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水热法分解钾长石制备雪硅钙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采用CaO作为助剂,在低温、中压的水热条件下分解钾长石,继而合成一种水合硅酸钙--雪硅钙石,同时得到KOH稀溶液,可用于制备高纯碳酸钾。影响晶化反应的主要因素有n(Ca)/n(Al+Si)、晶化温度、晶化时间、水固比(质量比)、搅拌速度等。讨论了各因素对钾长石分解及雪硅钙石形成的影响,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热重-差热分析、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合成产物进行结构性能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以CaO为助剂分解钾长石,同时合成雪硅钙石的工艺方法可行,资源利用率接近100%。实验得到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晶化温度为220~250 ℃,n(Ca)/n(Al+Si)在0.8~1.0之间,晶化时间5~8 h,水固比为20~25,搅拌速度400 r/min。在此条件下,钾长石中K2O的溶出率达80%以上,同时得到结晶良好的针状雪硅钙石晶体。  相似文献   

2.
利用钾长石合成雪硅钙石纳米粉体的反应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贺  马鸿文  聂轶苗  王蕾 《现代地质》2006,20(2):347-353
采用CaO为助剂,在水热条件下分解钾长石,进而合成雪硅钙石。影响反应的主要因素为:n(CaO)/n(SiO2+AlO1.5)、晶化温度和晶化时间等。在n(CaO)/n(SiO2+AlO1.5)为0.75~1.00、晶化温度为230~250 ℃、晶化时间为5~8 h的条件下,可以合成结晶良好的雪硅钙石晶体。反应机理分析表明:在钾长石-氧化钙的水热体系中,钾长石的分解并不是简单的离子交换作用或铝硅酸盐解聚作用,而是在碱金属离子与水作用的基础上,反应物中H+与矿物表面的碱金属离子K+、Na+、Ca2+作用,首先形成表面富硅贫铝的前驱聚合体(SiO2·nH2O);然后这些前驱聚合体分解,与溶液中的Ca2+作用,生成C-S-H凝胶和水钙铝榴石;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C-S-H凝胶和水钙铝榴石进一步转变为雪硅钙石。  相似文献   

3.
非水溶性钾矿制取碳酸钾研究:副产13X型分子筛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非水溶性钾矿通常以钾长石为主要矿物相。对其进行粉碎、摇床重选、湿法磁选和化学酸浸除铁等预处理,可制得纯度达75%~95%的钾长石粉体。以碳酸钠为助剂,在760~860 ℃的中温下钾长石发生固相分解反应,生成偏硅酸钠、偏铝酸钾(钠)前体化合物,用于水热合成13X 沸石分子筛。滤液为富含[SiO2(OH)2]2-、Na+、K+的碱性溶液,通入CO2 进行酸化反应,生成SiO3·nH2O胶体沉淀,经250 ℃下煅烧即制成白炭黑。剩余滤液为NaHCO3 KHCO3 H2O三元水盐体系,再经浓缩、分离、纯化、结晶,制取碳酸钠和碳酸钾。由此,原矿中SiO2、Al2O3、K2O 3 种主要组分均可制成高值产品,可达到钾长石资源利用率接近100%、“三废”近于零排放的高效节能、清洁生产的“绿色过程”要求。本项技术实现规模化工业生产,将有利于缓解我国水溶性钾盐资源极缺的矛盾,平衡钾盐市场,提高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钾盐资源的保证程度。  相似文献   

4.
利用钾长石粉水热合成13X沸石分子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综合利用钾长石提钾工艺中的重要高附加值副产品13X沸石分子筛的合成进行了实验研究。对福建沙县的钾长石粉加入配料NaCO3进行焙烧实验,确定培烧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钾长石粉:NaCO3=1:1.30(摩尔比),焙烧温度为845℃,焙烧时间为150min;优化的水热合成条件为M2O/SiO2(mo1)=1.50,H2O/M2O(mo1)=40.0,合成时间为8h,晶种加入量为9.0%。对合成样品化学成分分析、X射线物相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镜分析表明,合成13X沸石分子筛结晶完好,性能优良.水热反应经由溶解水合反应和聚合浓缩反应两大阶段。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平度市大庄子金矿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山东省平度市大庄子金矿含金硅化体及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发育程度一般,且粒度偏小,包裹体大小多为6~12μm,包裹体类型主要为气液二相包裹体、液相包裹体(LH2O LCO2),见少量三相包裹体(LH2O LCO2 GCO2).化学成分属K (Na )-SO4-2(Cl-)型,气相成分以H2O、CO2为主,含一定量CH4、CO、H2S等还原性气体.均一温度表明金矿的成矿温度为中温(200℃~260℃),成矿流体盐度低(1.05%~4.96%).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变质水,并有大气降水的混合.  相似文献   

