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质学   8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60~70年代,新疆地矿局区调队在开展1:20万巴音布鲁克福区域地质矿产填图时,发现巩乃斯林场附近的艾肯达坂地区有夕卡岩型铜矿化等,但其找矿前景、确切的成矿类型、矿化富集规律等问题,均未深入评价和研究。笔者等在实施国家攻关305项目03—05专题“天格尔—巴仑台地区金铜矿床成矿规律和找矿评价”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9672119)“新疆望峰金矿成矿流体研究”的过程中,于1997年7月14日至8月16日在艾肯达坂地区进行了详细的地质调查,除对已有矿点进行了重新定位、地质追索外,还发现了一批重要的新矿点,对矿床成因类型、控矿条件、富集规律、成矿机制和找矿前景等,有了更为深刻而全面的认识,在找矿评价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初步估计该区铜矿规模在中型以上,可能达大型。 (1)赋矿地层的时代和形成环境 含矿地层为大哈拉军山组和艾肯达坂组。1993年填制的1:5万巩乃期林场幅和艾肯达坂幅地质图,将这两个组划为下一中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在下,艾肯达坂组在上。本次研究发现,艾肯达坂组可能形成于  相似文献   
2.
成矿作用过程中赤铁矿—磁铁矿之间非氧化还原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界中铁氧化物的主要存在形式为赤铁矿和磁铁矿,两者之间的相互转变一直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磁铁矿和赤铁矿之间的相互转变一直被认为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的结果,反应的发生与一定的氧化剂或还原剂密切相关。然而,近年来一个铁氧化物之间的非氧化还原反应机制被提出,这种非氧化还原反应机制对于认识和了解复杂的成矿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自然界中铁氧化物之间的相互交代结构,对BIF研究和实验学两方面的证据进行了综述,认为这种非氧化还原反应可能存在于很多不同类型的成矿作用过程之中。这种赤铁矿和磁铁矿之间的非氧化还原反应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一方面,仅靠地质作用过程中出现磁铁矿或赤铁矿现象不一定就能判别其形成流体的氧化还原状态;另一方面,它可以为勘探含后生赤铁矿的铁矿床提供新的找矿思路,进一步指导深埋在古风化面以下铁矿体的寻找。  相似文献   
3.
王安镇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4,自引:14,他引:14  
王安镇岩体是我国东部太行山-大兴安岭中生代构造岩浆带中规模最大、岩石类型最多的代表性岩体之一,该岩体由早期、主期和晚期三期岩石组成。本文通过对王安镇岩体三期岩石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和Sr、Nd、Pb同位素的系统研究,发现该岩体主期岩石(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少量石英闪长岩)具有与埃达克岩类似的独持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SiO_2≥56%,Al_2O_3≥15%,低Y(4.20~12.68μg/g)而高Sr(518~861μg/g)和Sr/Y值(60.19~178.10),LREE强烈富集(La/Yb)_N=34.06~76.91,HREE强烈亏损Yb=0.44~1.00,Sr、Eu无明显异常,高场强元素(如Nb,Hf和Ti)相对亏损,I_(Sr)值为0.7060,ε_(Nd)(t)均为负值(-16.29~-14.27),ε_(Sr)(t)均为正值(+23.7~+25.0),应属于埃达克质岩,但又与俯冲板片熔融形成的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组成明显不同,推测可能是由于晚中生代区域内热地幔物质是“蘑菇云”状上涌,使热侵蚀面抬升到地壳底部,导致玄武质下地壳在高压下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而早期和晚期岩石则属于非埃达克质岩,早期为基-中性岩石(角闪石岩、辉长岩和闪长岩),富Mg、Fe,LREE富集,Eu呈正异常,富集相容元素而亏损不相容元素,I_(Sr)=为0.7056,ε_(Nd)(t)=-16.72~-10.92,推测是华北地台岩石圈富集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常兆山  冯钟燕 《矿床地质》1998,17(Z3):623-624
通过详细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建立了矿山村岩体岩浆一热液过程各事件的发生顺序,应用各种方法估算了各事件发生时环境的物理化学条件,并将本区的岩浆一热液过程划分为岩浆主期、岩浆晚期和岩浆期后3个阶段。在岩浆晚期存在熔体、已结晶的造岩矿物和水相之间的相互阼用。太行山南段矿山村岩体中的弥漫状钠化是在岩浆晚期由岩浆水交代造岩矿物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太行山—大兴安岭东麓碱性侵入岩带纵贯华北地台和内蒙海西地槽褶皱系两个大地构造单元,又处于我国东部太行山—大兴安岭地壳厚度陡变带和重力异常高梯度带之东侧,受NNE向超壳深大断裂的控制。该带中碱性岩体有20多个,但出露面积较大、研究较多、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6个碱性岩体(由南到北):河南安林地区九龙山霞霓正长岩体、河北永年洪山辉石正长岩体、易县紫荆关石英正长岩体、北京雾灵山正长岩—石英正长岩体、内蒙扎鲁特旗巴尔哲碱性花岗岩体、黑龙江碾子山正长岩—碱性花岗岩体。  相似文献   
6.
河北涞源岩基中的超镁铁质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窑沟橄榄辉石角闪石岩岩体为代表,他涞源岩基中超镁铁质岩石。超镁铁质岩石是涞源岵基最早的一次独立岩浆活动形成的,角闪石岩岩浆来源于上地幔,沿深大断裂上升侵位。角闪石岩与之后的第二阶段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斑状花岗岩-白岗岩有很大差别。涞源岩基在晚三叠纪就开始形成,岩浆活动持续时间在120Ma以上。  相似文献   
7.
Wedepohl(1991)提出了对大陆成分的新估计,即下地壳与上地壳之比为57:43,下地壳由60%的长英质麻粒岩和40%的镁铁质麻粒岩组成。新估计的地壳成分介于安山岩和英云闪长岩之间,Si、K、Rb、Sr、Zr、Nb、Ba、LREE、Pb、Th等含量比Taylor等(1985)报道的要高,而Mg、Ca、Sc、Mn、Fe等则较低。Wedepohl认为,如果将12.5%的S型花岗岩从上地壳恢复到下  相似文献   
8.
流体包裹体各相体积测定的现状和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体包裹体研究是地质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流体包裹体各相的体积则是一个重要的参数。早期得不到体积数据,只能给出包裹体的二维面积。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的研究所包裹体实验室曾提出一条换算曲线,根据二维面积推测体积小,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