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河泥沙主要来自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要根治黄河,发展农业生产,就必须研究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规律,有效地制定水土保持措施,控制水土流失。我们于1962年开始,在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的黄龙、洛川槐柏两地进行了实验研究:1962年与1963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 黄河中游黄土地区由于其特殊的自然条件和长期以来的土地利用不合理,水土流失特别严重,直接影响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时成为黄河災害的根源。为了根治黄河和发展生产,要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应研究径流泥沙的来源。研究径流泥沙来源同时将为研究水土保持措施对径流泥沙的影响提供需要的数据。  相似文献   

3.
黄河中游小流域径流泥沙来源初步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一、引言 黄河中游黄土地区由于其特殊的自然条件和长期以来的土地利用不合理,水土流失特别严重,直接影响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时成为黄河災害的根源。为了根治黄河和发展生产,要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应研究径流泥沙的来源。研究径流泥沙来源同时将为研究水土保持措施对径流泥沙的影响提供需要的数据。  相似文献   

4.
秦彤  李功权  范佳晨 《干旱区地理》2022,45(5):1490-1499
三江源黄河源园区作为黄河的发源地,它的生态系统对整个黄河流域至关重要。针对研究区2000—2020年存在的土地退化问题,选取土壤侵蚀模数、沙化特征指数与土壤湿度指数,采用空间托普利茨逆协方差聚类法开展了3个参数的聚类分析,从而进行黄河源园区土地退化时空演化分析,并采用极致梯度提升法进行时空演化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 土地退化现象最严重的地区是中部偏南地区与东北地区,其次为偏北地区。(2) 东北地区存在水土流失与土地沙化2种问题,中部偏南地区以严重的水土流失为主,偏北地区主要表现为土地沙化问题。(3) 近20 a来,土地退化指数呈现波动性下降,土地退化整体趋于好转,在偏南地区表现得更明显。(4) 水土流失问题整体好转,偏北地区有土地沙化的风险。该研究对掌握黄河源园区土地退化的时空分布及发展趋势、推进黄河源园区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陕北黄土高原东起黄河峡谷,西至子午岭,南起关中平原北缘,北至长城沿线,是陕西省重要的农、林、牧业生产基地之一。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土地利用不合理,导致自然环境恶化,生态平衡失调,影响土地资源潜在生产力的发挥。进行土地类型及其评价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 一、基本情况 鄂尔多斯市位于黄河中上游鄂尔多斯高原腹地,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带,总面积8.68万平方公里,下辖七旗一区,108个乡(苏木、镇),总人口139万,其中农牧业人口93万。西、北、东三面被黄河环绕,流经全长728公里,是黄河中上游严重水土流失区和风  相似文献   

7.
黄河中游晋西陕北胧东黄土区域,目前正在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大家都知道,水土流失最严重的领域,不在黄土区域内的石质山地,因为尽管某些石质山地的土壤侵蚀确也很剧烈,但由此输入黄河的泥砂,所佔比数究竟有限;亦不在黄土区域内一般地  相似文献   

8.
划分晋西、陕北、陇东黄土区域沟间地与沟谷的地貌类型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黄河中游晋西陕北胧东黄土区域,目前正在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大家都知道,水土流失最严重的领域,不在黄土区域内的石质山地,因为尽管某些石质山地的土壤侵蚀确也很剧烈,但由此输入黄河的泥砂,所佔比数究竟有限;亦不在黄土区域内一般地  相似文献   

9.
《地理教学》2007,(11):45-46
“沟里坝连坝,山上林草旺,家家有牛羊,户户有余粮”,如今在黄土高原地区像这样的富裕村庄已经涌现出一大批,昔日的水土流失之地正变成山清水秀之乡。这得益于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取得的新进展,特别是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试点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0.
三江平原不同流域水土流失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结合美国通用水土流失方程(USLE),根据研究区现状合理选择USLE中水土流失各因子的计算方法,求算出三江平原1954年、1976年、1986年以及2000年的水土流失状况图。通过与2000年遥感普查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分别对三江平原六个流域水土流失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认为土地利用方式对水土流失有重要影响,农田开发是造成水土流失面积增加、强度增强的主要原因。土地垦荒活动强度降低以及部分旱地改种水田后,水土流失面积增加的幅度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1.
淤地坝,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内修建的以滞洪拦泥、淤地造田为目的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其拦泥淤成的地叫坝地,用于淤地产生的坝叫淤地坝或生产坝。它是黄土高原地区人民群众在长期的水土保持实践中独创的治理水土流失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工程措施。2003年11月8日,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在山西省太原市郑重宣布: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全面启动。至此,经过水利系统广大科技人员科学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聊城市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聊城市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部,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改道泛滥冲积,上游携带物质在境内决口扇形地和沙质河槽地处大量沉积。土壤质地均为沙质土,结构疏松,春季常随风飘扬滚动,雨季在地表径流的冲蚀下,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十分严重。针对聊城市的自然环境特点、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现状,提出了以生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为辅,同时结合农业现代技术等综合治理的措施,因害设防,形成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指导思想,发挥生态的自然修复能力,加快水土流失防治速度。  相似文献   

