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杨山萤石矿床是豫西栾川地区一处大型花岗岩容矿型矿床,其成矿期次和成矿流体特征研究的不足长期制约着对萤石淀积机理和区域成矿规律的深化认识。本文基于杨山矿床萤石的稀土元素及流体包裹体研究,阐释了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属性及矿床成因。第Ⅱ阶段萤石的ΣREE含量为22.61×10-6~287.94×10-6,LREE/HREE比值为0.64~5.24,具Eu负异常(δEu=0.50~0.92)和Ce负异常(δCe=0.88~1.06)。随成矿深度的增大,萤石ΣREE减小,LREE/HREE和LaN/YbN增大,δEu和δCe无明显变化,指示总体成矿先后顺序为地下深部至地表浅部,且垂向上氧逸度较稳定。从紫色萤石到绿色萤石,ΣREE增大,LREE/HREE和LaN/YbN减小,δEu和δCe增大,表明萤石具有重新活化和重结晶的趋势。萤石的流体包裹体以气液两相为主,均一温度集中于80~155℃,盐度(NaCleqv.)集中于0.3%~6.3%。综合...  相似文献   

2.
贵州务川-沿河地区分布大量萤石矿床(点),这些矿床(点)多与重晶石矿共生,萤石矿赋存在奥陶系桐梓组和红花园组碳酸盐岩内,矿体分布严格受地层与北西向张性断裂控制。本文选择务川涪洋地区双河、鹿坪、一碗水和通木水等萤石矿床开展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各矿床萤石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均为右倾的轻稀土富集型,且具有一定的相似性。∑REE含量分别为28.96×10-6~115.12×10-6、123.10×10-6~124.11×10-6、14.77×10-6~22.35×10-6和20.73×10-6~123.69×10-6,总体具有较强的Eu正异常、Ce负异常,表明这类萤石矿形成于较为氧化环境中。区内萤石属于北西向张性断裂和下奥陶统地层碳酸盐岩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结合La/Ho-Y/Ho图解及矿床地质特征,本研究认为区内萤石为同一来源的成矿流体在同一成矿期次不同阶段成矿,其中双河矿床经历了多个阶段成矿叠加...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对江西省全南县青龙山萤石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进行探讨,通过对青龙山萤石矿区矿石和围岩样品进行稀土元素分析,青龙山萤石矿矿石的∑REE平均含量为88.186×10-6,δEu为0.23~0.61,δCe为0.78~0.91;围岩的∑REE平均含量为184.52×10-6,δEu为0.31~0.69,δCe为0.85~1,萤石矿石和围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有相似性和同步性,呈轻稀土相对富集的右倾型,Eu中等亏损,Ce弱亏损。矿石与围岩的稀土地球化学研究显示,该萤石矿床至少存在两个成矿期次,为岩浆热液成矿,成矿环境为稳定的较还原条件,成矿流体温度在200℃左右。  相似文献   

4.
水头萤石成矿带位于内蒙古林西地区北部,矿体主要赋存于二叠系火山—沉积岩中,并严格受近SN向、NNE向断裂构造控制。本次研究基于野外地质调查、矿床地质特征、萤石稀土元素及流体包裹体综合研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探矿工程揭露情况,探讨带内成矿差异性的控制因素。研究区萤石和石英的ΣREE含量分别为5.84×10-6~198.38×10-6和0.71×10-6~4.74×10-6,ΣLREE/ΣHREE平均值分别为1.43和4.32,均呈现弱的Eu正异常和Ce负异常,指示三个矿床具有相似的成矿环境和物质来源,且三个矿床的成矿流体的运移距离从南到北逐渐增大。研究区萤石的流体包裹体以气液两相为主,均一温度集中于140~240℃,盐度集中于0.4%~3.4%NaCleqv,密度集中于0.86~0.93 g/cm3,从南到北三个矿床的成矿温度逐渐降低,成矿流体的盐度和密度逐渐下降。成矿带内矿体特征差异的控制因素包括控矿断裂的性质、成矿流体演化过程和后期构造活动对萤石矿体的影...  相似文献   

