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铝热块试管消化荧光法测定海洋生物样品中的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控温铝热块试管消化荧光法测定海洋生物样品中硒的消化条件,即HNO_3-HClO_4配比和用量、消化温度、消化时间、Se~(+6)的还原条件、Se-DAN络合物生成的最佳酸度范围,以及各种共存离子的干扰及其消除方法;给出了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和标准参考物及几种生物样品的实测结果。  相似文献   

2.
为要准确测得海水中总汞含量,从分析方法上看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提高汞的测定方法的灵敏度和降低方法的检出限,使其能简单、快速的进行测定;寻找可靠的海水样品消化和水样贮存方法。 我们曾对汞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可测出海水本底值的方法。 曾采用于作大量调查和报导过的海水中总汞测定的消化方法有酸消化法、硫酸—高锰酸钾消化法、过硫酸钾消化法、高锰酸钾—过硫酸钾混合消化剂消化法、溴氧化法、重铬酸钾氧化、酸高压釜消化以及光氧化法等。文献中大都只引用这些消化方法,而对它们应用于海水中总汞的测定在消化效果、对有关有机汞化合物的  相似文献   

3.
为了评价汞对天然水体以及对底质污染的程度、范围和历史,为了追踪汞污染物的迁移,均需要准确测定底质中的汞含量。底质及土壤中总汞的测定方法,包括样品消化和消化液中汞的测定两部分,而决定方法优劣的关键步骤是样品的消化。要求选用的消  相似文献   

4.
3月航次,在本区38个测站上采集了表层沉积物样品。取样后,立即封于塑料袋中,低温贮存。分析前,将样品自然风干,经玛瑙研钵研磨,过80目尼龙筛。分析了样品中的Cu、CO、Ni、Zn、Cd和As的含量。其中,测定Ni、Co、Zn和Cu的样品,经HNO3-HF-HClO4压热消化,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详细研究离子交换-电沉积法制源和离子交换-沉淀法制源,测定海水、海洋生物和沉积物中65Zn的方法。化学回收率和放化回收率基本一致,对于海洋生物和沉积物样品大于90%,对于海水样品在85%左右。本方法对主要放射性核素(90Sr,137Cs,59Fe,60Co,108Ru,95Zr等)的去污因子均大于103。在海水样品预富集和电沉积制源方面作了较好的改进。可以认为是一种比较简便、快速测定海洋环境样品中65Zn的放射化学分析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硼氢化钾还原氢化法—原子吸收快速测定海洋沉积物和悬浮物中痕量砷的方法。经试验比较,选择硝酸—硫酸消化样品,砷(Ⅴ)经0.7%硫脲和0.35%抗坏血酸预先还原为砷(Ⅲ),样品中共存元素对测定无干扰。本法简便、快速、灵敏。  相似文献   

7.
贻贝监测的作用及其监测技术和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贻贝监测是海洋环境污染生物监测方法一,它使得在国家,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开展统一的海洋环境监测成为可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出洞岸海洋环境污染状况,指示污染物质浓度的时空变化趋势,适宜于长期监测。文中重点阐述了贻贝监测技术和方法,包括采样站位设计,样品现场处理,后勤保障,样品分析和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8.
通过各种途径漏泄到海洋环境中的石油,由于受到日晒、风浪、溶解、蒸发、化学、生物降解等作用,引起成分的改变,以致企望以常规方法测定其物性和成分作为对环境样品的鉴别是困难的。 因此,提供一个适当的检定海洋环境中石油污染源的方法,对于防止及鉴别海洋石油污染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东海近海水质总汞测定中的不确定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国际通用的方法分析探讨了东海近海水质总汞测定中不确定度的影响因素。其中,考虑到海洋环境监测的一些特殊性。在建立评定不确定度分量的数学模型时,引入了重复性实验校正因子f,并根据2002-2004年东海区海洋环境监测中的内拉质量数据(原始平行样测定)资料以A类方式评定量化重复性实验校正因子f的不确定度;同时,以A类或B类的方式对近海水质总汞测定中的其它各个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重复性实验校正因子f是近海水质总汞测定中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东海近海水质总汞测定中的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约为0.16。  相似文献   