13.
云南水土流失态势、分区与区域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土流失分区是水土流失研究和水土保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从云南省水土流失的基本情况分析入手,首先分析对比了1987年和1999年全省和六大流域水土流失的演变态势及其各侵蚀强度面积所占百分比,再以各区域不同的自然地理尤其是地貌、植被覆盖特点和陡坡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比例及所在区域农业人口密度,把全省分为7个水土流失自然区,并对每个自然区的水土流失现状、特点、趋势进行了分析。该研究对区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三峡库区重庆段水土流失的时空格局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TM 解译的三峡库区重庆段1999 年和2004 年水土流失数据及相关辅助数据的支持下, 借助GIS 技术, 分析了研究区5 年来水土流失的时空演变及地理空间分异特征与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 (1) 研究区水土流失总体呈现好转趋势, 极强度和剧烈水土流失面积下降变幅最大。(2) 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紫色土、黄壤、石灰(岩) 土、水稻土和黄棕壤分布区。(3) 水 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受人类活动影响最为剧烈的旱坡地和疏林地。(4) 水土流失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异特征, 主要集中于高程200~1500 m 的低山、丘陵地区。(5) 水土流失与坡度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主要分布在15o以上的陡坡地。(6) 水土流失与坡向分异无明显的相关关系。各坡向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分布基本相当。(7) 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300~320 和320~340 j.cm/hm2. h 的降雨侵蚀力(R) 值分布区。剧烈水土流失与高降雨侵蚀力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区地质灾害问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规划三期工程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及其支流雅砻江、大渡河年总调水170×108m3,经输水隧洞穿越江河分水岭巴颜喀拉山入黄河上游,解决黄河上、中游地区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本文在对调水区气象气候、水文、地貌、岩性构造等环境背景条件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初步论述了西线工程建设中将面临的主要地质灾害问题,如水库诱发地震、库岸再造和岸坡变形、多年冻土和季节冻土、泥石流和严重水土流失、深埋长隧洞的高地温、高地应力岩爆、涌水及碎屑流等。针对这些灾害问题和西线工程目前现状,提出了五点指导性防灾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部干旱区开发中的生态环境建设方略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21  
王让会  叶新 《干旱区地理》2001,24(2):152-156
中国西部干旱区干旱缺水,荒漠化类型多样,生态环境脆弱。西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黄河上、中游水土流失面积超过了33万km^2,年侵蚀模数一般在2000-9000t/km^2。塔里木河下游阿拉干地区的沙质荒漠化面积由1959年的1371.22km^2发展到了1996年的1494.29km^2,平均年增长率为0.24%,西部干旱区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及造成的损失在逐渐增大。通过多种措施保障干旱区的生态安全,是西部干旱区生态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从资金筹措、技术保障、建设模式、总体效益及管理形式等方面制订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建设途径与方式。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中游砒砂岩地区长川流域植被盖度及其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遥感监测并结合地面实测数据,分析黄河中游砒砂岩地区典型流域——内蒙古长川流域植被盖度及其变化特征。经野外实测数据进行检验植被盖度遥感监测的精度发现,以遥感手段通过植被盖度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之间关系来估算长川流域植被盖度的精度达到81.3%。长川流域上游地区(北部)植被盖度相对较高,达到40%~70%;沟道两侧也有相对较高的植被盖度,也达到了30%~60%;一般梁峁地植被盖度较低,只有5%~15%。从1983年开始实施的小流域第一期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和1993年至1997年期间实施的小流域第二期第一阶段水土流失重点治理的效果明显,使得长川流域植被盖度在该期间内大幅度增高。  相似文献   

18.
杨联康 《山地学报》2021,(6):767-772
黄河全长5501.1 km,是全球超过5500 km的五大长河之一.对她的发育历史,有独特的研究方法.1963年12月23日,甘肃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发现的黄河最早沉积层——下五泉砾石层,以及对黄河发育历史剖面——兰州剖面的认定,使黄河发育史研究有了划时代突破.作者1981—1984年1111天徒步考察黄河、长江全程并...  相似文献   

19.
黄河内蒙河段河床冲淤演变特征及原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黄河内蒙段1962-2000年间4期大断面观测资料,计算了各期河床冲淤和河槽形态指标。发现从1962-2000年间前20年、中间9年及后9年,内蒙河段河槽500m2过水面积下河底高程发生了降低-升高-再升高的过程;河槽漫滩过水面积经历了升高-降低-再降低的过程,2000年只有1982年的大约一半;滩地经历了持续淤积过程,平均抬升0.25m;河槽宽深比值经历了变化不显著-增加-减小的过程。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引水、水库拦沙和重点产沙支流来沙变化在河床冲淤和河床形态调整中作用较大;水库对径流的年内调节对1982年后河槽淤积贡献较大;来水来沙变化下河流多要素自动调整是造成河槽形态变化过程复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黄河源区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及其原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黄河流域是世界上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国的发祥地之一。远古时代黄河流域气候湿润、水源丰富、土地肥沃。轩猿黄帝和他的沿黄部落就在这里开始创造中华文明。而今黄河下游常年发生断流 ,中游水土流失严重 ,河源区生态环境恶化 ,已引起我国政府和民众的关注。目前 ,防治黄河源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的研究工作必须加大力度 ,在财力、人力方面应给予更大的支持 ,及早编制该区治理生态环境的规划 ,加强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