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海岛保护规划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确立的基本制度之一,海岛岸线资源是海岛的重要资源,也是海岛保护规划的重要内容。文章在分析海岛海岸线保护规划目标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功能用途和开发与保护程度的海岛海岸线规划类型及其含义,阐述科学规划海岛海岸线的技术流程,并以青岛市海岛海岸线为例进行海岛海岸线保护规划的初步探索,可为相关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无居民海岛保护和利用规划》《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具体方案》和《无居民海岛使用项目论证》是一套完整的用岛文件和申请材料,分别侧重于海岛定位和功能分区、开发项目空间布局、用岛合理性分析等内容。三者之间关系密切,《无居民海岛保护和利用规划》具有指导性、控制性和约束性特点,侧重于海岛定位和功能分区,是指导《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具体方案》和《无居民海岛使用项目论证》的重要依据,由政府部门批准实施;《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具体方案》要具体落实《无居民海岛保护和利用规划》提出的海岛保护与开发利用的一切要求,而《无居民海岛使用项目论证》依据《无居民海岛保护和利用规划》及其他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划,对《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具体方案》的用岛合理性进行论证,是支持海岛使用的科学分析材料。  相似文献   

3.
文章概述福建省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现状,从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划办法逐步完善的角度分析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的契机,同时指出面临的海岛开发利用投资成本高和回报周期长、开发利用同质化和低质化、海岛生态环境资源遭到破坏、历史遗留问题仍未解决以及不同类型海岛未能区别管理等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探索海岛开发利用新模式、加快区域用岛规划编制、理顺海岛保护管理体制机制和海岛分等级管理审批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无居民(单岛)海岛保护和利用规划是开展海岛保护、开发利用与管理的重要依据。以万宁加井岛为例,探讨无居民海岛(单岛)保护和利用规划保护对象、保护区域范围和面积、开发区域范围和面积以及保护和开发利用区域管控要求确定的具体内容和方法,论述海岛保护措施制定的要点,为如何具体地开展无居民海岛(单岛)保护和利用规划报告的编制提供参考和借鉴,也为进一步研究海岛的保护和开发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遥感解译与现场踏勘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珠海市海岸线分类及开发利用现状研究。通过遥感影像解译提取岸线数据,对砂质岸线、淤泥质岸线、基岩岸线、生物岸线、具有自然海岸形态特征和生态功能的岸线、人工岸线等岸线类型进行解译标志建立,并对岸线进行分类与统计;根据岸线分类统计结果与现场踏勘情况,对珠海市海岸线开发利用现状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珠海市大陆海岸线长257.48km,其中自然岸线仅占岸线总长的17.49%,岸线开发利用强度较大且利用方式粗放,近岸海域生态压力增大,同时由于围填海导致大陆与海岛相连,海岛属性发生改变。文章最后提出加强自然岸线保护与修复、优化利用人工岸线、开展岸线动态监测、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以期增强珠海市海岸线的保护与开发利用,落实自然岸线保有率,为珠海市海岸带相关规划研究和海域管理提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辽宁海岛开发与保护对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辽宁省海岛资源特征、开发利用现状和当地社会经济状况等,文章分析了海岛开发利用与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强全民海岛保护的意识,建立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体系,建立海岛综合管理体制,强化科技支撑等开发管理海岛的对策建议,以维护海岛发展的良性循环和海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国首批开发利用的无居民海岛名录公布以来,全国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工作迅速发展起来,文章以福建省破灶屿为例,综合考虑海岛地形、植被以及开发利用现状因素,采用GIS空间分析手段,探讨其保护与利用分区研究,并绘制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各专题地图。  相似文献   

8.
