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沽河是胶东半岛最大的河流,近几年随着城市发展,用水量增加,其水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利用已有资料,结合本次水文地质及环境地质调查、野外弥散试验等工作成果,建立青岛市大沽河水源地地下水质数值模型并进行验证,模拟预测地下水污染并分析治理对策,通过预测,在进入地下水的污染物质浓度每年平均递减3%的情况下,今后10年内,大沽河水源地地下水质大部分地段有变好的趋势,下游李哥庄镇附近有变差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大叶胡颓子落户岛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岛市位于黄海之滨,为大陆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温度11.5~12.3℃,极端低温-16.4℃,年降雨量700~800mm,无霜期198~200d,很适于大叶胡颓子生长。80年代初期以来,国著峡山林场、青岛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及市植物园先后从岭山把野生的大叶胡赖于引种到青岛市区,经过科学管理,生长良好并开花结实,已来种育苗、繁育多代,迄今在青岛市各公园、庭国及园林绿化中已广泛种植,在绿化美化岛城中发挥了良好作用。大叶胡赖于(Elaeagnusmacrophylla)系胡颓子科常绿拱形丛生小乔木,高可达sin。其校具圆形校脊,赛被锈黄色鳞片;叶厚纸质,…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城市地下管线空间分析模型的建立与实现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为提高城市地下管线的管理水平,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的空间分析功能,首先在分析地下管线的的实体-关系模型(E-R模型)的基础上,根据GIS空间分析的特点,提出了基于空间分析的城市地下管线的数据库结构;其次,根据城市管线规划、管理和施工的需要,建立了城市地下管线的纵断面、横断面、最佳路径、地下管线三维分析等几种空间分析模型,并对各种模型的表示内容和实现方法进行了阐述.从而实现了城市地下管线的可视化和动态化管理。该模型在青岛市综合地下管线管理系统应用后,提高了青岛市的城市规划和管线管理水平,促进了各个专业管线管理单位信息化和数字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根据插入式大直径薄壁圆筒结构的工作特点建立了其合理的破坏机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受横向荷载作用的插入式大直径薄壁圆筒结构的上限法极限分析模型,从中可以得到作用于插入式大直径薄壁圆筒结构上的横向极限荷载近似的上限解;并根据上限法模型计算结果,提出了计算受横向荷载作用的插入式大圆筒结构侧壁极限抗力的简化修正模型,利用此修正模型,基于极限平衡法,可以求解作用于插入式大直径薄壁圆筒结构上的横向极限荷载。  相似文献   

5.
1995年青岛市科委批准我所承担《关于青岛市建立黄海海上石油作业补给基地的前期调研》项目,并列入1995年青岛市海洋科技发展计划,1996年11月底,项目组主要成员赴温州对东海石油勘探基地进行了考察,现综合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海洋地质前沿》2006,22(12):41-44
●海岸带研究期·页广州市地面沉降危险性评价……………………………………………………刘会平,王艳丽(1.1)青岛市市区第四系层序的划分………………………………………邵万强,陆晓燕,张敬志(1.5)造山带大陆斜坡沉积类型……………………………………蔡雄飞,蔡海磊,刘德民,陈斌(1.9)山东半岛以东的近岸潮流沙脊……………王淑利,刘健,李巍然,周良勇,孔祥淮,梁源(2.1)济阳坳陷陡坡带构造特征———以东营凹陷北坡为例侯方辉,李三忠,张志………,张训华(2.6)青岛大沽河水源地地下水水质的数值模型预测………………………………刘建霞,袁西龙(2…  相似文献   

7.
白沙河平原区为青岛市蔬菜基地,农业为主要用水户,根据本区未来菜粮比例进一步提高、城乡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乡镇工业迅速发展、节水意识有所提高等特点.设计了包括工业、农业和生活需水的需水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工业及生活用水比例将不断提高,农业用水仍占主要地位,但增幅不大。预测结果为管理模型设计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8.
青岛市城阳区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人才、交通、技术、资金、区位优势,积极搞活、搞大水产品加工业,优势越来越明显,作用越来越突出,己成为带动城阳区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2007年1月至6月,规模以上水产品加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53.1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的80.1%;实现销售收入40.2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的79.3%;[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程桂福 《海岸工程》1996,15(1):46-53
青岛市是我国北方严重缺水城市之一,曾长期遭受水资源紧缺的困扰,1989年引黄济青工程竣工后,使城市水的供需矛盾暂时得到缓解,但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对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再加上环境的不断恶化和建设资金的匮乏,使水资源问题成为青岛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针对青岛市水资源的特点,综述其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提出解决这此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于甲  曹立华  冯义楷 《海岸工程》2019,38(4):310-315
研究了基于EGM2008大地水准面模型的高程传递原理,通过青岛地区已知控制点数据计算得到EGM2008大地水准面模型与我国大地水准面差距,利用EGM2008模型计算高程异常的方法,结合GNSS技术实现高程传递。利用青岛市C级GNSS控制网数据,基于EGM2008模型,采用3种不同的拟合方法,建立了区域高程异常残差场,反演高程异常值与已知控制点高程异常值进行比对。利用青岛市D级GNSS点的数据对构建的格网模型的精度进行检核。结果表明:EGM2008大地水准面模型与我国的大地水准面存在22 cm左右的偏差;基于EGM2008模型的高程传递精度可达厘米级,可用于近海高程传递,几种拟合方法精度相当。  相似文献   

