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述·评论世界含盐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及其勘探经验综观全球153个含盐盆地,总结分布规律4条,经验教训4点,提出3方面建议。——宋明雁李莉/世界石油工业,1998(5)石油地质学发展:反思和展望——赵重远/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8(1)  相似文献   

2.
<正> 我国天然气地质理论与天然气工业的发展——石昕,石宝珩/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9(3)沉积盆地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张运东/世界石油工业,1999(10)中国陆上大中型气田形成的区域地质背景和科学探索井探索领域及目标——马新华,钱凯等/勘探家,1999(3)四川盆地油气勘探前景及发展对策——罗志立/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9(3)论油气勘探的思维油气勘探思维是科学与工程两种思维  相似文献   

3.
<正> 综述·评论世纪之交的石油科学技术——刘炳义/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1(6)渤海湾盆地资源潜力和进一步勘探方向的探讨古生界是今后探索原生油气藏的另一个领域。——翟光明,何文渊等/石油学报,2002(1)叠合盆地油气系统研究方法——赵宗举,朱琰等/石油学报,2002(1)含油气盆地成藏动力学研究综述在进一步认识与油气成藏密切相关的化学动力学、流体动力学过程和机理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海海域目前发现的油气绝大部分产自第三纪盆地,且以陆相为主,勘探工作虽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就勘探的深度和广度而言,领域的局限性影响了油气储产能力,难以满足国家对油气资源迫切的需求。本以近海海域中生界盆地沉积与油气特征为主题,提出开拓中生界油气新领域,尤其是寻找前景极佳的海相油气,为发现大型中生界油气领域,尤其是寻找前景极佳的海相油气,为发现大型中生界油气田提供更多的后备勘探基地。  相似文献   

5.
近刊题录     
《海相油气地质》2008,13(1):F0003
<正>●综述·评论中国古生代海相油气田发现的回顾与启示——康玉柱/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7(5)中国海相油气演化成藏特点研究——张抗/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7(6)"塔里木—扬子古大陆"的重建对油气勘探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蒂曼一伯朝拉盆地的油气地质及勘探历程周继荣/世界石油工业,1997(6)沉降史反演的现状与应用杜旭东漆家福等/世界地质,1997(2)盖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何光玉张卫华/世界地质,1997(2)中国克拉通盆地中央古隆起与油气勘探何登发谢晓安/勘探家,1997(2)黄弊坳陷孔西潜山下古生界原生油王兆云程克明等/石油勘探与开发,1997(3)塔中隆起含油气系统事件牟泽辉肖朝晖等/石油勘探与开发,1997(3)从岩相古地理论中国南方中下三叠统油气前景冯增昭鲍志东等/石油大学学报,1997(3)石油的排出和运移谭试典译Mislira CS等著/石油地质信息,1997(2)郑尔多斯盆…  相似文献   

7.
<正> 综述·评论中国天然气储层的岩石、古地理类型与勘探方向——杜韫华,钱凯/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9(2)中国未熟—低熟石油研究新进展本文为“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成果简介。——黄绍甫/广西油气,1999(1)我国古地理学的形成、发展与展望——冯增昭/古地理学报,1999(2)  相似文献   

8.
《海相油气地质》2010,15(1):1-5
<正>1中国近海勘探历程及含油气盆地基本特征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油气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长,中国近海的油气勘探越来越引人关注。越来越多的人想了解有关中国近海的基本地质情况及油气勘探进展等一系列问题。中国近海油气勘探始于上世纪50年代。在这期间经历了哪几个不同阶段?其不同阶段的勘探活动  相似文献   

9.
综述·评论中国含油气盆地分布规律及油气勘探展望中国石油资源主要富集在中、新生代三个裂谷盆地带中,天然气主要富集在古生代三个克拉通盆地的海相地层中。——罗志立/新疆石油地质,1998(6)中国油气盆地的运动体制:原型的并列与迭加提出按照岩石圈历史组成和热—构造沉降体制的变化划分盆地原型,探讨不同原型盆地的构造环境和不同世代盆地原型并列与迭加对油气形成分布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地质结构具有3大板块、3大构造域多旋回构造演化特征,造就多种类型叠合沉积盆地,构成克拉通+前陆、断陷+坳陷、前陆+坳陷3种主要类型。大型叠合盆地是油气资源分布与勘探开发主体。我国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资源十分丰富,常规石油地质资源量1 075×108 t,常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83×1012 m3;致密油地质资源量134×108 t,致密砂岩气地质资源量21×1012 m3,页岩油地质资源量335×108 t,页岩气地质资源量56×1012 m3。陆上油气资源主要分布于渤海湾(陆上)、松辽、鄂尔多斯、塔里木、四川、准噶尔、柴达木7大盆地。海域油气资源主要分布于渤海湾(海域)、东海及南海北部的珠江口、北部湾、莺歌海、琼东南6大盆地。未来我国油气勘探应始终坚持“资源战略,稳油增气”战略,坚持“非常并进、海陆统筹”积极进取勘探思路;常规勘探领域,陆上地层-岩性、前陆、海相碳酸盐岩与潜山领域;海域为渤海海域构造与基岩潜山,深水构造与岩性;非常规油气主要是立足陆上7大含油气盆地,立足致密油气与页岩油气,强化勘探开发与技术配套。  相似文献   

