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金属地质》1999,8(3):183-183
Koryu矿山位于北海道南西部,为一浅成低温热液型Au-Ag石英脉型矿床,矿床产于中新世黑色泥岩中的东西向剪切带内,矿床含有8个主要脉体,总体呈东西走向,在水平,垂直方向上均发生结构,构造的变化,1号脉和3号脉部冰长石K-Ar年龄为0.8~1.2Ma表明矿化时代为更新世,根据矿脉体的穿插关系和脉内矿物共生关系得出矿区有2期矿化,早期矿化可分3个阶段(即E-1,E-Ⅱ,E-Ⅲ)晚期矿化可分成7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吉林夹皮沟金矿成矿时代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李俊建  程玉明 《地质学报》1996,70(4):335-341
吉林夹皮沟金矿是我国与太古宙绿岩带有关的典型脉型金矿之一。根据岩脉与矿脉的穿插关系及单颗粒水热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和石英的K-Ar,^40Ar-^39Ar,Rb-Sr年龄测定,表明夹皮沟金矿的主成矿期为2469-2475Ma,并有1800-2000Ma和272-130Ma的矿化叠加现象,构成了夹皮沟乃至中国与绿岩带有关的脉型金矿“一老(晚太古代-早元古代)一新(中生代)”的成矿格架。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随州市北部的变质岩中,发育有不同期的矿化与非矿化石英脉。本文通过对石英的电子顺磁共振谱、热发光曲线及中子活化分析结果的研究,系统探讨了不同时代及产状石英的差异及其与金矿化之间的关系。指出石英晶格中出现Fe ̄(3+)杂质,Al-O ̄-心自旋浓度大于1.3×10 ̄(14)spins/mg、有Au和Ag检出且K/Na值大于3,其所在蚀变带为含矿蚀变破碎带。  相似文献   

4.
泥河湾地区晚新生代生物地层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岩石地层,哺乳动物化石及古地磁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将泥河湾地区晚新生代生物地层划分为5个生物地层时限带,并推算出每个带的年限,它们是:(1)Hipparion houfenense时限带,?-3.30Ma;(2)Mimomys orientalis时限带,3.30-2.48Ma;(3)Mimomys youhenicus时限带,2.48-1.87Ma;(4)Allophainoys cf.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早石炭世牙形石、珊瑚、腕足等化石的对比研究,认为贵州独山及睦化一带的泥盆-石炭系界线应划在革老河组底部,主要依据如下:(1)者王组的牙形石Bispathodusaculeatus,B.anteposicornis,最早出现在晚泥盆末期的Wocklumeria带内;(2)者王组中Actinostroma,Pseudolebechia,Stromatoeerium等层孔虫的一些属种,与西欧晚泥盆世艾特隆层的分子极为相近;(3)革老河组产腕足,珊瑚、牙形石等,与上覆汤耙组的一些属种,具有密切的演化关系,但与其下伏者王组的属种却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作者提出将泥盆-石炭系的分界线,置于革老河组Cystophrentis-compsite-Shuchertella组合带之底部。  相似文献   

6.
云南施甸晚志留世-早泥盆世孢子和疑源类(ACRITARCH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联达 《地球学报》1996,17(1):105-114
本文首次报道在滇西施甸向阳寺剖面晚志留世-早泥盆世地层中发现孢子和疑源类,根据孢子特征及其在地层中的分布和演化规律,自下而上可划分出3个孢子带:1.Apiculiretusisporaspicula-Emphanisporitesneglectus(SN)带;2.Synorisporitesverrucatrs-Streelispora(VN)带;3.Breconisporitesbreconensis-Cymbosporitesdittonensi(BD)带。滇西施甸晚志留世-早泥盆世孢子带可与滇东曲靖  相似文献   

7.
在阿尔丹-斯坦洛沃依地盾的西伯利亚地台西南部地区划分出四个金矿带:(1)Ket-Kep带(主要由矽卡岩型、石英脉和网脉型、碳酸岩中的伊利石-褐铁矿型以及伊利石-绢云母交代型矿床或矿点构成);(2)Ulkan带(伊利石-云母交代和石英脉型);(3)Dzhugdzhur带(石英脉型和矽卡岩型);(4)Dzhugdyr带(石英-硫化物脉型)。含矿矽卡岩成矿时代为中生代,而与石英和石英-硫化物脉型有关的矿化形成于晚元古代、古生代和中生代。大多数中生代的金矿化都与岩浆作用有关。含金岩石的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高温成矿过程主要发生在Dzhugdzhur带的矽卡岩(500-715℃)和Ket-Kep带的热液交代型岩石(510-530℃)中,这些矿石的矿物流体包裹体中的水溶液盐度高达40%NaCl当量,其子矿物主要为Na,K,Ca的氯化物,并以存在CO2为特征。Ket-Kep带内高温(高达465℃)和中温条件形成的石英脉和网脉中的流体包裹体盐度达32%NaCl当量,包裹体中有时含低密度的CO2。Dzhugdzhur带中的含金石英脉形成于225-230℃,为低盐度成矿溶液(1%-2%NaCl当量)。Dzhugdyr带中含金石英-硫化物脉的成矿温度为260-390℃,成矿溶液为低盐度(1.5%-7.5%NaCl当量)KCl水溶液。Ulkan带石英脉的成矿流体中含K-Na氯化物物种,所测定的盐度值为2%-10%NaCl当量,成矿温度在220-280℃之间。  相似文献   

