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陈聪  周俊杰  黄志新  陈涛 《铀矿地质》2019,(1):27-32,52
通过在460矿床开展重、磁勘探工作,研究了控矿要素的重、磁异常特征,分析了主要断裂构造、火山机构、主要岩体的分布情况;利用重磁联合二维正反演、密度界面反演推断了研究区基底界面深度;利用地表地质条件作为约束三维密度反演推断了研究区3大地层的空间分布。研究表明,重磁勘探在火山岩地区确定盆地范围、识别断裂构造效果明显,矿床位置一般位于重磁高场向低场的过渡区域,重磁梯度带是寻找铀矿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
庐枞矿集区结构特征重磁研究及其成矿指示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刘彦  吕庆田  严加永  吴明安  祁光  邓震 《岩石学报》2012,28(10):3125-3138
作为长江中下游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庐枞矿集区的深部结构和成矿作用过程一直受到关注和重视.本文利用已有的重磁数据,开展匹配滤波、解析延拓、求导等多种方法的目标处理,刻画庐枞矿集区的重磁异常特征,显现成矿带、成矿体、断裂构造、基底隆起和盆地凹陷等众多构造信息,再结合矿集区密度、磁性统计分析,以及区域地质和矿产分布,认为:庐枞矿集区整体走向为北东向,包括郯庐断裂、裴岗-朱桥断裂、罗河断裂以及长江断裂组成的四个成矿带,可划分为庐枞火山岩盆地、孔城凹陷、巢南-庐江褶皱隆起带、大别造山带东缘以及长江凹陷带五个部分;庐枞矿集区矿床类型多样化,矿床和矿化具有带状和环状分布特点,火山构造和火山岩浆活动制约着铁、硫、铜(金)矿床的分布,基底隆起和断裂对成矿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矿集区异常分离后的剩余重力异常和剩余磁异常是寻找铁矿的重要综合信息标志,高背景场的低缓磁异常和重力异常的叠加地段,仍然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3.
窦小雨 《地质与勘探》2022,58(6):1139-1153
甘肃白银厂铜多金属硫化物矿田位于北祁连造山带东段,近年来面临严重的资源枯竭危险。通过对区内的构造地球化学测量数据进行多元统计、指数累加等方法的分析,进一步探讨了矿田内地球化学场分布特征,提取更多的找矿预测地球化学信息;研究发现矿田内主要的成矿元素分布受岩性及构造的双重控制,具有明显的北西向成带、北东向成串的特征,矿田中部和外围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异常场特征。构造地球化学测量的主要指示元素为 Cu、Pb、Zn、Au、Ag、As、Sb、Hg、K、W等。根据地球化学场分布特征分析认为拉牌沟地区赋矿酸性火山岩向北侧伏,其深部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基于特征因子得分推断出矿田内具有北东向、北北东向、北东东向、北西向4组规模较大的断裂构造21条,最晚期形成的北西向次级断裂F15-F21是主要的控矿构造。已知的古火山喷口位于W-Au-Mn-Fe-Ti-V-Ba-K-S因子得分小于-0.7的负异常中心内,据此厘定出11个中心喷发口和5个火山喷发中心,已知的矿床位于火山喷发中心内或各火山中心喷发口的结合部。本研究为该矿田开展找矿预测工作提供了有利的地球化学找矿信息。  相似文献   

4.
甘肃白银厂矿田的描述性地质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银厂矿田产在北祁连下古生界优地槽岛弧带中,40年代以来,普遍流行的观点是,白银厂矿田属火山—沉积成因,与黑矿成矿模式可对比。通过详细研究前人取得的大量地质资料并进行大量的野外调查,提出了白银厂矿田次火山热液成因的观点,建立了描述性地质模式,以图在白银地区进行矿床预测和勘察。白银厂矿田的含矿建造主要由细碧—角斑火山岩组成,其中产有发育良好的次火山岩。次火山岩主要由次石英角斑岩组成,其次有次角斑岩和次细碧岩。一定构造背景的块状酸性次火山岩是成矿有利地区,白银厂矿田的5个矿床均产在酸性次火山杂岩中。次火山岩具有多次侵入特点。卫星影象、重磁模式表明,成矿杂岩分布在具放射状线性构造的环形构造中心,具低密度低磁特点。因此,具上述特征的次火山岩分布区应该是今后找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5.
江苏溧水盆在晚中生代活化为地洼,受燕山期岩浆作用的影响形成火山盆地。本区的矿床严格受火山旋回、构造控制。地震勘探资料显示:不同地质体的地震波场特征各具特点,测区盆地构造清晰,火山岩系总厚约3 700m,火山旋回界面明显,前火山岩沉积地层中断裂发育,次火山岩体分布于盆地边缘隆起带。按成矿构造法观点,结合本区成矿背景、相关矿床类型和MT剖面异常分析,对盆地相关控矿因素进行了定位预测。  相似文献   

