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三叠系克下组冲积扇内部构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研究区丰富的密井网和邻近露头资料,探讨了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三叠系克下组冲积扇内部构型单元的层次划分系统,并建立相应的沉积构型模式。在冲积扇的扇根、扇中和扇缘各亚相带,进一步划分了3个级次的构型要素以表达其内的沉积复杂性。扇根亚相主要由主槽、片流带和漫洪带组成,其中,在主槽内主要发育槽流砾石(岩)体(可细分为砾石坝和流沟)与泥石流沉积,在片流带内主要发育片流砂砾体(可细分为砾石坝和流沟),在漫洪带主要发育漫洪砂体和漫洪细粒沉积,总体构型样式以广泛分布的砾石坝夹含流沟和漫洪沉积的“泛连通体”为特征;扇中亚相主要由辫流带和漫流带组成,其中,辫流带的主体构型要素为辫流水道(可细分为砂坝和沟道),总体构型样式为复合宽带状辫流水道砂体与漫流细粒沉积侧向相间、垂向互层为特征;扇缘亚相主要由径流带和漫流带组成,其中,径流带的主体构型要素为径流水道,总体构型样式以窄带状径流水道和漫流砂体镶嵌于漫流—湿地泥岩之中为特征。  相似文献   

2.
碎屑沉积地质体构型分级方案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沉积体的层次结构是复杂地质体的内在特征。针对现有碎屑沉积体层次结构分级中的不足,按照构型规模及包含关系, 以最大自旋回与最小异旋回为衔接点,采用倒序分级原则,将已有的岩性体构型与层序构型分级整合为一体化的沉积体构 型分级方案,并与我国的沉积相分级体系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沉积盆地内划分了12 级构型单元,其中1~6 级单元为层序构型, 7~9 级单元为相构型,10~12 级单元为层理构型。这一方案有利于勘探开发一体化的地下地质研究。油气田勘探阶段构型分 布的研究级别主要为1~4 级,油气田开发阶段构型分布研究的级别主要为5~9 级。我国现有的沉积相分级体系为自成因沉积 体的分级体系,但并非层次结构分级体系,且存在相单元级次不统一的问题。微相单元一般具有层次结构意义,可作为构 型单元,而亚相一般不能作为构型单元。  相似文献   

3.
储层构型研究方法简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型研究是沉积学和储集层地质学目前一个重要的新的研究方法。它把过去二维的模式转化为三维的模式,对解决储集层(体)的不均匀性提出了新的途径。该方法是著名河流沉积学家Miall(1985,1988)提出的。现不少学者运用该方法解决各地区的沉积学和储集层(体)的问题。构型研究从选择构型体到构型单元的研究,直到运用,已有系统的理论和步骤。本文为提倡和推广该方法,向研究者们作一系统介绍。  相似文献   

4.
构型分级是深水油气高效开发重要的技术手段和指导方法。目前关于深水水道沉积体的构型分级方案缺乏较为统一的认识和标准,造成同一沉积单元的构型划分存在规模和成因等多解性问题,这制约了深水沉积理论的发展和油气勘探开发进程。在不同构型单元的沉积规模、叠置关系、时间跨度以及成因演化等基础上,采用正序分级原则,建立了相对系统的深水水道沉积体构型分级方案和结构样式。方案将水道沉积体划分为11级构型单元,1级单元为沉积颗粒段,包括孔隙非均质性、颗粒非均质性和填隙物非均质性;2级单元为纹层,多表现为平直状、波状、弯曲状、透镜状及不规则状;3级单元为岩层内均质段,如鲍马序列某一段;4级单元为岩层,如完整鲍马序列;5级单元为岩层组,包括“单一韵律叠置”和“砂体泥岩互层”两类;6级单元为次级水道单元,多呈透镜体型和楔形体型;7级为单一水道,可划分为层状充填、束状充填、侧积、切叠以及块状充填5种类型;8级单元为复合水道,由多期单一水道叠置,9级为复合水道系列,为多期复合水道叠置,8级单元和9级单元按其内部水道组合关系均可划分为离散型、拼接型和紧凑型三种类型;10级单元为水道体系,包括限制性、半限制性以及非限制性水...  相似文献   

