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太湖五里湖水环境综合整治的设想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19  
顾岗  陆根法 《湖泊科学》2004,16(1):57-61
在分析太湖五里湖水环境现状和污染成因的基础上,提出生态清淤、污水截流、退渔还湖、动力换水、生态修复、护岸整治等一系列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措施,并分析各项工程实施对污染物去除量的估算,预测对五里湖水质改善的影响和效果,进行五里湖、梅梁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探索,为全太湖和其他湖泊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滇池湖流特性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滇池平面二维CODMn输移扩散数学模型, 模型对污染物进入滇池水体后的输移扩散规律进行模拟分析,对滇池周围西园隧洞引水工程第一系列污染控制工程措施对滇池主要污染指标CODMn的影响进行评价,为综合治理滇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资讯     
《地球》2019,(3)
正《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方案》印发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研究制定了《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方案》,提出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总体思路、治理目标、重点举措和保障措施。经国务院同意,近日,水利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了该方案。  相似文献   

4.
苏州金鸡湖水环境治理工程的环境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逄勇  丁玲  陈燕羽 《湖泊科学》2002,14(3):253-258
对苏州金鸡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环境效益和经济费用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工程建成运行后的金鸡湖及周边河道的水质基本可达国家地面水Ⅲ类水标准。金湖鸡水环境治理工程建成运行后费用约为0.92元/m^3-1.62元/m^3之间,若考虑金鸡湖水环境改善后地价的价值、旅游收入的增加,金鸡湖水环境治理的经济费用还会降低。总体来看,该项工程环境及社会效益比较明显,经济费用也在比较合理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论《太湖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的得失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黄宣伟 《湖泊科学》2002,14(3):203-208
太湖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工程建设即将全部完成,在1999年洪水时,防洪效益达92亿元,相当于工程全部投资。规划的成功之处在于有良好的防洪意识,平衡了地方效益;并有供水、通航和改善环境效益。然而,由于对某些工程参数论证不足,加上运用不能适应流域各地的过高要求,目前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防震减灾指挥中心大厦基础隔震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省防震减灾指挥中心大厦,约10000m2,主体结构为框架-剪力墙。该工程采用基础隔震技术设计,隔震层使用叠层钢板橡胶隔震支座。对该工程采用空间模型时程分析,并与实测的地震加速度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结构实现了“大震不坏”的设防目标;在较小的地震作用及风载作用中能保持稳定。本文的研究工作较为充分地证明了隔震技术在该工程中的使用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7.
新北油田位于渤海东北部海域内,工程场地跨度较大,沉积物为黄河冲洪积相、陆海交互相和海相不同沉积类型.本文依托新北油田海上平台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项目,对该区域钻孔土样进行了动三轴试验研究工作.该试验研究有利于加深对不同土质动力学性能的认识,可为该工程附近海域内其它海洋建设工程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拟建中的某工程场址经工程地质勘探和基础开挖发现一规模较大的北西向断层。本文通过对该断层的地貌形态、断层面宏观结构、断层带内物质的显微构造分析以及第四纪地层的^14C测年,对该断层进行了活动性鉴定,并提出了工程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对四川德阳地区龙风水库西岸滑坡的地质地貌条件及变形迹象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该滑坡的主要成因及稳定性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工程防治方案。研究表明,疏松透水的土层、较强的降雨以及人类耕作活动是导致滑坡发生的主要因素。在天然状态下该滑坡稳定或基本稳定;在天然+地震状态下,该滑坡欠稳定或不稳定;在连续高强度降雨状态下,该滑坡不稳定。故采取截、排水及抗滑桩等工程措施是防治该滑坡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0.
龙滩水电站左岸导流洞爆破振动测试与控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龙滩水电站左岸导流洞爆破开挖振动进行观测、分析和处理,得到了该导流洞爆破开挖振动传播衰减经验公式。根据该水电站导流洞的特点,提出了爆破振动破坏标准,由经验公式和破坏标准,得出了该导流洞新浇混凝土支护区爆破安全控制参量。分析了爆破地震的特点,结合该水电站导流洞的爆破实际,建议了该导流洞相应的爆破降震措施。从工程实施的实际效果看,本文的研究成果与结论获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保证了该工程爆破施工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1.
太湖流域水文数学模型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本文针对太湖流域研制了全流域水文数学模型,该模型包括河流、湖泊模拟、边界条件模拟、降雨径流模拟、工程情况及控制运行方式模拟以及骨干河网中水流运动模拟五个方面。模型经1984、1985两年资料进行了上述五个方面的全面率定和检验,模拟结果与实测基本吻合。本模型全面通用,因此可以用来研究太湖流域洪水、枯水及调度等诸方面课题,本文简要地介绍应用该模型研究围垦的影响、规划工程的防洪效果及设计典型年选择三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2.
吴浩云  甘月云  金科 《湖泊科学》2022,34(5):1393-1412
过去几十年太湖流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由于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流域水循环系统遭到无序干扰和破坏,太湖水污染问题严重,水质型缺水问题突出,流域水安全面临巨大挑战. “引江济太”作为太湖流域水安全保障的关键措施和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举措,自2002年启动实施以来,以丰补枯,增加流域水资源供给;以动治静,抑制太湖蓝藻大规模暴发,改善流域区域水环境;科学应对,保障突发水污染事件和重大活动期间供水安全,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效益,社会各界予以了广泛关注. 本文基于监测数据和大量文献,在综述“引江济太”实践背景、过程和成效的基础上,重点围绕“引江济太”调度模式、水量水质保障、洪旱风险管控、调水事件驱动等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引江济太”通过试验探索回答了流域治理管理的一些关键科学问题,已经成为提升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的重要手段. 面对极端气候变化、流域水循环格局变化、保障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水安全新需求和挑战,建议“引江济太”实践中,探索多目标统筹协调调度、开展数字孪生太湖调水、促进流域骨干水网建设,实现”引江济太”综合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城市富营养化湖泊生态恢复--南京莫愁湖物理生态工程试验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在分析了太湖及其流域所面临的水环境质量问题及其原因基础上,回顾总结了“十五”太湖水环境治理经验,认为源头控制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太湖流域的湖泊治理要针对太湖平原河网与湖荡水系特色,要重视太湖东部草型湖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严重性,必须加强生态修复单项技术间的效应优化和有效集成.根据太湖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了太湖流域水污染控制技术与水体生态修复工程示范的总体思路是:从污染源头到湖泊出口,依次通过污染源控制、河道截污、湖荡调节、河口净化、湖泊生态修复、出湖疏导等多道防线,有效促使太湖水环境向良性方向转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实施建议:全流域污染源削减和太湖水源地典型水域生态修复技术集成与工程示范,同时进行全流域水环境治理强化管理政策与决策支持技术的研究与示范.  相似文献   

