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蒙古国伊罗河铁矿床属于华力西晚期形成的接触交代型铁矿床,探获资源量近10×108t,矿床平均品位>50%,外围有多个探明铁矿产地及找矿远景区,周边潜在资源量30×108~40×108t。为探讨该区域接触交代型铁矿床的成矿地质规律,本文从伊罗河铁矿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作用分析入手,以其东矿段Ⅰ号矿体为例详细论述矿体形态、规模、产状、赋矿岩性特征,通过矿石样品测试分析阐述矿物组成特征、化学成分、矿石结构构造、磁铁矿粒度及成矿阶段等,初步总结了矿床成因和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
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电子探针、单晶X射线衍射和拉曼光谱等方法,深入分析了尼日利亚锌尖晶石的常规宝石学特征、化学成分、晶体结构以及包裹体特征。尼日利亚锌尖晶石呈完好的八面体晶形,强玻璃光泽、半透明,相对密度为4.48~4.61,折射率为1.792~1.794,紫外荧光灯下呈惰性。通过电子探针测试,计算其化学式为Zn(0.87~0.92)Fe(0.06~0.07)Al(1.98~2.01)O4。单晶X射线衍射揭示其为立方晶系、空间群Fd3m,晶胞参数a=8.089(2)Å,四面体键长T—O=1.953(4)Å,八面体键长M—O=1.912 9(19)Å。锌尖晶石的特征拉曼吸收峰位于418 cm-1和659 cm-1,分别对应Eg模式、高频T2g(3)模式。包裹体研究显示锌尖晶石含有多种矿物包体,包括闪锌矿、钠长石、白云母、石英、绿柱石、锆石和硅铍石,结合前人研究认为尼日利亚锌尖晶石形成于富Li、Cs、Rb、Be和Ta等元素的花岗伟晶岩中。  相似文献   

3.
刘学龙  李文昌  尹光侯  张娜 《岩石学报》2013,29(9):3049-3064
普朗斑岩型铜矿床位于西南三江构造火成岩带义敦岛弧南端,是晚三叠世甘孜-理塘洋壳向德格-中甸陆块俯冲的产物,是我国近年来印支期新发现的超大型铜多金属矿床。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斑岩体的岩石类型主要为石英闪长玢岩和石英二长斑岩,通过系统的锆石U-Pb测年方法获得,含矿石英闪长玢岩的形成年龄为219.6±3.5Ma,石英二长斑岩的形成年龄为212.8±1.9Ma。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SiO2含量为61.99%~70.58%,Al2O3含量为10.84%~14.96%,MgO含量为1.5%~3.96%,A/CNK值为0.80~1.08,为准铝质-弱过铝质。岩石轻稀土较富集,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Yb)N=11.41~16.48),δEu(0.76~0.9)值无明显异常。微量元素表现出具较高的Sr(244×10-6~845×10-6)、Ba(543×10-6~2237×10-6)含量,Y、Yb含量较低(Y=6.83×10-6~17.65×10-6,Yb=0.97×10-6~1.09×10-6)指示岩石类型为造山带钙碱性花岗岩系列,具I型花岗岩的特点。利用黑云母和角闪石地质温压计估算出岩浆的结晶温度为750~800℃,岩体侵位的压力为0.77×108~0.9×108 Pa,相应的岩体侵位深度在2.55~2.97km,氧逸度为10-9~10-12bar,反映了成矿斑岩体形成于高温、高氧逸度的环境,岩浆侵位具浅成-超浅成侵位的特点。结合本区岩石地球化学、矿物学及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推测普朗成矿斑岩体深部仍存在类似的斑岩型Cu(Au)矿化,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4.
河南密玉是我国重要的玉石品种,属于显晶质石英岩。前人对于河南省新密市的密玉玉石矿床进行了系统的地质学研究,但其宝石学特征和颜色成因仍存在争议。文章综合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河南密玉中的绿色系列样品进行了常规宝石学测试、红外光谱测试、紫外-可见光光谱测试、拉曼测试以及电子探针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密玉为结晶度较好的石英岩,主要矿物成分为α-石英,次要矿物有白云母、赤铁矿、石墨、金红石、电气石等;具有花岗变晶结构和显微细粒变晶结构;紫外-可见光光谱中可见明显的Cr3+特征吸收峰;密玉的绿色与含铬白云母有关,而含铬白云母的绿色则是由于其所含的微量元素Cr、V、Ni等致色元素引起的,绿色越深,Cr、Ni、V含量越高;随着Fe3+含量增加,样品的黄色调越明显。  相似文献   

5.