5.
以苏北盆地海安凹陷泰一段为例,发育典型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砂体内部结构尚不明确。综合考虑岩性、沉积特征等因素,并从测井资料提取反映构型要素的电性、物性特征参数,进行特征值交会图分析,建立构型要素由定性到定量的识别模型。研究认为,可将水下分流河道厚砂体分成三种级次:水下分流河道复合砂体、单一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道砂体内部的增生体;两种构型要素:河道主体和河道侧缘,建立了辫状河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内部构型模式。  相似文献   

6.
基于Miall储层构型研究思想,结合岩心、测井、测试等资料,对乌南油田砂坝砂体储层构型界面特征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储层构型界面识别标志;在此基础上,将砂坝内部构型分为坝主体和坝侧缘,同时通过动、静态结合,明确砂坝外部构型存在孤立、视连通、左侧向叠置和右侧向叠置4种模式;纵向上发育湖退(进积)和湖进(退积)两种砂体发育模式。坝主体是主力储层,具有良好油气显示;坝主体分布面积大、出现频率高为油气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7.
碎屑岩油气储层构型是指不同级次储层构成单元的形态、规模、方向及其叠置关系。由Miall(1985)运用于河流相储层表征。碎屑岩油气储层构型是储层非均质性的直观表现,直接影响到油气藏开发效果,如何进行精细构型表征是关系到能否正确量化开发指标、或者能否正确描述剩余油分布进而有效减少低效井比例的关键因素。针对渤海明化镇组河流相沉积储层厚度低于地震分辨率的先天不足,对各种构型在地震数据约束下可分辨尺度上进行分类,形成3种构型7类样式的分类体系:垂叠型、侧叠型和孤立型3种砂体构型,垂叠型、密接触侧叠型、疏散接触侧叠型、离散接触侧叠型、下切侵蚀河道孤立型、决口扇孤立型、孤立河道7类样式。研究了每类构型的地震响应特征,阐述了地震属性描述图版,概括了"地震构型相"将构型类型与地震响应有机结合,构建了基于地震构型相的高精度概念模型表征方法。鉴于目前地质建模和数模技术前提下无法对各类储层构型很好地网格化,建立"等效意义"的概念模型开启了一种很好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8.
泌阳断陷湖盆陆相层序内部构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受权 《河南地质》1998,16(1):21-30
断陷湖盆陆相层序内部构型主要研究各级层序单元内部不同环境下形成的地质及其在空间上的配置关系。盆地充填序列及构造层序可用沉积总体样式来反映其内部构型;地震层序(层序组)及层序可用沉积体系来描述其内部构型;体系域(小层序组),小层序及小层单元可分别用沉积相(亚相),微相及岩性相来刻划其内部构型。泌阳断陷层序组ⅡD(即核三上段)是其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段,其中包含三个陆相层序,在双河一赵凹地区表现为总和  相似文献   

