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电"是人类的一项伟大发明,但事实上自然界也有很多鱼类是放电高手,如生活在淡水里的电鳗、电鲇和海水里生活的电鳐、长吻鱼等。据统计,全世界约有500种能发电的鱼,其中有250种具有特殊的发电器官,能发出令人难受的电打击。据测试,一条中等大小的电鳐每秒能放电150次,能产生70~220伏的电压。一条南美洲的电鳗能产生高达880伏的电压,堪称放电冠军。鱼类发电的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风光互补无人监测船长期作业的续航能力和工作稳定性,针对传统风光互补发电的优化最大功率点追踪(MPPT)控制策略需要对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两个子系统分别进行MPPT控制而导致的综合输出功率不高问题,提出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和单个升压(Boost)电路MPPT优化控制策略。该方案以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两个子系统输出的电流和电压作为RBF神经网络的输入电流和电压,通过神经网络输出统一的占空比,经由单个Boost电路调整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输出电压,提高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综合输出功率。使用MATLAB仿真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此优化策略与传统MPPT控制策略相比综合输出功率更高且更稳定。  相似文献   

3.
我国东临太平洋,海域辽阔,海岸线曲折漫长,这种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我国沿岸具有较丰富的各类海洋能资源。舟山地区岛屿众多,在岛屿之间的狭窄处,因受地形限制,潮流为往复流,其内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这些潮流能和其他再生能源一样已被人们所重视。我们根据舟山地区的潮流情况,设计研制了一台电压为12伏,功率为220瓦的潮流能航标灯。通过室内模拟和海上实际试验,取得了原理性试验的成功。 潮流发电的基本原理为:利用潮流的冲击力,使水轮机的螺旋桨高速旋转,带动发电机  相似文献   

4.
海泥发电     
据美国《自然与生物工程》科学杂志电子版报道,由美国海军研究所等组成的研究小组,利用海底的海泥和海水之间产生的电位差,研制出海泥发电装置,经过长期的实验,终于发电实验成功。该小组称,在海底的海泥中,有许多微生物把生物的遗骸等沉积的有机物当作食物,由于这些微生物在分解有机物消耗氧气的活动时,能使海泥和海水之间产生出不同的电压。他们在美国新泽西州等2处的实验海域,先把石墨制成直径约48厘米、厚1.3厘米的圆盘状,再用电线连接2个电极。一个电极悬挂在海水中,另一个电极埋在海泥中,利用其电位差进行实验发电,经过约7个月时间,这种装置发出了稳定电压的电流。据说对电极再进行改善后,就能产生转动研究机器的电力。这种既能发电又能分解海底有机物的发电装置,将对净化海洋,保护环境有无可比拟的作用。□编译/新洲海泥发电@新洲  相似文献   

5.
为了寻求低成本、结构简单、无污染、输出电压高的波浪能发电系统,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点吸收式波浪能摩擦纳米发电系统,该系统包括振荡浮子、具有纳米摩擦层的连杆套筒和固定在海底的支架。首先利用AQWA软件对该装置进行水动力仿真得出在波浪周期为5 s,不同波浪高度时浮子对应的振荡位移情况,然后进一步建立数学仿真模型,分析了垂直滑动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开路电压、转移电荷量、电流以及电容随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得到了外接不同负载时发电机的最大功率和最大功率对应的电压电流情况。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随着波浪高度和纳米摩擦层绝对摩擦位移的增加,电能输出稳定后的最优匹配电阻在109Ω左右,此时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发电性能最佳,对应波浪高度为0.5 m时最大发电功率为173.6 W。  相似文献   

