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通过较大型水槽实验,给出均匀无限半空间介质条件下,界面附近低阻线状不均匀体对视电阻率ρs测值影响的空间(平面)分布规律,以及不均匀体自身参数改变对ρs的影响规律。同时给出了同种不均匀体不同介质条件下的ρs对比观测结果。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电阻率台站不同台址条件对同种低阻干扰反映程度的差异。给出与实验条件相当的地电台址下水管等干扰的定性、定量结果以及最大可能影响范围(Δρs/ρs<5‰为限)。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相干加强的原理及其在地电阻率分析预报地震中的应用研究,计算了大柏舍台和宝坻台ρ_s连续几年的资料,结果发现地震前ρ_s有较为突出的短临异常.  相似文献   

3.
1问题的提出在地电阻率观测中,为分析观测到视电阻率的变化和地下不同区域介质真电阻率变化之间的关系,钱家栋等(1985)提出了影响系数理论。多数情况下,地电阻率观测区可近似为分层均匀的电性结构(图1),对于n层结构,设第i层电阻率为ρ,厚度为h(i=1,2.,…,n),其中底层厚度hn→∞。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阳原台地电阻率ρ_s年变化的特征及其原因,研究了该台1989年后ρ_s年变幅增大的诸种可能因素,认为大同6.1级地震前后地震活动增强是引起ρ_s年变幅增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将地电阻率台站地下介质简化为水平层状均匀介质模型,以点电流模拟地表干扰电流源,针对对称四极观测装置,计算干扰源电流增减及位置变化对地电阻率观测的影响。结果表明,地电阻率的受干扰程度取决于地表干扰点电流的大小、在测区的方位及距中心点的距离。  相似文献   

6.
非均匀套管井中的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响应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套管井壁的电势分布包含了金属套管和地层模型的信息,套管电阻率的变化对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有重要影响,本文考虑了套管电阻率的变化对传输线方程系数的影响,给出了非均匀套管壁电势分布的计算方法.利用套管井壁电势分布实现了非均匀套管测井响应的计算,考察了套管电阻率变化对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响应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套管的变薄或变厚对测井响应均有一定影响,当套管电阻突然变小(套管变厚)或突然变大(套管变薄)时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异常发生在套管电阻突变界面附近.模拟结果还显示电极距对测井结果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井下地电阻率观测装置系数与电流的空间分布及电极位置有关,应针对不同的观测装置进行计算。本文以江苏省江宁地震台垂向观测为例,利用传统垂直观测装置系数方法、全空间及不完全全空间方式计算装置系数,比较不同装置系数对垂向观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不完全全空间并考虑井距的装置系数计算方法适合江宁地震台垂向观测。  相似文献   

8.
关于层状介质视电阻率响应系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水平层状介质的电法理论出发,定义了电性层的响应系数S_i,并指出:S_i代表各层电阻率的变化对△ρs/ρs贡献的“权”,同时还给出了二层、三层和深埋电极时S_i的计算公式和部分计算结果,着重讨论了电性结构对表层响应系数S_1和底层响应系数S_n的影响。最后以此理论讨论了九个地电台站的具体情况。根据理论和实际资料的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从电性上,台址最佳观测条件是:表层响应系数S_1=0;底层响应系数S_n=1。2)台址的表层电阻率ρ_1高一些,底层电阻率ρ_3低一点,比较接近最佳观测条件。但各层电阻率之间的搭配关系需有一定范围,过高或过低的值都会偏离最佳观测条件。3)仅仅以电性剖面类型区分台址电性条件的优劣是不完善的,最好通过具体计算S_1来评判。  相似文献   

9.
周口地电阻率观测2015年出现异常变化,因异常期间该台场地存在较多干扰源。为正确评价该次异常,在电测深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三维数值模型,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定量评估该台测区周围金属蔬菜大棚等干扰源对地电阻率观测的影响量。结果表明:金属大棚可能是周口台本次地电阻率异常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导出了在两层均匀水平介质中垂向全空间地电阻率观测的理论解析式;确定ρ_S是ρ_2/ρ_1Z/L、H/L的函数。并经计算给出了一组垂向全空间地电阻率观测的年变幅理论曲线。指出只要适当选择布极深度和电极距,即可把年变幅压低到2%以下。对实验观测资料分析表明,观测基本稳定,资料连续可靠,年变幅在2%以下,与理论计算基本相符。理论与实验证明:垂向全空间地电阻率观测是压低干扰,获得平稳ρ_S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李世林 《地震研究》1993,16(4):374-378
观测应力场的变化是预报地震较直接的途径之一。由于地下岩石介质力学性质及元件受力状态的复杂性,压磁式地应力测试系统能否测到地下应力的变化,是这种测量方法的核心问题之一。涉及到它在地震探索中的观测研究价值。嵩明台电感地应力观测装置,能感受到距测孔100米处抽水的影响。本文的分析表明,电感应力观测装置在满足规范要求时,能测到地应力场的变化,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最后给出了消除抽水干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钻孔应变观测是地壳岩石应变相对测量的主要方法,对其附加应力场的研究,可以有效分析岩石压应力向探头的传递过程,可对应变仪有关力学参数的设计和观测数据的物理解释提供帮助。考虑到外加应力在岩石、水泥和仪器钢筒等3层介质中传递的实际情况,根据弹性力学中的厚壁圆筒方程,推导轴对称应力作用下岩石压应力的传递系数公式,分析影响机制,并给出有关变化规律曲线和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际观测和实验,讨论了应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火山区温泉逸出气体时的主要干扰因素及排除方法,认为校正归一法是适合火山区微量气体检测的一种定量方法,另外发现观测时间对观测结果影响很大,应在取样后相对确定的时间段内进行样品分析,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可对比性。  相似文献   