9.
针对海相三角洲层序地层研究中的理论和应用问题,选取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北带下-中中新统(T50-T35)古珠江三角洲为目标开展了精细解剖.在消化吸收“沉积层序”理论最新进展的基础上,结合古珠江三角洲发育特点和井震资料条件,提出了基于层序界面(SB)、最大海退面(MRS)、最大海泛面(MFS)和高频海泛面(FS)等4种类型界面的高频层序划分方案,划分结果具有旋回特征明显、界面特征统一等优点,并揭示了研究区低位体系域较为发育的重要特征.在高精度层序格架约束下,进一步采用地震沉积学技术开展了精细沉积剖析,结果显示研究区低位域以大型交切状辫状水道为主,砂体厚度大且连片分布;相比而言,海侵、高位体系域含砂率明显变低,以弯曲、低能河道或滨岸-沿岸坝体为主,具备更大的岩性圈闭潜力.此外,结合层序构型分类的结果,提出以A型层序构型(高位域占比大)为主的韩江组六段和珠江组一段具备较大的岩性圈闭潜力.相关结论对珠江口盆地和其他海相盆地岩性圈闭勘探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扇三角洲沉积体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是重要的油气储层。为了阐明扇三角洲储层的岩相与构型特征,定量表征构型单元的几何属性,明确构型分布规律,应用探地雷达技术和野外剖面观察技术,采用露头实测、精细构型解释等方法,对青海省乌兰县希里沟湖现代点物源扇三角洲进行了系统研究,共识别出16种岩相类型、8种垂向序列和8种构型单元。点物源扇三角洲主要发育主水道(MCH)、分支辫状水道(DCH)、片状洪流沉积(SF)、辫流坝(CB)、洪漫沉积(OF)、水下分流河道(UCH)、河口坝(RMB)以及间湾/席状砂(SS)共计8种典型构型单元,以分支辫状水道和辫流坝构型单元为主。分支辫状水道构型单元厚度1.5~2.0 m,宽厚比30~70。辫流坝厚度2.0~3.0 m,宽厚比50~70。同一沉积时期,点物源扇三角洲发育5种基本构型单元组合,分别为SF-MCH-SF、OF-DCH-CB-DCH-OF、SS-UCH-RMB-UCHSS、SS-RMB-SS和SS-UCH-SS。不同沉积时期的构型单元分布表现为4种基本组合类型在横向上的重复和垂向上的叠加。  相似文献   

11.
REE丰度结构类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REE燕式曲线丰度结构与REE地球化学特征的相互关系研究为基础,引入丰度坐标系(双对数坐标系),在这种准四维坐标系中一个点定量表示相应的一条燕式曲线的总形态的基础上对REE丰度结构进行系统科学分类,便于对大量样品数据进行定量地球化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室内大量的模型实验,分析了偶极装置下导电球体、柱体及球柱组合体的瞬变响应特征,研究了偶极装置的探测分辨能力,讨论了极距大小和测点定位问题,最后归纳出偶极装置的一些工作特点。偶极装置下异常曲线形态较为复杂,解释难度较大,但受一次场影响较小,浅层探测分辨能力强,而且野外工作方便灵活,这些特点为偶极装置在诸如海底等特殊环境中进行瞬变电磁探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泌阳断陷陆相层序外部构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受权 《现代地质》1998,12(4):567-575
摘 要  泌阳断陷陆相层序外部构型研究包括层序级别的厘定与划分以及界面的类型及其识 别标志。陆相层序构成单元可分为8个级别‚前4级属低频层序‚后4级为高频层序。泌阳 断陷湖盆的3类盆地原型‚分别形成了3套盆地充填序列及其所对应的3个构造层序 (Ⅰ‚ Ⅱ‚Ⅲ);构造层序Ⅱ为该断陷湖盆的沉积充填主体‚可进一步划分为7个层序组‚其中在层 序组Ⅱ D (即核三段上) 中可识别出3个层序。陆相层序的体系域具四分性:低水位体系域、 水进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及水退体系域;小层序组有4种基本类型:进积小层序组、低位 加积小层序组、退积小层序组和高位加积小层序组。  相似文献   

14.
艾德生  曾荣树 《地质科学》1999,34(1):123-128
原子折射度与其电子构型密切相关。元素在周期表中按最外层电子数可分为s、p、sd、df4个区,原子折射度的变化在各个区内是不同的。原子折射度可表示为主量子数及最外层电子数的函数,根据这个函数计算出来的值与文献给出的值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15.
济阳坳陷不整合结构类型及控藏作用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28  
基于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分析,研究了济阳坳陷第三系内部发育的多个地层不整合的样式。着重探讨了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及微观组构,提出了一种新的有关不整合宏观样式的划分方案;认为济阳坳陷第三系内部的不整合可划分为4类宏观构建样式、16种地层不整合结构类型。以此为基础,进而分析了不整合结构对圈闭、输导、封盖的控制作用,并建立了第三系不整合油气藏分布模式,探讨了地层不整合油气藏的勘探部署经验。  相似文献   

