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前,在中国采用热浸镀Zn及其合金一直是防止钢材在自然环境中腐蚀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为了提高镀层的防腐和涂装性能,往往在其表面进行钝化处理。传统的镀锌层钝化处理工艺均采用高浓度的铬酸盐溶液, 这对环境污染和人体的危害较严重。随着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传统的高铬钝化基础上,低浓度铬酸盐钝化开始步入实用性阶段(吴双成,1996;卢燕平等,1995)。但是,目前低铬钝化研究主要集中于热浸镀Zn或电镀Zn镀层,而合金镀层由于化学稳定性高,与铬酸溶液自发反应能力差,无法采用常规的低铬钝化方法处理,有关这方面的报道目前尚少。王洪仁(1998)对Zn-Al合金镀层的低铬钝化处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获得了一个优化的低铬钝化配方和稳定的钝化工艺,并成功地应用于热浸镀Zn-Al合金镀层的表面防锈处理;实验证明,海水在模拟浸泡6个月后,钝化处理Zn-Al合金镀层的腐蚀失重比未钝化样品降低65.9%,表明低铬酸盐钝化使Zn-Al合金镀层的耐海水腐蚀性能得到显著提高(Li Y et al.,2001)。本文作者在前人基础上对Zn-Al合金镀层低铬钝化膜的组成和耐盐雾腐蚀性进行了研究,并初步探讨了钝化膜的形成过程及其耐蚀机理。对Zn-Al合金镀层低铬钝化处理技术的研究,不仅大大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和人体的危害,也是在低铬钝化研究方面的重大突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以热浸镀Zn、0.2%Al-Zn-RE、5%Al-Zn-RE和55%Al-Zn-Si合金镀层钢丝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室内海水浸泡试验。结果表明,热浸镀Zn钢丝和0.2%Al-Zn-RE合金镀层钢丝的腐蚀速度是5%Al-Zn-RE和55%Al-Zn-Si合金镀层钢丝样品的2~3倍:同时建立了一种“极化-弛豫-电化学阻抗测量”的循环测试方法,对这几种热浸镀层在青岛海域海水中的腐蚀行为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热浸镀用锌及锌铝合金的恒电流电化学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海水腐蚀过程中,热浸镀层金属(或合金)对钢铁基体的阴极保护作用是很重要的因素,只有驱动电位大且稳定、电流效率高、表面腐蚀均匀的镀层才能保证钢材在海水中使用长久。作按照国标GB/T171848-1999的要求对几种典型的热浸镀用锌及锌铝合金测试了开路电位、工作电位,计算了电流效率,观察了腐蚀产物脱落情况及腐蚀均匀性,评价了各种典型镀层金属(合金)的电化学保护性能。研究表明,Zn的电化学性能最好,Zn-55A1-1.6Si合金的电化学性能最差,Zn-5Al-0.2RE、Zn-5Al-0.1Mg、Zn-6Al-3Mg、Zn-11AL-3Mg-0.2Si、Zn-25AL-0.2Mg-0.2Si和Zn-25Al-0.2RE-0.2Si合金介于二之间。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耐蚀性更高但生产成本与传统热镀锌成本相当的新镀层,制备了添加微量钛元素的热浸镀锌层,分别从表观质量、镀层厚度、电化学测试、盐雾腐蚀试验和全浸实验考察了添加微量钛元素对热浸镀锌层性能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盐雾试验后镀层表面形貌。结果表明,添加微量钛以后镀层表观质量有所提高,镀层厚度明显减薄,镀层在海水中耐蚀性能提高。微量钛添加量为0.03%~0.04%时耐蚀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热浸镀锌-5%铝钢材在海水中的氢脆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热浸镀锌-5%铝镀层钢材在海洋环境中使用时可能存在氢脆问题。采用慢应变速率拉伸实验法,结合扫描电镜分析,研究了锌-5%铝镀层钢材在海水中的氢脆敏感性。发现锌-5%铝镀层对钢材基体进行阴极保护引起的氢渗透,可显著降低钢材的断后延伸率和能量密度,使钢材的断裂方式由韧性向准解理转变,提高了其在海水中的氢脆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到目前为止,对异养海生细菌腐蚀作用的研究仍很不完善,涉及该研究课题的报告记录等均分散于各类资料中,因此,对这一现象的总的系统概念尚未完全建立起来。近年来,由于被研究的海洋面积不断扩大,故对海洋环境下细菌腐蚀作用的研究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细菌可通过其代谢活动和不规则沉淀对工程上所采用的所有金属产生腐蚀,进而对水上技术设施产生干扰和破坏。同时,它们还形成供微生物大量繁殖衍生的营养基。将防锈铬锰钢和普通碳素钢置于经消毒处理后重新加入一定量海生细菌的海水中,观察其腐蚀过程。可以看出,防锈铬锰钢的耐腐蚀能力高于碳素钢,原因可能归于铬的钝化作用及该合金奥氏体组织的高抗蚀牲能。  相似文献   

