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人类影响全球环境变化最直接的过程,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是该过程发生最剧烈的区域.客观、准确、及时的开展动态评估,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城市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以哨兵影像为数据源,以西咸新区为研究区,通过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动态度等量化分析,研究了2016-2019年研究区景观格局的动态时空特征.主要研究结果为:①2019年新区各土地利用类型覆盖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植被、不透水面、裸地和水体,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深入,植被面积在不断减少,不透水面面积在逐渐增加,2019年二者的面积占比分别为47.5%和42.6%;②以"绿色发展"为理念,以各新城地域特色和区位环境为基础,各新城的土地利用类型转移存在显著差异,2017年土地利用类型转移最剧烈,其中不透水面面积整体呈显著增加趋势,但沣东新城增加不显著,各新城的植被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秦汉新城减少最显著但其植被总面积最大;③2016-2019年西咸新区的不透水面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为13.9%,面积显著扩张,其中以泾河新城和空港新城最为突出,分别为26.9%和37.2%;西咸新区的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4.4%,各种土地利用类型转移频繁,综合利用度高,说明西咸新区正处于系统、全方位建设中.西咸新区的快速建设将成为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为地区的人才引进、经济建设、社会进步提供动力,为陕西省丝绸之路的建设和影响辐射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城市群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坚持"集约、节能、生态"的绿色发展理念和落实"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核心价值已经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城市发展的新潮流,中国中西部大城市群的时空扩展过程及其驱动力分析已经成为热点研究课题。本研究以丝绸之路起点大城市—西安市为研究对象,利用近30年来的多时相(1985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提取城市化扩展过程的时空变化信息。通过引入扩展强度指数、扩展速率指数、紧凑度等定量变化指数,从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分析西安市城市化扩展的数量及几何学特征。同时,选取西安市相应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从人口、国内生产总值(GDP)、宏观政策(包括西咸经济一体化规划)、道路交通4个方面对城区扩展的驱动力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面积的变化方面:西安市城区从1985年的107.44 km2增长到2015年的724.19 km2,30年间城区面积扩展了6.74倍。扩展强度和扩展速率都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在2005年—2010年达到了最大值。(2)空间特征方面:1985年至2000年西安市主要向东部、北部及西北部扩展,2000年至2015年城区则转变为主要向西部、南部与西南部扩展。(3)紧凑度方面:1985年至2000年城市紧凑度呈快速下降趋势,由紧凑型(0.367)转变为较紧凑型(0.262),2000年之后表现为缓慢下降,15年间下降了0.07。(4)城市扩展驱动因子方面:GDP和人口是城市扩展的关键因素,城区面积与GDP呈现出二次幂关系,而城区面积与人口数量则表现为线性正相关关系;此外,"西咸一体化"政策决定了西安市扩展和发展的宏观格局和规模;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也对城市发展起到牵引作用。西安市作为中国中西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引领示范城市,城市发展面临着人口快速增长、水资源不足、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因此,在今后的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应当秉持"绿色、生态、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要加强生态功能区的规划,加快生态屏障区建设;统一渭河、泾河、灞河等主要河流的协调管理,合理配置水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等绿色产业,提高城市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以腾冲市为例,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深入分析了腾冲市在耕地保护和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联系和矛盾,研究了城市化进程中耕地利用和保护的问题,并且提出了解决两者之间问题的新对策.  相似文献   

4.
交通系统是城市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压力日渐增大,交通拥堵时有发生.交通运输部对此发布了《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着力推进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交通一体化建设,打造"一小时交通圈".对于等时交通圈的研究,传统基于GIS空间分析的研究方法难以考虑实际情况,不能全面反映城市交通情况.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在等时交通圈基础上,加入百度、高德提供的实时交通数据,以广州市为研究区域,从多时段、多维度分析广州市的交通拥堵现状,对于广州市交通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城市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是支撑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目前,城市基础测绘部门在建库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很多技术难题。为此,基于EPS2008地理信息工作站平台,以广州市城市基础空间数据库建设为例,主要介绍建库和更新的方法,全面解决大比例尺制图和建库的一体化、空间数据图形和属性的一体化、面向对象或要素的数据动态更新机制及数据生产平台和数据管理平台一体化等技术难题,并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镇村产业集聚区是北京市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城市产业转移、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等任务。本文主要就北京市镇村产业集聚区的土地一级开发流程展开研究,并梳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级开发政策建议,为北京市产业用地规范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杨利娟 《测绘通报》2018,(5):147-151
