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黔西南晴隆锑矿区萤石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与辉锑矿共生萤石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所有萤石均具有Ce负异常,其稀土配分模式存在3种类型:Eu弱亏损型、Eu正常型、Eu富集型。从成矿早期至晚期,萤石的稀土配分从Eu弱亏损型向富集型演化,稀土总量逐渐降低,并由中稀土富集向轻稀土富集演化。成矿流体可能主要属于盆地流体,具有十分低的稀土总量,在成矿作用过程中,成矿流体由早期的还原条件转化为晚期的氮化条件,由中稀土富集向轻稀土富集演化。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上库力地区萤石矿石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该地区萤石矿的微量元素表现为亏损Ti、Zr、Nb、Th,富集U、Sr、Sm,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萤石矿床形成过程中源区的相似性。萤石矿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配分模式分为轻稀土富集型及轻稀土亏损型,二者含量萤石的稀土元素总量差别较为明显,且与围岩分配模式大体一致。Eu既有正异常也有负异常,反映成矿流体既有氧化环境又有还原环境;Ce表现为弱的负异常,一定程度上反应该地区萤石成矿流体演化的一致性。综合分析研究表明,上库力地区萤石矿成因类型为为中低温热液充填型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为同源。  相似文献   

3.
苏莫查干敖包萤石矿床是位于内蒙古四子王旗北部的一个世界级单一萤石矿床,产出于早二叠世大石寨组火山-沉积岩与早白垩世卫境花岗岩体的外接触带上.萤石的成矿作用分为早、晚2期,早期的萤石主要是纹层状、条带状和细晶块状萤石,晚期的萤石主要呈伟晶状、混合伟晶状;而含硫化物的纹层状、细晶块状萤石含量少且分布局限.不同类型萤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可以分为3类:A类是早期萤石,其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表现为略呈轻稀土元素富集的特点,配分曲线近于平坦,没有Eu异常.B类萤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不具有普遍性,在其配分曲线中自Tb-Er呈现顶背式突起(roof-like),并具有明显的Eu正异常,主要为含硫化物的纹层状、细晶块状矿石;C类是晚期萤石,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表现为重稀土元素富集的特点,既有Eu正异常,又有Eu负异常.A类萤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代表了萤石成矿作用的早期热液活动的特征,稀土元素在成矿流体中主要以吸附作用存在和运移,成矿流体主要是岩浆来源的高温、高盐度流体,成矿流体与大石寨组流纹岩、流纹质凝灰岩和大理岩的水岩反应是导致萤石从成矿流体中沉淀的主要机制;C类萤石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反映了成矿流体经历了较为长期的演化和分异,稀土元素在流体中主要以络离子形式存在和运移,其成矿流体低温、低盐度,有大气降水的加入,指示该阶段萤石从热液中沉淀结晶的主要机制是2种不同端员流体的混合,即岩浆来源的高盐度、高温流体和以大气降水为主要来源的低温、低盐度流体的混合;B类萤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反映了一次高含硫化物的局部热液事件,在萤石的成矿作用中不具有普遍意义,稀土元素在流体中是以络离子形式存在和运移的.微量元素研究表明各期次萤石的微量元素变化相似,都具有高的Ni含量,指示成矿物质源区的一致性.在Tb/La-Tb/Ca图解中,所有样品都分布在热液萤石区域,指示矿床属于岩浆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深入的认识东昆仑山脉岩浆作用和构造演化历史,本文采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LA-ICP-MS)方法对东昆仑山脉中部和东部不同时代的花岗类岩石中锆石进行了系统的微量元素分析。东昆仑山脉晚志留世二长花岗岩和晚二叠世、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花岗岩中绝大多数锆石Th/U0.5,锆石的球粒陨石标准化REE配分曲线均为HREE相对于MREE和LREE富集,并且具有Ce正异常和Eu负异常,为典型的岩浆锆石。晚志留世二长花岗岩和晚二叠世、晚三叠世花岗岩锆石具有低的Ce正异常,高的Eu负异常;早侏罗世花岗岩锆石则具有高的Ce正异常,高Nb、Ta含量,低Eu负异常;晚二叠世花岗岩锆石还具有高∑REE、Y、Th、U含量;而晚三叠世花岗岩锆石则在所有样品中具有最高的Hf含量,是演化程度高的岩浆产物。除此之外,晚志留世、晚二叠世、晚三叠世和早侏罗世样品中部分锆石呈现LREE富集,说明它们在岩浆晚期可能遭受LREE富集热液的改造。根据锆石Ti温度计,计算出所有样品的结晶温度小于800℃,说明它们很有可能形成于富集流体的俯冲带环境。结合前人研究资料和所分析锆石的U-Pb年龄数据,对东昆仑山脉中古-中生代多期的构造-岩浆事件提供了新的约束:(1)晚志留世二长花岗岩的形成可能与一个小型洋盆的俯冲作用有关,其岩浆源区是地壳浅部的沉积基底;(2)晚二叠世花岗岩可能是在古特提斯洋向北俯冲过程中由于幔源岩浆使浅层地壳发生熔融形成;(3)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花岗岩在羌塘和昆仑-柴达木同碰撞过程形成。  相似文献   