7.
镉镀层和锌镀层是海洋工程技术人员经常要选用的,它们都是保护性的镀层。然而,不同的使用环境。镉镀层和锌镀层的防护性能也不同,我们通过在海水、海洋大气和工业大气中的试验证实了这一点。在海水中镉镀层较锌镀层耐蚀,这一点通过在渤海海水中的237天挂片试验得到了验证。镉镀层在这样一段时间的海水浸泡中未有腐蚀现象,试片仍光亮,彩色钝化膜鲜艳;而锌镀层却有腐蚀,最大腐蚀面  相似文献   

8.
以电沉积方法制备了非晶态Ni-S合金,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和X-射线衍射(XRD)方法对非晶态Ni-S合金的晶化温度、晶化过程和晶体结构的转化等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镀层在380K有少量Ni发生晶化,在440K发生3Ni+2S生成Ni  相似文献   

9.
钴在海洋性气体层下的受蚀速度十分缓慢。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屈雷海滨距岸80英尺和800英尺处进行暴露试验所得腐蚀率均为年均0.1~0.2密尔。用钴作镀层材料可能比用镍腐蚀得快,腐蚀产物形成带有红色锈迹的表面。比较钴与铬,钴镍与铬,镍与铬相结合形成的复合镀层,不难看出各镀层对处于海洋性气体层下的钢构件具有大致相当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经封闭处理的硬质阳极氧化铝合金在海水中的耐蚀性能情况,并且还对封闭膜层进行了电子探针的表面形貌分析和封闭物质在膜层中的线分布情况分析。由现场海水全浸一年的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我们研究的封闭工艺封闭处理的硬质阳极氧化铝合金(Ly12M),从平均腐蚀率看,其耐蚀性能分别比用传统的开水(蒸馏水)和 K_2Cr_2O_7封闭工艺处理提高6.4倍和5.9倍,比用美国的 Co(CH_3COO)_2—Na_2Cr_2O_7双重封闭工艺(duplex sealing)处理提高5.3倍。用该工艺处理的试样经过一年的现场海水浸泡,表面基本未有点蚀,仍光亮、致密。  相似文献   

11.
鼠尾藻对重金属锌、镉富集及排放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暴露在不同质量浓度锌和镉溶液里40 d,以及暴露20 d后,移入自然海水恢复20 d,分析了藻体内金属离子含量的变化。富集实验结果表明,鼠尾藻积累金属离子的量和暴露溶液金属质量浓度正相关、与暴露时间具有线性关系;暴露3 d,藻体的金属离子含量(除了暴露在Cd2+质量浓度为0.1 mg/L处理组)均显著增加;在Zn2+处理组,溶液里Zn2+质量浓度越大,线性关系越显著,而在Cd2+处理组,Cd2+质量浓度5.0 mg/L处理组藻体内Cd2+含量与暴露时间的线性关系则最低。排放试验结果表明,排放20 d后与排放0 d比较,藻体内的金属离子质量浓度均显著降低,但是均显著高于暴露前水平;在Zn2+溶液里,鼠尾藻暴露Zn2+质量浓度0.1 mg/L和Zn2+质量浓度5.0 mg/L 20 d后移入自然海水5 d后,藻体内的Zn2+含量与排放0 d相比显著降低,而在Cd2+溶液里,藻体排放5 d后,藻体内的Cd2+含量与排放0 d相比均显著降低。最终结果表明,鼠尾藻潜在地可作为一种指示生物,用于监测海洋环境重金属污染状况。同时,鼠尾藻对Zn2+和Cd2+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可以利用鼠尾藻修复受重金属污染的海洋水体,尤其是锌的污染。  相似文献   

