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制图六体",作为中国古地图学的核心内容,开创于西晋裴秀,后经历代著名地图学家继承和发展,先后创作了一批十分珍贵的古地图。本文以亲自参加的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国近代地图志》编研工作为基础,参考了《中国古代地图集》(3卷),遴选出11件享誉世界的中国古—近代地图(单幅图或地图集),分别是:西晋首创科学地图《地形方丈图》;唐代首创亚洲图《海内华夷图》;宋代首创科学《天文图》;元代《舆地图》成就影响了几个世纪,成为中国古地图科学完善标志;明代《大明混一图》、《更路薄》、《郑和航海图》、《广舆图》与《坤舆万国全图》,象征着中国古—近代地图演变进程,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幅真正科学的洲际航海图以及第一幅最为精确的大型彩色中文世界地图;清代《康熙全览图》开创了大型经纬度实测地图,以及《海国图志》被誉为"中国近代自编世界地图集里程碑"。全文着重分析评价了这些古—近代地图在科学、历史、外交、航海、疆域、军事、人文等领域的多元价值,同时首次梳理了中西古地图定位技术及其融合发展历程,最后呼吁中国政府主管部门给予更多的支持,推进建设"中国古地图生态系统",吸引相关领域专家协同研究,加快中国古地图遗产挖掘、评价与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2.
中国测绘学会和中国地理学会最近在郑州联合召开了全国地图编制与地图复制学术会议。出席会议代表共160人,来自中央和27个省、市、自治区制图生产部门、地图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中国测绘学会、中国地理学会和河南省有关领导参加了会议。这是继1978年第三届全国地图学术会议之后又一次规模较大的地图学术会议。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230多篇。其中大会报告6篇,分组报告77篇。这些论文涉及地图学理论,普通地图和专第三次世界地理学术交流会议于1981年9月11—16日在厦门举行,出席代表近70名,来自全国44个单位(除高等院校地理系及世界地理研究机构的教学与科研人员外,还有相邻学科的世界地区研究所的同志们),提交论文约70篇。会议交流了从1978年春第  相似文献   

3.
在地理教学及日常生活、工作中,常常要使用地图。在使用地图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时在两幅不同的地图上量算相同两地之间的距离,会得出不同的结果,这是为什么?我们还可以看到,人教社地理新教材(第1版)“地图”一章中的两幅世界地图上,太陆、岛屿的轮廓形状明显不一致,这应当如何理解?这些都是地图的误差所致。为了正确地选择和使用地图,必须了解地图上的误差。  相似文献   

4.
《西部资源》2012,(6):51-51
考古专家最近在河北省境内,发现了一张2300年前绘制并标有距离的地图。它被认为是世界同类地图中最古老的一张。这张镌刻在长9km、宽48cm、厚10.5cm的铜板上的地图,绘制的是战国时期一个小诸侯国"中山国"第5代国王的王陵。"它不仅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地图,而且是世界上最早的用数字标注的地图,"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杜乃松说。杜乃松及其带领的文物鉴赏专家认定这张名为"兆域图"的地图为国宝。杜乃松和一批来自中国各大博物馆的专家正在河北从事文物鉴定工  相似文献   

5.
正一、引言1.认知地图概述认知地图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托尔曼于1948年发表的文章"Cognitive map in the rats and men"中。他以老鼠作为实验对象,研究它们在迷津中的寻址能力,进而提出认知地图是一种空间信息在人脑中的具体表象。[1]1955年,美国心理学家凯利提出,认知地图是人们用来把握与理解人们周围世界的方法,从而赋予了认知地图在个人构建知识中的价值[2]。之后,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的"决策结构一文突出了  相似文献   

6.
唐建军 《地理教学》2012,(12):15-17
“没有地图的地理课不能称之为地理课”。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而言,是否使用地图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近几年,好的教学地图在编制上也有了不少创新,不再仅以要素繁杂的彩色图幅出现,而是以地图为基本载体,注重整合各版本教材的教学重点,并以对话框式突出读图方法指导、思路点拨、错点提醒等教材中隐性的但却是十分重要的学习元素。这些图文并茂的内容,兼取了多种版本教材和复习资料的优势,这在改变地理教与学的方式、提高学生复习效率方面都有很多妙用之处。  相似文献   

7.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学习地理知识离不开地图,特别是我们学习地理事物及其空间分布规律时,更离不开地图。要对照地图进行记忆,养成“左图右书”的学习习惯。如各种地形、河流、湖泊、城市、交通线等地理事物的分布,都要运用地图进行记忆。在回忆这些知识时,头脑中要浮现出一幅地图,  相似文献   

8.
近现代时期若干北京古旧地图研究与数字化处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介绍了若干幅 1 90 7年至 1 948年间由陆地测量总局等不同权威机构测绘、编制的古旧北京地图 ,为开展近现代时期北京城市地理、土地覆盖变迁研究、为古地图研究与利用提供参考。对古旧地图的应用及数字化技术处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地图技能培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关键地位,良好的地图素养将使学生受益终生。通过对上海市高中学生的地图技能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结合师生访谈、学生作业和考试情况的综合分析,调研学生解读地图、运用地图的能力现状,分析学生地图技能欠缺的问题症结,并以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世界气候类型的判读"章节为例,探讨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培养学生地图技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将“地图可以改变世界”写入本书的前言,这样的主张不禁引发读者思考:地图是如何改变世界的呢?又改变了谁的世界呢?由于地图可以传达关于新大陆、商旅路线、殖民地的信息,从这个角度看,世界便被扩张了——把发现的新大陆加进地图。换个角度看,把相距甚远的地区放在似乎更近和更容易控制的范围内——世界便被压缩了。  相似文献   

