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7 毫秒
1.
独立的白钨矿矿床和以白钨矿为主要组分的白钨矿矿床是一类重要的矿床。本文研究了这类矿床的实例,总结了这类矿床的成矿特征,提出了吉林省这类矿床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主要矿床数据库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臧忠淑 《黄金地质》1996,2(4):62-66
新近完成的“中国主要矿床数据库”利用目前最优秀的高级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Foxpro2.5for windows,以1993的底全国矿产储量统计表为基础,包含40种主要常见矿产,共计大,中型矿床1902处,小型矿床3384处。数据库中不但载矿床的产地,坐标,储量,品位等矿床基本数据,而且还记录了矿床的类型,成因,成矿时代,围岩时代等矿床地质信息。  相似文献   

3.
段毅  徐雁前 《沉积学报》1996,14(A00):198-205
本文对毕家山铅锌矿床和围岩中可溶有机质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矿床中有机质的性质,来源和成熟度,进而探讨发矿床中有机质的原始运移形式,成矿溶液可能的成因以及矿床形成的环境。结果表明,矿床中有机质主要属水生生物和细菌成因,它起源于灰岩矿源层,其原始形式可能为腐殖酸。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矿床成矿系列的理论和方法对天津市的主要矿产进行初步划分,建立了岩浆与变质和沉积两类矿床成矿系列组合,七个矿床成矿系列类型,十个矿床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5.
成矿过程和矿床学的特点决定了矿床研究的主要思惟方法是比较思惟,比较思惟是地质思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矿床研究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文中还讨论了比较矿床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
新疆南天山东段红山金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承彬  熊晓明 《江西地质》1996,10(2):101-110
本文重点介绍了红山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初步探讨了红山金矿矿床成因,金的富集规律及找矿标志。笔者认为红山金矿床金的成矿作用主要受韧性带构造的控制,后期的脆性断裂及其所形在的构造岩是金的主要赋矿部位,金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闪长玢岩。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孟恩陶勒盖银铅锌铟矿床成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文章从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方面论证了孟恩陶勒盖矿床的成因。地质特征显示该矿床的形成与花岗岩之间不存在成因联系,矿床相对于岩浆岩围岩是后成的,花岗岩及断裂构造只是为矿床提供了储存空间。矿床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矿床的成因与可能位于深部的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成矿元素及硫主要来自岩浆,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因此该矿床属于岩浆热液型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8.
初论新疆超大型矿床成矿条件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陈哲夫 《新疆地质》2001,19(2):81-87
概述了新疆已知超大型矿床的地质特点、成矿特征和条件,分析了寻找大型、超大型矿床的成矿条件,主要类型,并就寻找大型、超大型矿床的主攻方向进行了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9.
川滇地区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川滇地区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具有明显的层控性和岩控性,大多数矿床都赋存于灯影组白云岩中,矿床的形成温度比低,主要矿阶段的温度为140-200℃,而且各矿床的形成温度十分接近,矿床发展育大规模的白云石化.本区的地区质演化经历了双层基底、连续盖层、以及前陆盆地-造山带耦合几个主要演化阶段,这些阶段分别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充动通道以及流体驱动力,从而在燕山期-喜山期由于成矿流体的大规模流动,形成了川滇地区大面积人布的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与寻找超大型矿床有关的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于1992年将超大型矿床基础性研究列入国家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已取得如下成果:确定了超大型矿床的定义和分类原则,发现了超大型矿床在矿化类型上的选择性和局限性,我国超大型矿床主要分布于克拉通边缘,铅同位素的地球化学急变带,地壳厚度急变带,碳酸岩系向碎屑岩系过渡带是超大型矿床产出的有利宏观背景;立足于寻找超大型矿床,提出了6个新的成矿域;确定了我国东部喜山期和南方晋宁期对金属成矿的重要意义。此外,还对邻国超大型矿床成矿带和成矿类型向我国延伸的可能性以及超大型矿床与矿床密集区时空展布及成因上的复杂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独立银矿床及成矿带概念,对我国当前开展的超大型矿床基础研究作了概要介绍,简要评述了当今国际上超大型矿床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1.
易建斌  单业华 《湖南地质》1994,13(3):147-151
锡矿山锑矿床的成因众说纷纭,笔者通过对矿区和区域构造的研究,并结合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发现该矿床是在伸展体制(时代从白垩纪至老第三纪)下由地下热液循环而形成的低温热液矿床,矿区的主要断裂对该矿床的形成具极其重要的控制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锡矿山锑矿床一个新的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12.
《贵州地质》1996,13(1):4-6
贵州矿床地质工作新进展(贵州省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众所皆知,贵州矿产勘查和矿床研究均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已知矿种和探明储量,不仅为贵州建立独具特色的矿冶工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且已脐身于全国矿产资源的重要产区。贵州矿床地质工作的新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  相似文献   

