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GIS的乌东德水利工程三维辅助设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乌东德水利工程为例,介绍了自主开发的基于GIS的水利工程三维辅助设计系统:系统的目标、设计框架、功能的实现等。有助于水利工程设计的数字化、可视化和智能化。  相似文献   

2.
利用Gaea Explorer平台,采用插件式开发,建立了流域整体数学模型系统.实现对长江流域DEM、各种类型遥感影像、气象水文数据、水利工程数据、以及其他地理信息数据的集成显示,在三维虚拟环境下,实现对流域时空信息、观测数据和专业模块计算结果的阅览、查询和管理,为流域气象观测、防洪预警、干旱评估、水利工程调度和水资源配置等应用,提供直观的基础信息显示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罗时龙  徐树元  岳修海 《现代测绘》2010,33(2):38-39,42
"数字水利"作为当今水利建设及管理的有效手段,已是大势所趋,而基础地理空间数据作为"数字水利"建设的基石,采用统一的坐标系统进行区域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是必要前提。本文对区域水利工程坐标系统统一的必要性及如何利用JSCORS系统实现水利工程坐标系统的统一作了阐述,并以淮安地区为例,设计了一个适合于淮安地区的、可执行性强的坐标系统统一流程,并在实际工程中得到验证,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变形监测是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具有高精度、全天时、全天候等优势,为水利工程变形监测提供了新的手段。目前,以卫星定位技术为代表的变形监测技术正在向着全过程、全方位、全自主的智能化方向发展。着眼于水利工程变形监测的需求,首先对变形监测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其次,介绍了卫星定位技术在水利工程变形监测中的应用进展;然后,围绕当前GNSS变形监测应用的难点与局限进行讨论;最后,展望了未来GNSS水利工程智能化监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邹建华 《测绘通报》1995,(5):11-13,31
本文全面介绍了江阴市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目标、系统的构成、数据组织、软件结构、系统功能等系统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江阴市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探讨了区域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目标、数据组织、软件结构;着重介绍了系统的查询检索及应用分析功能的实现;最后指出这种基于地图的管理信息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水利工程在施工建设中会发生不规则或不均匀的沉降,在对沉降进行测量时,受多种因素影响,易出现较大的误差,严重威胁着工程安全。为此,提出结合小波神经网络算法对施工中的沉降误差数值进行计算,并设计误差计算控制流程,通过验证得出沉降测量的结果误差更小,工程应用价值比传统方法更高。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沉降误差控制建议,以期为水利工程沉降测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运河“申遗” 工作的推动下,以京杭运河为代表的大量水利工程相继成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水利、文物等部门相继开展了古代水利工程保护与管理规划的编制工作、由于古代水利工程保护的特殊性.在保护规划图编绘的过程中发现已有的规划图编绘技术标准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突出地表现在现有规划要素图例不能完整地表达保护规划内容,本文根据古代水利工程保护特殊要求.结合当前已有的规划图编绘技术标准和成果,提出了京杭运河保护与管理规划图图例系统和具体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9.
严慧敏  王飞 《测绘通报》2017,(7):158-160
无人机航测技术作为一项空间数据获取的重要手段,具有适用地形广泛、成本低、快速高效、机动灵活等优势。随着国家在水利建设方面投入的增加,传统的全站仪、GPS RTK实地测量方式在效率上已不能满足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本文利用天狼星无人机航测系统对水利工程项目进行航测,并与传统测量方式进行比较,通过分析航测精度和作业效率,对天狼星无人机航测系统在水利工程测绘中的优势进行了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0.
大型水利工程施工测量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曾在国家重点工程、浙江省最大的水利工程项目——珊溪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开工后工作一年多。面对庞大复杂的水利工程系统,面对招投标制,面对监理制,面对新型的测量关系,测量工作如何围绕工程进展形成一条清晰、系统、实际有效的工作思路。本文谈一点体会,不妥之处请同行指正。  相似文献   