5.
冬瓜林萤石矿床是贵州西南部晴隆大厂锑矿床南东新发现的一处规模达中型的代表性萤石矿床,矿床中伴生少量的锑矿。本文在开展该萤石矿床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对萤石及围岩样品的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组成特征进行分析,并与大厂锑矿伴生萤石的微量元素组成进行对比,以认识该矿床的成因,探讨其成矿物质来源。结果表明,所有萤石样品中的Sb和Ti等元素含量相对于上地壳呈现出显著富集的特征,Y相对较富集,而其他元素呈现出亏损特征。全部萤石样品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相近,所含的稀土元素总量均不高,其∑REE变化范围为12.7×10-6~32.7×10-6,均值18.5×10-6,与晴隆大厂锑矿伴生的萤石稀土元素组成特征相似。同时,所有萤石样品的Eu呈现弱负异常特征(δEu为0.79~0.96,均值0.87),而Ce呈现出明显负异常特征(δCe为0.65~0.79,平均0.71),其配分模式也与晴隆大厂锑矿伴生萤石类似。推测东瓜林萤石矿床与晴隆大厂锑矿属于同一个成矿系统,均为低温热液成因,萤石-锑矿化可能形成于相对还原的环境。此外,冬瓜林萤石矿床成矿物...  相似文献   

6.
赣南地区萤石资源丰富, 坎田萤石矿位于赣南地区的兴国—宁都萤石成矿带上, 矿体赋存于晚侏罗世黑云母花岗岩内。本文结合研究区的区域地质背景, 对江西宁都坎田萤石矿床的萤石及围岩进行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以探讨坎田萤石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和矿床成因。其研究结果表明, 萤石的稀土元素总量为34.11×10–6~78.12×10–6, 属于轻稀土富集型, 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形态基本一致; 围岩的稀土元素总量为94.14×10–6~175.72×10–6, 其配分模式与萤石具有相似同步性, 且萤石与围岩具有相近的Sm/Nd比值, 均表明萤石的成矿流体来源与围岩密切相关。结合前人在赣南地区对萤石气液包裹体进行氢氧同位素特征的研究, 认为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 成矿物质Ca和F元素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对燕山早期的黑云母花岗岩的淋滤和萃取。通过研究区的地质背景、萤石的强烈负Eu异常特征以及Tb/Ca-Tb/La关系图, 认为研究区萤石矿属于还原环境下的中低温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床。  相似文献   

7.
笔者总结了福建余朋—南口地区火把山萤石矿床的地质特征, 并通过萤石的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探讨了矿床的成因及成矿物质、流体来源。萤石矿石的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结果显示: 火把山萤石呈中等Eu负异常及弱Ce异常, 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有轻稀土富集型及轻稀土弱亏损的平缓型等两种曲线型式。根据萤石矿石特征、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等特征及Y/Ho-La/Ho图解, 可知萤石存在至少三期成矿地质作用。依据M?ller的Tb/La-Tb/Ca成因判别图解, 结合常口萤石矿床的萤石及围岩的稀土元素特征, 认为火把山萤石成矿流体一方面与常口大型萤石矿床受同一成矿流体场控制, 并在有利的部位富集成矿; 另一方面, 成矿热液流体流经下峰岩组发生了淋滤、萃取、交换作用, 形成了不同地球化学特征的另一成矿期次的萤石。综合分析认为, 火把山萤石矿床为受断裂控制的大气降水成因的中低温热液充填矿床。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林西萤石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内蒙古林西县萤石矿产资源丰富,已知萤石矿床(点)68处。萤石矿床产出于中生界火山-沉积岩地层中,矿体主要受近 SN 向或 NNE 向断裂破碎带控制。为了研究水头地区萤石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和成矿机理,文章对矿床稀土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萤石和方解石的稀土元素总量(∑REE)为4.37-159μg/g, LREE/HREE比值为0.24-1.80,δEu =0.57-1.60,具弱Ce负异常(0.81-0.98)特征, Y/Ho比值为21-78,平均41。从成矿早阶段到晚阶段,∑REE值及LREE/HREE比值均逐渐减小,晚阶段萤石具有重新活化、重结晶的特征。结合赋矿地层及矿区外围花岗岩体REE特征分析,认为其成矿流体迁移距离较远,稀土元素和成矿元素可能来自下伏高F地体和含Ca赋矿火山-沉积地层,为热液成因-破碎带充填交代型萤石矿床。  相似文献   