14.
将加卸载响应比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到地下水位潮汐资料计算中来,从岩石的应变与应力的非线性响应分析了井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物理机理,从理论上论证可以应用地下水位观测资料来计算加卸载响应比,并研究出利用地下水位对固体潮响应来计算加卸载响应比的方法。经此方法计算了河北省万全、昌黎和河间3口水井多年的B井水位的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分析了1996年包头6.4级地震前后地下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将加卸载响应比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地下水位潮汐资料计算中,根据岩石的应变与应力的非线性响应分析了井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物理机理,从理论上论证了用地下水位观测资料计算加卸载响应比的可行性并研究出利用地下水位对固体潮的响应来计算加卸载响应比的方法.以此方法计算了我国大华北地区近20 a 来地下水位的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分析了1989 年大同6 .1 级地震前后地下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变化.多数井的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在地震前6 ~12 个月出现升高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ZD9A-Ⅱ地电场仪的仪器性能和技术要求,列举出仪器安装过程中和日常观测维护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仪器设备。详细介绍了山东郯城马陵山地震台地电场观测仪安装过程中电极的布极方式,安装方法及检测方法,观测线路的架设及检测方法,地电场观测系统的安装调试程序,最后指出了地电场观测仪安装、调试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有关事项。这为今后能够更加顺利、快捷完成地电场观测仪的安装任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荷载对钻孔应变测值影响的实验及力学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弦频钻孔应变仪和体积式应变仪二次地表荷载试验的结果。根据弹性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对钻孔地壳应变测量及荷载试验的力学模型、边界条件等予以简化,使得经典的集中力作用于半无限弹性体表面的布辛奈斯克(Boussinesq)解,可有条件地运用于钻孔应变测量中地表荷载变化问题的定量分析研究。所给出的实验方法、研究思路及计算方法等,对定量研究钻孔应变测量中的荷载干扰、研究岩石力学性质、制定台站钻孔应变观测技术标准及观测规范等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测震台站综合防雷系统建设及效能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瞿旻  霍祝青  戴波  单菡  王大伟 《地震工程学报》2015,37(2):619-622,628
介绍雷害对测震台站的危害方式,总结测震台站的综合防雷基本措施,包括地网改造、配电防雷、信号与通信防雷、布线规划与整理,创新地提出特定条件下安装退耦器以提高防雷效果。通过对比计算台基噪声与观测系统标定结果,研究综合防雷系统接入测震台站观测系统后对数据质量的影响,以进行防雷效能评价。  相似文献   

19.
地基热红外亮温遥感云底高度可行性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Modtran40模式比较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强度(以地面能见度表示)和不同类型气溶胶情况下,晴空和各种云所形成的天空红外亮温Tb (Infrared Brightness Temperature)随地面观测天顶角的变化,从中发现利用Tb观测来遥感云底高度CBH(Cloud Base Height)的可行性,以及定量分析气溶胶层的影响.并且根据模拟计算结果,推出了由地面温度和湿度来计算晴天和不同CBH的中低云天天顶Tb的统计算式,以及由观测Tb和地表温、湿值反演CBH的方法.从模式计算和试验的初步结果可以看出:对于低云和中云,地基观测的Tb对CBH的变化有相当的敏感性,因此可以用于CBH的反演.地面气溶胶(能见度和气溶胶类型)对天空背景Tb有明显的影响,必须加以订正.但由于其影响对不同天顶角的贡献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有可能得到较好的订正.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发展的新型地震观测系统--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器(DAS,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ing)可以实现低成本高密度观测,有望提高浅层结构成像的精度以及分辨率.最近国内研发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DAS设备,为验证国产设备在浅层结构研究中的可行性以及应用效果,2018年7月我们开展了一次DAS观测实验.实验采集了50kg落锤震源激发的地震信号,并采用多道面波分析方法提取了8~20Hz频段的主动源Rayleigh波相速度频散曲线,得到了实验区浅层30m的S波速度结构.获得的主动源面波频散曲线与共址检波器的结果吻合,也与背景噪声提取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国产设备的可靠性和DAS在浅层结构主动源面波成像研究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