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用AutoLisp编程给点的z坐标赋高程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土方量的计算中,需要提取点的3维坐标。而许多电子版地形图的z坐标值均为0,此时就需要对关联点的z坐标赋高程注记值。本文介绍用AutoLisp进行简单的编程、实现赋值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格网坐标转换是坐标转换中的一种常用方法。格网坐标转换需要根据公共点计算格网节点的坐标改正值,而公共点坐标差值方向会影响坐标改正值计算结果,进而影响整体坐标转换精度。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格网变换方法,该方法在原有格网结构不变的基础上递进一级计算格网,可以有效减小公共点坐标差值方向对坐标转换精度的影响。将本文提出的方法应用于陕西省某区域坐标转换项目,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改进方法合理有效,能够提升坐标转换精度。  相似文献   

3.
蒋洪波  余代俊  耿留勇 《四川测绘》2007,30(2):89-91,96
根据测边交会计算公式的特点,本文详细论述了一种方便、高效、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三边网坐标概算的电算算法。这种算法既不需要输入辅助计算的多余数据,也不需要逐点判断解算的坐标正确与否。在只有两个已知点的情况下,这种算法只需一次人工干预就能正确地概算出控制点坐标。在有多于两个已知点的情况下,此算法不需要任何人工干预就能正确地解算出控制点坐标。  相似文献   

4.
在地籍测量和拨地测量中,经常要计算地块的面积。用坐标解析法计算多边形面积,需要先测算出界址点(或界桩点)的坐标。测量界址点坐标可用极坐标法或导线法。导线法就是沿界址点测闭合导线,经近似平差后推算出界址点坐标。再用解析公式计算多边形面积。 本文推导了不计算坐标,直接由观测边和观测角计算多边形面积的公式;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5.
在地籍测量和拨地测量中,经常要计算地块的面积。用坐标解析法计算多边形面积,需要先测算出界址点(或界桩点)的坐标。测量界址点坐标可用极坐标法或导线法。导线法就是沿界址点测闭合导线,经近似平差后推算出界址点坐标。再用解析公式计算多边形面积。  相似文献   

6.
基于特征点匹配及提纯的点云配准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的基于ICP点云配准算法配准时间长、收敛慢、需要较好初始配准等限制,本文利用现有的点云特征提取算法和描述算法,提取并匹配点云中的特征点,用RANSAC算法结合坐标转换模型剔除误匹配点对,用匹配点对在两点云中的坐标计算之间的坐标转换参数,从而实现点云的配准。相比ICP类算法,提高了点云配准的效率,同时提高了点云配准的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7.
GPS控制网在进行坐标系统转换或平差计算之前,大多都需要首先对已知公共点坐标的粗差进行检验。针对有关检验方法进行研讨,提出了检验限差标准。并结合实例进行计算和分析,成功剔除了坐标中含有粗差的已知公共点。  相似文献   

8.
针对不能使用卫星定位或人员难以到达目标点采集坐标信息的问题,提出利用差分定位模块接收连续运行参数站(CORS)网络差分信息可获得高精度参考点坐标,使用可见光激光测距模块、电子罗盘分别获得目标点距离、方位角和仰角,通过计算获得目标点的高精度坐标,仅需要一次测量即可获得目标点坐标,降低了室外地理信息系统(GIS)信息采集难度,并且可以拍摄目标点现场情况并进行上传,实现照片与目标坐标的自动记录与匹配。设备具有成本低、定位精度高、体积小、功耗低、携带方便、二次开发简单,兼容数据采集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地籍界址点测定的技术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克银 《测绘通报》1999,(1):32-35,42
准确地测定界址点坐标是土地产权管理的前提,是建立地籍信息系统管理的需要,近年来,在地籍界址点测定的方法选用上,普遍存在着不论界址点设置复杂程度如何,一味追求采用极坐标法测定界址点坐标,而忽视其他辅助定点方法的灵活运用的倾向。本文重点介绍在数字地籍测量中,获取解析界址点坐标的主要方法与公式,特点与适应范围及技术要求,仅供测量时比较,选用。  相似文献   

