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黑土耕地资源管理中幅员辽阔、空间基准不一、精细化程度不高等问题,结合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和技术优势,通过本底数据制作、数据库建设、平台研建等关键技术,设计并实现了黑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大数据平台,并给出实现方案,为黑土耕地资源管理与保护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地理信息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并阐述了实现耕地管理精准化的重要意义。从实现耕地精细化管理角度出发,介绍了耕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目标、数据组织以及系统功能等内容,并对耕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烟台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实现了对多源异构、多尺度数据进行地图服务、分发、图集配置、元数据管理等功能,有效综合各类数据,建立数据"统一存储、分级管理"。通过对各类资源分类管理,查询资源的现状与使用情况,对土地总量、土地利用结构、历年耕地趋势、建设用地执行情况、基本农田核减情况、转用年度指标等进行统一监管和分析,掌握土地资源的总量、结构、布局、分布、趋势及变化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持与辅助。  相似文献   

4.
上官卉彦 《北京测绘》2021,35(2):183-187
本文基于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结合生态保护红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等,以明溪县为例,通过空间分析、影像解译等,获得明溪县耕地后备资源数据,分析耕地后备资源成果类型及数量、分布情况、分布特点,最后分析明溪县耕地后备资源主要限制因素分析(如交通区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为开发耕地后备资源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开展耕地科学分区对于耕地管理利用、种养结合、耕地集约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CURE、K-medoid、Single link和BIRCH 4种空间聚类算法,以上街镇耕地数据为例,利用SuperMap iObjects. NET8C组件开展耕地空间聚类对比分析研究,并采用轮廓系数,从凝聚度和分离度的角度比较各种耕地聚类算法的合理性,进而得到耕地的最佳空间聚类结果,以期为区域耕地资源科学配置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位于晋冀豫三省交界的涉县,山多地少,石厚土薄,人均耕地不足0.6亩,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近年来,县国土资源局千方百计破解用地难题,使一批国家、省、市重点项目相继落户涉县。同时,坚持开源节流并重,加强耕地保护,确保了全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一、更新观念,转变管理方式。几年来,县国土资源局以依法行政为手段,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为主线,以服务经济建设为宗旨,以保护耕地为中心,以实现耕地总量占补平衡有余为目标,转变观念,加强管理,实现了五个转变:在土地管理上,由注重资源型管理转到资源和资产管理并重上来;在土地供应上,由需求…  相似文献   

7.
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保护及粮食安全形势日趋严峻,如何开展耕地及后备资源利用保护成为战略重点。本文以黑龙江省为研究区,以2014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地理区位特征,对耕地及后备资源现状、利用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开发利用战略目标、主要指标、布局、战略重点及保障措施进行研究,以全面落实战略需求,对实现国家耕地保护及粮食安全保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土壤养分数据库的建设是我国数字土壤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之一。本文基于县域大比例尺耕地土壤养分数据,以山东省耕地土壤养分数据库建设为例,对数据库构建中的土壤养分空间数据库建立、属性数据库建立、空间与属性数据库关联、土壤养分分析等具体环节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基本形成了省域跨尺度耕地土壤养分数据库构建关键技术体系。本文研究结果可为省域耕地土壤养分数据库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为区域耕地资源的利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李博  赵荣  张玉 《测绘通报》2024,(2):124-128
耕地细碎化导致农业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为了提高耕地利用效率,需实现耕地集中式管理。针对均匀网格在对耕地面积进行表达时数据量冗余和格网尺度选择问题,本文提出了根据斑块平均面积和面积表达误差确定格网最适宜起始和终止尺度的方法,构建基于四叉树的非均匀格网,建立了耕地集中连片分析规则、评价指标体系和技术流程,实现非均匀格网下的耕地集中连片等级划分。以江苏省徐州市为试验区开展耕地集中连片分析。结果表明:(1)与均匀网格相比,非均匀格网减少了43.8%数据冗余,实现了耕地面积最小误差表达,适用性更强。(2)徐州耕地连片区域占耕地总面积88.6%,其中50%耕地集中连片等级处于中等偏上水平。(3)连片区域中有21.4%耕地集中连片等级处于中等以下水平,应将其作为提高区域整体连片等级优先优化的耕地。  相似文献   