6.
采用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MPA)和粉末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采自乌拉山金矿床含金钾长石石英脉、石英脉以及其他类型岩石中的10 0多个钾长石样品的化学成分和结果状态,并采用R和Q模式聚类分析、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含金矿脉、岩浆热液脉和蚀变花岗岩中的钾长石为中等到最大微斜长石,其特征为K2 O含量高,但相对而言,Na2 O、CaO和BaO的含量低。其他岩石类型中的钾长石的化学成分和结果状态变化很大,可以从透长石、正长石到微斜长石,其特征为K2 O的含量相对较低,但Na2 O、CaO和BaO的含量相对较高。含金样品中的钾长石通常更富K2 O ,表明金的成矿作用与富钾的热液流体和碱质交代作用有关。乌拉山金矿床的成矿作用分为两个阶段,主要的含金钾长石石英脉中的钾长石富K2 O ,形成温度为30 7~379℃,平均为35 3℃;第二阶段含金石英脉中的钾长石含K2 O较低,形成温度为2 6 0~318℃,平均为2 81℃。这些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与岩浆热液作用有关,流体朝温度降低、K2 O含量降低的方向演化,K2 O含量高的热液流体和2 6 0~380℃的形成温度有利于金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7.
安徽宁国钾长石共烧结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宁国钾长石矿为主要原料,采用共烧结工艺,研究了用CaCl2做添加剂与钾长石共烧结温度、温度、CaCl2用量对溶出率的影响,确定了共烧结最佳参数,同时,通过XRD表征方法,对原矿物相及水浸潭物相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共烧结反应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钾长石中K2O溶出率可达95%。  相似文献   

8.
纤蛇纹石纳米管的水热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水热法进行了纤维蛇纹石的合成研究,通过改变反应温度、反应体系pH值合成了多个样品,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仪等手段对合成样品的物相、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分析表明在180℃~220℃、pH值为10.39~13的水热体系中均能够合成纤蛇纹石结构纤维;在220℃、pH值为13的条件下合成晶型最好、纤维最长的纤蛇纹石纳米管,其内径约6 nm~8 nm、外径约30 nm~35nm,长约200 nm~400 nm。  相似文献   

9.
以分子量为600的聚乙二醇(PEG600)为分散剂,通过Ce(NO3)3.6H2O和无水Na2CO3的固相反应制备出混相碳酸铈盐[Ce2O(CO3)2.H2O和Ce2(CO3)3.8H2O]前驱体,热分解该前驱体获得CeO2纳米晶。XRD研究表明,产物归属于立方晶系的方铈石相,空间群为Fm3m。混相碳酸铈盐前驱体的反应活性较高,350℃热处理已使其分解完全,获得平均晶粒度仅为6.5 nm的纯CeO2纳米粉体,600℃焙烧产物的平均晶粒度达到27.1 nm,该温度下获得的CeO2微粒呈薄板状,板面平滑,大体呈规整的六边形,板径主要在30 nm~40 nm之间,径/厚比为5~7。在透射电镜下直接观察到的平均颗粒度与采用Scherrer公式计算的平均晶粒度相近,反映出由此固相合成法制备的纳米粉体颗粒较为均匀,从团聚体生长出来的大颗粒较少。  相似文献   

10.
CO2流体-长石相互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温度下(100、200、300℃)CO2流体与富钾长石和斜长石的水热实验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长石的溶蚀强度逐渐加大,且钠长石的溶蚀程度强于钾长石。在CO2流体与富钾长石及斜长石反应后,200℃和300℃时样品表面均有球粒状、棒状及花状的水铝矿生成,且200℃时样品表面有菱铁矿生成;在CO2流体与斜长石反应后,300℃时样品表面有球形的氧化亚铁析出。这表明CO2能够以碳酸盐的形式在矿物中"固定",其被"固定"的上限温度为200℃左右。  相似文献   

