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Odewahn等人发表的CCD标准星区NGC7790的目录是挑选过的非密集星目录.在其证认图上都为单星或仅有相对很暗的近星,但在深度露光图上许多星显出有近星,有的貌似单星但实际上是双星或三重星.本文给出这些(光学)伴星的相对距离和星等差,以便测光工作者挑选标准星时参考使用.另外,比对NGC7790的CCD测光与光电和照相测光,发现Sandage的光电内插照相星等有系统偏离,远大于其测光误差.检验Sandage及其合作者的其 他类似工作可知Johnson等人的工作(M67, M11),在误差范围内,内插照相值的确和光电值在同一系统.Sandage和Walker的NGC4147,所说的照相光电一致与事实不符.Burbidge和Sandage的NGC7789,在改正了照相值的系统偏离后仍没有全改掉.Sandage和Walker的M92,真正改掉了小的非线性偏离.Sandage和Wildey的NGC7006,由于星暗难测,其照相值不能坚持光电内插的原则,结果不但有明显的颜色方程,而且星等有大的标度误差.CCD测光也应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2.
依照David W.Dunham博士寄来的补充预报,我们于1982年6月24日对(444)Gyptis小行星掩星天象,进行了光电观测。被掩恒星是SAO138868A,目视星等为8~m.9,光谱型是K_2。所用仪器为本台的60cm反光望远镜,配有单通道光电光度计。光电倍增管为EMI9502B,用双笔自动记录仪可同时记录光信号和以秒记录的时标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我台35厘米望远镜的光电光度计的结构、性能测试和试观测的结果。该光度计采用1P21型光电倍增管,NWF—02型微电流放大器和走纸记录仪。平均观测精度是0.016星等,与Johnson的B、V系统近似一致。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一种简单的掩星观测用的光电光度计.并对几个设计问题作了讨论,包括可测星等,信噪比与累积时间的关系,背景亮度的影响及对系统频带宽度的要求.该仪器已在1979年10月28日小行星(65)Cybele 掩恒星 AGK3 19°0599事件中试用,得到成功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积分光度计的试观测结果。试观测内容包括:光度计系统与望远镜的匹配情况、仪器的稳定度的估计,观测精度、极限星等、消光归化系数的测定以及几个食双星的光电测光工作。  相似文献   

6.
利用上海天台1.56m反射望远镜1992-1993年拍摄的测光底片的PDS测量结要,采用P.B.Stetson所提供的照相星等归算方法,得到了789颗生的B,V星等,并与GJTR的测光结果进行了比较,同时在已得出疏散星团NGC1750和NGC1758天区恒星的自行和测光结果的基础上,确定了两个星团包括面密度,并径,距离,年龄,光度函数和质量函数等在内在基本参数,并对运行学特征也进行了讨论。从而,进一步证实了这一天区确定存在的两个独立的动力学系统。  相似文献   

7.
在近几年的星表工作中,几个天文台都发现,用光电测微器代替目视依然有星等差存在,且几个天文台的统计结果表现出相同的趋势。我们初步分析认为这是由于随星等变化的光电倍增管的视在输出电阻所造成。我们知道光电装置对讯号的时延θ=θ_1+θ’(1) 式中θ’为静电计管后面三级放大电路对讯号的时延,是一个仅与其电路参数有关的而与讯号强弱无关的小量;而  相似文献   

8.
首先详细介绍了云台便携式光电光度计的结构和设计思想,然后叙述了如何利用云台便携式光电光度计测定天光背景.  相似文献   

9.
我们和北京天文台恒星室的同志于1975年8月16日(离新星爆发极大前15天左右)使用北京天文台40/200 cm双筒天体照相仪拍摄了NGC 7000区域.由于视场为8°×8°,正巧把新星拍在象场边缘附近.观测时左右筒同时露光,使用柯达103a-0底片,未加滤光片.为了定出新星在这一时刻的星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哈勃-范登堡图排除英仙座一个变光变色致密天体的延展晕面是背景河外星系的可能,说明这个天体可以称为河内亮蓝致密反射星云。对这个天体进行了变光栏光电测光,得知其云面亮度对它的光电星等影响不大。说明对它进行光电观测所得的星等和颜色的变化,主要起自它的中心星——一颗有气壳活动的早型星。  相似文献   