11.
<正> 综述·评论中国油气资源企盼二次创业第二次创业要从突破前新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的油气开始。——刘光鼎/地球物理学进展,2001(4)数字地球与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学——李德生/天然气工业,2001(5)中国南方中、古生界油气勘探的思路——戴少武,贺自爱等/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论中国含油气区的构造环境性质、分区及其成油气专划分出4个具不同构造环境性质的含油气区。同一构造环境中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油气形成条件,而不同的构造环境区具有不同或各自的油气形成条件与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中国油气资源勘探现状与战略选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国石油地质概况、油气勘探现状和战略选区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了中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的方向和重点.认为中国石油地质和构造条件复杂,勘探难度增大,油气资源战略选区把南海北部深水海域、松辽盆地及外围、东部及近海前古近系、青藏高原含油气盆地以及非常规油气资源,作为基础性、公益性油气资源战略调查与评价的重点,应用新技术,获得了系列重要地质认识,实现了油气发现和突破.未来应围绕上述领域开展进一步的勘查和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13.
从中国石油地质概况、油气勘探现状和战略选区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了中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的方向和重点。认为中国石油地质和构造条件复杂,勘探难度增大,油气资源战略选区把南海北部深水海域、松辽盆地及外围、东部及近海前古近系、青藏高原含油气盆地以及非常规油气资源,作为基础性、公益性油气资源战略调查与评价的重点,应用新技术,获得了系列重要地质认识,实现了油气发现和突破。未来应围绕上述领域开展进一步的勘查和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14.
积极开拓近海工程地质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有漫长的海岸线,更有辽阔的浅海海域.这里既有丰富的海底油气资源需要大力进行勘探开发,还有数量众多的工程地质问题亟待解决.当前,我们应该积极开拓近海工程地质工作,否则,不仅会延误大陆架油气资源的开发,而且对国民经济建设也会带来不利的影响.一、近海工程地质工作不可忽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沿海十四个城市的开放和近海大陆架油气资源的发现,在我国各个海区及其沿岸呈现出空前活跃的现代化的建设局面.同时也向地质工作者提出了新颖而繁重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随着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化,人们的认识也有新的变化。塔里木因为有油,世人瞩目,这是被实践所证明的事实,但有多少石油?人们争论未决。霍明远认为(见《中国科学报》1998年5月11日第4版或本刊1998年第2期第46页),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勘探恰似宴席上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最好的办法是减速或干脆停下来。与此相反,翟光明等在《石油消息报》1998年  相似文献   

16.
油气是国家的战略资源。1993年我国成为原油净进口国,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需求日益增加,油气供需矛盾加大。中国油气勘探工作面临勘探目标日趋复杂、勘探难度不断加大的严峻形势。如何正确判断中国当前油气勘探面临的关键问题,拓宽石油地质学研究新视野与油气勘探开发新领域,尝试从新的途径、新的方法技术寻找大油气田,是中国广大油气地质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海海域卫星热红外亮温增温异常探讨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在大量风云静止气象卫星热红外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对比总结了中国近海海域卫星热红外亮温增温异常的特征,分析了热红外亮温异常与海底常规油气及天然气水合物藏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中国近海海域卫星热红外增温异常的机制,指出了中国近海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可能赋存区。根据地球排气理论及卫星热红外亮温增温异常与海底烃类聚集体、油气盆地或潜在天然气水合物藏、断裂构造、地震活动等之间的关系,中国近海临震前卫星热红外增温异常的原因可能与临震前地球排气作用导致的油气渗漏和(或)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后扩散有关。中国近海海域的西沙海槽、东沙群岛岛坡、笔架南盆地、北吕宋海槽、南沙海槽、冲绳海槽中南部至西南部等是天然气水合物的可能赋存区。  相似文献   

18.
●综述·评论新近纪以来的构造运动是中国气藏形成的重要因素 形成了中国天然气以晚期、超晚期生烃成藏、定型为主的成藏模式 ,是研究中国气藏形成不可忽视的重要的地质阶段。王庭斌 /地质论评 ,2 0 0 4 (1)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近年来勘探主要成果与下一步勘探方向 何发岐 ,俞仁连等 /石油实验地质 ,2 0 0 4 (1)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发现历程及其意义 黎玉战 ,徐传会 /石油实验地质 ,2 0 0 4 (2 )中国油气资源潜力及勘探战略 “深化东部 ,加强西部 ,加快海上 ,开拓新区。“潘继平 ,金之钧 /石油学报 ,2 0 0 4 (2 )论碳酸盐岩现代风化壳和古…  相似文献   

19.
油气资源是油气工业的基础,极大地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的石油勘探形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年新增石油探明储量下降,石油年产量连续3年(2016—2018年)下降,2018年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73%。因此,亟需对油气资源状况开展全面客观的评价,夯实国内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基础,明确剩余油气资源的重点勘探领域与有利勘探方向。中石油以近十几年来取得的油气勘探成果、地质认识成果与资料积累成果为基础,攻关形成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方法技术体系,针对中石油矿权区及全国主要含油气盆地系统开展了第四次油气资源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常规石油地质资源量约为1080×10~8 t;非常规石油地质资源量为672.08×10~8 t,其中包括致密油125.80×10~8 t,油页岩油533.73×10~8t,油砂油12.55×10~8 t。陆上常规剩余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岩性-地层(碎屑岩)、复杂构造2大重点领域;海域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在海域构造、生物礁和深水岩性3个领域。在剩余石油资源分析的基础上,优选出常规石油现实有利目标区带20个,致密油有利目标区带12个,油页岩油露天挖掘目标6个、原位改质目标4个,油砂油有利目标5个。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海洋石油天然气工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海上油气勘探工作始于1963年。1967年3月14日首次在天津歧口以东22公里的渤海海域打出第一口海上工业油气井——“海1井”,在第三系中测井试油,获日产原油35立方米,气1941立方米。我国海洋石油产业60年代以来近20年间,近海域累计产油不足100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