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吴乐乐  唐曹明    罗开海    黄世敏    罗瑞  程绍革  )) 《世界地震工程》2023,39(2):042-51
采用水泥砂浆面层加固方法加固砌体房屋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对比分析了《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702-2011)[3]和《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 116-2009)[4]中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砌体墙的可靠性;对10片未加固低强度砖墙和20片单面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低强度砖墙进行拟静力试验,分析了未加固和加固墙体的破坏模式和机理,并提出了适用于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砌体墙的抗震验算公式。研究表明:两标准的可靠水平差别较大,实际应用时,易产生矛盾;未加固墙主要发生沿阶梯形斜裂缝受剪破坏,加固墙主要发生沿通缝受剪破坏和沿阶梯形斜裂缝受剪破坏;建议公式的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未加固墙抗震可靠指标为2.2,加固墙抗震可靠指标为2.5~3.1;砂浆面层加固砌体结构可以显著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2.
砖砌体墙片抗震修复与加固伪静力试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在各种压应力下的240标准砖墙片、试验之前及试验开裂以后用GFRP粘贴墙面和增加钢筋网砂浆面层方法加固的墙片,采用伪静力装置水平加载方法,检验加固的效果。试验证明了对于砂浆强度很低的砌体,GFRP加固能有效增强砌体抗震整体性,具有等效于提高砂浆强度的效果,要提高抗裂和极限承载力则GFRP的厚度应满足其抗拉能力大于砌体的抗剪能力。对于到达过极限承载力破坏后的墙片,GFRP加固能使得墙片基本恢复到原有的最大承载力。而钢筋网砂浆面层加固能有效提高砌体的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3.
汉中农村既有砌体房屋抗震加固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对汉中农村既有砌体房屋现状的调查了解,分析了汉中农村既有砌体房屋的建筑方式、建筑材料、建筑地段、灾后是否重建或修缮和房屋抗震设防状况等情况;查阅文献并检索出最新的提高农村砌体房屋抗震性能的四种抗震加固方法,比较这些加固方法的相关性能,从中优选出适合汉中农村既有砌体房屋现状、危险性等级、排危加固方法和加固目的的高性能水泥复合砂浆钢筋网加固法,并对如何提高农村新建砌体房屋的抗震性能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村镇房屋多数为砌体结构,具有抗震构造要求少、施工质量差、监管不利等特点,历次地震中大量村镇自建房屋倒塌,给人民生命及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不幸的是现有的传统加固方法虽然可以满足部分工程应用,但是由于其工期长、造价高、对环境影响较大等缺点,无法满足村镇砌体房屋的加固需求。针对这一问题,结合既有砌体的结构特点和后张预应力技术的优势,提出了一个抗震加固新技术;通过实验室对比试验考察了新型加固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并通过实际的农村自建房加固改造工程,验证了新型技术在既有砖砌体结构抗震加固方面的优越性。结果表明:与同条件下未加固的墙体相比,采用后张预应力加固方法可提高墙体的延性,及墙体带裂缝的工作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墙体的抗震承载力;通过示范工程可知,与传统抗震加固技术相比,该技术具有施工工艺简单、工期短、造价低、施工过程中建筑物仍可正常使用等优势。  相似文献   