9.
滇东北茂租铅锌矿床赋存于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中,矿体呈似层状、脉状和不规则状,矿石主要由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方解石和白云石等组成。方解石是该矿床中最为主要的脉石矿物,其形成贯穿整个成矿过程。本文选择与硫化物紧密共生的团斑状方解石为研究对象,借助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获得了5件热液方解石的稀土元素含量数据。结果显示,全部样品的总稀土元素含量较低(ΣREE=19.56×10-662.55×10-6),轻、重稀土元素间分异较明显[ΣLREE/ΣHREE=1.3062.55×10-6),轻、重稀土元素间分异较明显[ΣLREE/ΣHREE=1.3010.83,(La/Yb)N=2.8310.83,(La/Yb)N=2.8331.40]。全部样品的(La/Sm)N(0.9231.40]。全部样品的(La/Sm)N(0.926.30)和(Gd/Yb)N(3.086.30)和(Gd/Yb)N(3.085.24)值表明轻稀土和重稀土元素内部分异不显著,δEu=1.875.24)值表明轻稀土和重稀土元素内部分异不显著,δEu=1.874.27,呈明显的Eu正异常特征,而δCe=0.834.27,呈明显的Eu正异常特征,而δCe=0.831.18,显示Ce异常特征不明显。茂租铅锌矿床中热液方解石稀土元素含量、配分模式及相关参数与赋矿围岩灯影组白云岩不同,与区域上不同时代地层沉积岩及二叠纪峨眉山玄武岩也不同,但与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中的团斑和脉状热液方解石相似,暗示茂租铅锌矿床成矿流体中的REE来源与可能会泽矿床相似。结合同标本的C-O同位素组成和Sm-Nd同位素年龄,认为茂租铅锌矿床形成于晚三叠纪(196±13 Ma),其成矿流体中的不同组分具有不同的来源,可能与川滇黔铅锌矿床属于同构造热事件的产物,与VMS、SEDEX和MVT型不同,暂归为川滇黔型。  相似文献   

10.
老君山锡多金属成矿区是滇东南锡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矿化类型多样等特征。为约束成矿区内不同类型矿化的成矿流体来源,本文选取老君山成矿区内不同类型矿石及其对应的简单夕卡岩、复杂夕卡岩和花岗岩等围岩为研究对象,进行稀土元素含量分析和配分模式对比研究。全部样品总稀土含量较低(ΣREE=14.3×10-6261.7×10-6),并具有轻稀土富集特征,其中简单夕卡岩的ΣREE=14.3×10-6261.7×10-6),并具有轻稀土富集特征,其中简单夕卡岩的ΣREE=14.3×10-671.49×10-6,具有Eu正异常(δEu=1.0671.49×10-6,具有Eu正异常(δEu=1.061.36)和Ce负异常(δCe=0.841.36)和Ce负异常(δCe=0.840.93)特征,其对应的矿石ΣREE=48.7×10-60.93)特征,其对应的矿石ΣREE=48.7×10-662.94×10-6,δEu=3.0162.94×10-6,δEu=3.013.74,δCe=0.803.74,δCe=0.800.87;复杂夕卡岩的ΣREE=25.14×10-60.87;复杂夕卡岩的ΣREE=25.14×10-6261.7×10-6,δEu变化范围为0.54261.7×10-6,δEu变化范围为0.542.68,δCe变化范围为0.822.68,δCe变化范围为0.820.97,其对应的矿石ΣREE范围为77.95×10-60.97,其对应的矿石ΣREE范围为77.95×10-6243.2×10-6,δEu=0.52243.2×10-6,δEu=0.522.85,δCe=0.892.85,δCe=0.890.96;花岗岩的ΣREE含量变化范围较窄(69.42×10-60.96;花岗岩的ΣREE含量变化范围较窄(69.42×10-6152.8×10-6),具有强负Eu异常(δEu=0.20152.8×10-6),具有强负Eu异常(δEu=0.200.36)和弱正Ce异常(δCe=1.010.36)和弱正Ce异常(δCe=1.011.15)特征,其对应的矿石ΣREE=54.04×10-61.15)特征,其对应的矿石ΣREE=54.04×10-678.31×10-6,δEu=0.3478.31×10-6,δEu=0.340.76,δCe=0.950.76,δCe=0.951.01。可见不同类型矿化的稀土含量及相关参数特征与对应的赋矿围岩极为相似,暗示不同类型矿化成矿流体中稀土可能来自对应的赋矿围岩。此外,简单夕卡岩及其相关矿石的稀土元素特征与海相火山喷流沉积岩类似,而复杂夕卡岩及其相关矿石的稀土元素特征具有海相火山喷流沉积与花岗岩叠加改造的双重特征,进一步说明老君山锡多金属成矿区内锡多金属的矿化存在多种成矿作用共同影响的痕迹。  相似文献   