13.
甘肃北祁连山寒山金矿床控矿条件与成矿模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对该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标志及控矿因素等诸方面分析,指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下奥陶统岛弧钙碱性安山—英安质火山碎屑岩,矿体受多级断裂裂隙系统的控制,且主要定位于韧—脆性剪切带内的强片理化带中,成矿作用发生于碰撞造山作用挤压—伸展转变期,花岗闪长岩、闪长岩等造山期中酸性岩体侵位期间及其以后,深部岩浆房或中酸性侵入体主要为矿床形成提供了热驱动力,矿床成因类型属与火山岩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了该矿床的成矿模式与综合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4.
杨航  秦克章  吴鹏  王峰  陈福川 《矿床地质》2023,42(1):128-156
斑岩型矿床作为全球Cu、Mo、Au、Re等战略性矿产的主要来源,是国际矿床学界和矿业界长期关注的热点。最新研究表明,斑岩矿床既可以产于俯冲带岩浆弧环境,也可以产于与俯冲无关的非弧环境(主要包括碰撞造山环境、陆内造山环境以及活化克拉通边缘及内部),后者发育于中国大陆。文章在总结全球斑岩矿床时空分布规律的基础上,重点从成矿斑岩成因与成矿动力学机制、成矿金属来源、蚀变-矿化分带等方面,综述了2类斑岩矿床的研究进展,阐释并总结了控制斑岩成矿的主要因素与机制,以及相关研究方法。研究表明,全球斑岩矿床集中产于3大成矿域,形成时代以中、新生代为主。其中,环太平洋成矿域斑岩矿床时空分布不均,集中发育于美洲西海岸,主要形成于白垩纪以来较年轻的几个短暂时期;古亚洲洋成矿域斑岩矿床形成时间跨度于奥陶纪—早白垩世,具有“西Cu-Au东Cu-Mo、早Cu-Au晚Cu-Mo”的成矿特征;特提斯成矿域主要发育三叠纪以来的斑岩矿床,主体沿造山带分布,时间分布不均,同一构造带内发育不同时期的斑岩成矿作用;中国斑岩矿床与3大成矿域既显示出对应性,也有独特性和复杂性。弧环境成矿岩浆、金属Cu(Au)主要来源于交代地幔楔,大...  相似文献   

15.
银山铅锌矿床产于前震旦系地层中,容矿围岩主要为千枚岩,矿体呈脉状受构造裂隙控制,流体包裹体及同位素研究表明金属元素及硫主要来自上地幔,流体主要是岩浆水,矿床属中低温岩浆热液矿床,为燕山期成矿。  相似文献   

16.
甘肃黑刺沟金矿床是党河南山地区新发现的成型金矿。矿床成矿地质环境、地质特征、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矿床为研究区乃至祁连山地区新发现的矿床类型,受地层-构造-岩浆岩三位一体控制。矿床地质特征反映该矿床具有明显的层控特点,矿体主要受砾岩层中的断裂控制;矿床成矿物质主要为深部来源,成矿作用受岩浆活动制约明显。对比研究层控矿床的地质特征、物质来源等,黑刺沟金矿不等同于传统意义的层控矿床,类型归属可暂定为类层控型金矿。  相似文献   

17.
中国镍(铜、钴)、铂族等许多重要金属矿产都产出于岩浆硫化物矿床,这类矿床是矿床地质工作研究的热点之一。笔者综合构造背景、侵入方式、岩体规模、矿床模式、主成矿元素等因素对中国岩浆硫化物矿床提出了新的分类:①古大陆内的小侵入体矿床;②与大陆溢流玄武岩有关的侵入体矿床;③造山带内小侵入体矿床;④蛇绿岩型矿床。认为小侵入体(小岩体)岩浆矿床是中国主要的矿床类型,并在此基础上,从小岩体矿床的相关概念、三种地质背景、  相似文献   

18.
初论中国铜矿数字矿床模型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传统描述性矿床模型入手,通过对比论述数字矿床模型的概念、定义、特点及其与矿产资源评价方法的关系,最后介绍了中国铜矿数字矿床模型的主要特点、设计思路及基本结构。  相似文献   

19.
赤峰北部大井多金属矿床为裂隙充填型脉状矿床,矿体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本文用岩组分析方法首次从微观角度对矿床成矿前及成矿期构造裂隙性质进行研究,阐明了矿床内各矿脉的控矿构造特征,此外,对矿床内断裂系统进行应力分析,提出了成矿裂隙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中国超大型矿床的若干统计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中国是世界上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具有形成超大型矿床的优越地质条件。作者以全国权威性的矿产储量信息和最新的矿产勘查资料为基础,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超大型矿床储量规模划分标准,对我国48种主要矿产的198个超大型矿床进行了全面的统计分析。文中从超大型矿床储量与矿产地之间的数量关系的角度,讨论了不同矿产的储量集中程度和富集能力,就我国超大型矿床对矿床类型的选择性及其时空分布规律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