6.
这里主要从成矿地质背景、控矿构造、赋矿火山岩分布、矿床特征等宏观地质现象,结合岩矿石结构的构造与成份等微观特征的深入研究,首次确定了如金沟铜矿区赋矿次火山岩的存在.初步认为其主导矿床成因类型为次火山岩型,在矿区内形成次火山岩型→火山热液型→构造热液型较完整的矿化分带系列.  相似文献   

7.
长江中下游七大矿集区之一的庐枞矿集区矿产资源丰富,拥有多个大中型矿床,是我国重要的铁、铜、铅锌矿产区。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论述了庐枞矿集区内矿床的分布规律及其控矿构造。区内断裂构造和火山构造极为发育,是区内最重要的控矿构造。其中断裂构造是以基底NE向主干断裂和一系列与其平行的断裂为主导,与其他多个方向断裂组成复杂断裂网,为矿浆提供涌流通道和储矿空间;庐枞矿集区本身为一负向火山岩盆地,区内火山机构分布广泛,众多火山机构周围分布着环状断裂及放射状断裂,是成矿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东秦岭金堆城钼矿集区及邻区已有重、磁测量资料系统整理和研究,并结合地质、钻井等前人研究成果,对研究区的重、磁资料进行了处理,推断了研究区的断裂构造,分析了重、磁局部异常与已知钼矿点的分布特征,进而探讨了研究区的成矿有利区。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断裂可以分为近东西向、北东向和北西向3组,近东西向和北东向两组断裂构造的交切点控制了岩浆岩体的空间侵位,并且控制了研究区钼矿点(床)的产出位置;钼矿(床)点分布在重力低异常区、重力局部低异常向高异常过渡的舌状伸出部位和化极后局部正负磁异常的边界上,并且与负磁异常相关;根据地质构造和已知钼矿点在局部重、磁异常中的反映,结合化探异常和断裂控矿特点,圈定了4个找矿有利区。  相似文献   

