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运用岩浆动力学原理探讨庄河地区光明山花岗岩复式岩体岩浆侵位的驱动力、上升通道、通道最小临界宽度和定位过程,指出光明山花岗岩复式岩体是由其岩浆在区域挤压力的作用下,沿由深大断裂所提供的最小临界宽度呈脉状上侵,并在地壳浅部以岩墙扩张的形式定位而成.  相似文献   

2.
滇中古裂谷带岩浆系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滇中南北构造带,晋宁运动后出现一套特有的非造山型岩浆系列,即:晋宁-澄江期的碱性玄武岩-碱性次花岗岩-深成花岗岩,海西期的溢流玄武岩-辉绿岩墙群-碱性正长岩,印支-燕山期的环状超基性碱性杂岩-碳酸岩-碱性花岗岩组合;系一套深源富碱的暗色岩建造及其派生物。滇中裂谷作用是紧接着晋宁造山运动后发生的,即在元古代褶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裂谷发生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一组南北向基底断裂所影响,在裂谷开始阶段的岩浆活动带有  相似文献   

3.
关于富碱侵入岩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富碱侵入岩主要包括碱性岩、碱性花岗岩,也包括碱含量高的碱长花岗岩。碱性花岗岩与碱长花岗岩称为A型花岗岩。富碱侵入岩的含矿潜力不亚于S型和I型花岗岩类。其常呈线型展布,规模可观,受区域大断裂控制。赋存于裂谷、地堑、地幔上拱带的拉张条件下。S型、I型和A型花岗岩在同一造山旋回不仅有时间演化关系,在空间上无论在华南或阿尔泰地区,以S→I→A的空间推移带朝向大陆边缘活动带。富碱侵入岩相对富Nb、U、Th、Zr、Sn、Ga、Zn和REE。组成物质来自上地幔部分熔融岩浆,顺大断裂上升,硅铝层混染较小时形成碱性岩,混染较多时形成碱性花岗岩  相似文献   

4.
论新疆西准齐求Ⅰ号金矿床的地质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齐求Ⅰ号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控矿条件的研究,认为该矿床的成矿热液和矿质主要来源于附近海西晚期至印支期的花岗岩。岩浆中析出的岩浆热浪携带成矿物质,沿断裂通道上升,在大断裂附近的次级断裂和有利的围岩中成矿。在此过程中可有部分地下水加入成矿热液,而容矿围岩玄武岩是起到了促进矿质沉淀的作用。据此提出了该矿床为中温岩浆热液成因。  相似文献   

5.
有关断裂重熔的问题,国外曾有人从理论上进行过探讨,最近,又有人进行模拟实验。但是,还没有人像涂光炽教授那样,结合具体地质情况明确地提出花岗岩岩浆断裂重熔而成的观点。根据涂光炽教授关于花岗岩岩浆断裂重熔而成的解释,断裂不仅是花岗岩岩浆的上升通道,而且是导致它生成的外因。他结合我国华南地区燕山期花岗岩的地质特征认为,它们主要由地壳硅铝层物质断裂重熔而成。究竟怎样由断裂而引起硅铝层的重熔呢,这是本文主要想阐明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在浙东沿海地区存在一条北北东向线型展布的、规模可观的富碱侵入岩带,岩带由碱长花岗岩和碱性花岗岩组成。其岩石地球化学特点是高硅(SiO2>76%)、富碱(N_2O K_2O>8.2%)、低铝(Al_2O_3<12.5%)、贫钙镁(CaO<0.4%、MgO<0.2%)、富集Rb、Th(U)、Nb(Ta)、Zr、Zn和Ga等元素;稀土元素模式曲线具缓右倾“V”字形,铕亏损强烈。上述地球化学特征与福建魁歧碱性花岗岩基本一致并类似澳大利亚东南Lachlan褶皱带A型花岗岩。研究表明,该富碱花岗岩带是燕山晚期岩浆演化后期产物,受区域深断裂控制,即可能是处于活动大陆边缘的深断裂在拉张条件下由深源富碱岩浆上侵而成。  相似文献   