5.
赣南地区萤石资源丰富, 坎田萤石矿位于赣南地区的兴国—宁都萤石成矿带上, 矿体赋存于晚侏罗世黑云母花岗岩内。本文结合研究区的区域地质背景, 对江西宁都坎田萤石矿床的萤石及围岩进行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以探讨坎田萤石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和矿床成因。其研究结果表明, 萤石的稀土元素总量为34.11×10–6~78.12×10–6, 属于轻稀土富集型, 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形态基本一致; 围岩的稀土元素总量为94.14×10–6~175.72×10–6, 其配分模式与萤石具有相似同步性, 且萤石与围岩具有相近的Sm/Nd比值, 均表明萤石的成矿流体来源与围岩密切相关。结合前人在赣南地区对萤石气液包裹体进行氢氧同位素特征的研究, 认为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 成矿物质Ca和F元素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对燕山早期的黑云母花岗岩的淋滤和萃取。通过研究区的地质背景、萤石的强烈负Eu异常特征以及Tb/Ca-Tb/La关系图, 认为研究区萤石矿属于还原环境下的中低温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床。  相似文献   

6.
张厝萤石矿是福建邵武地区典型萤石矿床之一, 萤石矿体赋存于晚侏罗世似斑(少斑)中细粒(细粒)正长花岗岩的断裂构造中, 矿体产状严格受断裂控制。本文对萤石矿石及围岩的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 亏损高场强元素Nb、Zr及大离子亲石元素Sr、Ba, 富集高场强元素U、Hf、Ti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萤石和围岩稀土配分曲线具有相似同步性, 因此认为研究区萤石的成矿物质来源是相同的, 物源具有相似性。萤石矿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为右倾的轻稀土富集型, Eu处出现一个明显“V”形, 表现为负Eu异常、Ce弱正异常, 表明其形成于还原环境中。通过Tb/Ca-Tb/La关系图分析, 说明该萤石矿为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床。综合分析, 认为该萤石矿的成矿物质F和Ca主要来源于热液对围岩的淋滤和萃取, 成矿热液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  相似文献   

7.
笔者总结了福建余朋—南口地区火把山萤石矿床的地质特征, 并通过萤石的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探讨了矿床的成因及成矿物质、流体来源。萤石矿石的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结果显示: 火把山萤石呈中等Eu负异常及弱Ce异常, 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有轻稀土富集型及轻稀土弱亏损的平缓型等两种曲线型式。根据萤石矿石特征、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等特征及Y/Ho-La/Ho图解, 可知萤石存在至少三期成矿地质作用。依据M?ller的Tb/La-Tb/Ca成因判别图解, 结合常口萤石矿床的萤石及围岩的稀土元素特征, 认为火把山萤石成矿流体一方面与常口大型萤石矿床受同一成矿流体场控制, 并在有利的部位富集成矿; 另一方面, 成矿热液流体流经下峰岩组发生了淋滤、萃取、交换作用, 形成了不同地球化学特征的另一成矿期次的萤石。综合分析认为, 火把山萤石矿床为受断裂控制的大气降水成因的中低温热液充填矿床。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嘉荫连珠山金矿床成岩成矿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珠山矿床位于小兴安岭北麓,是一个产于花岗岩内部断裂体系的蚀变岩型金矿床。为了限定其成矿时代与成矿地质背景,本文对其赋矿围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石英闪长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和绢云母40Ar/39Ar年代学的系统研究。定年结果表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时代为中三叠世(243.7±1.3Ma,MSWD=0.77,n=12),岩浆上侵过程中受到早古生代(474~438Ma)和中二叠世(267~261Ma)的岩浆混染,而石英闪长岩形成于晚三叠世(215.3±1.3Ma,MSWD=0.35,n=17);黄铁绢英岩化矿石中的绢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194.2±2.0Ma,指示为早侏罗世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连珠山侵入岩为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具有I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属性;轻稀土元素富集,相对亏损重稀土元素,且具有弱的负Eu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结合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地区已有年代学资料和区域构造演化特征,认为其成矿地质背景为兴蒙造山晚期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转换期,或成矿发生在兴蒙造山期后的伸展阶段。  相似文献   