9.
闽中太华山金矿床矿体赋存于NW,NE向断裂复合地段,受火山构造及其次火山岩接触带的控制,形成热泉-次火山热液型金矿.文章描述了矿床地质特征,对控矿因素和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并指出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0.
黔东南金矿地质勘查及找矿研究程度低,为之利用区域重磁资料,研究深部成矿环境,圈定区内可能存在一处大型的中心式喷发火山环形构造或隐伏岩浆岩体分布群。岩体异常北东向分布,覆盖面积广,组合形态复杂,分带特征明显,跨越黔湘桂三省区,主体异常在贵州,部分在湖南和广西,并受控于3条深大断裂,见中心环带、内环带、过渡环带、外环带,4带发育齐全,火山岩相配套出现,岩体异常分枝发育。研究发现天柱—锦屏—黎平及丹寨—三都与湘西会同—怀化等地区金矿,极有规律地分布于相应构造环带和地表背斜区及有利赋矿地层内,由内环向外环依次出现石英脉型、蚀变岩型、微细粒浸染型金矿。所圈定的潜火山构造或隐伏岩体群,将对黔湘桂交界地区地质特征及金矿成矿规律产生新的认识,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期的川西地区深层火山岩勘探成果表明该地区二叠系火山岩具有巨大勘探潜力,但目前以地震为主的勘探手段在精细刻画火山岩分布范围等方面尚存在困难,本研究尝试通过重磁方法为火山岩勘探提供更多有利证据。利用川西地区最新的重磁资料,结合现有地质认识分析川西地区重磁物性特征;根据不同模型的重磁正演模拟结果,总结川西地区深层火山岩重磁响应特征。通过实测重磁资料处理,分析研究区断裂分布特征和高磁异常分布规律。研究表明:(1)正演结果显示磁力异常对火山岩的反应敏感,重力异常对断裂构造反应明显,但对火山岩无明显反应;(2)磁力异常对火山岩的刻画能力较为突出,能够识别出厚度大于45 m的火山岩,但对于火山岩埋深、岩性变化的识别存在困难;(3)通过研究区重力异常解译出的断裂构造与研究区已知断裂构造吻合度较高,同时利用磁力异常刻画的火山岩分布情况与现有认识也具有可比性。重磁勘探在四川盆地火山岩勘探中具有重要作用,重力勘探可探明控制火山岩分布的深大断裂的发育情况,磁力勘探能够识别出火山岩平面分布特征,快速圈定有利靶区,进而为火山岩勘探提供有力的重磁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区域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 利用最新实测的航空重磁综合测量数据, 结合野外踏勘与物性测量结果, 采用化极、向上延拓、垂向导数等场源分离或异常提取技术, 研究了大杨树盆地南部及周边不同类型岩浆岩的重磁异常响应, 圈定了其空间分布范围, 揭示了区域岩浆岩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研究表明, 研究区不同类型的岩浆岩具有迥然不同的航磁异常特征; 本次采用的突出局部重磁异常的地球物理方法可以有效识别酸性、中酸性、中基性等岩浆岩; 本次系统圈定了具有地质意义的岩浆岩百余处, 多数岩浆岩沿北东向与北西向断裂及其两侧分布, 尤以断裂交汇部位最为发育, 说明断裂对岩浆活动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航空重磁揭示研究区发育较大规模的隐伏中基性火山岩, 为区域基础地质研究和火山岩盆地油气藏资源评价提供了重要的地质-地球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庐枞火山岩盆地及其外围重、磁场特征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为探测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庐江-枞阳白垩纪火山岩盆地的深部构造和地壳结构,2007年初在庐枞火山岩盆地进行了以深反射地震剖面探测为主的,新一轮重力、磁力和大地电磁剖面测量。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庐枞火山岩盆地及其外围重、磁场特征进行了研究。作者首先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磁场的分布特征,然后以区域重、磁场特征为背景来认识庐枞地区重、磁场的分布特征。研究各类地质体的物性参数是开展地球物理解释的前提,文中收集并分析了前人对庐枞地区的岩石物性的较为系统研究成果。为了提取重、磁异常的特征,文中对重、磁异常进行了位场转换和图像处理。利用新的深反射地震剖面探测和大地电磁剖面研究成果,采用定性和定量解释方法对庐枞地区重、磁场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提出新的认识。庐枞火山岩盆地深部存在隐伏的磁性强的中碱性岩类是产生区域磁异常的主要原因。庐枞火山岩盆地下部火成岩所侵入的地层向盆地东南方向延伸,盆地的西北边界向东南方向倾斜。而在罗河断裂带以西没有火成岩存在。亦即庐枞火山岩盆地是一个沿北东向罗河断裂向东发育的非对称火山盆地。另外,在庐枞火山岩盆地西部边缘罗河深部存在切穿莫霍面的断裂带沿北东向延展数十千米。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禹城深覆盖区发育有明显的航磁异常和重力异常;近年来地勘单位对该区地球物理异常进行综合研究认为该区具有良好的矽卡岩型铁矿成矿地质条件。通过系统的异常查证工作,在研究区深部揭露了多处矽卡岩型铁矿床,从而找矿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同时科研工作也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旨在通过综合分析区内勘查研究成果进行成矿预测,以期指导区内今后矽卡岩型铁矿勘查工作。勘查工作表明研究区内铁矿体总体表现为“地层、侵入岩和构造”三者联合控矿的特征,即铁矿体赋存于奥陶纪(及石炭纪—二叠纪)地层中、燕山晚期闪长岩体中、奥陶纪(及石炭纪—二叠纪)地层和侵入岩体接触带处附近;通过分析该区赋矿地层、成矿地质体及控矿构造等主要控矿因素,并在对比区内重磁异常和铁矿体相关性的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矽卡岩型铁矿综合找矿预测模型。在对该区地质矿产特征、重力场特征、磁场特征等方面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成矿预测工作,圈定了李屯、潘店、大张3个Ⅰ级铁矿找矿靶区和薛官屯Ⅲ级铁矿找矿靶区。同时,进一步圈定了李楼西、石庄、郭店村、丁寺东南、大张村、朱庄南共6个最小预测区,本次成矿预测研究工作为今后区内矽卡岩型铁矿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徐洪南  张宏伟  陈中 《江苏地质》2018,42(1):151-160
通过对河南崤山金矿区重磁资料数据的处理,分离了深源与浅源场,并结合物性特征解释重磁异常。研究区高精度重力异常主要反映断裂构造、隐伏岩体和崤山古地块分布特征,高精度磁力异常反映中酸性隐伏岩体分布特征。结合地质资料,综合分析和研究重磁异常特征,推测了与金矿有关的断裂及隐伏岩体的平面和三维空间分布位置。依据重磁异常特征和已知金矿床赋存规律,对成矿远景区段进行预测与评价,预测金矿远景区2处。对今后在研究区中深部和外围同类矿床的勘查中缩小目标靶区、合理选择勘探方法等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郯庐断裂及其邻区的重磁场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给出了断裂带分段位场特征。结合4条地学断面资料,对郯庐断裂性质、深部地壳构造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郯庐断裂具有明显的分段性,不同段落重磁场特征不同。以郯庐断裂为界,两侧断裂走向不同:西侧6条断裂走向为东西或近东西向,可看出郯庐断裂东侧是向北东向移动;西侧向西南移动,并以走滑为主的大型左旋平移断裂带。根据深部地壳构造特征,郯庐断裂是一条近于直立、一直延伸并切过莫霍界面的深大断裂带,该断裂地壳结构以破碎为主并表现上宽下窄的特征。根据重力场特征,推断郯庐断裂南部边界到武穴(广济)为止,没有继续南延过长江。  相似文献   