11.
国外无氯钾肥研究及应用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无氯钾肥 (硫酸钾、硝酸钾、钾镁硫酸盐复合肥等 )在农业上的应用品种及数量不断增加。智利、埃及、以色列、约旦、墨西哥、美国等在开采钾矿开发计划中 ,都列入了无氯钾肥的项目。世界上一些主要钾盐生产商不断改进相关的生产工艺并开发出无氯钾盐的新产品。这些研究及应用动态 ,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非水溶性钾矿制取碳酸钾: 副产硅铝胶凝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云鄂博稀土-铌-铁矿床上部围岩产富钾板岩, 其K2O平均含量达13.0%, 钾资源储量巨大.矿石的物相组成以微斜长石、黑云母为主, 是一种重要的非水溶性钾矿资源.实验表明, 以碳酸钠为助剂, 经中温烧结, 矿石分解率达98.2%以上.烧结物料中K2O的浸出率约70%, 且在水浸酸化反应过程中, 大部分Fe3+、Ti4+、Mn2+、Mg2+、Ca2+等杂质离子与硅铝质胶体同时沉淀析出, 为制取电子级碳酸钾提供了可能.硅铝质胶体滤渣用于制备矿物聚合材料.采用本项技术开发利用此类非水溶性钾矿资源, 符合节能高效和“清洁生产”的要求, 兼有规模化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中国钾资源与钾盐工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全国14个代表性产地的非水溶性钾矿石的研究表明,其主要富钾矿物相均为微斜长石。对此类矿石进行选矿预处理,可制得纯度达75%~95%的钾长石粉体。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以碳酸钠为配料的中温烧结法,或以碱石灰为配料的水热分解法,均可使钾长石的结构发生分解,生成偏硅酸钠、偏铝酸钾(钠)等化合物,并水解为富含[SiO2(OH)2]2-、Na+、K+的碱性溶液,通入CO2进行酸化反应,滤液为NaHCO3-KH-CO3-H2O三元水盐体系,经浓缩、分离、纯化、结晶,可制取碳酸钾或硫酸钾、硝酸钾等其他钾盐(肥)产品。原矿中的Al2O3和40%以上的SiO2组分亦可制成不同规格的氧化铝和无机硅化合物等高值产品。整个工艺过程符合钾长石资源利用率100%、"三废"接近零排放的高效节能和清洁生产的要求。本项技术实现规模化工业生产,将有助于缓解我国水溶性钾盐资源极缺的矛盾,显著减少钾盐(肥)消费的进口依存度,提高中国钾盐资源的保证程度,维护粮食供给的战略安全。  相似文献   

14.
芒硝与氯化钾生产硫酸钾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K+,Na+‖Cl ̄-,SO-H_2O四元相图,在对硫酸钠与氯化钾复分解反应进行分析及理论计算的基础上,提出闭合循环的二步法生产硫酸钾工艺流程。一段转化母液直接蒸发回收副产品氯化钠,无废物排出。根据所拟流程,进行了实验室试验,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以钛白副产硫酸亚铁和氯化钾为原料,采用钾石膏法,经过共沉淀、酸化、加热转化生成硫酸钾的新工艺。该工艺流程简捷,反应时间短,操作控制方便,无二次污染,产品质量符合国标要求。该方法既能处置钛白粉厂的副产硫酸亚铁,又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是处理钛白副产硫酸亚铁的一种效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追踪富钾卤水储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陵盐盆在石油勘探中陆续发现了多处富钾卤水,其卤水中KC1含量达到17~19g/L,在对卤水层勘查中,尝试利用地球物理资料进行富钾卤水层追踪.勘查的方法为:首先由卤水层段伽马与波阻抗交会图得出卤水层的波阻抗特征,进而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对卤水层进行识别与追踪,并最终圈定富钾卤水层分布范围.江陵凹陷沙市组卤水层勘查实践表明,...  相似文献   

17.
在四川盆地的石油勘探中发现其深部三叠系海相地层含有富钾卤水,钾品位异常高;这些卤水本身就是潜在的钾盐资源,具有良好前景。文章把卤水储层作为一种特殊的含流体沉积储层,利用石油勘探中的成熟技术——地震勘探,比如地震资料储层预测及流体识别技术等,对四川盆地的三叠纪盐盆典型储卤构造进行地球物理综合解释与储层预测工作,初步掌握了四川盆地的富钾卤水储层的地震波场响应特征,建立了主要利用地震资料进行富钾卤水储层预测的预测模式,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19.
钾长石分解反应热力学与过程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综述了添加各种助剂分解钾长石的研究进展。对不同体系中钾长石分解反应的G ibbs自由能和能耗计算,综合考虑一次性资源、能源消耗量和烧结过程的环境相容性、产品方案等因素,结果表明:只有以石灰石、碳酸钠为配料的工艺路线具有实际工业应用价值;而唯有以碳酸钠为配料时,钾长石原料烧结过程才具有一次性资源消耗量最少、能耗最低、温室气体CO2排放量最小、且可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实现完全清洁生产等优点。因此,选择以碳酸钠为配料分解钾长石的技术路线,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