9.
黔东北沿河大竹园萤石矿赋存于下奥陶统桐梓组及红花园组碳酸盐岩内,受NW向断裂构造控制。该类萤石矿床在黔东北及渝东南一带广泛分布。本文对该萤石矿床的萤石单矿物及围岩进行了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萤石的微量元素仅Pb、Zn、Co、Ni等元素含量相对较高,Rb、Sr、Ta、Zr、Nb、V、Cr、U、Th、Hf等元素含量仅为地壳值的0.01~0.05倍。稀土元素含量很低(∑REE=2.35×10–6~4.80×10–6),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HREE=3.12~6.33),具有Eu正、负异常(δEu=0.59~1.59)和Ce负异常(δCe=0.80~0.96)。萤石与赋矿围岩具有相近的微量元素配分型式,均明显亏损Nb、Zr、Hf等元素,富集Ba、U、Sr等元素。萤石与赋矿碳酸盐岩都具有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明显右倾的REE配分型式。综合分析认为该萤石矿的成矿物质Ca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岩围岩;而碳酸盐岩围岩的F元素含量很低,结合萤石的微量元素及δEu、δCe值特征,暗示形成萤石的成矿流体经过了深部演化,成矿物质F可能主要来自深部富F地层。  相似文献   

10.
在东昆仑东段都兰县沟里乡战红山地区开展1∶2.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时,新填绘出一套早三叠世火山岩地层,主要为一套酸性火山岩局部夹灰岩组合,具海相喷发特点。火山岩主量元素显示为弱过铝质中钾-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Eu中等负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Th富集,高场强元素Ti、Nb、Ta等亏损,构造环境显示具有岛弧火山岩特征。通过LA-ICP-MS方法获得流纹岩锆石U-Pb年龄为244.1±1.8 Ma,认为该套火山岩形成于早三叠世。结合东昆仑区域构造演化,认为战红山地区酸性火山岩地层是与东昆仑东段同时期大规模岛弧型花岗岩配套的弧火山岩,为早三叠世阿尼玛卿古特提斯洋向北俯冲阶段岩浆活动的产物,是继东昆仑中段晚二叠世大灶火沟组的发现与建组之后,在东昆仑地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存在火山活动的又一力证。  相似文献   

11.
晴隆锑矿床中萤石的稀土元素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黔西南晴隆锑矿床中萤石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表明不同颜色、不同矿物组合的萤石的稀土元素含量变化较大,但具有固定的REE分配模式,以明显的负Ce异常、富MREE、分配曲线相对平缓为特征;这种配分模式主要是受其晶体化学因素的控制,而与溶液中REE络合物的稳定性关系不大。萤石的稀土元素组成与其矿物共生组合关系不大,但与其颜色关系较密切。萤石的Ce、Eu异常主要是受氧逸度的控制,流体源区的氧逸度较高,矿物沉淀场所的氧逸度相对较低,从而导致该矿中萤石呈明显的负Ce异常,或正或负的Eu异常。晴隆锑矿床形成于开放体系条件下,水/岩反应很可能是导致萤石发生沉淀的主要机制。萤石中的Ca部分来自茅口组灰岩,部分来自大厂层玄武岩;而矿化剂F可能主要来自外部。  相似文献   

12.
义县萤石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辽西义县萤石矿床的成矿机理及成矿流体来源,文章对矿区萤石稀土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种类型的萤石为同源不同阶段的产物,从成矿早期至晚期,LREE逐渐减少,Ce负异常由弱变强,Eu则均显明显的正异常;矿床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中侏罗世髫髻山旋回岩浆热液;成矿过程为岩浆热液与围岩(主要为白云质灰岩和灰岩)的相互作用,并有天水的混入;成矿环境相对氧化。  相似文献   