为规范福建省无居民海岛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活动, 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综合分析无居民海岛的资源与环境特征、开发利用现状和海岛产业发展需要, 对无居民海岛进行保护与开发利用的主导功能分类, 并探讨各类主导功能间的兼容性, 为无居民海岛的保护规划提供参考, 促进海岛有序发展和多用途综合开发模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遥感技术应用于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海洋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海岛的开发利用程度不断加大,部分海岛生态破坏严重,亟须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的指导和管理.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的基础性工作是摸清海岛的基本现状.遥感技术具有大面积、同步和时空分辨率高等优势,是资源环境调查的主要技术手段.分析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所需的数据资料,应用海岛高分辨率遥感信息提取实例,展示遥感技术在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过程中的作用,从而总结得出遥感是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的重要支撑技术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温州市海岛保护规划进行分类研究。将温州市海岛保护分为优化开发类岛群、重点开发类岛群、一般保护类岛群和特殊保护类岛群4种类型,根据分类结果可以统筹海岛保护、开发、建设和管理,以保护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生态系统,合理开发利用海岛自然资源,实施海岛分类管理,突出海岛分区特色,安排海岛保护重点工程布局,建立健全海岛规范化管理制度,切实加强规划在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自然岸线保有目标,推动海岸线合理的保护利用,科学制定海岸线规划成为海洋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提出以海岸线属性评价为核心,通过岸线单元划分、评价、归并等步骤,划定严格保护岸线、限制开发岸线和优化利用岸线3类岸线,以应用于海岸带区域相关规划。案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有利于实现海岸线分段功能管控,可应用于大尺度区域空间规划。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分析珠江口区域海岸线近年来的发展变化情况,文章基于分形理论,分别对珠江口及深圳段大陆海岸线2005-2019年的变迁趋势采用网格法进行分形分析,得出14年间,珠江口及深圳段海岸线分维数的变化情况。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对比发现,近年间珠江口海岸线整体因开发强度大,人工岸线居多,分维数值变化较小;而深圳段海岸线分维数较整个珠江口有较大幅度增加。深圳段海岸线曲折度提高的原因主要为修复类工程的实施。海岸线分形维数与海岸线曲折程度的正相关系,与海岸带开发利用规划管理要求相符,提出分维数可作为规划用海的重要评估参数。  相似文献   

13.
长江口地区在我国经济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长江口综合治理与地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首先回顾20世纪50年代以来长江河口以航运、防洪、供水等为主线的综合治理历程和相关工作,包括《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规划》制定及实施,江堤、海堤建设及岸线开发利用情况,较为详细地介绍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过程,总结长江口综合治理过程中实施的重要工程及其发挥的主要作用。从流域减沙、防洪减灾、供水安全以及河口生态保护等方面分析了长江口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长江口治理需统筹规划、实行一体化管理以及加强治理与保护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海岸线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资源价值,在海洋保护和开发利用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海岸线精细化、高精度、高频次监测已成为当前海岸线管理工作的新要求和新任务。以宁波市大陆海岸线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多时相卫星遥感影像、航空遥感影像、无人机航摄影像、全野外调查等多源数据,开展宁波市2019-2021年大陆海岸线变化监测研究,对海岸线变化情况、分布情况、使用情况以及多源数据应用情况等进行分析,提出变化岸段分类标准,发现基于多源数据采集的海岸线监测具有覆盖广、准确性高、时效性强、投入成本低等特点,能够为加强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市级海岛保护规划是沿海市管辖范围内海岛保护的专项规划,内容较省级海岛保护规划更为详尽,实践性与可操作性也更强;较单岛规划覆盖的范围更广,更有利于沿海市海岛保护与利用工作的全面开展,可有效衔接省级规划与单岛规划。