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川藏铁路加查至朗县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形地貌复杂、构造活动强烈,是我国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育密度大、危害严重。在资料收集和遥感解译的基础上,对川藏铁路加查—朗县段的地质灾害进行野外调查,在铁路线两侧各5 km约780 km2范围内发现了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共139处,沿雅鲁藏布江断裂带新发现拉岗村高速远程滑坡和日阿莫大型滑坡,并研究了该区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和形成机理。调查结果表明:在雅鲁藏布江断裂对区域地貌和岩体结构控制作用下,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沿断裂带呈带状密集分布是该区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的主要特征之一,约有53%的崩塌滑坡滑动方向垂直于断裂走向,30%的崩塌滑坡与断裂带走向近于平行;在地壳强烈隆升和河流侵蚀作用下,雅鲁藏布江宽谷段和峡谷段的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具有明显差异;断裂活动特别是断裂剧烈活动诱发地震导致该区具有高速远程滑坡发生的背景,如拉岗村高速远程滑坡;在断裂活动、降雨、人类工程活动等内外动力耦合作用下该区地质灾害形成机理更加复杂,部分滑坡稳定性差且多次发生活动,给该区重大工程规划建设和防灾减灾造成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辽宁太平湾地区地质灾害调查分析,确定该区地质灾害发育类型主要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分析其发育规模、危害、稳定性及其分布规律等特征,确定影响机动通行能力的地质灾害主要为崩塌灾害,多发生于坡度在60°以上,坡高 10 m的岩质凸型斜坡的阳面,且多分布在深大断裂与活动断裂的挤压破碎带、断裂交汇部位及其附近,在活动构造断裂带应力的直接作用下对道路的拉张扭曲变形产生影响。针对调查区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着重分析其易发区划分及对机动通行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四川汶川地震断裂活动和次生地质灾害浅析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为了揭示汶川地震断裂活动与次生地质灾害的关系,在对汶川地震重灾区进行快速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汶川地震的龙门山断裂带震后的断裂活动、地表破裂与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的关系。野外调查发现,龙门山3条断裂带的地表变形破坏(包括沿断裂带的道路、农田、建筑物和边坡变形破坏)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分段性,映秀-北川断裂地震活动最剧烈,南坝-关庄断裂、灌县-安县断裂、平武-青川断裂等活动性次之的“横向”差异性,以及龙门山断裂带由南向北地震活动性减弱的“纵向”分段性。地震断裂活动的差异性和分段性明显控制了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即映秀-北川断裂区域的次生地质灾害规模大、分布密度大、危害严重,沿其余断裂的次生地质灾害危害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4.
西秦岭北缘断裂沿"一带一路"交通廊道展布,是南北活动构造带强震丛集发育的节点之一,地震地质灾害风险极高。基于地质调查、测绘与数值分析,查明了断裂在天水地区触发的地震滑坡分布特征,探讨了断裂触发滑坡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1)西秦岭北缘活动触发的巨、大型滑坡为断裂地貌过程的一部分,易在断裂的阶区聚集发育,其枢纽部位也有零星的分布;(2)巨大型滑坡集中于历史极震区内,断裂破裂过程中的近场惯性滑移、远场地震动是主要触发因素,二者耦合作用导致巨大型滑坡在断裂带两侧具有对称分布特征,活动强度由近及远而逐渐变弱;(3)断裂水平滑移、破裂引起的斜坡滑动变形以结构面贯通为主要表现形式,具有强烈的方向效应、近直立断层的区域地震动效应及地震波的山体地形放大效应,这些力学效应在滑坡破坏过程产生断裂结构面、次级羽裂结构面与滑动面,它们协同控制了滑坡的运动;(4)极端降雨触发的泥流是巨大型滑坡堆积体复活运动的主要形式,是现今防灾减灾重点。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17,(3)
甘肃省境内的白龙江流域属西秦岭山地,地质构造复杂,地形切割强烈,地貌类型多样,地貌起伏变化大,软弱岩土分布广泛,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暴雨和人类活动频繁,地质灾害极为发育,是中国四大滑坡、泥石流集中高发区之一。本文针对甘肃省的白龙江流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这三类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进行系统研究,基于研究区各县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成果,采用gis建立的数据库对主要地灾的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进行统计分析,探究区域地质、人类活动、地形地貌等因素与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查明地质灾害发生的规律,对影响地质灾害发生的主控因素进行分析。成果和结论可作为区内地质灾害防治的参考依据,为促进区内防灾减灾,减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黄玉华  武文英  冯卫  张建龙 《地质通报》2015,34(11):2116-2122
秦岭山区地质构造复杂、岩体结构破碎、斜坡类型特殊,是中国地质灾害高发区之一。为了查明秦岭山区崩滑地质灾害发育的主控因子,以南秦河小流域为例,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查明区内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分析灾害发育的孕灾环境。最后得出,长期构造变形作用下的地层奠定了灾害发育的物质基础,多种结构面对崩滑灾害的形成起着控制作用,斜坡结构类型控制着崩滑灾害的成灾模式,构造断裂控制着崩滑灾害的空间分布,人类工程活动加剧了崩塌和滑坡的发育程度,而极端降雨是崩滑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7.