10.
凯氏定氮法测定牙鲆肌肉粗蛋白含量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鱼肌肉样本中粗蛋白含量的测定是鱼类养殖及营养学研究中经常用到的实验手段,凯式定氮法是一般样品中粗蛋白含量测定的经典方法(它是1883年由凯达尔(Kjadehl)道创的),但这一方法过程繁琐,样品消化后需经蒸馏、滴定等操作步骤,实验人员往往需要相当的实验经验,才能取得较好的实验结果。本文对这一经典方法进行了改进并做了对比实验。1 材料与方法1.1实验材料与仪器1.1.1实验样品 牙鲆鱼肌肉,按常规方法制备成半干样品。1.1.2实验器材 分析天平,凯式烧瓶(100ml)及电热凯氏消化架,半微量凯式蒸…  相似文献   

11.
台湾海峡中、北部浮游有孔虫同海流和沉积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惠瑛 《海洋与湖沼》1995,26(5):42-551
于1987年7月和8月及1988年5月和7月,在台湾海峡中、北部海域,利用浮游生物网和蚌式采泥器分别采集了水层中的浮游有孔虫标本和表层沉积里的浮游有孔虫遗壳样品。对活体和遗壳在数量和组成方面对比分析研究表明,调查海区暖水性最强的水域位于东南角的A5站一带,海峡暖流水由此向北延伸,在海坛岛以东D1站附近,因与闽浙沿岸水交汇而减弱。遗壳高值区位于深水的盆地,活体则出现在台地上,两者分布不一致。其原因在于盆地受冲刷,沉积作用缓慢,遗壳被浓缩;台地沉积速率高,遗壳数量被稀释。  相似文献   

12.
离子色谱分析在黄土和粉尘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中存在着大量的碱金属及碱土金属,以往的测试方法多为原子吸收和ICP—MS,离子色谱法在测试黄土样品的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含量中应用不多。将黄土地质标准样品进行消解后用离子色谱进行测试,测试效果良好,重复测试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与推荐值的相对误差小于5%,准确度和精密度符舍相关的质量控制要求。本实验方法测试的离子含量都在仪器响应呈线性的最佳测试范围之内,标准曲线经回归后相关系数均达到0.9999。黄土样品的分析结果与粉尘气溶胶样品的离子分析结果对比表明,此方法对于探讨粉尘起源以及沙尘暴天气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正交试验和方差分析对悬浮物和沉积物粉末样品的EDAX分析进行了条件试验和数据处理,找出影响试验结果的主要因素和最佳分析条件,提高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利用X射线物相分析、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长江和黄河入海沉积物矿物颗粒形态特征及不同粒级的碳酸盐矿物百分含量分布。结果表明,长江和黄河入海沉积物的碳酸盐矿物含量均在9%左右,差异不大。长江碳酸盐矿物含量在粗粒级较高,随着粒度变细波动式降低,黄河碳酸盐矿物含量则随粒度变细而逐步增加;黄河方解石含量高而白云石低,长江的情况正好相反。长江和黄河入海沉积物中的白云石颗粒大多比较完整,侵蚀沿完全解理面发生,菱面体形态明显。长江白云石上可以见到大量的磨蚀和溶蚀形态。黄河白云石保存较好,侵蚀程度较低,磨蚀和碰撞形态明显,溶蚀形态很少,发现典型的马鞍状白云石颗粒。长江和黄河的方解石均遭受强烈侵蚀。长江方解石溶蚀特征特别明显,深入矿物颗粒内部。黄河方解石侵蚀深度相对浅表,侵蚀形态多为磨蚀、碰撞和溶蚀等物理和化学综合侵蚀特征。长江某些方解石表面布满细小鲕状方解石颗粒,似为局部自由空间的胶体-陈化成因特征。黄河方解石呈现多个次生微晶集合体,显示其黄土粘粒空隙胶结物成因形态。碳酸盐矿物的菱面体形态和菱面体完全解理所特有的60°和120°交角,是其电镜下的最佳识别特征。长江和黄河沉积物物源、流域风化强度以及矿物晶体结构本身的特...  相似文献   