10.
由于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耕地资源日益减少,给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带来巨大挑战,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全面、系统、协同的耕地保护显得尤为重要。研究了基于网络爬虫的数据采集汇聚与整合技术、基于开源GIS的耕地公示信息与空间位置联动展示技术、信息审核与范围控制技术,设计了基于开源GIS的耕地保护信息发布平台,设置了耕地资讯和耕地保护工作中需依规开展的公示公告栏目,实现了耕地信息采集发布、耕地信息查询与检索、公众信息反馈、耕地数据分析与预测、Web地图服务发布与管理、用户权限管理等功能,为社会公众与政府部门对耕地保护进行监督与管理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以重庆市南川区矿政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为例,对基于县级的矿产资源综合管理平台如何建设与应用进行了论述。系统采用SuperMap平台,建立了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标准统一、上下一致的国土资源数据采集、更新、传输与应用服务的机制与技术体系,形成了融数据更新与交换、电子政务与信息发布一体化的综合监管平台,有效提升了矿政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为全国"矿政一张图"建设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因其地质构造而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与此同时,在煤田边缘、煤层浅埋藏地带及废弃煤窑采空区存在大量煤层自燃现象。针对山西省煤层自燃和基础调查数据特征,本文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理论方法,研建了山西省煤层自燃信息管理系统。本文从有效管理煤层自燃信息角度出发,就系统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功能设计进行论述,依据全省煤层自燃、煤炭资源等图形、数据资料,建立山西省煤层自燃信息管理系统,从而更好地支持政府决策,促进煤层自燃的治理与开发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的建成,依托其时间的可追溯性、空间的全面性、数据类型的多样性,自然资源档案管理系统有了较大的升级改造空间。本文通过对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中时空信息大数据、时空信息云平台、支撑环境、智慧应用示范4个方面建设内容的分析,研究了如何通过对自然资源档案管理系统中的档案数据整理入库功能进行升级、对系统功能模块进行改造,以实现自然资源档案的图、数、档一体化管理,从而满足自然资源部门对档案的管理与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14.
基于ArcGIS的林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基于ArcGIS的林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及各主要子系统的功能设计,包括林业GIS应用数据的编辑维护处理、基于B/S结构的林业办公业务系统及信息发布系统等,实现了对林业综合信息的图文一体化交互式管理及林业数据的共享服务。  相似文献   

15.
按照国家关于文物信息化的有关要求,以及测绘、地理信息相关规范标准,通过采购硬件设备与基础软硬件,搭建文物信息基础运行环境,同时通过遥感影像数据采购、无人机航摄、数据资料整理等方式建立长城资源综合数据库,构建二三维一体化长城资源"一张图"模式.在此基础上,搭建二三维一体化GIS平台,为长城资源三维地理信息应用系统提供数据管理、处理、应用平台接口.并基于基础GIS开发平台,搭建面向吐鲁番长城资源管理的三维地理信息管理平台和面向社会公众的长城资源信息发布系统,为长城资源管理者与社会公众提供信息化管理与宣传展示平台.本文对吐鲁番境内62处军事设施遗址、13条古道、5处重要城址等开展的三维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为后期研究、保护、展示、考古资源管理及公众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陈鑫祥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10):127-128,132,135
在研究广东省矿产资源状况的基础上,基于WebGIS技术设计开发了广东省矿产资源信息系统,实现了矿产数据的显示、查询、输出、分析及3维展示等功能,系统完成了矿产资源信息的网络发布,向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矿产资源信息公开查询服务。  相似文献   

17.
城市教育是社会公众基本的保障性资源,其空间布局的合理配置对于公众享受公平的教育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并体现了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地理信息系统(GIS)具有空间数据采集、管理和分析等重要功能,已经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领域中的各个方面,在研究教育资源空间分布,促进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等方面具有强大优势.本文以苏州市教育资源、公共设施...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spatial decision support for environmental resource management, e.g. forest and agroecosystem management,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or hydrological planning, started in the 1980s and was the focus of many research groups in the 1990s. The combined availability of spatial data and communication, computing, position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and remote sensing (RS)-technologies has been responsibl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plex SDSS since the late 1990s. The regional GIS-based modelling of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and therefore ecosystems in general, requires setting-up an extensive geo and model database. Spatial data on topography, soil, climate, land use, hydrology, flora, fauna and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have to be available. Therefore, GIS- and RS-technologies are of central importance for spatial data handling and analysis. In this context, the structure of spatial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systems (SEIS) is introduced. In SEIS, the input data for environmental resource management are organised in at least seven sub-information systems: base geodata information system (BGDIS), climate information system (CIS), soil information system (SIS), land use information system (LUIS), hydrologic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 spatial/temporal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system (STBIS), forest/agricultur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FAMIS). The major tasks of a SEIS are to (i) provide environmental resource information on a regional level, (ii) analyse the impact of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and (iii) simulate scenarios of different impacts.  相似文献   

19.
在航空运输系统中,空中交通管理肩负着维护飞行秩序、监督飞行活动、保证空中交通安全的重要职责。近年来GIS技术的应用发展很快.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成功的应用。在民航空管系统中,地理信息与空管信息密不可分,是民航空管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地形数据、遥感数据、地物点、航路、空域、作业区等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在新疆民航空管系统实现相关功能,如GIS展示、数据交互、测量分析、地图交互和观察模式等。该系统的的建成将促进新疆空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保证空中交通更加安全顺畅。  相似文献   

20.
地理信息数据加工生产行业在项目管理的方式和方法上,存在着先进的生产力与不先进的管理方式相矛盾的问题.如何解决人力资源与生产项目的高效结合,使劳动力分配效能在项目管理中实现最大化,是一个无法回避和必须解决的课题.本文基于地理信息数据生产项目管理的实际应用,介绍系统的设计思想、技术路线、系统功能以及数据库的设计.随着本系统的不断推广和应用,一定能为地理信息数据加工生产行业的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开拓新的模式,并为项目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