研究区域属于国家级自然生态保护区,旅游资源丰富,但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易发,对地质灾害发展趋势研究是必要的。本文结合区域地质构造条件,分析区域构造稳定性对地质灾害的影响;采用现场实地踏勘、卫星航片及无人机等技术调查区域内地质灾害分布;对地质灾害点进行观测和访问,调查当地居民活动对地质环境的改造,对地质灾害活动痕迹进行观测,确定地质灾害引发因素;从区域地质条件、基本环境条件和诱发因素等方面建立区域内泥石流、崩塌、滑坡三类地质灾害发展趋势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实地调查打分法获得各评价指标权重,结合信息法对各影响因子进行加权叠加分析得综合得分,评判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发展趋势。本研究方法能够圈定严重威胁地质灾害区域,为预防地质灾害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王旭 《吉林地质》2020,39(1):87-91
浑江区水系发育,地质条件复杂,构造发育,地层发育较齐全。区内地质灾害种类齐全,地质灾害的发生是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结构类型、降水、植被、人类工程活动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区域上看,地质灾害点分布不均匀,中北部明显多于西南部。在地质灾害成因上,大部分地质灾害点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区内的所有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地面塌陷基本上是由人为修路切坡及采石、开采煤炭资源、修建住宅等工程引发的;泥石流的形成与人为耕种、毁林开荒等工程活动有较密切关系。纵观全区地质灾害发育的分布特征,不难发现,在该区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的地区,地质灾害点就越多。本文重点在说明区内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的基础上,阐述其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16,(3)
光山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隶属信阳市管辖,是中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年来,随着人类工程活动加剧,光山县地质灾害时有发生。通过开展"光山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确定县境内地质灾害隐患主要类型为: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四类。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总体上具有数量多、规模差异、危险性不一、引发因素清楚等特征。泥石流多为在坡面有大量块石及沟道中堆积有大量第四系松散沉积物,构成了泥石流的固体物源,一旦遇到足够的水动力条件,极有可能引发形成泥石流。光山县地质灾害隐患在空间上主要分布于县域南部构造剥蚀丘陵区域以及西部剥蚀残山与剥蚀岗地过渡地带,地质灾害隐患在人类活动强烈的时期相对集中,在5~8月份雨季相对集中。地层岩性、坡体地质结构、坡体形态等是滑坡、崩塌等灾害隐患形成的控制因素。本文通过综合分析地质灾害隐患发育特征,可为今后光山县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川西鲜水河断裂带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典型滑坡形成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川滇地块鲜水河断裂活动习性、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典型地质灾害实例和稳定性等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鲜水河断裂带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与大型滑坡形成机理。认为鲜水河断裂对该区内地质灾害有明显的控制作用:1断裂带内岩体结构破碎程度高,导致滑坡沿断裂带呈带状分布,约32.5%的地质灾害发育于距断裂带0.5km范围内,19.77%的地质灾害发育于距断裂带0.5~1.0km内,15.22%的地质灾害发育于距断裂带1.0~1.5km内,滑坡的滑动方向多垂直于断裂走向;2八美"土石林"是在断裂活动作用下形成的碎裂岩体,该类岩体力学强度低,稳定性差,滑坡灾害发育密度大;3断裂带内地震滑坡发育,在强震作用下形成的部分滑坡滑动彻底,现今稳定性较好;在地震作用下部分滑坡处于裂而未滑状态,在适当的外力作用下可发生失稳滑动;4断裂带穿越的斜坡或古地震滑坡,在断裂持续活动作用下,稳定性差并多次发生活动;5强降雨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断裂带坡体变形和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  相似文献   

11.
减轻地质灾害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地质灾害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指出地质灾害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但是,减轻地质灾害也是发展,“减负等于加正”,在减灾中获取“加正”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为此,必须提高全社会的减灾意识,推动减灾社会化;实施减灾系统工程进行综合减灾;开展减灾示范区工作;综合治理地质灾害,保护地质环境;深入开展灾害科学研究,提高社会的减灾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2.
减轻地质灾害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阐述地质灾害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指出地质灾害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但是,减烃地质灾害也是发展,“减负等于加正”,减灾中获取“加正”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为此,必须提高全社会的减灾意识,推动 灾社会化;实施减灾系统工程进行综合减灾;开展减灾示范区工作;综合治理地质灾害,保护地质环境,深入开展灾害科学研究,提高社会的减灾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3.