13.
浙西北萧山—诸暨地区晚侏罗世末期花岗(石英)闪长岩与早白垩世末期(辉石)闪长岩具有以下地球化学特征:低硅、贫碱、富钙镁铁,弱负铕异常,稀土配分曲线右倾,富集K,Rb,Ba,Th,U等,亏损Nb,Ta等,Sr,Ti亏损不明显。晚侏罗世末期花岗岩与早白垩世末期花岗(斑)岩均具有高硅、富碱、贫钙镁,强负铕异常的特征;晚侏罗世侵入岩具"V"型稀土配分曲线,强富集K,Rb,Th,U等,相对富集Nb,Ta,强亏损Ba,Sr,Ti等特征;早白垩世侵入岩具右倾稀土配分曲线,富集K,Rb,Th,U等,亏损Nb,Ta,Sr,Ti,Ba不亏损等特征。岩石构造地球化学图解分析表明,晚侏罗世末期I-A型花岗岩类成岩构造环境具有从俯冲挤压碰撞作用向后碰撞或后造山作用演化的特征;早白垩世末期(高分异)I型花岗岩类岩石主要与火山-次火山喷发-侵入作用关系密切,成岩构造环境主要与区域伸展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In order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a-floor exhalative sedimentary and magmatic hydrothermal superimposition on the Bainiuchang polymetallic deposit, the REE compositions of the granites, host-rocks and ores have been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by ICP-MS. As viewed from their REE compositions, the granites show obvious negative Eu anomalies and weak negative Ce anomalies. According to their REE characteristics, the host-rocks were derived partly from sea-floor exhalative sediments. In terms of their REE compositions, the ore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ne group, of which th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Baiyang segment relatively far away from the Bozhushan granite batholith, possesses positive Eu anomalies or no Eu anomaly and negative Ce anomalies, indicating that ore-forming hydrothermal fluid was relatively reductive and its temperature was higher than 250 ℃. Furthermore, the coinstantaneous presence of positive Eu anomalies and negative Ce anomalies indicate that the convective mixing of a little amount of seawater with hydrothermal fluid had happened while ores were precipitated on ancient sea floor. The other group, of which the samples were mainly collected from the Chuanxindong and Duimenshan segments near the Bozhushan granite batholith, has similar chondrite-monalized REE distribution patterns to those of the magmatic rocks. But as a whole, the REE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groups change gradually starting from the Bozhushan granite batholith. Based on the RE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anites, host-rocks and ore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ore-forming metals seem to have come from several different sources.  相似文献   