龙楚 《岩石矿物学杂志》2014,33(S2):147-154
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充填红宝石内外部的充填特征、次生玻璃的形态,结合在Diamond ViewTM荧光成像仪下观察红宝石基底及次生玻璃体的发光情况,对红宝石中玻璃质材料充填的"量"进行了判断.将红宝石的充填程度分为轻微充填、中度充填、明显充填3等,建议对应定名为红宝石(备注可见轻微充填现象)、红宝石(备注可见中度充填现象)、充填处理红宝石.  相似文献   

6.
湖相碳酸盐岩是一种分布极其广泛的陆相碳酸盐岩。中国湖相碳酸盐岩沉积始于二叠纪—三叠纪,经侏罗纪—白垩纪发展,鼎盛于古近纪,具有沉积时间跨度长、分布面积广的特征。碳酸盐岩发育方式多样,常以多个单层、薄夹层状、互层状、韵律沉积为主,也见以结核状或钙质微体化石等薄层赋存于泥岩、页岩等细粒碎屑岩中。湖相碳酸盐岩δ13C值介于-10.0×10-3~+10.0×10-3之间,多数为-5.0×10-3~+5.0×10-3,正负值均有。二叠系—三叠系δ13C发生负偏,侏罗系—白垩系先正向漂移随后负偏,古近系—新近系再次正偏,达最大值约+5.0×10-3。氧同位素δ18O值介于-20.0×10-3~+2.0×10-3之间,多数为-15.0×10-3~-0.0×10-3,几乎全部为负值。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碳酸盐岩δ18O值在-15.0×10-3~-3.0×10-3之间变化,古近系—新近系δ18O值明显正偏移,多数位于-10.0×10-3~0.0×10-3。中国湖相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相关性分析表明,δ13C与δ18O密切相关,且δ13C值多正值或轻微负值,指示湖泊为封闭型咸水—半咸水环境;δ13C和δ18O不相关,δ13C值为负值,指示湖泊为开放型淡水环境。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检测琥珀样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种琥珀与塑料混合在一起的样品,与波罗的海琥珀尤其是蜜蜡非常相像.送检的琥珀塑料混合体样品主要为抛光或者亚光的圆珠散珠或圆珠手串,颜色为黄色或黄白交加,透明至不透明,树脂光泽.本文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手段、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样品为琥珀与塑料的熔合体,其中黄色部分为波罗的海琥珀,白色部分为醇酸树脂.该琥珀塑料混合体的鉴别特征如下:黄色、白色部分有些界限截然,有些界限不明;黄色部分常见特征的回旋纹,高倍镜下观察常见密集的微小气泡群,折射率为1.54,紫外灯下具有黄绿色的荧光,红外光谱具有2 927、1 737、1 451、1 380、1 257、1 159、983 cm-1吸收峰,拉曼光谱具有1 655、1 453 cm-1拉曼峰;白色塑料部分生硬呆板,放大观察常见大个气泡散布,折射率为1.60,紫外灯下具有蓝色的荧光,红外光谱具有3 061、1 728、1 600、1 580、1 493、1 453、1 282、1 123、1 067、745、701 cm-1吸收峰,拉曼光谱具有1 735、1 607、1 460、1 048、1 011 cm-1拉曼峰.  相似文献   

8.