16.
小秦岭西段拆离-变质杂岩核构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露头、钻井、航空照片和地震反射等资料,通过地层对比与构造分析等综合研究手段,分段解剖了秋里塔格构造带地层结构与构造变形特征,进而探讨了地层结构对构造变形和油气成藏的影响。秋里塔格构造带东、西地层结构有显著差异,发育几套非能干层,如膏盐岩和煤系等塑性地层,其发育层位和展布范围侧向变化迅速,形成多个滑脱面,将中新生代变形地层分为深、浅两套变形序列。受滑脱面侧向变化的控制,深、浅变形序列卷入地层及其构造样式和类型发生相应的转变。此外,受不同的地层结构和构造演化背景的控制,该带东、西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油气成藏类型,即近源垂向运移型和远源侧向运移型。  相似文献   

18.
he 2500km long Indus\|Tsangpo Suture has been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best examples of continent to continent collisional Suture Zone. It has come into existence as a result of subduction followed by continental collision (55~60Ma) between Indian (Sinha, 1989, 1997; Sinha et al., 1999) and Eurasian plates. While considering the recent palaeogeographic reconstruction of Pangea during late Palaeozoic it appears that a southern belt of Asian microcontinents stretching from Iran and Afghanistan through southern Tibet to western Thailand, Malaysia and Sumatra, comprise several continental blocks and numerous fragments that have coalesced since the Mid\|Palaeozoic along with the closure of Tethys. The origin, migration, assembly and timing of accretion of all these blocks to their present geotectonic position is not well known and there is no Permo—Triassic crust left in the present day Indian Ocean. The oldest ocean crust adjacent to the west African and Antarctic margin is of early or middle Cretaceous age (approximately 140~100Ma) (Searle, 1991). The Karakoram\|Hindukush microplate in the west and the Qiangtang\|Lhasa block in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segment of South Asia margin are among those blocks already welded with Asian plates around 120~130Ma ago, before the collision of India (55~60Ma) with the collage of plates forming Peri\|Gondwanian microcontinents. But the reconstruction of palaeogeographic configuration remain incomplete due to paucity of authentic geologic information available from Karakoram, Pamir and Western Tibet. Prior to our discovery no early Permian plant remains and palynomorphs were ever reported from Karakoram terrane. Our discovery of Early Permian remains and late Asselian (about 280~275Ma) palynomorphs provides crucial clue regarding the palaeogeographic reconstruction of the Karakoram\|Himalayan block in the Permian time.  相似文献   

19.
根据室内水力压裂试验的结果,通过分析裂痕端部应力强度因子的变化情况,研究了不同结构成分岩层的各自阻抗水压致裂的能力,分析了岩性变化、交界面性质对水压致裂裂隙扩展的影响,提出了阻抗水压致裂裂隙扩展和防止承压水导升的较优岩层组合形式。   相似文献   

20.
南宁膨胀土的体积含水率-等效介电常数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积含水率-介电常数关系是时域反射法(TDR)测量土体体积含水率的理论基础。通过对重塑的南宁膨胀土进行试验,选择经验公式法、边界法及理论模型法模拟其体积含水率-等效介电常数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南宁膨胀土的实测值落在Hashin-Shtrikman边界和Wiener边界以内,但Hashin-Shtrikman边界具有更小的范围;由于膨胀土的黏性较大,结合水存在显著的影响,Topp公式计算值偏高,但采用考虑三相组分含量的Looyenga公式可反映结合水的影响,从而得到更好的结果;理论模型法的Maxwell-Garnett模型和差分有效介质模型(DEM)需要考虑三相的构成,单独采用气相连续或水相连续的模拟结果均不理想,但如考虑土中水、气分布形态,采用饱和度作为权重函数对单相计算结果进行加权平均后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