15.
高永宝  李文渊  李侃  钱兵 《矿床地质》2017,36(2):463-482
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北缘,为典型的大陆边缘增生造山带,经历了漫长的古生代—早中生代增生造山过程,其中以早中生代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最为发育。文章系统总结了区内早中生代侵入岩分布及成因,对与其相关矿床地质、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了祁漫塔格地区早中生代大陆地壳增生过程中的壳幔混合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的关联。研究结果认为,中二叠世—早三叠世以俯冲阶段的侧向增生为主,中-晚三叠世以碰撞-后碰撞阶段的垂向增生为主,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主要为中-晚三叠世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花岗斑岩等,以I型、A型花岗岩为主,且多见暗色包体,Sr-Nd-Hf同位素组成表明其源于古陆壳物质的重熔,有地幔物质的参与,由地幔底侵古老陆壳,幔源基性岩浆与壳源花岗质岩浆发生不同程度混合作用而形成。与该时期岩浆活动关系密切的主要为斑岩型铜钼矿床、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层控矽卡岩型铅锌矿床、与碱性花岗岩有关稀有金属矿化等。成矿时代集中于248~210 Ma,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成矿物质具有壳幔混合来源,区内中-晚三叠世大陆垂向增生过程中的壳-幔岩浆混合作用为区域大规模金属成矿提供大量热能、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由早期(伟晶、巨晶)斑状二长花岗岩、中期(细粒)花岗岩和晚期花岗(斑)岩脉组成的马鞍山杂岩体的成因, 采用SHRIMP和LA-ICP-MS锆石U-Pb法厘定其侵入时代, 年龄显示伟晶斑状二长花岗岩为132.2±1.6 Ma, 巨晶斑状二长花岗岩为127. 7±1.2 Ma, 细粒花岗岩为128.3±1.1 Ma, 花岗斑岩脉为127.4±1.8 Ma.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岩体从早到晚具有从钾玄岩系列向高钾钙碱系列演变特征, 分异演化程度逐渐变高; 斑状二长花岗岩具有高REE含量, 轻重稀土分异较为明显, 具较强负铕异常和弱右倾的配分曲线特征, 富集K、Th、U、Rb等元素, 弱亏损Ba、Sr、P、Nb、Ta、Ti等元素; 细粒花岗岩及花岗(斑)岩脉具有较低REE含量, 轻重稀土分异不明显, 具强负铕异常和"V"型配分曲线特征, 富集K、Th、U、Rb等元素, 强亏损Ba、Sr、P、Nb、Ti等元素.马鞍山岩体为浙西北-皖南地区早白垩世俯冲造山后陆内拉张作用环境下下地壳部分熔融的同源岩浆侵位结晶分异作用形成的产物, 具有高分异I型花岗岩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对揭西灰寨剖面上三叠统小水组和惠州黄洞剖面下侏罗统金鸡组采集的泥岩和砂岩样品进行了全岩分析和ICP-MS微量、稀土元素测试和矿物成分分析,根据元素含量及其比值的变化,提出了粤东揭西地区晚三叠世小水组和惠州地区早侏罗世金鸡组水体整体为还原、厌氧环境,以干燥炎热气候为主。小水组w(∑REE)较大,轻稀土富集(LREE/HREE为10.86和15.63),重稀土较稳定(w(∑HREE) 为6.09×10-6和7.99×10-6),Eu负异常(δEu为0.67和0.87);金鸡组轻稀土富集(LREE/HREE=7.29~10.03),重稀土较稳定(w(∑HREE)为(15.39~19.72)×10-6),Eu负异常(δEu=0.59~0.65)。泥岩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图和源岩判别图解显示,小水组和金鸡组源岩来自上地壳的沉积岩、花岗岩和玄武岩,小水组下部样品沉积物源岩较上部要深,金鸡组上部沉积物源岩较中下部要深。Dickinson图解、K2O/Na2O-w(SiO2)、Zr-Th、La-Th-Sc、Th-Co-Zr/10判别图解和稀土元素特征值显示,晚三叠世揭西地区的构造背景为弧后伸展盆地,有被动大陆边缘特性,但也有大陆岛弧(由安第斯大陆边缘弧转变而来)的特性,其物源来自火山弧造山带。早侏罗世黄洞地区为弧后挤压盆地,具有被动陆缘特性,沉积物物源来自于切割的岩浆弧。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奥陶系、三叠系和侏罗系泥岩的稀土元素丰度。不同时代泥岩都表现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含量均一和具有Eu负异常特征;但它们∑LREE/∑HREE、LaN/YbN、(La/Yb)UCC、Eu/Eu和Ce/Ce等参数则显示这些泥岩形成时的物源和环境有差别。奥陶纪时,研究区处于相对稳定的沉积环境,物源为成熟度高的大陆上地壳;二叠纪到三叠纪构造-火山活动强烈,部分沉积物来自火山岩的风化;侏罗纪塔北隆起区则进入稳定构造沉降阶段。这一差别对认识塔里木盆地及周边造山带形成演化研究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敖包吐萤石矿床是内蒙古北部苏莫查干地区单一萤石矿集区中的一个代表性矿床,产于早二叠世大石寨组火山-沉积岩与早白垩世敖包吐花岗岩的接触带上。文章通过分析该矿床岩、矿石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揭示出萤石的成矿作用可分为2个阶段,即交代作用和充填作用。交代作用过程中大石寨组的结晶灰岩可能为萤石的形成提供了部分Ca来源,萤石矿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海水基本类似,具有Ce负异常;成矿作用后期主要表现为充填作用,形成颗粒粗大的萤石,表现为重稀土元素富集的特征,并随着萤石的沉淀析出,稀土元素总量逐渐下降,反映出成矿流体经历了较长期的演化过程。各地层单元、花岗岩体和萤石矿石的Sr、Nd、Pb同位素研究表明,萤石的放射性同位素组成具有壳、幔源混合的特点,成矿物质来源具有多源性。早白垩世敖包吐花岗岩可能是萤石中F的主要来源,而大石寨组的结晶灰岩则可能提供了Ca。另外,Pb、Nd同位素的极大不均一性,有可能是成矿流体在运移过程中对艾力格庙群放射性组分的选择性吸收的结果。萤石成矿作用与钾玄岩的时空关系暗示了萤石的成矿过程可能是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和下地壳的置换地质事件的结果。在构造转型的过程中,燕山中期富碱的酸性花岗岩浆的活动分异出富含F的成矿流体,与幔源流体混合,沿区域重新活化的深大断裂和大石寨组的层间破碎带上升,交代其间的灰岩透镜体,从而形成敖包吐中型萤石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