11.
黔东北-渝东南一带分布有大量的萤石矿床(点),这些矿床(点)主要分布在北东向区域性断裂两盘的奥陶系下统桐梓组和红花园组灰岩中NW、NNW向张性断裂内,矿体呈脉状或透镜状产出,深部至奥陶系下统桐梓组逐渐尖灭,关于该区萤石矿成因及物质来源长期存在较大争议。金亮萤石矿床是黔东北沿河地区代表性小型萤石矿床,本文对该矿床中萤石开展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萤石ΣREE为67.4×10-6~90.55×10-6,LREE/HREE值为43.98~78.78,δEu值为77.07~94.71,δCe值为0.39~0.42。矿床萤石稀土分布模式呈明显右倾曲线,为轻稀土相对富集型,以Eu正异常和Ce负异常明显为特征。结合矿床地质特征,认为该萤石矿床为热液成因的产物,萤石为同源同期热液流体在氧化环境成矿。萤石成矿作用与沉积岩关系密切,其中成矿物质Ca主要来源于下奥陶统红花园组灰岩,可能部分来源于深部碳酸盐岩,而成矿物质F主要来源于深部上震旦统陡山沱组至下寒武统明心寺组高氟地层。  相似文献   

12.
阜新萤石成矿区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阜新萤石成矿机制,对其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阜新地区萤石矿赋存于早二叠世、晚三叠世和晚侏罗世花岗岩中。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所有萤石均具有弱的Ce负异常,其稀土配分模式存在3种类型:Eu明显亏损型、Eu弱亏损型和Eu富集型。萤石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并不随围岩中的稀土元素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晚期侵入的花岗岩富集轻稀土元素。从成矿早期到成矿晚期,萤石的稀土元素配分型式从Eu明显亏损型向富集型演化,稀土元素总量逐渐降低。赋存于早二叠世和晚三叠世花岗岩中萤石矿流体包裹体中SO42-含量及液相成分还原参数指标指示,成矿流体由还原条件向氧化条件转变,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赋矿花岗岩。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豫西合峪—车村地区30余个萤石矿床的地质矿产、勘查地球化学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区内萤石矿床类型、空间分布及地球化学特征,探究矿床成因和物质来源。合峪—车村地区萤石矿类型主要为单一型,矿床分布于燕山期花岗岩及其外接触带的断裂带上;合峪岩体形成年龄为124.7~148.2 Ma,太山庙岩体形成年龄为115~123.1 Ma,萤石成矿年龄为120~126.8 Ma,说明成矿作用发生在合峪岩体侵入末期、太山庙岩体侵入早期。成矿流体属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的NaCl-H2O体系,指示区内矿床为中低温浅成热液型萤石矿床。区内萤石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可分为略微左倾型、平坦型及右倾型3类,以右倾型为主,且右倾型萤石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燕山期花岗岩相似,二者均表现为强Eu负异常和弱Ce负异常,说明燕山期花岗岩对萤石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来源。成矿元素F可能主要来源于合峪岩体和太山庙岩体,成矿元素Ca部分来源于花岗岩围岩。  相似文献   