中新世是青藏高原隆升、增厚的重要时期,并且在这一时期内拉萨地块广泛发育碰撞后岩浆岩。本文对南拉萨地块米拉山地区的钙碱性钾质火山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Lu-Hf同位素和全岩主量、微量元素的测定与系统研究。米拉山中新世火山岩为粗面英安岩、英安岩和流纹岩(SiO2=59.89%~71.78%)。锆石U-Pb定年结果为16.1±0.2Ma~20.4±0.3Ma,表明其喷发时代为中新世。岩石具有较高的Al2O3含量(13.54%~16.31%),低MgO(0.46%~1.95%)、高Sr(388×10-6~804×10-6)、低Y(6.55×10-6~11.20×10-6)和Yb(0.70×10-6~1.07×10-6)的特征,具有较高的Sr/Y值(51~80)、低相容元素(Cr=4.26×10-6~32.53×10-6,Ni=4.16×10-6~25.75×10-6)和弱Eu负异常。岩石具有轻稀土元素和Rb、Th、U、K等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Nb、Ta、Ti亏损的特征。米拉山中新世火山岩显示出埃达克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可能来自于的镁铁质加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推测下地壳源区是石榴石角闪岩。锆石εHft)值为+2.2~+7.8,表明源区为新生地壳物质,有俯冲板片熔体加入。米拉山中新世火山岩的喷发时代与米拉山断裂活动时间一致,二者可能同为拉萨地块岩石圈拆沉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西秦岭印支期花岗岩类分布十分广泛,形成时代集中于248~234Ma和224~211Ma两个阶段.其中,夏河岩体(248~238Ma)和温泉岩体(223~216Ma)的部分样品被厘定为埃达克岩(Sr>400×10-6,Yb<2×10-6),指示陆壳厚度大于50km.本文对西秦岭同仁地区舍哈力吉岩体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岩石学、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研究.舍哈力吉岩体主要由石英二长岩组成,同时含有许多暗色镁铁质微粒包体(MME).寄主岩中发育少量的钾长石巨晶,并且部分巨晶具有环斑结构.舍哈力吉石英二长岩化学成分比较均一,而且也显示出类似埃达克岩的一些地球化学特点,如富SiO2(66.07%~67.52%)和Al2O3(14.85%~15.95%),高Sr(560×10-6~692×10-6),低Y(11.4×10-6~12.9×10-6)和Yb(0.99×10-6~1.09×10-6),并具有较高的(La/Yb)N比值(27.8~34.3)和微弱的负Eu异常(δEu=0.77~0.95).锆石U-Pb测年结果为234.1±0.5Ma,表明其形成于印支早期.岩石为偏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且K2O/Na2O>1,高Mg#(59~60)、Cr(69.1×10-6~81.2×10-6)和Ni(31.6×10-6~36.1×10-6),以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而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i、P)为特征,(87Sr/86Sr)i=0.7075~0.7077,εNd(t)=-6.3~-6.1,亏损地幔模式年龄为1.25~1.33Ga.舍哈力吉石英二长岩起源于石榴角闪岩相古老下地壳的部分熔融,之后经历了壳幔岩浆混合作用和以斜长石为主的分离结晶作用.寄主岩的环斑结构和相对一致的地球化学特征,很可能是高温幔源熔体对壳源富钾高黏度岩浆改造所导致的晶粥快速再活化的结果.西秦岭在印支早期可能并未经历显著的地壳加厚过程.西秦岭印支早期花岗岩类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局部伸展环境,可能与古特提斯洋壳俯冲极性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0.
钱台子金矿床是一个产于皖东蚌埠隆起区东端的石英脉型小型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变质结晶基底五河岩群中,受张扭性断裂控制。本文通过对不同阶段石英进行系统的包裹体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激光拉曼探针及氢氧同位素分析,探讨了该矿床的流体来源及矿床成因。结果表明,钱台子金矿床流体包裹体有纯CO2型、CO2—H2O型和H2O—NaCl型3种,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286~385℃,w(NaCl, eqv)=4.80%~12.56%,平均8.29%;不同阶段石英的δ18OV-SMOW变化范围为9.0×10-3~15.2×10-3,对应的δ18O变化范围为2.12×10-3~9.70×10-3;各成矿期流体密度集中于0.63~0.84 g/cm3之间,均一压力为163~178 MPa,成矿深度<6 km;成矿早期流体属于中高温、低盐度、低密度的CO2—H2O—NaCl变质流体,后期有岩浆水参与。钱台子金矿床形成于扬子克拉通沿NW方向俯冲于华北克拉通之下的造山期后持续伸展背景下的拆沉作用和壳幔相互作用所导致的大规模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11.
庆元破火山以中心式仙桃山岩体为中心,高、中、低温成矿元素异常依次由内向外分布。它们各自拥有不同的空间展布,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围岩蚀变和伴生元素特征。通过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有机结合,深入探讨破火山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以开拓寻找不同类型的矿产资源及矿产资源远景评价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小西南岔-杨金沟地区的火山岩建造、侵入岩建造、沉积岩建造的建造特征;探讨了区域航磁场、航磁异常等地球物理特征;剖析了区域化探异常、区域遥感、自然重砂异常特征,进而总结了区域综合找矿信息及标志。  相似文献   

13.
