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应用福建地震台网记录的爆破与地震的数字资料,采用波谱分析的方法分析发生在同一区域的爆破与地震波谱特征。结果表明,爆破与地震的拐角频率存在差异,据此得出本区域爆破识别的定量识别判据,为今后爆破的识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应用福建地震台网记录的爆破与地震的数字资料,采用波谱分析的方法分析发生在同一区域的爆破与地震波谱特征。结果表明,爆破与地震的拐角频率存在差异,据此得出本区域爆破识别的定量识别判据,为今后爆破的识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选取陕西省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2005年5月西安活断层探测爆破资料和2005年6月28日柞水铁矿爆破资料,运用数字地震台网地震速报及地震编目使用的3种常规地震定位软件,对12次爆破事件进行分析,将其定位结果与GPS测定的爆破位置进行对比,以此对地震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4.
南丹大厂矿区人工爆破与天然地震的判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南丹大厂矿区地震监测台网的数字波形记录资料,采用波形对比方法,分析大厂矿区人工爆破与天然地震波形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爆破与地震在P波平均周期具有不同的特征,可为今后区分该大厂矿区爆破与天然地震提供判定判据。。  相似文献   

5.
爆破与地震的拐角频率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辽宁地震台网记录的爆破与地震数字资料,采用小波计算方法,对该区域记录的爆破与地震计算S波拐角频率,将计算结果与前期采用PITSA软件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试图获得爆破与地震识别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6.
爆破、矿震与地震的波谱差异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根据辽宁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爆破、矿震与地震的数字资料,采用波谱分析的方法,选取4个台站对其所在区域182个爆破、矿震与地震事件的记录,对比研究波谱特征,发现爆破、矿震与地震的纵横波拐角频率fc(P,S)及最大谱值等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河北省测震台站记录的爆破和地震资料,选用记录波形的特征参数,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给出了河北地区单台识别爆破与地震的两个判别公式。  相似文献   

8.
天然地震波形与工业化爆破波形振幅比对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翠玲 《内陆地震》2007,21(3):267-274
选取乌鲁木齐遥测地震台记录的部分天然地震与新疆工业化爆破项目中的部分爆破资料,通过波形振幅比AS/AP以及记录在P波垂直向的初动符号的对比,总结出了识别爆破与地震的依据。工业化爆破振幅比的比值比较稳定,且小于天然地震振幅的比值,而天然地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振幅比的比值变化范围大。工业化爆破波形记录的初动向上为" ",而天然地震产生的地震波的初动符号具有四象限分布的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9.
根据安徽测震台网记录的爆破与地震的数字资料,采用波谱分析方法,对该区域记录的小爆破与小震级地震事件计算纵横波拐角频率和卓越周期,试图获得爆破和地震识别的定量指标。对比研究波谱特征,发现爆破与地震的纵横波拐角频率和卓越周期等存在明显差异,为该地区小爆破的识别,提供了新的判据。最后,对爆破与地震其他方面的判据特征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山西数字地震台网记录波形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理山西测震台网记录到的波形资料,对天然地震、爆破和塌陷3类事件的记录波形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各类波形的特征,为今后快速、准确分析地震事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人工爆破检验区域地震台网地震定位精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广东地震台网记录的2015年6月珠江口海陆联合地震构造探测项目人工爆破资料,采用MSDP地震分析软件提供的3种常用地震定位方法,对6次人工爆破事件进行分析,将定位结果与已知爆破位置进行对比,验证地震定位精度。结果表明,当地震定位数据满足台网分布方位均匀度ΔU≤0.35、次空隙角(S_(gap))≤160°时,广东地区地震震中定位精度优于3 km。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2016年1月至6月重庆地震台网数字记录的巫山机场人工爆破波形资料,认为爆破事件的时空强具有明显规律性,其P波初动震相、A_S/A_P振幅比、频率谱等特征与天然地震具有明显区别,为正确识别重庆地区人工爆破和天然地震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统计曹妃甸地震台网成立以来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对比天然地震和化学爆炸、矿爆的波形,发现天然地震与爆破震相特征在P波初动、周期、波形衰减及振幅等方面有很大不同,并对波形进行频谱分析,进一步识别天然地震及爆破。  相似文献   

14.
本项工作主要研究宽频带数字地震记录中小当量爆破(即矿山爆破)与小震级地震事件的识别问题。以前我们利用北京遥测地震台网的短周期模拟记录资料和DAPS(台网中心数字化)系统(郑秀芬等,2000;王凤霞,2000)产出的资料作过一些研究(郑秀芬等,2006),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此基础上,利用宽频带数字地震记录资料,进行了小当量爆破与小震级地震事件在近场源短周期面波质点运动轨迹方面的识别研究,并给出了一定的判据。  相似文献   

15.
收集2008年以来海南测震台网记录的M_L 2.5以上地震及爆破资料,利用Brune圆盘模型,计算得出震源参数,发现地震、爆破的震源参数特征为:地震的拐角频率绝大多数大于爆破;地震应力降大于1,爆破应力降小于1;地震震源尺度绝大多数小于爆破。对一个有感疑爆事件,利用其拐角频率、应力降、震源尺度等参数,判定该事件为天然地震,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由此可见,利用震源参数在地震速报、日常分析中判定事件类型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少睿 《高原地震》2000,12(3):39-43
利用西安数字地震遥测台网记录资料,通过对波形、P波与S波振幅比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找出陕西及邻区地震与爆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由于爆破、地震的震源机制不同,在低频和高频段中,存在的特征也不同。基于这一思路,本文对丹东台网4个地震台记录的爆破与地震资料开展波谱对比研究,试图找出识别爆破、核爆与地震的一些新判据。  相似文献   

18.
马宝柱 《内陆地震》2008,22(4):298-305
对新疆测震台网数字化记录中的宁夏ML4.4爆破记录进行了分析,新疆台网大部分台站都能记录到上千公里ML4.0以上的工业爆破。又对新疆巴里坤地震台记录的约1200km的宁夏ML3.8、内蒙ML4.2地震和宁夏ML4.4的工业爆破记录进行了分析,发现近距离爆破记录的特征大部分可以在远距离爆破中找到。  相似文献   

19.
地震记录中小爆破的识别与判据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主要研究小当量爆破(即矿山爆破)与小震级地震事件的识别与判据。我们利用北京遥测地震台网的短周期模拟记录资料作过一些研究(傅等,1997),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此基础上,又利用北京遥测地震台网的DAPS(模拟信号台网中心数字化地震记录)系统进行了较为深入、定量的研究。主要根据两者在波形记录特征、ML与MD震级差别、频谱分析中卓越周期与拐角频率方面的不同,使得地震与爆破的识别取得了较高的概率。  相似文献   

20.
前言随着数字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成熟 ,数字地震台网已经成为现代地震观测技术的主流。长江三峡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主要布设于东起三斗坪坝址 ,西至巴东县所属的楠木园之间库首段两岸进深 1 0~ 2 0 km狭长地带。三峡水库为典型的河谷型水库 ,它穿越两个大地构造单元和不同时代的地层 ,地质构造环境较为复杂。当地采石场大部分地处灰岩地区 ,地表岩石完整性较好 ,因此 ,地壳浅层对高频成分吸收较少 ,使地震和爆破的记录波形极为相似 ,增加了识别爆破记录的难度。通过大量数字遥测台记录地震和爆破波形资料的对比分析 ,找出了地震和爆破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