14.
热液矿床中萤石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萤石是许多热液矿床中重要的脉石矿物,其稀土元素含量及相关参数(如∑REE、LREE/HREE、Eu/Eu*、Ce/Ce*、Y/La、Tb/Ca-Tb/La图解等),能为揭示成矿流体性质、来源与演化,建立成矿模式,评价区域成矿潜力等提供重要信息。然而,随着微区分析技术的日趋成熟,原位实测数据显示,萤石中微量元素(包括稀土元素)的分配在显微尺度上可能具有不均一性,致使依据萤石溶液法获得的稀土元素含量所反映地质信息的可靠性受到质疑。因此,在应用萤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探讨相关地质问题前,有必要加强萤石微观结构的观察和配套的流体包裹体以及相关同位素组成分析。本文在综述萤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影响萤石稀土元素不均一分配的主要机制,以期为萤石稀土元素在热液矿床成因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胡老庄萤石矿位于豫西南萤石成矿带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本文通过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探讨该矿床成矿等方面的问题。研究发现:所有矿石和围岩样品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均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两者具有相同的物质来源,暗示成矿流体对花岗岩进行了淋滤和萃取,萤石中的稀土特征继承了围岩的稀土特征;萤石样品的δEu和δCe均具有中等到弱的负异常,表明矿床在沉淀时成矿流体处于还原环境,且结晶温度较低(200~250℃),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且有部分地表流体淋滤风化花岗岩中的成矿物质参与成矿;萤石矿Y/Ho-La/Ho关系图显示,萤石矿石的样品主要呈现出近水平分布区,部分样品表现出负相关特征,表明区内萤石矿主要以重结晶作用为主兼有少部分元素迁移形式形成。  相似文献   

16.
书楼丘矿床是粤北长江铀矿集区内典型铀矿床之一。为揭示书楼丘矿床铀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的来源,文章系统研究了成矿期脉石矿物(方解石、萤石和黄铁矿)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期黄铁矿微量元素比值(Nb/Ta值和Zr/Hf值)特征及其相关性分析表明成矿流体来源于深部,且在成矿过程中受到外源流体的混入;成矿期紫黑色萤石稀土元素特征表明书楼丘矿床成矿流体部分继承了富铀花岗岩体;方解石和萤石的La/Ho-Y/Ho图解表明,形成书楼丘矿床的成矿流体源于同一流体体系;成矿期方解石具有比较稳定的碳同位素组成和较高的δ18OPDB值,其δ13CPDB值平均为-7.4‰,δ18OPDB值平均为-17.68‰,明显表现出地幔来源的特点,但在成矿过程中可能发生了较强的水岩交换作用或有大气降水的混入;成矿期黄铁矿Pb同位素比值和HolmesHoutermans图解反映出成矿流体中的铅来源于富铀的地质体,富铀岩体为铀成矿提供矿质。结合前人研究结果认为,幔源富铀成矿流体从...  相似文献   