在深埋中等坚硬煤层采掘工作面煤壁片帮大多表现出明显时滞性,针对采掘工作面煤壁片帮发生时滞性应力特征,在RMT-150B岩石力学试验系统上进行煤样单轴压缩和分级加载对比试验,分析两种加载方式下煤样时滞性变形破坏特征,结果表明:两种加载方式在煤样峰值前应力-应变曲线宏观没有明显区别,单轴压缩峰值后出现分次应力跌落,而分级加载最后一级应力高于煤样屈服强度时没有明显峰值点,出现屈服平台,峰值后应力跌落迅速;单轴压缩得到的力学参数明显高于分级加载试验值,表现出煤样的力学参数具有时滞性;分级加载应力比低于70%时,煤样轴向和环向变形特征不明显,分级加载应力比高于70%时,尽管轴向应力保持恒定,随着时间延长煤样轴向和环向变形则不断增加,且环向应变远大于轴向应变,体积不断增加,在此期间,煤样继续吸收外界能量内部材料逐步损伤破坏,新生微裂纹不断演化、发展和汇聚,分级加载应力水平比越高,延时破坏越短,相反延时破坏则越长,分级加载时表现出明显时滞性特征;单轴压缩时煤样破坏相对简单,具有明显张剪性双重破裂面,而分级加载时煤样破碎充分,破坏形式复杂,环向膨胀特征明显,与采掘工作面煤壁延时片帮破坏特征极为相似。其研究结果对采掘工作面煤壁延时片帮治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甘肃筏子坝铜矿矿体赋存在喷发旋回晚期变质中基性—基性火山岩层向沉积岩层过渡部位, 主含矿层为含铜磁铁石英岩;各类岩(矿)石物性差异明显, Cu、Zn、Mo、Co及Au、Ag主要成矿元素异常浓度分带明显;矿体上均有明显物化探异常;提出了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系统搜集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详细归纳总结了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硫同位素、氢氧同位素、铅同位素的特征,进而探讨了成矿物质及成矿流体的来源。归纳总结了矿区区域1∶20万化探异常、岩石化探异常,土壤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16.
那陵郭勒河西地区处东昆仑祁漫塔格成矿带,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但该地区为荒漠戈壁景观,地表无岩石、矿化出露,覆盖较厚,一般为150~300m。通过高精度磁法测量并对磁异常钻孔验证,在深部发现较好的铁多金属矿体,初步了解了地质特征。铁多金属矿为矽卡岩型矿床,磁法工作在该地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以新疆库拜煤田塔里奇克组煤层为研究对象,对其煤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认为研究区煤层属低水分、低灰分、特低硫分、高挥发分的长焰煤-气肥煤;煤中的常量元素Al、Ca、Fe、Mg和K平均含量低于中国煤常量元素的平均含量,并有较大的变化范围,仅Na平均含量高于中国煤的平均含量;煤中的微量元素Cu和Co含量高于中国煤的平均含量,Ni和Zn含量接近中国煤的平均含量.其它微量元素含量均明显低于中国煤的平均含量。阐明了Al、Li、Cr、Ti、Zr、Ga、Nb以及轻稀土元素(La、Ce和Nd)具有较强的亲无机性,在煤中主要以无机态存在;Li、Sc、Ti、V、Cr、Ga、Rb、Zr、Nb及重稀土元素中的La、Ce、Pr、Nd、Sm、Gd元素主要与硅铝酸盐矿物及微量的重矿物组合有较好的亲和性:As、Sr元素主要以碳酸盐矿物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8.
我国卡林型金矿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林型金矿是我国重要的金矿类型之一,通过对比研究前人有关卡林型金矿的资料发现,我国卡林型金矿产出于具有拉张-沉积-碰撞造山地史演化的地区,为中低温热液矿床,主要赋矿岩石为不纯的碳酸盐岩,其余为浅变质岩、火山碎屑岩等。流体包裹体及同位素组成揭示了我国卡林型金矿成矿热液来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其不仅仅是前人认为的来自于赋矿地层中。  相似文献   

19.
刘猛  游军  丁汝福 《新疆地质》2012,30(1):46-51
希勒库都克钼铜矿是近年来找矿突破的一个斑岩型钼铜矿床,在研究总结矿区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基础上,查明矿床控矿地质因素,认为下石炭统南明水组上亚组是有利赋矿层位,海西晚期花岗闪长岩、斑岩脉为主要含矿岩石,区域上及矿区NW向、近EW向构造为有利控矿构造.明确找矿信息标志及准则,认为环状高磁异常间低磁异常特征及低阻高激化激电特征,Cu,Mo,Au,Sn,Sb,Pb,Zn等元素岩石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及由内向外Cu,Mo,Au,Sn→Sb,As→Pb,Zn异常分带特征,可作为有效找矿信息标志.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矿床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信息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20.
吉林椅山成矿区物探异常特征及找矿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椅山地区是吉林省重要的贵金属、有色金属成矿区,通过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地球化学场特征、地电化学特征的分析研究,结合探矿工程验证结果,详细论述了物探方法在该区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