5.
多层砌体结构由于其施工简单、经济实用等自身优点,目前大量应用于我国的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此类建筑物抗震鉴定对于抗震减灾意义重大。本文首先介绍了建筑结构抗震能力鉴定的流程,并结合西昌市某多层砌体结构的抗震分析,介绍了多层砌体抗震鉴定的一般流程、方法,并给出了抗震加固的建议,可为其它地震高烈度区多层砌体结构的抗震能力分析及加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应用钢丝网灌浆加固技术(SRG)修复村镇砌体结构具有施工简单、造价低廉以及性能优越等优点。先对一多层砌体结构开洞墙体模型进行抗震性能拟静力试验,后采用SRG技术加固受损墙体再次进行同条件试验。对比分析了加固前后墙体的破坏现象、滞回性能、刚度退化规律、耗能特性、延性与变形特征等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采用SRG技术加固受损砌体结构的破坏模式更为合理,墙体承载力、变形性能及耗能特性亦可显著提升。研究结果揭示了SRG技术加固受损砌体结构的实效性,为其在村镇建筑加固领域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砌体结构房屋抗震加固设计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华冠  刘锐 《华南地震》2003,23(1):87-92
对砌体结构房屋常用的加固技术手段进行了探讨。结合茂名石化公司抗震加固设计与施工经验,提出了砌体结构房屋抗震加固设计与施工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单体建筑无筋砌体结构的抗震韧性较差,在地震中容易发生严重破坏和倒塌。为此,以抗震韧性为参数指标,对单体无筋砌体结构进行加固并分析,研究其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能力。以某实际工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ANSYS软件建立单体建筑无筋砌体加固有限元模型,选取中国汶川地震波、日本阪神大地震波、美国克恩县地震波、中国台湾集集地震波及人工地震波作为地震动输入,利用韧性指数法和韧性等级法,从无筋砌体加固体系在震后的修复费用、修复时间及人员伤亡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到抗震韧性评估结果。研究表明:(1)在罕遇地震、设防地震和多遇地震的情况下,单体建筑无筋砌体结构的层间位移、层间剪应力、破坏程度均大于单体建筑无筋砌体加固体系;(2)在受到地震强弱因素影响下,无筋砌体结构的抗震韧性指数最高为0.877,而其加固体系的抗震韧性指数最低为0.908;(3)在经历不同地震波后,无筋砌体结构受到较大损害等级占比较高,人员伤亡较重,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和较多的费用完成灾后重建;而经过加固后的无筋砌体结构,加固体系受到较小损害等级占比较高,人员伤亡较轻,且能够用较短的时间和较少的费用完成灾后重建。  相似文献   

9.
我国村镇砌体房屋震害分析与抗震加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多数震害都发生在抗震设防较薄弱的村镇地区,以村镇民居最常见的砌体结构形式为例,通过分析其建造特点、震害特征及抗震现状,指出了村镇砌体房屋抗震性能差的主要原因。参考中国砌体结构研究方面的相关文献,对增强砌体农居抗震性能的构造措施与加固方法提出了几点建议,并展望了今后加强砌体农居抗震性能的后续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某旧教学楼抗震性能上存在的问题,从震害机理上阐述了砌体结构的薄弱环节所在及加固所起的作用,基于结构整体受力性能的考虑和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提出了加固的措施,使抗震加固和建筑风格协调得到了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砖石古塔的抗震性能,针对其地震反应特点,研究了砖石古塔的抗震薄弱部位、抗震性能评估方法、评价指标以及抗震加固措施。主要研究结论为:(1)提出了采用极限承载能力与层间位移角2个指标综合评估砖石古塔的抗震性能,并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2)提出了对穿锚杆锁定内外钢带围箍和竖向贯穿钢筋为主,聚丙烯酸脂乳液砂浆裂缝注浆为辅的砖石古塔综合抗震加固措施。(3)砖石古塔塔底截面为承载能力抗震薄弱部位,抗拉能力不足是导致塔体破坏的主要原因。(4)地震作用下,砖石古塔随着塔体层数的增加,层间位移角增大,顶层塔体为变形能力薄弱部位。该研究结果可为砖石古塔的抗震性能评估与抗震加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Seismic performance of a three-storey unreinforced masonry building which survived the 1992 Erzincan earthquake without damage is evaluate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masonry walls have been determined experimentally by using identical brick and mortar used in construction. An accurate material model is developed for masonry and employed in a computer program for the non-linear dynamic analysis of masonry buildings. The analytical results based on measured material properties indicated that masonry buildings which satisfy basic seismic code requirements possess remarkable lateral strength, stiffness and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Accordingly, a simple elastic design approach is rendered suitable for unreinforced masonry under seismic excitations, provided that realistic material properties are employed in design.  相似文献   