7.
河北涞源岩基中的超镁铁质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窑沟橄榄辉石角闪石岩岩体为代表,他涞源岩基中超镁铁质岩石。超镁铁质岩石是涞源岵基最早的一次独立岩浆活动形成的,角闪石岩岩浆来源于上地幔,沿深大断裂上升侵位。角闪石岩与之后的第二阶段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斑状花岗岩-白岗岩有很大差别。涞源岩基在晚三叠纪就开始形成,岩浆活动持续时间在120Ma以上。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中部白垩纪碱性花岗岩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罗飞  罗照华 《现代地质》1995,9(2):203-211
作者通过对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深成侵入岩类同源岩浆演化系列的研究,首次发现了一个典型的碱性花岗岩杂岩体.在详细的地质填图和室内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岩石谱系单位的划分原则,对其作了进一步的解体,并对该碱性花岗岩超单元的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化学以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进行了综合研究.同时,对杂岩体的成因性质及岩浆起源的物化条件作了初步探讨。认为沙尔塔拉碱性花岗岩超单元是形成于早白垩世的A型花岗岩,是该地区造山期后陆壳整体抬升过程中拉张环境下岩浆活动的产物,它的发现将对本区构造岩浆活动发展史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地热资源及其开发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维君 《物探与化探》1997,21(3):228-233
浙江省属于环太平洋构造—岩浆活动带的一部分,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活动带上。区内无现代火山活动,但中生代以来地壳运动活跃,深断裂发育。其特点是,伴有大规模中酸性岩浆活动,形成东南沿海火山岩带及大量花岗岩,广泛分布的北北东、东西及北西向深断裂控制了区内岩浆活动带的分布。上述断裂及其配套构造在近时期活动性仍较强烈,它们多数可成为地下水运动和上升的良好通道,从而导致区内温泉(或地下热水点)较为普遍,构成我国东南沿海地热带的北东段。1 浙江省地热点概况及其分布特点按地热资源温度分级标准,省内现已查明的≥25℃地热点计…  相似文献   

10.
近20年来,由于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引人,使花岗岩构造和定位机制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尤其是花岗岩定位过程中的流变学行为,岩浆上升的驱动机制,花岗岩的空间,花岗岩构造型式和定位机制等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带有突破性。花岗质岩石定位过程中的流变性质不再被认为是类似于牛顿流体,运动遵循流体定律的液体,而是一个由岩浆作用(牛顿流体)到固态作用的连续力学介质,尤其强调了花岗质岩石定位过程中的假塑性体(宾厄姆体)性质。在花岗质岩浆上升定位过程的研究中,不仅肯定了浮力的重要作用,而且特别强调了构造通道、构造空间和构造应力作用方式的重要地位。气球状膨胀作用、岩墙扩展作用和构造泵吸作用是3种花岗岩体的重要定位机制,无一不与构造作用有关。花岗岩体构造型式的研究已成为研究花岗岩体定位机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广西栗木稀有金属花岗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栗木稀有金属花岗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的特点。含矿花岗岩和不含矿花岗岩含稀土总量均低,但其稀土配分模式差别甚大。该岩体可能是南岭地区由成分相当于翁岗岩浆的碱长花岗岩浆直接结晶形成的,而不是由正常花岗岩浆演化到晚期的残余岩浆结晶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
Melting of basic to intermediate composition effusives enclosed in granitic magma forms a hybrid magma which subsequently can crystallize into granodiorite, quartz-diorite, and diorite. Crystallization of this hybrid magmatic melt proceeds along lines different from a normal differentiation of granitic magmas. Plagioclase in hybrid rocks is strongly zoned and dominantly andesine approaching, in places, the composition of labradorite. Outer zones of these crystals are andesine and oligoclase. In granitic rocks plagioclase is acid andesine to oligoclase. Outer zones get up to albite in composition. Pyriboles and biotite also show diagnostic optical features for crystallization of hybrid vs primary granitic magmas. Plagioclase composition that is coprecipitating with the crystallization of ferromagnesians, potassic feldspar, and quartz is of critical importance. Granitic and alaskitic magmas, in contrast to hybrid magmas, undergo anchieutectic crystallization. Changes in the alkali regimen of each of the two magma types affects the composition and crystallization order of the rock-forming minerals. Assimilation phenomena associated with the formation of hybrid rocks is aided by diffusion flow and infiltration flow of particles. --R. M. Hutchinson.  相似文献   

13.
冈底斯岩基中包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对花岗岩中岩石包体进行成因归类,指出对其研究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以岩相学为基础,讨论冈底斯岩基中镁铁质包体的类型及形成机理,揭示冈底斯各单元岩浆作用初期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对大兴安岭潮满林场地区新元古代花岗质片麻岩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成因及构造环境研究结果显示,花岗质片麻岩年龄为795.2±4.3 Ma,形成时代为新元古代. 花岗质片麻岩表现为高硅、高碱、富钙、富钠、富钾、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Eu为负异常弱亏损. 岩浆源区主要为壳源岩浆,部分幔源岩浆底侵使中下地壳岩石发生部分熔融,且受到幔源组分混染形成混合岩浆. 结合区域资料,研究区新元古代花岗片麻岩形成于与俯冲有关的岩浆弧环境.  相似文献   