12.
在氧化铝表面添加有机镀层可以降低其表面能,然而有机镀层具有附着力低、不稳定及污染环境等缺陷。PAOF(多孔氧化铝薄膜)在仿生学上具有类似自然界低表面能生物的表面微结构,为达到进一步提高其表面接触角目的,本研究采用加热冷却等对其进行处理。通过SEM观察,制得的低表面能材料具有约176 nm孔径的规则光滑多孔结构。表面元素分析表明加热处理后和处理前的表面具有一致的化学组成。推断是加热冷却过程使阳极氧化生成的铝氢氧化物和水合物复合结构发生失水,从而露出基底部规则的多孔结构。根据计算,当多孔表面的孔径约为176 nm时,孔中的水滴表面张力和孔隙大气压力将和水滴重力形成力学平衡。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低表面能多孔氧化铝比普通氧化铝具有更低的腐蚀电流。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通过间隔取液法延长化学镀镍液使用寿命的技术,通过孔隙率试验测定镀层耐孔蚀性能。结果表明,间隔取液法可以有效地延长镀液的使用寿命,镀液中有害离子Na ,SO42-,HPO3-的临界浓度分别为1.99,0.626和0.486mol/L。当取液量>11%时,镀液中的有害离子均不超过其临界浓度,镀液可以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14.
在模拟的近海条件下采用电连接方法研究了合金元素对低合金钢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元素Cu,P,Mo,W,V,和Cr,Al,Mo分别对大气区、飞溅区和全浸区的耐蚀性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利用正交试验的配比方法炼制了不同Zn、In、Mg、Ti含量Al-Zn-In-Mg-Ti牺牲阳极9组,采用恒电流和极化曲线方法评价了牺牲阳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电流效率随着钛含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随着铟含量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随着锌、镁含量的增加先下降后升高。阳极为均匀溶解,未出现钝化现象,溶解过程表现出2种放电过程。最佳阳极配比(wt%)为:Zn 6.0,In 0.020,Mg 1.5,Ti 0.080,余量为Al。  相似文献   

16.
合金元素对低合金钢耐腐蚀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钢铁在海洋环境中的耐蚀性很早就有人研究,但钢的耐腐蚀性能与合金元素关系的报道则较少。1951年,美国首先研制了Ni-Cu-P系耐海水钢,结果表明,海洋用钢的耐腐蚀性能与合金元素之间的关系随海洋环境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侯保荣、张经磊,1980);相同的合金元素对钢铁在浪花飞溅区和海水全浸区耐腐蚀性能的效果亦明显不同;对于从海底泥土中开始,穿过海水全浸区、潮差区、浪花飞溅区一直到海洋大气区的垂直海洋构造物(例如海上采油平台,钢柱码头等)来说,其合金元素的影响效果也完全不同(門智、渡辺常安,1976;侯保荣,1981)。有人还提出,某种合金元素能够提高钢材在浪花飞溅区的耐腐蚀性能,但对海水全浸区的作用不明显,甚至使腐蚀速度加快(内藤浩光等,1975)。 为了研究合金元素与钢材腐蚀性能的关系,作者使用了含各种不同合金元素的50余种钢材,用电连接的方法进行实验研究。将每种试片分别挂于海洋大气区、浪花飞溅区、潮差区和海水全浸区,分别进行90天至2年的试验。本文仅对其中实验条件完全相同的18种低合金钢材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法处理电镀铬废水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迄今国內还未见到用微生物方法处理含铬工业废水的报道,国外有关这方面的报道很少且十分简短。这些文献对菌种的描述与我们自青岛市娄山后海边河口处分离到的、编号为81001的铬酸盐还原菌菌种也不同。我们对菌种进行了室內生物学试验,根据该菌种  相似文献   

18.
地形地貌发育时间与古地形反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形地貌是构造过程与地表过程等相互竞争的结果,古地形重建与地貌演化研究将有助于理解这些过程及其相互作用关系。传统的地形地貌演化研究多基于14 C、释光、磁性地层等定年手段,定性或半定量地分析构造活动与地表侵蚀对地形地貌发育的影响。随着相关技术手段的发展,低温热年代学方法已不仅仅局限于构造地质学领域的造山带构造-热演化历史研究,目前已用于重建地形地貌演化历史。基于这一背景,在概述低温热年代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主要介绍了该方法在地形地貌发育时间、古地形反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研究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文章最后指出,寻求具有更低封闭温度的低温热年代学测年体系是这方面研究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9.
应力腐蚀开裂的一种概率竞争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8年1月,采用极化曲线,慢应变速率及扫描电镜等试验技术,研究了奥氏体不锈钢的应力腐蚀开裂。结果表明,奥氏体不锈钢在酸性氯离子溶液中处于活性阳极溶解状态,但去发生应力腐蚀开裂,其断口形貌具有解理特征。这种SCC无法用钝化膜破裂一再钝化理论和氢脆理论解释。本文以阳极溶解和表变的相互作用,激光散斑干涉术对裂纹尖端应变行为的测量,断口形貌观察等实验结果为基础,结合韧性和脆性断裂概率竞争的观点,提出了  相似文献   

20.
由于海水对金属的腐蚀性,对海水输水管道及各种海水冷却器的使用造成严重威胁,极需研制一种成本低、生产工艺简单而又耐海水腐蚀的低合金钢。达方面研究国外已有报道。他们研制的低合金钢是以铬为主添加合金元素的铬-铝和铬-钼型钢,含铬量约在2%以上。这类钢在海水中耐蚀性一般为碳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