11.
3S技术在数字水利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仁礼  陈波  杨阳  郑文军 《测绘科学》2008,33(3):210-212
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推进,水利行业也面临着信息化建设的问题。目前,水利行业的信息化受到高度重视,建立了众多的水利信息系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普遍存在着网络功能弱、数据共享能力弱、数据更新周期长、数据可视化手段单一、系统各自为政和缺乏决策支持分析能力等弱点。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实施以3S技术为核心的数字水利战略。本文是在3S技术及其相关技术的支持下,探讨数字水利建设的理论和方法。简要介绍了数字水利建设的现状,指出了建设数字水利的必要性。结合数字水利的关键支撑技术,搭建了数字水利的框架结构和运行模式。最后,展望了数字水利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基于3S技术的甘肃省农田水利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田水利建设项目量大面广、小型分散,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传统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制约着农田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为进一步规范农田水利的规划、建设、运行和管理,实现"建管并重"的双重目标,本文结合2016年颁布的《农田水利条例》,立足甘肃省水利水务建设实际,以需求为导向,密切联系业务应用,构建了基于3S技术的甘肃省农田水利信息管理平台整体框架和体系组成,详细阐述了系统建设的特点及功能,以期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管护水平,让工程设施真正建得起、管得好、长受益。  相似文献   

13.
农田水利工程地理信息系统管理的对象是一个离散性的、多中心的数据处理群体。如何有效地组织利用数据是农田水利工程信息系统在技术上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根据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行业特点,详细阐述水利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及其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在应急中对水利信息的需求,讨论了为满足应急需求,水利信息的更新和共享方式,对水利信息在应急中的应用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供省、市级政府应急平台以及水利部门应急平台设计中参考。  相似文献   

15.
水利水资源要素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信息。如何管理和运用好历史积累下来的相关信息资料是关系到未来水利规划建设是否科学与高效的基础工作。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探索基于地理空间技术的水利要素数据库建设与维护的方法,试图解决基础水利资料的统一性,历史信息的连续性,减少水利勘测和设计的重复性工作,科学地为水利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6.
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完成数据成果汇总后,成果展示及开发应用相即展开。无锡市水利局结合自身工作及管理需要,构建了完善且适合本地需要的水利空间成果库和属性库,以地理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了无锡市水利普查成果"一张图"展示。无锡市水利普查成果展示系统建设以水利管理部门需求为依托,分析各项管理工作对地理信息系统提出的功能需求,系统实现对无锡市河湖水系、水利设施等进行定位、搜索、属性信息存取与分析处理等。使水利普查成果成为动态服务地图,既方便使用者查看,也便于分析水利要素周围情况及合理性,同时为水利管理工作人员规划决策提供依据。本系统将无锡市水利普查成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为无锡市水利信息化服务,使水利普查成果为民所用。  相似文献   

17.
综合运用ArcGIS Server技术,网络服务技术等,实现水利方面的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农田水利等功能。以鹤壁市水利空间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为例,详细介绍了系统的设计思想、系统结构与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18.
水利设施对水资源与水量调度、自然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资源和生态功能的利用及经济效益发展有重要作用。传统方法统计水利设施位置、数量等依赖于汇编资料,存在耗时长、资料更新不够及时以及具体地理位置不详等缺点,遥感为大规模监测水利设施提供了新的可能。本文以YOLO v3网络为基础,结合水利设施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大面幅影像快速检测水利设施的算法,主要分为两个方面:(1)改进的YOLO算法(E-YOLO)。E-YOLO提出PPA特征融合方法和等比预测框与四特征图交叉预测方法,对小样本等问题进行优化;改进损失函数,突出置信度损失;同时使用迁移学习的方法,读取特征提取部分的预训练模型参数。(2)基于E-YOLO算法和水体指数约束的大面幅水利设施检测算法。通过水体指数约束滑动步幅来解决影像面幅大、目标尺度小的问题,同时降低漏检率和误检率,再结合轮廓合并方法,优化检测结果。本研究中采用高分二号影像数据实现大面幅影像水利设施检测,实验结果表明:E-YOLO算法可以明显提高水利设施检测效果,相比平均F2精度相比YOLO v3提高了1.25%。且有更好的稳定性;水体指数约束的大面幅检测方法可以在保证效率的情况下提高检测精度,其F2精度相比大步幅和小步幅方法分别提高了3.72%和2.70%,为遥感水利设施检测提供了良好方案。  相似文献   

19.
对现代测绘技术在水利信息化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结合洈水流域的信息化工程建设,搭建了洈水流域信息化建设的框架结构,基于现代测绘技术开发了洈水流域地理信息管理平台,并对现代测绘技术在水利信息化的深入应用与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