11.
基于MapInfo的大沽河地下水库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大沽河地区自然地理和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充分利用Maplnfo建立缓冲区功能来划分评价区域。并以MapInfo强大的地图查询运算能力和目前常用的DRASTIC方法进行了全面的脆弱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大沽河地下水库大部分地区约60.8%属于脆弱性中等区域,25.0%是属于脆弱性较强区域,另外还有10.1%属于脆弱性较弱区域。总的来讲,大沽河水库库区是相对脆弱的,今后应尽量避免兴建污染性强的项目,减少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防止地下水污染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大沽河是胶州湾最大的入海河流,每年都会给胶州湾带来大量泥沙。本文利用三维的ECOMSED水动力-泥沙数值模型对洪水期的大沽河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洪水存在期间以及洪水结束后胶州湾的余流分布、大沽河河道上中下游各层盐度、泥沙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以及入海冲淡水和泥沙对胶州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库人工补给的模型研究--以大沽河地下水库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地下水库在丰水季节获得足够补给,利用Visual Modflow 软件,在分析地下水库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概化出该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运用准三维地下水水流模型,通过有限差分方法对地下水库的地下水系统进行了模拟,拟合结果表明, 地下水位的计算值与实测值拟合程度较好,模拟出的地下水流场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利用校正好的模型,分析了橡胶坝渗漏补给的动态变化规律,并针对橡胶坝的补给,通过数值模拟探讨了坝内蓄水因工业开采而激发的渗漏补给量.结果显示,橡胶坝的渗漏补给量在枯水期(2~5月份)逐渐增大,而在平水期(9~12月份)逐渐减小;激发补给量与激发开采量的比值呈现上升趋势,同时随着激增补给量的迅速增大,激发补给量与开采增加量的比值随工业开采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这说明傍橡胶坝取水可使更多的地表水入渗补充地下水,从而有效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大沽河干流青岛段水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根据大沽河的水流特性和水文、水质实测资料 ,利用 QUAL2 E综合水质模型 ,分析确定了大沽河干流丰水期和平水期的水环境容量。又利用水库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 ,确定了大沽河干流枯水期的水环境容量。大沽河干流水环境容量的确定 ,可用于河流的水质模拟和预测 ,为实施大沽河污染物总量控制提供基础资料 ,为大沽河流域水污染控制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近岸地下水排泄是近海稀土元素的重要来源,目前对地下水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的认识还十分有限。本文通过现场调查和模拟计算对山东大沽河流域地下水中溶解态稀土元素的分布、影响因素及络合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稀土元素在地下水中的分布具有较大的空间差异,pH和铁锰氧化物/氢氧化物的还原性溶解是影响稀土元素含量的重要因素。稀土元素的络合形态以LnCO+3和Ln(CO3)-2为主,但是在硫酸根含量较高的情况下,轻稀土较中稀土和重稀土更易于形成LnSO+4。大沽河流域地下水表现为重稀土富集,含水层中负电荷颗粒物对LnCO+3的优先吸附可能是富集的原因。受周边炼油厂影响,所有样品中的La均表现为正异常,人为源La在地下淡水和再循环海水中所占比例分别为34%~75%和42%~57%。  相似文献   

16.
非饱和带全剖面尿素态氮迁移转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素是农田常用氮肥,本文通过实验室土柱试验,利用HYDRUS-1D建立非饱和带尿素态氮迁移转化模型,并对大沽河地下水源地夏玉米生长季节内水氮运移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灌溉农业条件下非饱和带全剖面中氮迁移转化和深层淋溶规律。结果表明:(1)常规施肥条件下,尿素态氮水解达97.09%,仅有0.01%能够淋溶至地下水;(2)硝态氮更易淋溶至地下水,硝态氮淋失量与灌溉量和施肥量呈正相关,与灌溉强度呈负相关,不同施肥方式下淋失量表现为深施>灌施>表施;(3)根系吸氮量与灌溉量和施肥量呈正相关,与灌溉强度呈负相关,不同施肥方式下吸氮量表现为灌施>深施>表施,不同管理策略下玉米氮素利用率为20%~50%;(4)常规条件下土壤储氮量>玉米氮素利用率>氮淋溶量>气态氮损失。本研究对量化氮迁移转化过程、定量评价氮损失、预测地下水氮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2016年11月8日—2019年6月29日大沽河入海口水深观测数据分析了大沽河河口水位变化特征,并结合风场、降水量、卫星高度计融合产品资料对其影响因素展开了讨论.结果表明:1)大沽河口水位变化由潮汐过程主导,潮汐类型为正规半日潮,M2分潮占主导;2)余水位在2017年7月—2019年1月存在周期约为110—15...  相似文献   

18.
黄河农场地区地下水入海量FEFLOW软件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黄河农场地区的降雨、蒸发、地表径流、灌溉和地下水水位常规观测资料,构建了该区的水文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FEFLOW软件建立了黄河农场地区三维地下水流数值模型,用实测资料来识别此模型,运用模型估算出研究区2层潜水含水层的地下水入海量,进一步分析地下水中的营养盐物质,得出研究区营养盐入海量。  相似文献   

19.
黄河农场地区地下水入海通量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系统地调查和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地区自然地理、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进行了不同的水文地质试验和地下水长期观测,并尝试建立黄河三角洲典型地段-黄河农场地区的水文地质数学模型,定量分析该地区地下水入海量的变化规律及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当地的气象因素和黄河、小岛河及海洋的水位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地下水的入海量,而且黄河的水位变化和气象因素是影响黄河三角洲地区地下水入海量的主要因素。另外,黄河三角洲地区地下水的入海量比地表径流入海量小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