6.
变换装置共有四个开关型升压变换器,以24伏蓄电池做电源,变换后能同时给出两路相同的输出,其值为:—300~v/30~(nA);700~v/10~(nA);2000/10~(nA)。它是为满足参量阵声纳的现场使用而研制的,同样适用其他场合变换器有四个特点:变换比大;输出电压高;负载电流大;开关频率高。它在能够给出高电压大电流的开关电源中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现航标等海洋监测传感网络节点利用海洋供能,提出一种新型振荡浮子式波浪能压电发电装置。首先给出波浪能压电发电装置整体机构,然后结合微幅波理论、弗汝德-克雷洛夫假定法以及压电效应理论导出在波浪力作用下压电叠堆输出负载电压曲线。在海水深度5 m、浪高0.1 m、波数为0.64的海洋环境中,取垂直绕射系数1.1,设计浮体直径2 m,计算分析浮标获得最大波浪力1 500 N,比较分析了串联和并联两种安装模式的压电叠堆发电产生的电压曲线,并联压电叠堆输出功率达到53.7μW,可以为海洋监测无线传感网络节点供能。  相似文献   

8.
随着海洋波浪能发电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其在海洋观测领域的应用受到关注和研究。自主设计并研制了一种集波浪能发电、海表/海底同步观测、实时4G 通信传输、远程无线控制于一体的海洋立体观测系统,于2021 年7 月在珠江口万山岛海域通过锚泊系留方式布放,开展海上波浪能供电和观测应用试验。海试期间连续获取了海底原位观测视频数据,以及海表波浪变化和波浪能发电参数等监测数据,并对波浪能发电电流、电压和功率进行了统计分析,讨论了波浪能发电水平受波浪变化的影响,分析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波浪能供电的海洋观测系统具备连续、长周期、全天候观测的优势和潜力,源源不断的波浪能可保障海洋观测系统的稳定观测和数据可靠传输,实现了海洋观测系统长期独立运行所需的绿色高效供能,验证了波浪能在海洋观测领域应用的可行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9.
新型海流能发电装置控制系统是基于MPPT理论,增加了最大功率捕获控制及直流电路稳压控制,通过数学模型模拟海流速度及发电机电磁力矩,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进行系统的搭建和仿真研究。其结果表明在实际输出功率对最大功率的比值基本相同,该系统实现对最大功率捕获,并在直流母线后端电压基本稳定,验证控制系统设计的有效性。通过搭建试验平台,对该发电系统进行试验研究。记录数据拟合曲线与理论公式曲线一致,且实现电压也在合理的波动范围,试验结果证明该控制系统正确,可进一步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10.
点吸收式波浪能发电装置是一种最简单的振荡体式波浪能发电装置, 但其安装成本高、生存能力较差。本文针对点吸收式波浪能发电装置的姿态稳定性问题, 开展了其在波浪作用下的运动姿态和发电功率之间的关系研究。首先介绍了点吸收波浪能发电装置的工作原理; 然后,根据我国南海海域的自然资源条件, 划定波况范围, 利用相似理论在实验室中模拟波浪参数,选定工况, 建立模型, 设计测量系统, 开展物理模型试验; 最后, 利用试验结果分析了发电装置的最佳发电周期、波高对装置发电功率的影响, 装置姿态对发电功率的影响等。本文为点吸收式波浪能发电装置设计及测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蒋明波  吴智雄  周敏  黄荣进  李来风 《海洋学报》2010,32(10):7314-7319
利用机械合金化和冷压烧结法制备得到n型和p型Bi2Te3基热电材料,在80—300 K温度范围测量了电导率、Seebeck系数,结果表明其具有良好的低温热电性能.采用Bi2Te3基热电材料制备出半导体热电器件,并配合附属设备搭建出一套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利用液氮汽化时释放的冷能,对半导体热电器件的发电性能进行实验研究,得出这种半导体热电器件输出电压、输出功率与电流关系式,测得最大的输出功率达到1.33 W,从而证明了冷  相似文献   