8.
江西银山多金属矿床发育南北不对称的矿化与蚀变分带。矿区南部的分带性较完整,从九区Cu(Au)矿化带往南依次为银山区Cu-Pb-Zn矿化带、含银Pb-Zn矿化带和南山区Pb-Ag矿化带,形成了相应的矿物共生组合及演化序列。矿化作用发生在成矿热液的缓慢演化过程中。九区Cu(Au)矿化带北侧的九区Zn-Pb矿化带,是在物理化学条件急剧变化的热液体系中,各种矿物在溶液浓度同时达到饱和或过饱和后快速沉淀的产  相似文献   

9.
在总结了前人40多年研究的基础上,作者认为在西Erzgebirge矿田存在着三种含铀矿脉类型:(1)梳状石英-方解石-沥青铀矿(kku),(2)镁碳酸盐-沥青铀矿-萤石或紫色萤石(mgu),(3)Bi-Co-Ni(-Ag-U)(biconi),并对各矿脉类型中典型矿物的矿物学特征作了详细描述;阐明了上述三种矿脉类型在矿田不同脉型铀矿床的分布。值得指出的是作者是biconi建造中发现有自然银、自然铋  相似文献   

10.
《国外铀金地质》1995,12(1):32-38,52
LadyBountiful脉金矿位于中绿片岩相变质的OraBanda绿岩层中,主要以构造晚期Liberty花岗闪长岩为主岩。金矿化沿石英脉状的,左旋的脆性断裂带产出,此断裂带横切Liberty花岗闪长岩和Pleasant山岩床。石英脉的结构表明,与金有关的单脉发育分为2个阶段,高品位矿化局限于第2阶段。矿石矿物包括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Au-Ag-Bi-Pb-碲化物和自然金。流  相似文献   

11.
黔南早石炭世牙形石及泥盆—石炭系界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建军 《中国区域地质》1994,(1):21-27,T001
本文根据早石炭世牙形石,珊瑚,腕足等化石的对比研究,认为贵州独山及睦化一带的泥盆-石炭系界线应划在革老河组底部,主要依据如下:(1)者王组的牙形石Bispathodus aculeatus,B.anteposicornis,最早出现在晚泥盆示=期的Wocklumeria带内;(2)者王组中Actinostroma,Pseudolebechia,Stromatoeerium等层孔虫的一些属种,与西欧  相似文献   

12.
Wolyu矿床是Youngdong地区最大的脉状低温热液Au-Ag矿床之一,也是朝鲜第一个赋存于硫银锗矿物之中的富锗Au-Ag矿床。穿切晚石炭纪凝灰岩和石英斑岩(81.5±1.8Ma)的矿脉(78.9±1.2Ma)由分属三个矿化阶段的石英和碳酸盐组成。第一矿化阶段的石英和碳酸盐中含有黄铁矿、贱金属和金银矿。第I矿化阶段的Ag-Au-Ge矿脉的矿物组合随着时间演化发生系统的变化:①石英+黄铁矿;②石英十黄铁矿+银金矿十辉银矿+闪锌矿;③碳酸盐十石英+闪锌矿+银金矿十辉银矿;④碳酸盐+自然金+辉银矿+银硫矿+硫银锗矿+闪锌矿。温度和硫离子活度的计算值为:组合①360~280℃,10 ̄(-7)~10 ̄(-10);组合②280~210℃,10 ̄(-10)~10 ̄(-14);组合③210~180℃,10 ̄(-14)~10 ̄(-16);组合④188~155℃,10 ̄(-17)~10 ̄(-18)。上述数据、金与硫化物紧密共生以及蚀变带中黄铁矿的大量存在都说明了硫离子活度降低和冷却在金的沉淀中起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时间演化成矿流体中氢、氧同位素均显示出系统的变化。在主要的Ag-Au-Ge成矿过程中,随着石英向碳酸盐的转变δD  相似文献   