11.
旅游地图     
在当前世界上得到广泛地发展的旅游制图,被认为是地图生产的重要方面之一。旅游制图问题在一些国际会议上进行了讨论并组织有国际旅游地图展览。在苏联,对旅游地图也十分注意。国家测绘总局曾召开专门会议和大会讨论这个问题。在莫斯科地理学会分会的地图组会议上,也进行过讨论,评选出优秀的旅游地图。  相似文献   

12.
正一、地位与特点2012年9月,美国颁布了新的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生活化的地理》(以下简称标准)。"标准"提出具有地理素养的人需要掌握事实性知识、心理地图和工具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这充分肯定了心理地图在认知和理解地理空间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标准"在知识内容方面共有六大要素,每个要  相似文献   

13.
地图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19  
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上的地图可视化是现代地图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文章从分析地图可视化的含义出发,提出了地图可视化研究的一个基本框架,同时简要分析了地图可视化的特点。认为地图可视化的主要研究领域有:可视化变量研究、可视化分类研究、时空数据结构研究、视觉感受与视觉效果研究、虚拟现实研究、空间认知与信息传输研究等 6个方面。最后,就北京地区地形三维可视化实践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4.
地图作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具有与自然语言相类似的结构、功能和性质。以往的地图语言研究主要关注地图符号的语言学机制,但缺乏从地理学语言视角分析地图语言的内涵与特征。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泛地图的概念被提出并得到进一步发展。在泛地图背景下,地图在表现形式和表达内容等方面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演化出许多新的特征。本文首先基于语言学理论分析了地理学语言的语言学内涵,指出在地理学视角下地图语言的概念应当从地图符号转向整个地图体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图的语言学内涵,阐述了现代地图语言的概念泛化特征,即“内容”泛化和“形式”泛化。其次,本文以地理学语言的视角分析了地图的语音、语义和语法结构,以及地图演化进程中语言结构的演变特征。最后,本文类比语言学中元功能的概念,对地图的语言元功能,即概念、人际和语篇功能进行了剖析,并指出地图演化过程中语言功能发展的新特点,涉及地图的信息载负、信息传播、认知和模拟功能。本文基于语言学视角,对作为地理学语言的地图及其演化过程进行剖析,深化了对地图语言机制的理解,为地理学语言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理学会于1982年10月14日至21日在南宁召开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专门的农业地图学术讨论会议。出席的代表来自21个省(区),47个科研、教学和生产单位,会议共收到论文74篇,其中6篇在大会上宣读,其它在分组中交流,会议期间还举行了小型农业地图展览,共展出农业地图和农业  相似文献   

16.
李智 《地理教学》2014,(2):28-31
正现代教育技术的进步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特别是"三通两平台"的建设,为地理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活力。许多地理教师已经能够将教材中的地图制作成jpg图片,展示在屏幕上,教学有效性有了明显提高。但jpg图片是静态的,有没有办法制作具有动画效果的地图呢?答案是肯定的。一、动感教学地图的开发与制作1.动感教学地图的主要教学功能按介质分,地图可分为纸质地图、电子地图和其它介质地图。电子地图按屏显方式,可分为静态地图、动态地图和动感地图。动态地图是反映自然和人文现象变迁和运动的电子地图。动态地图虽表现了地理事象动态形迹,但在视  相似文献   

17.
王佳 《中国地名》2009,(8):14-18
又是一个晚春,繁华的沈阳城弥漫着沁人的芳香,飘落的桃花悄悄地融化在泥土里,化作沈阳流动的血液。4月12曰,记者怀着对沈城历史印记的好奇与渴望,拜见了著名近代文献史料收藏家詹洪阁先生。听说记者是来采访的,这位资深的地图收藏家便兴冲冲地打开他的地图宝库,将几幅具有代表性的沈城老地图呈现在记者面前,兴致勃勃地介绍起沈城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8.
一、课程标准要求解读1.课程标准要求:"运用地图辨别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断经纬度、量算距离是地图学习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辨别方向包括两个层次,一是能在各类地图上辨别方向,包括指向标地图、经纬网地图和无特殊方向标志的地图;二是能在地图上辨别两点之间的相对方位。这里要求学生能掌握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基本方法,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日常需要,在此最好不要让学生在极地投影的地图上辨别方向。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经纬度"是"在地球仪上确定任意地点的经纬度"这一条课程标准要求的拓展和深化,是对学生在掌握经纬度分布规律基础上的具体应用,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接受能力,在此最好也不要涉及极地投影图上的经纬度判读。对于量算距离,考虑到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需要  相似文献   

19.
心理地图是包含着各种地理信息的地图在人脑中形成的表象。地理教学中,心理地图往往是从纸上地图的记忆、理解、运用中所形成的。它可以通过长期有意识的记忆训练,使学生获得一种比较稳定的地域知识认知。笔者利用数学中的象限法和地理的空间信息相结合构建心理地图,取得较好效果。下面以世界的区域空间定位训练为例,介绍具体的心理地图的训练方法和过程。  相似文献   

20.
1993年12月中旬,河南省地理学会、河南省测绘学会在郑州联合召开了第一次全省地图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有解放军测绘学院、省测绘局、黄委会、省科学院地理所、河南师大、省农林科学院、省国土办、省城乡建设环保厅、省地质矿产厅、省煤炭、冶金厅、郑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省农业区划办、省土壤普查办、省教育厅,还有各地市有关方面的代表,共80多个单位130余人。会议的目的是:总结交流近几年来全省地图学术研究和地图生产、教育方面的经验,检阅地图研究成果,展览地图作品,以互相启发,共商开创河南地图制图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