为高镁高温苦橄质岩浆,是地幔软流圈在尖晶石矿物稳定区域较高程度部分熔融后产物。岩石MgO为7%~33.7%,属含铜镍中等镁铁质岩石,镁铁比(m/f)为1.70~6.80,主体属于铁质超镁铁岩,综合分析罗东地区地、物、化信息显示岩体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综合找矿模型的构建为北山地区经济、快速地从众多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中筛选出有利的赋矿岩体提供了经验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北大巴山笔架山—铜洞湾碱性镁铁质熔岩的岩石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铜碱性镁铁质火山岩体由碎屑岩和熔岩组成。熔岩的主要岩石类型有苦橄岩(富橄辉玄岩)和碱性玄武岩。所有样品都富集不相容元素,REE显示出高度分离的分配型式,其(La/Yb)_(ON)比值多数在15和20之间,而相容元素(Co、Cr和Ni)则明显亏损,计算表明,碱性镁铁质熔岩不可能由球粒陨石型地幔分离出的橄榄岩部分熔融产生,而可能是由交代地幔适度部分熔融产物。  相似文献   

16.
笔—铜碱性镁铁质火山岩体由碎屑岩和熔岩组成。熔岩的主要岩石类型有苦橄岩(富橄辉玄岩)和碱性玄武岩。所有样品都富集不相容元素,REE显示出高度分离的分配型式,其(La/Yb)_(CN)比值多数在15和20之间,而相容元素(Co、Cr和Ni)则明显亏损,计算表明,碱性镁铁质熔岩不可能由球粒陨石型地幔分离出的橄榄岩部分熔融产生,而可能是由交代地幔适度部分熔融产物。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野外地质研究和室内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在位于青藏高原中部的青海杂多地区的双湖-澜沧江结合带中发现了一套超镁铁质岩、镁铁质岩。该超镁铁质岩、镁铁质岩沿北西—南东向区域构造线多呈岩脉状侵入在早石炭世杂多群中,局部呈构造透镜体分布在断裂带中或呈包体分布在白垩纪花岗岩中,出露规模不大,局部侵入体具有层状侵入杂岩体的特征。主要岩石类型为辉石橄榄岩、辉长岩、辉长辉绿岩,岩石地球化学具高Ti、Fe、Al、Ga和LREE中等富集的特征。橄榄岩中角闪石的~(40)Ar/~(39)Ar同位素测年得到275.3Ma±1.9Ma的坪年龄,表明这套超镁铁—镁铁质岩石可能为早、中二叠世弧后盆地拉张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在东天山四顶黑山地区元古代深变质地层中发现层状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研究了它的产状、岩石类型、结构构造、矿物组成、稀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年代学等特征及其发现的地质意义。层状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为后侵位的镁铁质杂岩体和花岗岩所穿切与破坏,其正堆晶结构发育,并可划分出两个结晶与演化旋回。四顶黑山层状钱铁质-超镁铁质岩的稀土微量元素含量和配分结构与该地区镁铁质杂岩、及图拉尔根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明显不同,具低∑REE、正δEu 异常、高 Sr 低Rh、高 Nb/U 值、及 Nb、Zr 和 Hf 亏损等地球化学特征,该特征与裂谷成因的攀枝花层状辉长岩和曹家村层状岩体非常相似,这意味着四顶黑山层状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可能也形成于裂谷构造环境。选择层状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下部韵律层顶部辉石角闪石岩、镁铁质杂岩体闪长岩和角闪花岗岩中的角闪石开展~(39)Ar/~(40)Ar 定年,结果显示3种岩体分别形成于545±5Ma、263.8±2.6Ma 和200.8±0.91Ma。四顶黑山545Ma 裂谷成因层状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的发育,意味着早寒武世是天山地区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型 Cu-Ni 矿的成矿期之一,天山地区在元古宙变质岩为基底的古大陆在早寒武世出现了雏形裂谷构造,545Ma可能是古天山洋形成的初始期。  相似文献   

19.
与镁铁-超镁铁质岩石有关的矿床类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玉往  王京彬 《中国地质》2006,33(3):656-665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介绍了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有关的矿床类型和成矿作用。重点讨论的矿种有钒钛磁铁矿、铜-镍、铬铁矿、磁铁矿、铂族、钴、金、镁、磷灰石、金刚石、石棉、蛭石、宝玉石等,涉及的矿床成因类型主要有:岩浆型(包括岩浆熔离、贯入、分异和爆发型)、热液型、矽卡岩型、变质型、火山喷溢型、风化型(包括风化壳和砂矿)以及复合型等。从勘查找矿考虑,可从含矿镁铁-超镁铁质岩石类型入手,结合矿床成因类型和产出构造环境因素,将矿床分为与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有关的三大类和若干亚类矿床,并详细介绍了各类的主要矿床类型、成矿地质特征、成因特点和矿床实例。在此基础上,对与镁铁-超镁铁质岩有关的成矿作用进行了4个层次讨论,包括单一矿床的复合成矿作用、杂岩体本身的不同矿床类型和矿种的组合、不同镁铁-超镁铁质岩套之间的伴生,以及与非超镁铁质岩套的共生与组合。  相似文献   

20.
西准噶尔夏尔莆岩体岩浆混合岩石化学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尔莆岩体是西准噶尔地区较典型岩浆混合花岗岩.岩体由寄主岩石(中酸性侵入岩)、微粒镁铁质包体和中基性岩墙群3部分组成.寄主岩石(中酸性侵入岩)与微细粒镁铁质包体具相似岩石化学特征,有明显元素双扩散现象.在图解中,寄主岩石具良好线型岩浆混合演化特征,微细粒镁铁质包体也位于演化趋势上,显示两者具共同成因联系,中基性岩墙群具独立演化趋势,属不同岩浆端元.岩石化学显示的岩浆混合信息与岩相学表现的岩浆混合特征完全吻合,支持岩浆混合成因认识,为解决该岩体成因分歧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