17.
张振宇  胡祥云  王大勇  陈亮  王刚  李永博 《地球科学》2021,46(10):3717-3729
为了研究东洋地区深部地质结构,在福建东洋地区开展了综合地球物理勘查,对福建东洋地区地球物理场进行了分析,结合已有的地质资料,分析研究了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及区域深部地质结构特征.研究认为:福建东洋地区位于巨型环形构造外环带西南部,研究区处在东部沿海磁场剧烈变化带和西部内陆磁场相对平缓带的过渡区域,区域航磁ΔT异常以北东向条带状异常带为主,区内分布有2处剩余重力异常高;地球物理综合剖面范围被两条北西向深大断裂分割为3部分,结合区域地质特征,推断区域南部的浅层是一套推覆无根的变质岩系高阻体,深部为一套以中生代沉积岩石为主的低阻体,区域北部浅部主要为中生代沉积岩夹薄层火山岩组成的低阻体,深部为下古生代和元古界基底岩系共同反应的高阻体,区域中部是火山岩主要发育区.   相似文献   

18.
陈永清  赵彬彬 《地质通报》2011,30(5):661-669
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和二维经验模型分解(bi-dimensional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BEMD)2种方法用于鲁西铜石金矿田的金矿化致矿重力异常提取.通过对比研究得出如下结论:①基于重力数据,由BEMD和SVD 2种方法获...  相似文献   

19.
成矿带的展布受地质构造的控制,而地质构造在重磁异常上有明显反映。为了研究秦岭造山带中段重磁异常与成矿 带的关系,该文系统整理、处理了秦岭造山带中段已获得的重磁力测量资料,分析研究了重磁异常的展布特征、推断了研 究区的断裂构造,讨论了结晶基底的起伏特征,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及矿床分布资料讨论了重磁场特征及其与地质构造、 成矿带的关系。结果表明,秦岭造山带中段成矿带均分布在重、磁异常梯度带上或几组不同方向异常的交汇部位,尤其在 局部重力高异常范围内及其边部梯度带上矿体富集。这一结果为研究秦岭造山带的地质演化、地质构造(尤其是深部构 造)、断裂分布及下一步的成矿有利区预测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