文章分析了市级海岛保护规划在海岛保护规划体系中的定位,探讨了市级海岛保护规划的编制要点,以钦州市为例,从规划范围、期限与原则、分类分区与重点工程、区域海岛规划等方面,提出了市级海岛保护规划的编制框架,可为市级海岛保护规划的科学编制提供参考。今后应进一步开展无居民海岛功能分类研究、区域海岛规划的实施情况评估和利益相关者参与机制的探索,为市级海岛保护规划的编制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舟山岛为例,以乡镇街道为基本分析单元,根据遥感与GIS方法,进行了1999-2012年间海岸线长度与人工岸线比例、曲折度、利用集约度、资源利用类型的时空变化观测与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舟山岛的岸线在1999年至2012年间不断变化,但变化幅度逐渐减缓,逐渐趋于稳定。区域集中性明显,主要集中在生态风险低的区域。在岸线范围变化的同时,人工化指数也在不断上升;(2)本岛岸线利用方式变化明显,主导利用方式为港口与工业岸线和城镇生活岸线。岸线各利用类型存在部分相互转化,主要是对其它用途岸线开发。舟山岛岸线利用用途相互转化较为合理;(3)随着岸线范围与利用类型的变化,舟山岛岸线利用集约度不断提高,说明本岛对于岸线利用的定位逐渐精准化。结合舟山市海洋功能区划岸线管理效果的回顾性分析,对舟山岛乃至更多海岛县的岸线资源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意见。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我国海岛的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实现新时代海岛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概述海岛生态系统的特性以及我国相关立法过程和管理措施;重点围绕我国海岛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实践,以南麂列岛、獐子岛和舟山群岛为例,分别分析保护修复、生态利用和绿色开发3种海岛生态发展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保护修复型以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生物资源及其生境修复为主,生态利用型以坚持生态理念、提升产业科技含量、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以及科学规划和管理为主,绿色开发型以制定规划、构建合理产业体系、发展循环经济以及加强基础设施和人才建设为主;3种模式的共同点为海岛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交叉选择和综合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海岛生态发展的6点建议,即完善法律制度体系、发展绿色能源技术、加强动态监视监测和大数据整合、建立全链条标准化体系、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以及推动应对全球挑战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8.
为加强海岸线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高自然岸线保有率,促进大连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文章总结大连市海岸线开发利用和整治修复的基本情况,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亟待开展海岸线整治修复的典型区域和推进海岸线整治修复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995—2017年大连市大陆海岸线总长度增加169km,原生自然岸线缩减378km,缩减率超过50%;2000—2007年原生自然岸线保有率由55%下降到29%,此后下降速度逐渐放缓;2010年以来大连市开展凌水湾和普兰店湾等海岸线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自然岸线缩减、海湾和滩涂湿地面积锐减以及珍稀地质景观受损等问题;目前大连市亟待开展大潮口、金州湾南岸和普兰店湾等典型区域的海岸线整治修复,并应尽快实施《大连市海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建立海岸线整治修复项目库、开展渤海海岸线整治修复专项工程以及建立围海养殖占用海岸线的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为掌握滦河口障壁岛的演变特征、为海岛保护与适度利用提供数据支撑,以唐山市龙岛为例,基于RS及GIS技术,分析了近44年来障壁岛的演变特征,并探讨了影响海岛演变的主要因素。分析显示,近44年来海岛面积和长度分别呈减少和增加的趋势,海岛质心位置向西南偏西方向迁移,海岛外海一侧岸线不断后退,平均后退速率达7.37 m/a,其中1978—1984年、1996—2003年、2008—2013年及2018—2019年海岛侵蚀后退明显。研究认为,由于滦河口的自然迁移,河流输沙减少,受沿岸输沙特征影响,海岛主体部分侵蚀而两端沙嘴处堆积,海岛自然状态下已出现5~6 m/a的侵蚀。航道整治挖岛及景区建设挖岛导致近年来海岸典型断面平均后退速率达到研究期内最大值14.27 m/a,海岛长度也出现明显减少,是影响海岛演变的首要因素。滦河流域大型水库的修建使滦河输沙急剧减少,海岛岸线侵蚀加剧、海岛面积明显减少,是研究时段内影响海岛演变的次要原因。风暴潮是影响海岛演变的主要的突发性因素,尤其是2018年内短期内密集过境的台风,造成海岛岸线典型断面平均后退达10.25 m。当前,海岛的保护与适度利用要遵循海岛演变特征,严格禁止不必要的挖岛采砂,并采取海滩修复、构筑透水潜堤等工程措施对重点功能区海岸线加以防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