针对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中存在县域建设缓慢、应用程度不高、运行维护困难等问题,提出了采用市县一体化建设模式,基于云环境和高性能地理计算技术,研究和设计实现市县一体化云平台。采用Hi GIS的并行化和可扩展技术,设计实现海量空间数据组织与管理、大规模空间分析与处理、大范围空间数据并行可视化与制图等GIS核心功能,构建基于高性能地理计算的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中市县一体化公共服务云平台,为公众、政府和企业提供了高效、实时、动态的市县一体化地理信息共享交换和应用服务,为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中市县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切实可行、高效优势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型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中国城市化建设已进入更加规范、科学发展的新阶段,这对城市空间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国内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员巡查、社会举报或采用卫星遥感等周期监测方式已难以满足全范围、动态、精细化监测的需要,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空间监测体系,以弥补当前城市空间监测的不足。本文提供了一种“天空地”一体化遥感监测方法,即通过将各类遥感技术、信息化平台有机融合,满足大范围城市变化周期监测与重点建设范围持续监测的需要,为城市空间监测提供现代化技术支撑。本文所述方法已在一些区域进行了应用实践,取得了较好的监测效果,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以南平为例系统地介绍了基于云架构的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市县一体化平台的建设思路,提出了市县一体化建设模式,有效解决了县域技术薄弱、投入不足、数据滞后等问题,为其他地区建设或升级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城市地下管网是城市的“生命线”,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加速,传统的依靠多专业叠合的二维“平面图+剖面图”的规划设计、管理和审批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保障城市正常运转的需要。本文从管线数据自动化建模、地上地面地下三维一体化可视化、管线空间分析结果展现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二维数据的三维管网快速建模流程,基于场景图进行三维场景组织管理,通过地面透明、地下模式等多种形式显示三维场景,创新了管线分析结果的立体展现形式,最终研制了三维城市地下管网规划辅助系统。目前,系统已在北京市西城区规划分局得到了实际应用,为城市地下管网的规划管理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辅助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化建设进程加快,区域城市一体化趋势也变得越来越显著。面对城市中日益增长的人口,准确地分析人口流动模式,确定城市间的人口流动情况对于优化城市管理模式、合理地进行城市规划有着积极的意义。基于手机信令的位置大数据有着空间和时间上连续、完整的特点,可在确保用户信息私密的情况下,准确、全方位地跟踪用户轨迹信息。基于此,本研究以湖北省一个月的联通手机位置大数据为例,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了湖北省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圈的人口流动情况和特征,以期为进一步的城市规划/城市设计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2.
城市地下管线三维建模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管理、表达和应用从二维向三维延伸,本文结合武汉市地下管线三维模型建设工作,在开展了大量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针对地下管线三维建模的高精度自动化、局部更新快速化和地上地下一体化等关键技术提出了一些新的方法与思路,为国内其他城市开展类似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城市部件与地理编码普查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物化的城市管理对象转化为数字化信息的最具有实质性的一步,是实现数字化、精细化城市管理的基础。本文结合无锡市数字城管部件普查项目,介绍了该项目采用的技术路线与方法,重点介绍了一种基于ArcPad的部件普查内外业一体化的作业方法,包括底图数据的制作、外业调查采集、数据处理的步骤与方法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城市如同一个生命有机体,有其内在的演化进程。地图是在主观认识基础上的城市形态符号化表达,展示城市形态演化和生命发展历程,并影响着城市治理者和市民对城市的认识理解以及规划构建。以《武汉市地图集》为例,从时间演化、空间变迁、文化构筑、经济发展、功能转换等角度诠释了地图与城市演化进程的互融机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中原城市群为研究区,构建了新闻中地名共现网络,并搭建了探测城市网络社区结构和核心-边缘结构的方法框架。结果表明:①中原城市群被划分为5个社区,省级界线在虚拟网络空间城市的交互中起到了较大的阻碍作用;②在河南省城市所组成的核心-边缘结构中,核心城市围绕郑州呈斜"L"形分布;③中原城市群内郑州的中心地位较突出,洛阳的副中心地位不明显,整体多中心水平较低。基于以上结果,本文从区域规划、城市角色定位等方面给出了建议,对于中原城市群的一体化集成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日照大气校正模型讨论影像标准化方法,并分别以郑州市和平顶山市城区为研究区,使用两对研究区的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结合差值主成分法研究城市变迁。实验表明,经过影像标准化处理后两对影像可以明显削弱大气与日照影响,去除由此产生的噪声,得到的城市变化分级图真实反映了研究区城市化进程的变化幅度和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建设提出了将全市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设计的理念.传统的基于控制点高程以及基于各县(区)建成区范围建立独立坐标系的方法,并不能全面和准确的反映全市域的投影变形情况.文中利用DEM规则格网便于读取计算的特点,提出一种适用于高海拔城市平面坐标系统建立的方法.通过遍历城市不同投影带、投影面进行变...  相似文献   

18.
县区级数字城市在建设时通常存在市县数据不同构、资源无法深入共享、运维力量分散等问题。为合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建设数字城市市县一体化模式,即"数据共建、软件共用、平台共享、维护共担",并将其应用到常州市及县级数字城市建设,实现对常州市及其市辖县的一体化设计、一体化建设、一体化服务运营,最终提高市县平台建设的效率和质量,为市县平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高效运维等提供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多源海量地下空间信息的管理和应用需求,对城市地下空间信息管理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并实现了"地上地下全空间一体化数据组织存储和融合技术"和"海量地上地下全空间一体化数据可视化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城市地下空间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平台通过地上地下全空间信息集成管理与融合,以及地下轨道交通选址分析、大型建筑物适宜性分析等应用分析功能,为城市地下空间信息管理与地下空间规划、设计、施工提供有利技术支撑与专业决策支持,提高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的合理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新型基础测绘建设体系不健全、全要素实景建模方法不完整等问题,详细描述了全要素实景模型的组成,重点分析了底层遮挡模型缺失、室内外一体化建模等核心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地面近景、倾斜摄影、全要素地形图数据和普查信息等空地多源数据的全要素实景模型生产技术方案.以上海市示范区为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新型基础测绘建设在全国城市推广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