15.
冀东黑云母片麻岩在1GPa压力下脱水熔融实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冀东黑云母片麻岩在1GPa压力下脱水熔融实验的相关系。其固相线温度为812℃,黑云母消失的温度为837℃,角闪石消失的温度为887℃,在862℃时开始形成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实验表明,在温度812-950℃范围内形成水不饱和的花岗质岩浆,数量为20%-30%,而留下的难熔残余是斜方辉石+单斜辉石+石榴石+斜长石+石英±角闪石,后者与麻粒岩相岩石的矿物组合相符合,暗示下地壳岩石经生成花岗质熔浆的熔融事件后,留下的将是麻粒岩相岩石。  相似文献   

16.
新疆乌伦古富碱花岗岩带碱性花岗岩成因及其形成构造环境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新疆东准噶尔西北部乌伦古河南岸,受乌伦古深断裂控制、沿扎河坝-萨尔铁列克-塔斯嗄克-线,发育着一系列碱性花岗和偏碱性花岗岩侵入体,构成了东准噶尔境内一条颇具物色的富碱花岗岩带,与乌伦古蛇绿岩带相伴产出,显示其重要的构造意义。花岗岩地质学、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同国内外已知A型花岗岩相对比,乌伦古富碱花岗岩、属典型的A型花岗岩;同时又具有不同于其碱性花岗岩的某些特性,如岩石化学成分上相对较高的Fe2O3和MnO含量,Na2O>K2O 等,通过乌伦古带碱性花岗岩的系统研究,并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笔者提出了“地幔物质活动+脱水的硅铝质源岩部分熔融+花岗质岩浆分异作用+张性地质环境”这一A 型花岗岩的复合成因模式,可以较好地解释A 型花岗岩的成因机理。通过一系列地球化学图解的判别,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的分析,得出了乌伦古带碱性花岗岩形成于中、晚石炭世碰撞造山之后的拉张构造环境的结论。乌伦古带碱性花岗岩重要的构造意义,在于不仅它的形成代表着东准噶尔造山作用的结束,而且它的空间分布,同其南侧卡拉麦里带碱性花岗岩一道,标志着西伯利亚和哈萨克斯坦两大板块之间巨型缝合带的客观存在,从而揭示了花岗岩类的研究 探讨和解决大地构造问题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河南桐柏老湾花岗岩岩浆动力学与成矿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基于岩浆岩岩石学、流体动力学、热力学研究。本文计算了河南桐伯老湾花岗岩岩浆过程的上升速度、冷凝速度及岩浆熔体的密度、粘度、含水量等物理参数,探讨了熔体中晶体的成核密度和生长速度以及岩浆对流形式等动力学行为,并分析了它们与成矿作用的联系。研究表明,老湾花岗岩岩浆含水量为4.76%,在侵位的温度和压力下是饱和的,较高的水含量有利于矿化。老湾花岗岩熔体上升较快而冷却缓慢,晶体成核密度和生长速度较低,以挥发分为迁移形式的成分对流是熔体中成矿物质迁移、富集的主要方式。老湾花岗岩特殊的岩浆物理性质和动力学行为指示其岩浆作用与老湾金矿床的形成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8.
关于岩浆上升速度计算的新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宣志 《现代地质》1990,4(4):85-88
本文应用流体力学中L.Rayleigh分析法和Buckingham的π定律来估算岩浆活动中一个重要的动力参数——岩浆上升速度,以期避开岩浆究竟属牛顿流体还是非牛顿流体这一尚存争议的问题。作为初步尝试,此法在研究岩浆活动的各种动力参数时是值得重视的。  相似文献   

19.
华南诸广山复式岩体中段花岗岩的碱交代蚀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诸广山复式花岗岩体中段某大型铀矿田中的部分花岗岩广泛发育碱交代蚀变作用。据对313个碱交代蚀变花岗岩样品的岩石化学分析资料及岩相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地碱交代蚀变是以钠长石化为主的多阶段钾、钠叠加交代(即混合交代),蚀变强度大多较弱,局部可较强并生成二长石岩、钠长石岩等交代蚀变岩。测得该碱交代蚀变岩石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132.1±5.8Ma,在时序上它与主体侵入的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Rb-Sr等时线成岩年龄为215.2±6.3Ma)、补体侵入的细粒少斑黑云母花岗岩(测得Rb-Sr等时线成岩年龄为155.2±5.45Ma)构成一连续演化序列,推测碱质可能源自该产铀花岗岩岩浆演化钠转折分异阶段的产物;该蚀变岩属铀成矿前已遭剥蚀的钨、锡矿化矿根相,成为随后工业铀矿化(U-Pb法测得成矿年龄为103.2±0.6Ma)的有利围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