15.
对于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的研究是衡量沉积介质能量,判别沉积地理环境和水动力条件的最基本方法之一。对杭州湾地区河姆渡钻孔的末次冰盛期第一硬质黏土层样品进行系统的粒度分析,并与典型黄土、古土壤、下蜀土及河流相、湖相样品进行对比后发现,该层位样品所显示的粒度分布特征与湖相沉积物极为相似,而与下蜀土及河流相沉积物有所差别。从粒度分布的角度推断,该区第一硬质黏土层的沉积环境为河湖相。  相似文献   

16.
The isolation and enumeration of heterotrophic bacteria from 37 sediment samples of 16 stations in Changjiang Delta and adjacent continental shelf area were studied using the streaking plate method. The 722 isolates from sediment samples were identified in genus lavel. Their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properties were also examined. We obtained a preliminary correlation between bacteria and sediments.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三角洲沿岸及邻近海区细粒沉积物中的碳酸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良彪 《海洋科学》1991,15(3):41-45
本文用X-射线衍射法直接计算了来自黄河三角洲沿岸及邻近海区80个沉积样的细粒组分(<2μm)中的碳酸盐含量。计算结果与全样的容量法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本区细粒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变化受沉积物来源、海区水动力作用、海底地貌特征和碳酸盐的地球化学行为等因素所影响。  相似文献   

18.
芝罘岛黄土状黄土记录了丰富的古地理信息,利用粒度分析、显微镜碎屑矿物鉴定、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峰能谱分析,对芝罘岛2个剖面13个黄土样品进行分析,获得芝罘岛黄土状黄土的典型特征:芝罘岛黄土状黄土以粉砂为主,其他组分砾、砂、粉砂俱全,且在粒度组成上占有一定的比例;在碎屑矿物组成上,芝罘岛黄土状黄土具有含量较大的当地基岩才有的典型矿物;两个黄土剖面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些都表明芝罘岛黄土状黄土在物质来源上的多源性和近源性。黏土矿物在垂向上的变化,反映了芝罘岛黄土堆积时的冷暖旋回,为多源的物质堆积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汞同位素技术是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污染防治研究的重要手段,在汞的源解析和过程示踪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由于自然环境中汞含量极低,所以环境样品需先经过一系列严苛的预处理才能开展汞同位素分析。目前,用于同位素分析的固态样品前处理方法主要有湿法消解和燃烧捕集法,液态样品的前处理方法以色谱分离、共沉淀和吹扫捕集为主,气态样品则收集至不同的固态吸附剂后,通过燃烧捕集法富集样品中的汞。相比湿法消解,燃烧捕集法具有富集倍数高、干扰元素少、适用范围广、操作简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土壤、岩石和大气等样品的前处理中。海水样品的前处理以共沉淀的效率最高,而吹扫捕集能富集海水中不同形态的汞。为拓展汞同位素技术在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中的应用,亟需建立更加快捷、高效的前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20.
环境中的污染物,极少单一存在,往往是多种并存。因此,它们对生物的影响是综合性的,可能产生拮抗(Antagonism)或协同作用(Synergism)。然而,以实验的方法研究多种重金属对海洋动物的效应的报道目前还不多见。已有的多为单种元素的实验研究,如Cunningham和Tripp,对汞在美洲牡蛎体内的积累、排出以及用同位素标记其在组织中的分布做了不少工作; Eisler等做了镉对海洋动物影响的研究;Phillipst近几年来做了监测重金属污染物的生物指标种的探讨。 毛蚶Arca (Anadara) subcrenata Lischke,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大量产于渤海,是沿海地区的重要食用贝类。作者以毛蚶为实验材料,探讨镉、铜、铅、镍、铬等五种混合的重金属在其体内的积累、排出和在器官组织中的分布,以及盐度变化对其积累的影响。这对于了解重金属对海洋生物的影响,进行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是很必要的,尤其在环境条件较为复杂的河口和海湾区域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