12.
以正在研制的水平轴潮流能发电装置为对象,开展了工作流程控制方法的研究工作。建立了基于叶素-动量理论的动力特性仿真模型;利用仿真模型考察了发电装置的启动转矩和转速特性,以及流速大于额定流速条件下的功率限定问题,制定了基于发电机输出电压的启动控制策略和基于发电机输出功率的功率限定控制策略。根据控制策略,设计了装置的控制流程。结合潮流变化情况,对控制流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发电机输出电力参数的控制流程能够较好地实现对发电装置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通过梳理“补土伏火”的理论源流,探析其理论内涵和机制,并整理其中代表性医家的应用经验。火热病证在临床上多见,除了清热滋阴等常用治法,补土伏火也是重要的治疗原则。补土伏火学说起源于《内经》,经张仲景、李东垣、郑钦安、尤在泾等多个时期医家的发挥运用而逐渐成熟,其主要内涵是通过补益脾胃,治疗与脾虚相关的内生火热疾病,具体方法为补气实脾、温阳暖脾,用于治疗土虚火乘、土虚火浮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4.
利用海洋温度差进行发电,是当前先进发电技术之一,已在日美间共同开始实验。夏威夷大学的太平洋先进技术调查研究中心(PICHTR)正在制定海洋温度差发电开发计划,日本决定参加,共同实验。于1987年春正式开始。日本将其作为政府开发援助(ODA)的一环,进行援助。海洋温度差发电,是利用海面附近的温水和深海冷水之间的温度差,来运转涡轮机的发电方法。它的特点是①海水是取之不尽的;②没有污染;③能将富有营养的深海水抽上,利用其养殖鱼类;④在操作  相似文献   

15.
介绍司廷林教授从伏暑论治季节性鼻炎经验。季节性鼻炎是指每年同一时间发生的变态反应性鼻炎,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发病特点。伏暑是夏季感受暑邪内伏,至秋冬为当令时邪引发的一种伏气温病。司廷林认为季节性鼻炎的发病主要特点是感邪未发,内伏机体、体虚邪伏,时令诱发,其治疗主张虚实并用,寒温并用,既重视体质的虚弱,又重视邪气的乖张;既重视时令之气的温宣,又重视伏暑的清泄。并附验案2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海洋浮标持续稳定发电这一目标,本文提出了一种布放于浮标下的主动共振浮力摆式波浪能发电装置。该装置与海洋浮标相结合,调整其配重位置可实现多海况共振高效发电,为海洋浮标提供充足可靠的电力;发电装置主体除摆体外其他运动部件不与海水接触,可避免海水冲击和腐蚀,同时还可有效阻止水生物的附着;摆体工作时淹没在海水中,其吸收波...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海洋光柴储发电系统开展研究,对发电系统理想状态下的出力进行预测。为提高发电系统的工作效率,基于参数分析法和能量守恒定律分别建立光伏发电系统出力模型、柴油发电系统能量转换效率模型,并开展发电系统工作性能测试试验。将实验数据和上述模型耦合,对影响发电系统工作性能的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局部阴影是影响光伏系统出力的主要因素,其影响系数达到46%,而柴油发电系统辅助设施消耗柴油发发电系统45.5%的能量。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海洋能发电装备研发工作的不断深入,其性能测试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在综合分析目前我国海洋能发电装备研发现状以及海洋能发电装备测试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海洋能发电装备现场检测平台设计方案。主要介绍了现场检测平台的基本功能和系统构成。该方案使得设计出的现场检测平台能够满足波浪能、潮流能等海洋能发电装备功率特性和电能质量特性的测试需求。被测海洋能发电装备可以是已进入实海况示范试验阶段的全比例尺或小比例尺工程样机。  相似文献   

19.
波浪能利用的发展与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首先介绍了波浪能的定义、成因和我国波浪能资源的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指出波浪能的主要利用方式是发电,并分析了国内外利用波浪能发电的发展进程。从波浪能的发电原理、转换装置及技术上的突破等方面,论述了波浪能发电的研究开发情况。最后,指出波浪能利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文章首先介绍了波浪能的定义、成因和我国波浪能资源的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指出波浪能的主要利用方式是发电,并分析了国内外利用波浪能发电的发展进程。从波浪能的发电原理、转换装置及技术上的突破等方面,论述了波浪能发电的研究开发情况。最后,指出波浪能利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