17.
刘道荣 《地质与勘探》2023,59(2):211-222
中国萤石资源丰富,矿床数量众多,但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在总结现有萤石矿床分类基础上,以成矿热液来源为依据,将单一型萤石矿床划分为岩浆期后热液型、火山-次火山热液型及热卤水型3种,并介绍了各类萤石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结合已有文献资料,总结归纳各类型萤石矿床的稀土元素组成特征,探讨了成矿热液演化过程。岩浆期后热液型矿床萤石具有较高的稀土总量(∑REE均值约70×10-6)、较显著的铕负异常(δEu峰值在0.6~0.7)和较小的Y/Ho比值(主要变化范围30~65);火山-次火山热液型矿床萤石稀土总量与岩浆期后热液型接近,但具有显著的铕负异常或弱-中等的铕正异常(δEu峰值分别在0.1~0.2和1.1~1.2)和较小的Y/Ho比值(集中在40~50);热卤水型矿床萤石具有较低的稀土总量、显著的铕正异常(平均δEu>2)及较大的Y/Ho比值(均值约83)。与岩浆期后热液型和火山-次火山热液型矿床相比,热卤水型矿床的成矿流体可能经历了更复杂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位于广西右江盆地北东侧的丹池成矿带是中国南方重要的有色金属矿集区,箭猪坡矿床是其南段五圩矿田中规模最大、成矿特征最具代表性的大型铅-锌-锑多金属矿床,由长期开采的脉状铅-锌-锑矿体和新发现的似层状锡多金属矿体组成。通过闪锌矿的微量、稀土元素和氢-氧同位素分析,对比研究2类矿体成矿特征的差异,进一步探讨成矿流体来源及矿床成因类型。分析结果显示:箭猪坡矿床不同类型矿体中闪锌矿均相对富集Fe、Cu、Pb、Sn、Sb,亏损Ga、Ge、Co、Ni,与典型的岩浆热液型矿床相似。同时,似层状矿体中稀土元素总量(∑REE=12.80×10-6~44.31×10-6)高于脉状矿体(∑REE=3.34×10-6),具有明显的轻、重稀土元素分馏和Eu亏损。闪锌矿氢-氧同位素分析结果中,脉状矿体δD=-81.8‰~-69.2‰,δ18O=2.1‰~-5.2‰;似层状矿体δD=-109.4‰~-75.2‰,δ18O=-4.0‰~-4.0‰,指示2类矿体的成矿流体为岩浆热液与大气降水不同比例的混合流体。以...  相似文献   

19.
江西相山铀矿田西部地区实施的铀矿科学深钻3号孔在深部–700 m发现大量铅锌银多金属矿化脉,垂向上呈"上铀下多金属"的分布特征。本文对深部多金属矿化主成矿阶段的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进行了流体包裹体He和Ar同位素组成测定,结果表明,相山深部多金属矿化主成矿阶段的黄铁矿、闪锌矿和方铅矿具有较一致的He、Ar同位素组成,矿物内流体包裹体的~3He含量范围为4.55×10–14~1560×10–14 cm^3·STP/g,~4He含量范围为1.05×10–7~525×10–7 cm^3·STP/g,~3 He/~4He为2.98×10–7~4.96×10–7,即0.21~0.35 Ra,介于地壳(0.01~0.05 Ra)和饱和大气水(1 Ra)之间,明显低于地幔的~3 He/~4He值(6~9 Ra),40Ar浓度为0.969×10–7~157×10–7 cm^3·STP/g,40Ar/36Ar值为303.7~573.9,略高于饱和大气水的Ar同位素组成,结合矿石和蚀变岩石中Li元素富集特征,本文认为相山西部地区深部多金属成矿流体以地壳流体和大气降水为主,成矿流体富Li元素是He同位素明显高于地壳的原因,可能存在少量幔源流体的加入。另外,通过对比前人研究的该地区铀矿化矿石中黄铁矿He-Ar同位素组成,并结合前人对该地区幔源组分明显参与铀成矿的认识,本文认为多金属矿化和铀矿化成矿流体可能并非同一来源。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滇西小龙河锡矿床和来利山锡矿床的成矿流体演化特征和矿床成因,采用等离子质谱法(ICP-MS)对2个矿床中的脉石矿物萤石和方解石进行了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小龙河矿床萤石的稀土元素总量(ΣREE)为12.86×10-6~2275.96×10-6,具有弱的负Ce异常和强的负Eu异常,相对富集Rb、Th、U、Pr、Nd和Sm等元素。来利山矿床方解石的ΣREE值低,为3.18×10-6~29.16×10-6,具有弱的负Ce异常,相对富集Rb、Ba、Th、U、Sr和Eu等元素。2个矿床的Y/HoLa/Ho图解和Tb/Ca-Tb/La图解指示萤石和方解石均为热液成因。小龙河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随着成矿流体的演化,后期明显带有沉积地层物质加入,而来利山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围岩地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