13.
砌体结构是一种脆性结构,变形能力和承载力均较低,因取材方便、施工简单和造价低等优势在中国被广泛应用。为了评估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本文基于增量动力分析(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IDA)方法研究了多层砌体结构的地震易损性,分析了影响砌体结构地震易损性的主要因素以及群体多层砌体结构地震易损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场地条件情况下,砌体结构的房屋层数、砌筑砂浆强度、设防烈度和墙体面积率对结构的地震易损性影响较明显;当结构层高在2.8~3.3 m之间时,层高对结构地震易损性的影响不大。抗震设防砌体结构抗震能力比不设防结构有明显提高,说明构造柱和圈梁等构造措施能显著提高砌体结构的抗倒塌能力,这与目前的基本认识相同,也证明了增量动力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用于提高填充墙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和改善结构损伤模式的几类加固措施,从工艺、加固效果和破坏形式3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填充墙通常被视为一种典型的脆性非均质非结构构件,忽视了填充墙与RC框架之间的相互作用.地震调查报告表明,在结构遭受地震作用时,填充墙通常先于钢筋混凝土框架发生破坏,...  相似文献   

15.
建筑砌体结构抗震性能评估,对建筑结构安全的稳定性至关重要。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建筑砌体结构抗震性能提升的条件,根据建筑结构的抗震性影响因素,评估抗震能力。构建建筑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的评估BIM指标体系;利用BIM模型中的三角模糊数,定量计算建筑砌体结构抗震性能指标的模糊判断矩阵,得到建筑砌体结构的三角模糊数值,分析筑砌体结构抗震性能指标的单排序情况,结合对建筑砌体结构抗震性能评估体系指标权重系数和单项得分的计算,实现基于BIM的建筑砌体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结合模拟建筑实例分析,利用建筑结构倒塌概率测试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并利用评估结果与实际评估结果的拟合度测试提出方法的准确性。实例结果证明,能够准确的得到抗震性能的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16.
Recent seismic events have provided evidence that damage to masonry infills can lead not only to large economic losses but also to significant injuries and even fatalities. The estimation of damage of such elements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nsequences within the performance‐base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framework requires the construction of reliable fragility functions. In this paper, drift‐based fragility functions are developed for in‐plane loaded masonry infills, derived from a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data set gathered from current literature, comprising 152 masonry infills with different geometries and built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masonry blocks, when tested under lateral cyclic loading. Three damage states associated with the structural performance and reparability of masonry infill walls are defined. The effect of mortar compression strength, masonry prism compression strength, and presence of openings is evaluated and incorporated for damage states where their influence is found to b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Uncertainty due to specimen‐to‐specimen variability and sample size is quantified and included in the proposed fragility functions. It is concluded that prism strength and mortar strength are better indicators of the fragility of masonry infills than the type of bricks/blocks used, whose influence, in general, i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for all damage states. Finally, the presence of openings is also shown to have statistically relevant impact on the level of interstory drift ratio triggering the lower damage states.  相似文献   

17.
汶川8.0级特大地震发生时,前山断裂从彭州市白鹿中学两栋教学楼中间穿过,断层距离两栋教学楼仅数米,造成前楼严重破坏,破坏现象非常典型。该结构为外廊式单跨约束砌体结构教学楼,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承重墙体的构造特点有别于当地的普通砌体结构,本文采用现场测试、震害考察和弹塑性地震反应计算分析等手段对该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旨在揭示具有这类构造形式的砌体结构在不同烈度影响场下的破坏特点和抗震能力,为指导今后砌体结构的设计和抗震规范的修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多层砖房震害预测方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针对传统的基于地震烈度的建筑物震害预测方法的不足,本文以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作为建筑物震害预测的地震动指标,结合几次大地震中多层砖房的震害实例,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筑物震害预测方法,模型的输入为反映结构抗震性能的各类物理参数,输出为给定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下建筑物破坏状态的概率。研究表明:基于BP网络模型的多层砖房的震害预测结果与震害实例的实际情况比较吻合,本文的思路和方法可推广于其他不同类型的建筑结构的震害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