14.
太湖流域湖荡湿地影响着整个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转,是湖泊水体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带,对周边城市的生态环境起到重要的净化调节作用,对太湖流域湖荡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有利于湖荡湿地的科学管理,从而实现湖荡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选择太湖流域11个典型的湖荡湿地为研究对象,于2012-2015年开展周年湿地观测季度调查.利用主客观组合赋权方法,结合太湖流域自然条件和社会功能,提出了基于生态可修复性指标的太湖流域湖荡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和方法.结果表明:太湖流域湖荡湿地中生态系统健康等级为优的占27.27%,分别是傀儡湖、尚湖和钱资荡;生态系统健康等级为良的湖荡湿地占9.09%,为长荡湖;中等生态系统健康水平的湖荡湿地居多,占36.36%,分别是阳澄湖、昆承湖、元荡和淀山湖;生态系统健康等级为差的湖荡湿地占18.18%,分别是滆湖、澄湖和宜兴三氿.本研究建立的湖泊生态健康评估体系和湖泊生态健康评价结果对太湖流域湖荡湿地的后续有效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气-水耦合模式下三维太湖湖流场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逄勇  濮培民 《湖泊科学》1996,8(2):97-102
利用太湖区域的大气边界层三维数值模式和三维水动力学数值模式,采用气-水耦合方法,对太湖的风生流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太湖区域大气边界层风场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与均匀定常风作用下的太湖流场相比,大气-水耦合模式下太湖流场变化较大,形成稳定湖流场所需的时间也较长。三维模式计算出的流速值明显比二维模式大(表层约大一倍,整层平均约大50%),且与实际观测值符合较好。故即使对于像太湖这样的浅水湖泊,三维水动力学模式的应用仍然是很必要的。模拟结果中还发现湖流的上下流矢有时出现非常大的切变,甚至达到了180°。由于浅水湖中仍存在两个边界层(水-气和水-土),故浅水湖中存在流矢的巨大切变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6.
河网水质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在引江济太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淑华 《湖泊科学》2002,14(4):318-322
利用太湖流域河网水质管理决策支持系统(TAIHU DSS),对2000年夏季望虞河应急调水进行了技术方案比较,论证,重点对望虞河引江应急调水过程中,常熟枢纽泵站运用,望虞河东岸分流与否及望虞河立交开闸前对底水的处理等不同条件下的望虞河入湖水量,水质等进行多方案比较,为望虞河启用泵站调水、东岸适当分流,先打开蠡河船闸处理望虞河底水的方案提供了决策的技术依据,并引发了对太湖流域引江济太工作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实践,是决策支持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的成功应用之一。  相似文献   