11.
本文叙述根据较差测量法,试用柯达103a—D GG11、103a—O GG13及103a—O UG2组合,对本台口径15厘米折光镜进行 U、B、V 系统照相测光.结果表明,前两种组合的有效波长约为5610及4440,比 B、V 系统的长.焦点照相结果,星等与标准值有系统差.这具望远镜消色差在蓝紫波段,当在其他波段测光时,焦距调节对星等测定极为敏感.但存在一个焦距调节范围,在此范围内照相,可以消去系统差.这个范围对三种组合都不同.103a—D GG11,约在该组合的焦点以外2毫米处,可变范围约±0.2毫米;对103a—O GG13,从该组合焦外1.5厘米到星象显著变大的焦外;对103a—O UG2,从该组合焦外约1毫米到星象显著变大的焦外.为校验上述结果,拍摄了疏散星团M45, M45,NGC752和IC4665.用103a—D GG11还观测了红化 O 星协 CygⅥ.在我们使用这架望远镜进行照相测光工作所要求的精度下,这个方法是可以应用的.我们使用萨尔托累光瞳光度计(Sartorius Iris Photometer)测量底片,讨论了测量方法及误差.此外,还考察了导星不好的初步后果,在我们所要求的精度上没有发现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上海天文台佘山40厘米折射望远镜于1958年拍摄的3张照相底片为第一期,印度Kavalur的234米VainuBappu望远镜于1996年用CCD拍摄的4幅图像为第二期,使用Brosche等1985年发表的球状星团NGC4147天区42颗恒星的位置和绝对自行作为参考架,用中心重叠法进行天体测量归算,得到了这个星团中心附近11'×11'天区内到B=17.6为止115颗恒星的位置和绝对自行,利用这些自行对成员概率作了估计.本文还给出了用VainuBappu望远镜CCD测光结果得到的这个星因水平文和巨星支恒星V与B-V.V-R和V-I颜色星等图,并对这些颜色星等图和团自行作了讨论,得到这个星团的赤经方向绝对自行为-2.82±0.49mas/yr,赤纬方向绝对自行为2.37±0.43mas/yr.  相似文献   

13.
这颗超短周期脉动变星,我们于1962年12月至1963年10月间,用本台60厘米返光望远镜,在卡塞格林焦点,对它又进行了9个晚上的光电观测,一共得到332次星等差的测定.其各晚时刻起迄及观测次数示于表1:  相似文献   

14.
光子计数技术用于Ⅱ型光电等高仪观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叙述了Ⅱ型光电等高仪的一套完整的现代化观测系统,整个系统由IBM-286计算机进行实时控制、数据采集和结果处理,并且采用了光子计数的新技术,使光电等高仪的观测星等从原来的6^m.5提高到11^m.0。该系统已在上海天台、云南天台的Ⅱ型光电等高仪上正式使用,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装备我台一米望远镜的第一台光电光度计的结构、性能和试观测结果。文中提供的数据资料可供使用该光度计进行光电观测时参考和选用。  相似文献   

16.
追星一族     
二月的夜空,依然灿烂。让我们面北而立,从天顶附近看起。御夫座中疏散星团NGC2281进入我们的视野。NGC2281用7×50双筒望远镜可以观测,如果用16cm30倍率以上的望远镜观测,则可见十几颗较亮的星交织在一起。向北偏西方向,是英仙座的弥漫星云NGC1499、疏散星团M34、NGC1342  相似文献   

17.
追星一族     
M105,9.2等,明亮的椭圆星系,15cm口径望远镜可以看见,但要分辨出其核心和外围,需30cm口径望远镜。M105与NGC3384和NGC3389构成了一个三合星系,在观测条件较好的情况下,用15Cm望远镜可以看见。M96,10cm以上望远镜观测较为合适。NGC2903.旋涡星系,非常明亮,10cm望远镜可见。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给出了疏散星团NGC2286天区中305颗恒星的照相B、V星等,结合其它资料得到了星团的平均色余值为E_(B-V)=0.40m±0.07m,距离模数10.90m±0.10m,相应的距离为r 1510pc±70pc,年龄估值为6×10~7年,由得到的星团HR图讨论了星团的其它性质。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了某些系统误差对测时、测纬和组改正的影响。文中除了讨论星表误差的影响外,还对光电中星仪计算了星等差的影响,对Ⅰ型光电等高仪计算了光谱型差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这些影响都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1980年11月——1981年,用上海天文台光电等高仪(Ⅱ型)和丹容等高仪(OPL、No.14)对15颗射电星进行了观测,它们的系统均已归化到FK4系统,取得了△α和△δ的星位改正值,结果分别列于表1、2。 Source:源名. FK4、GC:来自干FK4或GC星表的星号. Mag:星等. SP:光谱型. α、δ:赤经和赤纬. Epoch:历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