董艳艳  宿星  王国亚 《冰川冻土》2015,37(6):1697-1707
兰州市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山区城市之一, 区内地质灾害问题十分突出, 防灾减灾任务繁重. 地质灾害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 地质灾害与城市经济的发展相伴共生, 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运用灾害统计学、经济学中的哈罗德-多马模型、脱钩模型等多种理论方法对2006-2012年兰州市地质灾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兰州市地质灾害总体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仍以负面影响为主, 正面影响对经济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 近年来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效果明显, 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在区内地质灾害高发和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共生的条件下, 必须以实现"地质灾害的负增长"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防灾减灾的重要任务和目标, 最终达到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治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浙江省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中引入了多重分形方法,基于分形理论研究地质灾害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地质灾害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西北和东南地区发育较强烈;浙江省地质灾害空间分布与水系分布、降水量、地形坡度、坡高、地层岩性、道路分布及地形地貌有关,其中在降雨量为2 232~2 565 mm、坡度为25°~35°范围内、坡高为500~1 000 m范围内和侏罗系地层范围内,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发育明显,在山地地形范围内地质灾害易发生。浙江省的道路分布中,省道分布对地质灾害发育的影响比较大;浙江省钱塘江水系和瓯江水系比较复杂,且对地质灾害发育的影响比较大。研究成果进一步明确了浙江省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影响规律,对灾害防治开展具有指导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冬玲 《四川地质学报》2009,29(3):306-308,313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重要的大型盐类矿产基地之一。但随着当地气候的恶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地质灾害不断加剧,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直接的威胁,并严重地影响着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利用极轨卫星具有运行周期短,覆盖范围广的优点,以ETM数据为主要遥感信息源对柴达木盆地及其周边地区的地质灾害进行遥感特征分析,可对该区地质灾害现状有宏观的了解,为柴达木盆地及其周边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颁布施行及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改善的需求,迫切需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不断改进.陕西省是我国地质灾害比较严重的省份之一,如何进一步搞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效果,不仅是依法行政,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紧迫要求,而且对于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文章立足干区域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以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目标,首先回顾了陕西省地质灾害灾情,从时空角度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介绍了陕西省地质灾害调查成果;从7个方面系统总结了近年来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5个突出问题,提出了今后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在具体防治对策上,提出“构建综合体系,形成防治合力”,即构建防御管理、治理、资金保障和应急救援4体系构成的防治综合体系,深入探讨了构建地质灾害防治综合体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兴文岩溶区位于兴文县中南部地区,该区拥有丰富的地质旅游资源,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复杂的地质背景使得该区的地质灾害呈现出多样性,这不仅会对该区的旅游资源造成不可恢复的损失,而且还会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对兴文岩溶区地质灾害的危害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分析了该区地质灾害分布和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该区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其危害提出了可行的防治对策,为兴文地质灾害的防治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以来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研究历程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南地区发育有我国近30%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是我国地质灾害成因最复杂、数量最多、灾情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为更好地了解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研究历史和防灾减灾工作,本文在系统梳理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及危害特征现状基础上,简要回顾了二十世纪以来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研究的主要历程,并分三个主要阶段对所取得的进展和成效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对未来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的主要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研究应重点关注高山极高山区高位远程地质灾害识别技术、特大地质灾害链形成机理与风险防控、基于地质灾害孕灾背景大数据智能挖掘的风险动态评价等,可供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研究与防治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对巴东县地质灾害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该县近年来地质灾害的发育情况,对巴东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研究表明,该县地质灾害具有爆发频率高、突发性强、危害大、隐蔽性强的特点,其分布发育与区内复杂的地质环境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密切相关,在空间上集中分布在长江、清江及其支流两岸一级岸坡地段,在时间上集中在雨季和库水位降落期。  相似文献   

20.
The city of Jazan is situated on the eastern flank of the Read Sea and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fastest growing cities in the Kingdom of Saudi Arabia. This zone attracts a lot of investors for various development projects. Recently, many new projects have been implemented and constructed in this region including new urban areas, infrastructures, and industrial projects. However, historically this area has been challenged from different types of geological hazards. These geological hazards are catastrophic events that can cause human injury, loss of life, and economic devastation. The current study is aimed at evaluating the different types of geological hazards in Jazan city. This study is based on interpretation of satellite data such as LANDSAT and QuickBird images, existing geological maps, and physi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with the help of field and laboratory analyses.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indicate that there exist various types of geological hazards in the study area mostly related to the natural factors which include (1) Sabkha soil; (2) Salt dome; (3) Loess soil; and (4) Sand dune/drift. Further,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revealed that, most of these geological hazards have a severe impact on the ongoing development activities in Jazan ar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