13.
新疆塔里木盆地北部石炭纪孢子带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联达  何卓生 《甘肃地质》1999,8(1):14-27,T002
塔里木盆地北部石炭纪孢子花粉非常丰富,属种众多,保存完美,经研究共计有74属,231种。根据孢子花粉演化及其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自上而下划分出9个孢子带:9Proprisporiteslaevigatus-Grumosisporitesvarioreticulatus(LV)带8Belisporitesnitidus-Murosporacandiplicata(NC)带7Raistrickianigra-Schulzosporacampyloptera(NC)带6Lycosporapusila(PU)带5Schopfitesclaviger-Aurorasporamacra(CM)带4Spelaeotriletespretiosus-Raistrickiaclavata(PC)带3Spelaeotriletesbalteatus-Rugosporapolyptycha(BP)带2Kraeuselisporiteshibernicus-Umbonatisporitesdistinctus(HD)带1Valatisporitesverucosus-Retusotriletesincohatus?  相似文献   

14.
《地质与资源》1994,3(4):317-319
多米尼加共和国PuebloViejo浅成低温热液硫酸盐Au-Ag矿床(简介)PuebloViejo是世界上最大的可供开采的酸性硫酸盐型Au─Ag矿床,仅氧化带就有金118吨,银617吨(据J.J,Bache)。矿化发生在一个低平火山口的火山通道相中,...  相似文献   

15.
西班牙西部钻孔中石英脉厚度和金品位的分析表明二者大体服从幂次律分布,暗含着一种分形关系。脉厚(t)对累积频率(N)的双对数困反映出与金、品位有关的系统变化。在方程N=ct ̄(-D)中的幂指数D,在高品位区间内较低,表明较厚的脉中扩张作用较强,从而为含金流体的运移提供了通过。因此,脉体厚度分布的鉴别为区别脉状金矿床中矿化与非矿化构造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地台盖层中的含铀性的研究不很够,其分布区情况如下:(1)БaлTИЙckИЙ地盾:在BeHД期ГДOBckИЙ层灰色粘土-砂岩中有后生的淋积型矿化,可以划分出БaлTИЙcko-ЛaдoжckaЯ两个含铀地带。前者含有CлЯBЯHckoe、ПoлЯHBI、PЯбИHOBC-koe矿床。在两地带范围内有可能存在不整合面型矿床。(2)乌拉尔西部边缘:含铀石,沥青铀矿的矿石产于在二叠~三叠纪河谷沉  相似文献   

17.
郎殿有 《贵金属地质》1997,6(3):193-198
乌拉山金矿带金矿化分为石英脉型(I),石英脉-蚀变岩型(Ⅱ),蚀变岩型(Ⅲ)三大类型,其分带性与大桦背花岗岩具有密切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18.
李金春 《甘肃地质》1999,8(C00):25-31,40
区内金矿床发为两个矿带:阿尔金断裂金矿化带和北祁连北缘金矿化带。又细分为5个亚带和3咎矿化类型:鹰嘴山亚带--与超基性岩有关的蚀变岩型金矿;牛毛泉--寒山亚带--与中酸性火山岩破碎蚀变有关的金矿;雄子沟--河大坂亚带--热液充填的石英脉型金矿及金湾子--大风沟金矿亚带;石油河金铜矿亚带--断鲜明蚀变带和热液交代型为主的金矿、矿化类型;蚀变岩型、石英脉型、热液交代型。  相似文献   

19.
滇西澜沧变质带变质作用和变形作用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赵靖  钟大赉 《岩石学报》1994,10(1):27-40
滇西澜沧变质带经历了两期变质变形事件,其时代分别为519Ma和280~190Ma。早期变质变形事件(M1D1)可由销长石和石榴石变斑晶的包裹体痕迹确定,形成近E-W向的变形构造格局。晚期变质变形作用(M2D2)以形成蓝片岩相矿物组合,如以蓝门石(青铝门石)+多硅白云母+绿泥石+石英等为特征,并形成近N-S向的变形构造格局.钠质问石以青铝闪石和蓝闪石为主,白云母多为3T+2M;型多硅白云母,其bo均值在9.040A以上;蓝片岩相变质作用的P、T条件估计分别为0.6~0.7GPa和300℃。晚期变质变形事件经历了二个主要阶段(M2aD2a和M2bD2b),分别伴随透入性面理(S2)和褶劈理(S3)的形成,蓝门石的40Ar-39Ar定年分别为279Ma和214Ma;M2cD2c期局部受到热的扰动,以及出现大量的膝折带或宽缓褶皱。上述变质变形演化历史代表了澜沧变质带的隆升及剥蚀过程。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一些重要夕卡岩Pb-Zn多金属矿床的交代分带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赵一鸣 《矿床地质》1997,16(2):120-129
在我国一些重要夕卡岩Pb-Zn多金属矿床中,交代矿化分带十分明显,主要表现为围绕侵入体接触带或热源中心向碳酸盐围岩方向1,呈现有规律的带状分布1。根据有关岩浆岩和矿化组合的不同,可大致划分为三个匀代分带序列,总的分带序列是:Fe(MO)-Fe-Sn-Sn(W)-Cu-Cu-Zn-Zn,Pb(A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