17.
太湖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地位、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雯  刘伟  孙伟 《湖泊科学》2021,33(2):327-335
太湖及太湖流域在长三角自然和经济地理空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更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实施的关键地区.在当前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太湖治理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也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着重体现在水环境治理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和水资源供给压力不断提升两方面.传统水陆分割治理难以解决湖泊问题,行政区治理难以适应区域一体...  相似文献   

18.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空前,太湖总磷浓度却于2015、2016年重回升势,蓝藻大面积暴发情况也未得到有效遏制.本文从2015和2016年环太湖河道的进出太湖水量、总磷负荷量计算入手,结合雨情、水情、太湖调蓄以及人为影响等各方面因素,分别开展水量和总磷负荷质量的平衡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20102017年环太湖河流多年平均进出太湖总磷负荷量对比,分析太湖总磷的外源、内源变化趋势及来源,探讨2015和2016年太湖总磷升高的原因及控制重点方向.结果表明,2015和2016年为太湖流域丰水年,尤其是2016年发生特大洪水,太湖年内最高水位达4.87 m,仅次于1999年的4.97 m的历史最高水位.2015和2016年大量外源总磷负荷进入太湖,其中环太湖河道带入的总磷负荷量占年度太湖总磷负荷总量的66.8%和74.2%,成为进入太湖的总磷负荷的主要外源;加之,2015年太湖水生植物收割造成当年沉水植物面积较上年同期下降88.7%,水生植物骤减导致对磷的吸收转化能力下降,滞留在湖体中的总磷负荷量占年度太湖总磷负荷总量的21.5%和27.5%,成为影响太湖水体总磷浓度的重要内源.太湖总磷浓度升高又为太湖蓝藻暴发进一步提供了营养盐基础,亟需强化太湖总磷源头的控制、减少总磷入湖总量.  相似文献   

19.
引江济太工程综合效益的评估及方法探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引江济太调水工程自2002年实施以来,不仅发挥了防洪除涝的巨大作用,而且给太湖流域带来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探讨评估引江济太工程综合效益的综合指数法与价值估算法,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计算了城镇自来水厂的直接经济效益.通过公众与专家调查确定因子值,然后计算得到综合效益得分为U=77,表明引江济太调水对阳澄淀泖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效益明显,在保障流域河道水位、水环境功能达标、水资源需求满足率,降低人体健康风险,促进水资源综合利用,提高人居环境舒适度、水产养殖效益、水厂效益、工业供水及农业效益等方面效益明显.此外,在提供就业、促进地区文化以及旅游、房地产、航运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效益.2002-2005年常规调水改善阳澄淀泖区城市自来水厂降低成本的年度效益分别为993万元、2926万元、3617万元、3507万元,合计11043万元.根据水厂效益在综合效益中的贡献比例,可得引江济太产生的经济效益约为4.8亿元,综合效益为53亿元.  相似文献   

20.
太湖流域位于长江入海口,地处中国沿海经济带和长江沿线内陆经济带的交汇处,是中国高度城镇化地区之一.流域汛期降水受到多重天气系统的影响,不同的天气系统带来时空分布各异的降水,给该地区城镇防洪排涝工作造成了巨大的挑战.本文基于Copula理论对太湖流域汛期洪涝风险进行研究,考虑了因降水主导因素不同所造成的流域洪涝风险的时空差异性.在时间角度,采用降水主导因素发生时间的概率分布,将汛期划分为梅汛期和台汛期;在空间角度,通过Copula函数,对研究区进行聚类划分;在此基础上,根据太湖流域防洪规划,对流域梅汛期和台汛期的洪涝风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太湖流域的汛期划分为:6月24日7月21日为梅汛期,7月22日9月22日为台汛期;②根据各分区降水和太湖水位的联合分布函数拟合效果的优劣,在梅汛期,太湖流域被划分为P-Ⅰ区、P-Ⅱ区和P-Ⅲ区;在台汛期,整个流域的降水作为一个整体,不分区;③到2025年,太湖流域在梅汛期和台汛期出现排涝不利情境的风险概率分别为2.4%和1.1%.本文的研究方法可以为太湖流域设计暴雨的调整、洪水资源的利用以及防洪排涝实时调度的决策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