10.
常用坐标系间的相互转换对于现代工程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实现坐标转换,需要若干公共已知点。然而,实际工程应用中,公共已知点的坐标信息一般难以获取,尤其是点的高程信息。针对该问题,本文利用实际数据,比较分析了在公共点无高程信息时,常用大地坐标系间坐标转换的4种方法(四参数法、多项式拟合法、高程迭代法、改化坐标法)在转换精度和其他方面的优劣。结果表明,4种方法都有着比较高的转换精度,而改化坐标法有着无需分带、单次迭代、仅需3个公共点、精度较高、精度指标一致的综合优势。  相似文献   

11.
GIS中宗地面积的平差模型与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给出了面积平差的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并提出了面积平差处理的3种方案,并对这3种方案进行了实际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Summary The geodetic boundary value problem (g.b.v.p.) is a free boundary value problem for the Laplace operator: however, under suitable change of coordinates, it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a fixed boundary one. Thus a general coordinate choice problem arises: two particular cases are more closely analyzed, namely the gravity space approach and the intrinsic coordinates (Marussi) approach.  相似文献   

13.
GIS中地籍宗地面积的方差分量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童小华  赵建国 《测绘学报》2002,31(Z1):109-112
探讨在地籍宗地数字化的面积处理问题中,把已知面积数据和数字化坐标同时作为观测值的面积处理方法.采用方差分量估计,解决已知面积数据参与平差时的权的确定.通过实例分析,认为采用条件平差方差分量估计方法来对宗地面积处理,能够更加合理地调整已有面积与由数字化坐标得到的面积值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By an appropriate combination of the integrated doppler counts for a motionless ground station over two consecutive arcs, of a satellite path, it is possible to obtain a linear mathematical model relating the coordinates of the ground station to the observations. In this mathematical model, the involvement of the fourth unknown of the problem—the frequency off-set parameter, is, however, not linear. By application of the least squares technique, the solutions for the coordinates are obtained as analytical functions of the frequency off-set, parameter only. These, in turn, reduce the basic formula for the doppler count to be an implicit function of the same single variable. The value of the variable which provides the best fit of this function with the observed doppler counts, minimizing the sum of squares of the deviations for all involved pairs of satellite positions is the best value for the unknown frequency off-set parameter and an iterative technique is devised to compute this value. The desired values for the coordinates of the ground station can then be obtained by substitution of the best value of the frequency off-set parameter into the corresponding formula, and correcting for reducing the effects of the random noise in the observed dopple data.  相似文献   

15.
在原有测量控制网(称旧网)的基础上建立同级扩大网或低级加密网(称新网)时,新旧网之间的重合点(称连接点)坐标值粗差的检验是平差前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将连接点坐标视为带协方差阵的观测值,采用数据探测法定位其粗差。借助于 Gauss-Markov模型下两个备选假设检验的理论,推导了连接点相关坐标观测值粗差可定位性基本公式,讨论了各类平面网中连接点坐标观测值粗差的可发现性和可区分性。  相似文献   

16.
在GPS定位中需要计算所需时刻卫星坐标,针对现有的插值法和拟合法的局限性,给出一种分段光滑的数值逼近方法——广义延拓插值。讨论广义延拓插值精度与三参数选取的关系,并与切比雪夫多项式插值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7.
利用GPS RTK方法测定建筑物墙角点坐标时,由于建筑物的遮挡,很难获得点位的固定解。介绍了一种基于GPS-RTK测定建筑物垂直墙角点坐标的新方法,即垂直外伸法。通过实地采样,借助建立的计算公式,对测定结果进行计算改化及比较,证明该方法测定结果的精度可以满足相应规范的要求,具有一定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机载定位定向系统(POS)的不断完善,无人机技术已成为高精度摄影测量的重要途径.由于POS系统中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接收机的采样频率有限,需要对机载相机曝光点时刻摄影中心三维坐标进行插值计算.本文对常用的四种插值算法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实测数据对比不同插值算法的优劣,结果表明,当GNSS原始数据采样频率高于1 Hz时,三次样条插值算法误差均方根误差优于5 cm,更适用于无人机曝光时刻摄影中心三维坐标的高精度插值.   相似文献   

19.
在GPS定位中需要不断地计算卫星的坐标,实时的卫星坐标是根据接收到的广播星历来计算的,而每次计算卫星坐标都需要占用大量内存,影响计算速度。根据GPS卫星轨道标准化的必要性及要求,本文简要介绍了轨道标准化的原理和算法,并通过实例分析了利用切比雪夫多项式进行GPS卫星轨道标准化的精度,拟合时间间隔及节点数选取等问题,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